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

護衛的商隊,乃是商丘望族彭家侯家的商隊。

商隊走慣了這一段商路,又兼與各方綠林都有交情,故而路上十分安全。

如此衆人方把心都放進了肚裡。

林延潮現在兩個幕僚,一是孫承宗,一是丘有山。

丘有山與楊鎬都是商丘同鄉,乃是履試不第之秀才,一看即知經歷精幹之人。

他與林延潮介紹起這彭家侯家商隊的來歷時,如數家珍。

彭家乃是歸德府夏邑縣豪右,祖上乃他鄉僑寓歸德。彭家祖上到夏邑開酒鋪籠絡四方豪傑,後成爲影響整個歸德的大族。彭家發跡中,多靠本地金氏家族的提攜。故而彭家有一條祖訓叫‘彭不薄金’,這句話遠近皆知,就是彭家子孫世代不可薄待金家。

現在彭家先經商積累財富後,再由科舉入仕,出了數名舉人,業儒,博得了富而好禮的美名,之後與禮部侍郎沈鯉所在商丘沈家,虞城範家,商丘侯家世代聯姻,今時今日已脫商賈之氣,甚至成爲一省之望族。

至於侯家也是邑中巨族,侯家乃商丘八大家之一,僅次於沈家,宋家。侯家,不僅與彭家是姻親,與保定巡撫宋纁的宋家也是姻親。

原先侯氏名聲不顯,後來也是從酒業興盛,歸德名酒‘苦露酒’就是侯家所釀。苦露酒在當時士大夫中很是流行,稱爲‘清冽碧寒,能事盡矣’。侯家靠苦露酒而暴富。

據林延潮所知,這商丘侯姓,後來出了一個名人,此人叫侯恂,官至戶部尚書,與顧憲成一般都是東林黨。

林延潮之所以知道這侯恂,並非是他是戶部尚書,而是他一個兒子太有名。侯恂的這兒子名叫侯方域,此人號稱明末四公子,乃孔尚任《桃花扇》的男主。

這一次侯家彭家商隊往山東販賣苦露酒後,正返程回到歸德。

儘管彭家侯家來頭都不小,但以林延潮三元及第,帝王之師,當世文宗任何一個身份,都可與沈鯉,宋纁不相上下的。再說彭家侯家來得盡是商賈,林延潮自持身份,不可與他們打交道,而是讓陳濟川與他們商量去歸德府的行程。

一路無話,但越靠近黃河,路上的饑民流民就越多,雖當地官府都是搭了窩子以及粥鋪,用以賑災。

但以大明官員的尿性,不知有多少老百姓,過不了這寒風凜冽下的冬天。

林延潮心底不由感嘆老百姓之遭遇,車中的林淺淺看得眼淚嘩嘩地落下,特別是不少母親抱着襁褓中的嬰兒,跪在路邊向來往車輛乞討。

林淺淺此刻是感同身受,忍不住發起善心,要將隨身所攜的銅錢都給這些母親。

林延潮阻止了林淺淺,徒然再錢給這婦人,保不準被健壯男子勒索,或者爲商家剝削。所以林延潮命人拿了銀錢去集鎮裡買了饅頭,大餅,分給饑民。

待行至黃河邊上,林淺淺隨身所攜的銀錢已是散完了。

然後他們黃河邊等了半日,侯家派船來接應商隊過河。

待林延潮一家登上船後,陳濟川即來向林延潮稟告說,侯家來人中有一生員想拜見林延潮。林延潮心想反正船上也是寂寞,就在船艙見了這名生員。

但見對方自報姓名叫侯執蒲,乃是歸德府學生員。林延潮想了想,隨口問他家中,待知他兒子叫侯恂後,心底有數。

當然能見到林延潮,這等科舉神話,對於年輕的侯執蒲而言,自是不勝榮幸。他向林延潮持弟子禮,請教經學。

林延潮一面聽着,一面點撥了幾句,如此已是令侯執蒲心悅誠服。

侯執蒲露出‘朝聞道,夕死可’的神情,道:“晚輩有一位好友彭健吾,平日常與我道及學功先生的才學,他說先生之經學造詣乃當今大儒不說,文翰更是當世無雙。只恨他去京師赴明年春闈,今日若知學功先生在此,必不枉此生。”

林延潮在京師的‘學功堂’教授事功之學,之後未仕的讀書人,都尊稱林延潮爲學功先生。

這‘學功’類似於當時文人的別號,官員的名和字非一般人可以稱呼,而官名多是官場上的稱呼。雖說百姓私下都將林延潮稱林三元,不過見了面卻沒有人敢這麼說。唯有別號纔是自稱後學末進的讀書人面對林延潮時的尊稱。

以當時的習慣,讀書人以書齋作別號爲常事。故而林延潮雖未宣稱以‘學功’爲自己的別號。可門下弟子們都陸續這麼稱呼,林延潮也就默認了,於是年輕讀書人皆將林延潮稱爲學功先生。

шшш ▲tt kan ▲co 學功,以學爲儒者第一功!

林延潮聽侯執蒲提及了彭健吾,不由問道:“是健吾嗎?原來他是夏邑彭家之人。”

侯執蒲訝道:“難道學功先生,認識健吾兄?”

林延潮笑着點點頭道:“昔日我在京爲翰林時,他曾拜在我的門下,聽過幾次經義。健吾的文章才氣縱橫,今年的春闈或可聞好音。”

侯執蒲聽說自己的好朋友,竟拜在林延潮門下,不由是又驚又喜,然後傷感地道:“晚輩真是太羨慕,也太嫉妒健吾兄,他竟有這等福氣拜在學功先生的門下。”

侯執蒲面露惋惜之色,卻偷眼看林延潮的臉色。

林延潮不用看,也知侯執蒲心底在想什麼,他眼下囊中羞澀,侯家又是郡中富商,那麼……

於是林延潮微微笑了笑道:“以康的學問也是不差,若痛下苦功,未必不能有金榜提名之日。”

侯執蒲聞言一醒,當下對林延潮拜下道:“末學後進執蒲懇請拜在學功先生門下。”

林延潮點點頭,扶起侯執蒲道:“今日之會,乃你我有緣,也好!”

侯執蒲聞林延潮同意,頓時大喜,當下在船上不僅鞍前馬後侍奉林延潮身旁,還奉上兩百兩銀子的見面禮。林延潮則將一本手注的大學章句贈給侯執蒲。

然後侯家彭家商隊裡,待得知兩家的公子都是林延潮的門生後,待林延潮也是愈加恭敬。

之後林延潮的船就過了黃河,抵至丁家道口下船。

這丁家道口已是歸德府虞城縣地界了,距歸德府府治商丘只有三十里。林延潮上岸後,第一件事就是差陳濟川去開封打點,然後再讓展明前往商丘驛站知會一聲。

下面林延潮就令車駕慢慢行進。

在車上林延潮向丘明山問道:“你可知本府知府是如何人?”

丘明山道:“東翁,這歸德知府可是極不好相與之人,在下雖這幾年一直遊幕在外,但關於這位知府爲人,卻一直不斷由同鄉傳至耳中。”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你將你所知,告訴與我。”

這歸德知府姓蘇名嚴,字寬之。蘇家祖上乃山東人士,後遷入吳中,世代官宦。蘇嚴本人進士及第後,任過御史,後外放,一步一步遷至正四品知府,在歸德爲官已是五年了。

林延潮聽蘇嚴在歸德五年,不由訝然。

在吏部選官中,吏部按案件多少、民風順劣,將各地府縣定爲衝、繁、疲、難四字,這四字都有,爲最要缺,三個字的爲要缺,含兩個字的爲中缺。

至於歸德府爲衝,繁,難,含三字,爲要缺。在這裡任知府,必定是極有經驗的親民官。

這蘇嚴能一任五年,足見很有本事。

下面丘明山一一道來,果真如林延潮所料,這蘇嚴平日苛刻治下,府中事務無論大小都要親自過問,不肯假手於人,若有差池,必然重責,治下官員無不懼之。

另外蘇嚴平日嗜養犬類,愛犬如命。

就以這一次歸德府大堤決口,水淹運道來說,歸德府管河同知被問責,最後被貶至廣西。知府蘇嚴卻如沒事人般,依舊留在原任。

林延潮一聽即知蘇嚴這樣就是那等攏着權力不放手之官僚,這樣的人在位,對於任二把手的自己不是什麼好事。

具體說來同知就是知府能管的,他都能管,但最後要知府說得算。知府不肯放權,自己不就只能‘安靜處事’,如此政績從何而來?

想想張四維在張居正在位時那孫子樣,今天餘有丁在內閣被張四維,申時行邊緣化,就知道自己今後如何了。

林延潮聊了幾句,這時路上煙塵即起,原來是上百名衛所官兵的隊伍。

領頭騎馬的是一名官員,對方下馬後向坐在車內的林延潮道:“府臺大人知二府大人到任,遣小人率一隊衛軍前來護衛。”

林延潮從車內挑起簾子,但見衛軍各個鮮衣怒馬,至少面上看來是精銳之師,這對自己迎接的禮數算是盡到了。

林延潮道:“你官居何職?”

對方叩頭道:“卑職該死,忘了啓稟,卑職於有恩,現任歸德府經歷。”

“原來是於府經,府臺還有什麼交待嗎?”

“府臺大人還吩咐,接到二府大人任官的敕命,早早就將同知宅打掃乾淨,請二府大人直接移駕府衙就是,不必先下榻驛站。”

林延潮點點頭道:“那就帶路吧。”

之後於有恩上馬,率衛軍在前開道。

常言道整個河南史,就是半個中國史,此話並非虛言。

歸德府下夏邑縣,乃夏朝古都。

考城縣,古稱北亳,又稱景亳,商湯曾在此誓師,討伐夏桀。

永城縣,高祖斬白蛇之地。

唯獨歸德府府治商丘,嘉靖年間方纔設縣。

但商丘春秋時爲宋國國都。

東漢時爲樑國國都,就是杜甫詩云‘昔我遊宋中,惟樑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這‘樑孝王都’就是商丘,當時稱睢陽,唐時大運河還未取直,水陸車馬由此過,杜甫之詩可見商丘之繁華。

杜甫這首詩作完不久,安史之亂爆發,睢陽天下注目,因爲張巡在此擋住安祿山十幾萬叛軍。

到了五代時,睢陽改稱歸德軍。

後周顯德六年,趙匡胤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這裡是趙匡胤發跡之地,趙匡胤就因商丘爲宋國故都,以宋爲國號,陳橋兵變當了皇帝。到了元時,京杭運河取直,又加黃河改道,商丘就日益窮困,由府降爲州。但在嘉靖二十四年,歸德州又擡爲歸德府。

昔日數朝古城現在早已掩埋在黃河的泥沙之下,現在的商丘城是正德六年,知州楊泰所建,府城的北城牆建在舊城南城牆上,城長七裡二分五釐,嘉靖三十七年包磚,城外又建了環形護城堤,故而整個商丘城呈外圓內方之局。

且商丘四個城門皆有甕城,乃一城一府一縣的格局,商丘縣縣衙在西南,府衙則在城中。

一路前往商丘,林延潮不見一個饑民流民,眼下就算河北,路上就算沒有盜賊,也有饑民流民出沒,可是重災區的商丘卻沒有。

進了城後,林延潮從車裡看去,但見街道左右甚是繁華,行人往來,唯獨不見乞丐。原本林延潮在京城時,也常常看見路邊有乞丐討食,但剛遭過災的商丘城內,街道上卻不見一個乞丐。

見了這一幕,林延潮心底有數,放下車簾。

到了府衙,林延潮已換上五品官服下了馬車。

但見府衙門前,二座坊門高豎,坊門之上一曰承流宣化!

一曰中州重鎮!

這幾個字將此千年古都,四方輻湊,兵家往來必爭之地道盡。

此時但聽號炮三聲響,經歷於有恩在前給林延潮引路,而門裡門外,道路左右,府衙裡的官吏盡列左右,對林延潮行參見之禮。

林延潮安步當車,一步一步行至儀門前,但見滴水檐下。

一名緋袍大員率領十幾名青袍官員,一排帽翅晃動,眼前各色補子。

一府大小官員悉數在此。

林延潮先打量那如衆星捧月般擁立在當中的緋袍官員,但見對方乃標準國字臉,這等面相不怒自威,乃是第一等牧民的官相。

身爲一府之尊,不用如何,站在那裡官威已全然外放。這等氣場令林延潮有點記起張居正當國時那等領袖百僚的威重,不過對方身上卻沒有張居正身上那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的氣度。

林延潮邁着官步,手持手本上前行禮道:“下官新任歸德府同知見過太守。”

這緋袍官員,即是歸德府一府父母官蘇嚴。

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一千零五章 歲初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九百九十章 儲相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答書友問四百七十一章 ********九百零四章 榜樣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大結局上篇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列一等(一更)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
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一千零五章 歲初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九百九十章 儲相五百六十三章 親自上陣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答書友問四百七十一章 ********九百零四章 榜樣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大結局上篇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列一等(一更)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