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

萬曆十六年,對於明朝而言,連折兩名重臣。

一名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萬曆十三年,戚繼光爲給事中張希皋以‘強兵雲集,功高蓋主’的名義所彈劾,戚繼光回鄉以後數年病逝。

戚繼光,俞大猷在閩地深得百姓愛戴,林延潮老家讀書的地方,修有戚公祠紀念。

可惜林延潮來到大明後無緣一見這位名將的風采。

另一位就是海瑞了。

嘉靖,隆慶年間官場上出了不少名臣,宰相有高拱,張居正,張四維等等,文臣有楊博,海瑞,徐光謨等等,武將有戚繼光,俞大猷等等。

這些人都是一時之選,才幹風骨一樣不缺,而今朝廷上如此官員沒有幾人了,而到了萬曆中後期基本已是沒有了。

林延潮到了此刻,竟有讀三國演義時,蜀漢後期名臣良將陸續凋零之感。

聽聞海瑞去世後,林延潮當即前往海府上拜祭。

林延潮這一次甚至連官服都沒有穿,只是穿着素服,遠遠地就來到海瑞府上下轎。

林延潮帶着陳濟川,展明二人帶着香燭,到了海瑞府上。

一路行來,但見拜客絡繹不絕。

林延潮剛到府上,海府的下人即認出了林延潮,林延潮伸手一止道:“你不要聲張,本部堂只想一個人拜祭海青天。”

這名下人聞言不再說話退到了一旁。

隨着人羣,林延潮親自到海瑞的靈堂上香拜祭,一路所見並沒有一名官員,都是穿着普通衣裳的老百姓。

不少人還是扶老攜幼,全家一起來拜祭海瑞。

人人都在海瑞的靈柩前痛哭不止。

林延潮祭奠之後,去後堂間海瑞夫人。

海瑞夫人一見林延潮即痛哭失聲。

哭完後海瑞夫人當即將一本公帳交給林延潮道:“這是先夫臨終前寫的,這幾年他督辦義學,所經手的銀子,每一筆開支都在這裡。”

“先夫說了,他當年上任時與老百姓們承諾要將每一兩銀子都用在老百姓身上,眼下說到做到。還有兵部送來柴薪多算了七錢銀子,老爺也吩咐讓我們退回去。”

林延潮見海瑞夫人遞來,搖了搖頭道:“聽聞海大人的喪儀都是衙門裡幾位官員合辦的,這些錢……好吧,我收下就是。”

林延潮吩咐陳濟川收下,然後對海瑞夫人道:“海公,這一路還要扶館回瓊州,路上不知花費多少,我這裡有一些銀兩,應該足夠海大人扶柩歸葬的。”

海夫人連忙推辭道:“這怎麼使得?林部堂已是幫了我們許多了。”

林延潮道:“這是我一點心意,海青天是我舉薦來京任官,現在在任上病逝,若不讓我做一些事,我於心難安。”

海夫人垂淚道:“林部堂切勿這麼說。這錢老爺在時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收的,我雖是婦道人家,沒什麼主意,但也知道遵從先夫遺志。”

林延潮道:“那也好,銀子那就不送了,讓我替海青天僱輛回鄉馬車,也算盡綿薄之力了。”

林延潮費了一番口舌,海瑞夫人方纔答允。

林延潮當即從海府離開,走出堂外,但見府外百姓越聚越多,都是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看到商人罷市不做生意,無數百姓前來祭奠將海府前後堵住的一幕,林延潮很是感慨地對陳濟川,展明道:“雖沒有皇帝派大臣親祭,也沒有在太廟設壇,但如此哀榮任何官員都比不上的。從此以後,大明再無張太嶽,也再沒有海剛峰了。”

說完林延潮離開海府,去了申府。

他將海瑞的遺書交給了申時行。

申時行拿着海瑞的遺書看了一遍,然後嘆道:“海剛峰爲官,不少官員言矯情近僞,但其實只是他們無法爲之而已。但固然也無法爲之,也不該說人的不是。”

林延潮道:“恩師,海剛峰身後當如何辦?”

申時行道:“陛下雖不喜歡海剛峰,但這生前讚譽可以吝嗇,但身後之哀榮能給則給,這也是合乎人望。”

林延潮也道:“學生也以爲海剛峰當然要褒獎,但卻不是官員們人人都效仿,否則會引來效顰之風。否則從此以後,朝堂上不知要多多少,家藏餘鏹,而外爲纖嗇之態,欲併名與利,而皆襲取之。”

申時行欣然道:“正是如此,依你之見呢?”

林延潮道:“學生以爲不少官員百姓以爲海剛峰能有今日地位乃因爲清廉二字,但學生以爲此舉不當,更應當宣揚海剛峰的功績,爲官的風骨。”

“如海剛峰在任時,疏通吳淞江,使其通流到海。”

申時行點點頭道:“這是他在南京任所爲吧,老夫記得你當年歸德用以工代賑之法治理黃河,就是法之海剛峰。”

林延潮道:“正是如此,此舉惠民惠工,更重要是朝廷治理吳淞江近百年不得成效,而海剛峰到任不過數月即革除積弊,此有大功於民,大功於社稷。”

申時行點頭道:“不表其德而表其功,此事功之學!”

“還有海瑞在南京任上打擊豪強,平抑大戶兼併,當年徐文貞罷相回家,侵吞民田十幾萬畝之多,海剛峰不念當初徐文貞對他救命之恩力主查辦,但其公心還是能書的。”

聽了林延潮這句話,申時行臉卻是沉了下來。

林延潮看了一眼申時行臉色。

于慎行致仕後在《谷山筆塵》此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是,華亭之富埒於分宜,吳門之富過於江陵,非盡取之多也。

華亭是徐階,分宜是嚴嵩,上句徐階的財富不輸給嚴嵩。

吳門是申時行,江陵是張居正,下句申時行的財富更在張居正之上。

然後是‘非盡取之多也’,意思是徐階,申時行的財富並非都是通過‘取’來,而是通過經營。

徐階如何經營的?那就是投獻土地,他名下說有十五萬畝田是最保守的估計,最多的說法有四十萬畝之多。

徐階身爲宰相下面的土地不僅免稅,而且還可以推及親族,當時不少人都改姓徐氏以求免稅,算一算徐階家的戶口本上足足有上千號人。

在江南這朝廷稅賦之地,僅一個徐階就造成了這麼大朝廷財政的虧空,當地地方官爲了維持財政收入,不得不將這一筆稅收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當時海瑞一到南京,老百姓控訴徐階的文書堆積如山。

海瑞查得證據,卻被徐階買通的言官搞下臺。當時人說海瑞活該,爲官不通時務,簡直說來就是不懂做官,連張居正也給老師徐階辯護說,三尺之法不行吳中久矣,然後幫徐階助攻卸了海瑞的職。

但海瑞用自己被罷官爲代價,最後令徐階兩個兒子坐牢,僅在隆慶五年,徐家就主動退還了四萬畝田充作官田。

因此南京的百姓家中戶戶懸掛海瑞的像。

海瑞以正四品官,能扳倒徐階這樣的前高官官員,實比他上治安疏還值得大書特書。

林延潮道:“學生以爲江南吳鬆之地易於積累財富,此非江西湖廣可以比擬。當然海剛峰之法不可以再行,但其清操值得宣揚,學生沒有抨擊徐文貞公之意,海剛峰之策已不合於實際,若依他的做法,學生在保定買那些田也要充官了。”

聽了林延潮最後這一句話,申時行臉色舒緩下來道:“此事若大肆宣揚,恐怕朝堂上再起爭執。”

林延潮自己這麼說也有規勸申時行的意思,就算申時行不接受,甚至不高興,但這事自己也要委婉地提以下。

林延潮當即道:“學生明白,那海剛峰在南京打擊豪強之事,隻字不提好了。”

申時行點點頭。

“恩師,那治安疏的事?”

申時行皺眉道:“這也不可宣揚。”

林延潮心想,這也不能說,那也不能說,那還說個雞扒。

林延潮道:“學生明白了,那學生還是回來說海剛峰清廉了。”

申時行道:“不,海剛峰在京督辦義學之事,也可以着重提一提。”

林延潮道:“是,學生知道了。”

頓了頓申時行留林延潮在府裡用飯,席間長子次子申用懋,申用嘉,女婿李鴻三人作陪,後來朱國祚,顧憲成幾名門生也來府上拜見,就一併用飯。

席間申時行這時突然提及橋玄。

但見申時行道:“曹孟德年輕時任俠放蕩,不修品行,然而曹孟德拜見橋玄時,橋玄對曹操言道,天下將亂,非治世之纔不能濟,能安天下者,在於君。”

申用懋道:“東漢之時實行察舉之制,喬玄官至一品,曹孟德能得他這一句話,從此可謂青雲直上。”

聽了申用懋的話衆人都是點頭,林延潮則舉杯苦笑。

申時行笑了笑道:“不錯,喬玄乃曹操之伯樂,喬玄曾對曹操說,如果將來我死後,你從我的墓前經過,不拿一斗酒三隻雞來祭拜,那麼走出三步後,你若肚子疼,那麼不要怪我。後來曹操果真依諾拿酒和雞祭拜喬玄。”

說到這裡,申時行感慨道:“喬玄死後,尚有曹操一斗酒三隻雞,不知老夫死後墓錢可有酒乎可有雞乎?”

說到這裡,朱國祚,顧憲成都是臉色一變。

而林延潮將一口酒嚥下。

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七百九十章 對策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單章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九百六十章 官吏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
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六百五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七百九十章 對策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八百五十六章 一粒米都不給你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單章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時報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兄長立功了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九百六十章 官吏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