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

林延壽儘管是口裡說得豪言壯語,但他這一番來京的緣由,林延潮卻是一清二楚。

原來四月時,林延壽府試中式,成爲童生了。

府試稱府關,比縣試難了十倍,是淘汰率最高的。自己正好中了狀元的消息一傳回家裡,林延壽就中了童生,林延潮既覺得林延壽進步實在頗大,也懷疑知府是不是在放水。

不過林延潮沒有深究下去,只是寫了封家信,祝賀一下林延壽而已。

但是府試之後,林延壽的好運道也到此爲止了。到了院試裡,林延壽落榜了,他的卷子是被福建督學親自刷下的。

落榜也就落榜了吧,可是林延壽表示不服。院試落榜後,林延潮持落卷去找督學領責。所謂領責,就是考生若是卷子有不佳的評語,要去督學那接受訓斥。

一般而言,考生到了這裡,再委屈,一般乖乖領罵也就算了。

可是林延壽,卻質疑起兩榜進士出身的福建提學道副使水平太次,將自己卷子誤判罷落,於是在公堂上不但沒有向督學大人認錯,還就捲上的錯誤與督學大人狡辯了幾句。

林延壽覺得他不過爭辯了幾句,就如同往日私學時,與老師辯難一般。

身爲一省督學,正四品的大員,那地位何等尊貴,全省生員見了他也是戰戰兢兢,不敢說錯一句話,就怕一言不合,被對方剝奪了功名。督學大人六十多歲了,可謂一把年紀,當官以來從未見過這等敢當堂與一省大宗師對噴的讀書人,今日見識之後,氣得手直髮抖。

於是督學大人當堂贈了林延壽四個字,狂悖之徒!

說完督學大人命人將林延壽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並言明以後不許他再參加本府院試。林延潮聞知此事,心想林延壽真心溜溜溜,幹了多少落榜讀書人想幹都幹不了的事。

所以正因爲如此,林延壽被取消了院試的資格,沒有成爲生員的希望,故而他纔想用來京師捐監的辦法,來取得會試的資格。

林延潮道:“是,大宗師不允兄長你赴院試,也是氣急了,我修書一封替你求情,你再與他賠罪,讓他消了這口氣,此事就算過去了。“

林延壽拒絕道:“不行,大宗師不過爾爾,我的卷子在他的手中乃明珠暗投,我此番離家,就是要做蘇秦的。督學說我中不了秀才,我就到順天府來中進士。他不是看不起我,待我金榜提名,我一定在他提學道門前大放三百串爆竹,不,一千串!”

林延壽說得神采飛揚。

林延潮不由吐槽,高考只考了一百六十,你也敢報北大清華?

林延潮只能道:“延壽,你真不能如此,秀才都考不中,你還考進士!”

林延壽聽了這話,猶如屁股被人點着了一般,從座上跳了起來道:“延潮,你敢看不起我?你我都是堂兄弟,你能中了狀元,爲何譏諷我連進士都考不上,你看不起人!”

林延潮頓時無語,你這話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林延潮想到,林延壽這等性子,其實說來就是內心自卑,又愛與人到處比。要想改變他,唯一辦法就是讓他獲得自信,當然這自信,並非是給他納捐,讓他成爲監生再考進士,如此不是自己努力的來的。

故而納監這個辦法,不是幫了他,反而是害了他。

林延潮勸道:“捐監出身視爲雜流,赴科舉,也是被人看不起!“

林延壽聽了臉一紅道:“不中又如何,只要我能中進士一日,別人都會知道我是凌雲木。延潮你就別管我了。你既能程家少爺弄個監生,就也給我辦了一個。我也不麻煩你,錢多少我自己出,這一次上京爹孃給我一千兩。出門前,我已與爹孃說過了,不考中進士,就不回家了。”

林延壽語氣堅決。

給林延壽弄個監生,對林延潮而言當然是沒難度,索性就讓三年又三年的浪費時光好了,反正多落榜幾次他就會想明白了。

但林延潮想了下,爺爺大伯將林延壽交給自己,自己這樣不是害了他。林延潮道:“兄長,如果我說除了納捐這條道,還有其他辦法,你願意不願意試?“

林延壽傲然道:“你別想勸我做官,我看不起程家人。我科舉不是爲了做官,而是爲了替自己爭一口氣!“

林延潮道:“不是這途徑,你想不想聽?”

林延壽道:“那你說。”

林延潮道:“大宗師不是不讓你在福建應試嗎?我可將你改在順天府應試。“

林延壽訝然道:“什麼你要我在順天府參加科舉?“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錯。“

“不可能,我閩籍士子豈可在順天府參加科舉。籍不在,貫也不在。“

古語中,籍貫是兩個意,籍是役籍,指的是你繳糧服役的地方,貫則是指得是你世代居住的地方。對於科舉而言,要寫三代履歷,以免賤民娼優之輩參加考試,故而對籍貫這一塊審查得很嚴。

你非在籍人員在異地假冒異籍考試,這就是冒籍。所以林延壽聽說林延潮要他在順天府參加科舉,簡直不可思議,看着林延潮一臉你他娘在逗我的表情。

林延潮道:“延壽,這也並非難事,眼下三叔不是入了商籍嗎?你只需過繼到他名下就好了。我可讓你改作商籍參加順天府之科舉,若是院試中式,成爲順天籍的生員。“

改作商籍,是一種取巧的辦法,要知道商人四海爲家,比如遍佈天下的徽商,其子弟如身在外地,要返回籍貫考試是不可能的,所以朝廷允許商人子弟以所在之地赴考。

當然林延潮除了讓林延壽改作商籍,還是寄籍,改籍等手段,但寄籍和改籍都有不妥之處。

歷史上清朝狀元張謇是冷籍出身,冷籍就是三代以上沒有取得功名,清朝科舉規定,冷籍不得入試。爲了取得應試資格,張謇冒充皋縣張家的子弟來赴科舉。

張謇中了秀才後,皋縣張家不斷以此來要挾張謇,無止境地向其家裡索要錢財,令張謇家裡差一點傾家蕩產。

所以還是商籍來得穩妥一些。當然外人貿然改作商籍是不行的,但林延潮是什麼人,乃是京官。京師裡多少京官,他們不是孤身一人來赴任的,他們也有不少子弟隨在身邊,要他們這些人的子弟再返回原籍考試,他們肯?

故而順天府是士子們冒籍考試最多的地方,而且大部分都是京官子弟。官場上都是官官相護的,則法不責衆的,對於京官子弟冒籍考試,朝廷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林延潮等於給林延壽指了另一條路,這讓他倒是犯了難。林延潮故意道:“不過在順天府你也不一定能中舉人,也無法參加會試,不似入國子監,一口氣就能赴會試了。”

林延壽問道:“延潮,你之前不是說捐監出身被人看不起嗎?“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錯,兩條路擺在你眼前,你自己選,是捐監呢?還是改作商籍?“

林延壽心底很是掙扎了一陣,突然問道:“我聽說順天府考舉人比老家容易?“

林延潮微微一笑,林延壽還是蠻聰明的,看出了其中關鍵。歷來科舉冒籍的士子,一般出自三個省份,浙江,福建,南直隸。

爲何是這個三個省士子最喜歡冒籍,難道三個省的讀書人都品行不行?並非如此,因爲這三個省是科舉上公認的死亡之組。

換句話說這三個地方,學霸多如狗,神童滿地走。你要想出頭,一定要是驚才絕豔之輩。如大名鼎鼎的徐文長,八次鄉試不第,一生都中不了舉人。徐文長這樣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所以這三省的讀書人削尖了腦袋,讀書都沒辦法出頭,於是就打了其他的主意,那就是冒籍。家裡有人在京當官的,三地讀書人就想辦法去順天府考試,沒有這層關係的,就去其他邊遠地區冒籍成當地士子參加考試。

有些邊遠地方,教化不興,甚至能識文斷字的就能考得上秀才。

僅以明朝而言,浙江紹興籍的進士裡,有三分之一都是冒籍,通過在其他地方取得功名的辦法,再到會試中金榜題名。沒錯,冒籍的手段,放在今天說來,就是\‘高考移民\‘。

至於林延壽問在順天府考試容易?還是福州就算府考試容易?

林延潮道:“都非易也,你若是不求上進,在何地都考不中,若是能發奮進取,在何地,功名對你而言也是探囊取物。“

林延潮這麼說是想讓林延壽不要以爲換到了順天府,就容易考上,考試還是要憑實力的。不要以爲改個籍貫,你就能中式了。

林延壽聽了林延潮的話一拍大腿:“既是如此,我主意已定,就在順天府考秀才!“

林延潮點點頭,林延壽還是有心氣的:“兄長,不必着急答覆我,你還是再考慮考慮。“

林延壽負手道:“不用考慮了,在順天府考試,我已鶴立雞羣,功名探手可得!”

看來我的苦心白費了啊!林延潮心底感嘆。

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五百七十二章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九百六十章 官吏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七百九十章 對策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五百二十六章 世當珍惜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五百七十二章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九百六十章 官吏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七百九十章 對策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五百二十六章 世當珍惜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