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

眼下朝廷除了春闈在即外,另外一事就是耕藉大典。

耕藉大典原先是朝廷祭祀先農,也就是最早的農神之用。

行耕籍禮時,天子持耒耜三推三反,然後觀三公九卿持耒耜耕藉,三公則五推五反,九卿則九推九反。

總而言之一句話,天子必須親耕。

但當今天子不是免朝嗎,於是就下旨更改了耕藉禮的流程,讓三公九卿於耕藉所行耕藉禮,而自己在宮裡自己開了一塊田,另行耕藉禮。

至於皇帝有沒有行耕藉禮,那百官就無從得知了,不過八成是裝模作樣。

所以天子親耕就變成了遣官親耕,已是一連數年。

對此官員們都很有意見。

萬曆十七年的耕藉大典是由王錫爵主持,申時行在萬曆十六年時主持過了,這一年本該是許國,但許國要主持會試,所以由王錫爵出面。

這時候申時行,王錫爵連罷於慎行,高桂兩名官員的職務,下面的官員都對二人很有意見。

加之天子又再度缺席耕藉大典,官員們不會直接指責天子,但總要找人背鍋,於是認爲是內閣沒有好好勸諫的原因。

更有風聲申時行與張鯨勾結,隔絕內外,目的就是密謀立鄭妃的皇三子爲太子。

於是這一年的耕藉大典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了。

王錫爵主持之後,下面百官親自下田,因爲天子不在場,百官對申時行,王錫爵心底也是不滿,所以態度也不甚認真。

林延潮手持耒耜,認真地在地裡翻着,雖然只是一個形式並沒有實際用,但態度還是十分端正的。

但聽前面有幾個官員低聲議論道:“從去年冬天至今年開春以後,河南,山東就沒有下過一場雪。”

“這可不是好兆頭,順天府雖好一些,但去年至今也是少雨少雪,今年很可能會有大旱。聽聞天子屢次在宮裡召見欽天監的官員,真是笑話,這有何用?”

“不錯,歷代朝廷都攥寫五行志,用以勸誡帝王,眼下東宮儲位空懸,天子不郊不朝不廟,去年至今不下雪,此爲五行陰陽休咎之應啊。”

“是啊,君治以道,臣輔克忠,萬物鹹遂其性,則和氣應,休徵效,國以安。二曰,君違其道,小人在位,衆庶失常,則乖氣應,咎徵效,國以亡。三曰,人君大臣見災異,退而自省,責躬修德,共御補過,則消禍而福至。這都是幾千年來的教訓。”

“災患所起,因人事不修。朝廷都到這個地步了,陛下仍不親耕,實在是有虧……”

“噤聲,不要說了。”

林延潮不由想起了徐貞明,他與徐貞明一樣都是不信命的人,但他對於老祖宗所主張的‘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還是認同的。

林延潮也明白這萬曆朝的災害當然有一半歸於小冰河期的緣故,但古人怎麼會知道什麼小冰河期,他們都把問題會歸結到人事上。

這也不能說錯,無力改變外界環境,努力改變人爲處境,也是一等辦法,只是這是最後的辦法而已。

耕籍大典後,朱賡,沈一貫二人碰在一起,並肩而行。

朱賡眼下雖是禮部尚書,但吏部侍郎的地位與尚書相當。而且朱賡年紀比沈一貫小四歲,當年進翰林院時,朱賡即稱沈一貫爲兄。

沈一貫:“若是再不下雪,朝局會有變化。”

朱賡點點頭道:“變化?”

沈一貫:“其實自萬曆十一年以來北方就屢有大旱,故而之前徐貞明才鼓動開水田,但天子卻覺得天旱至此,連井泉水都是幹竭了,又何況水田,其實是皇上不願更改水道,以免皇莊沒了收成,下面的官員早有意見了。”

“這入萬曆十七年來,大旱的情況只見惡化不見好轉,恐怕說朝堂上有變化是輕了,大風波是有的。”

朱賡點點頭道:“那依肩吾兄之見,當如何?”

沈一貫想了想:“當今之計,還是應該多籠絡人心,抱團取暖,既是過冬,也是等候時機的辦法。”

朱賡道:“抱團取暖?肩吾兄物色的可是林宗海?”

沈***:“原先有些意屬於他。”

“原先?”朱賡道。

沈一貫:“我知你極力推舉於他。但前幾日他在臨濟宮講學,你可聽說了?”

朱賡露出一個我何止知道的表情,他道:“當時講學的不過是他一個學生,他不過是恰逢其會而已,這已是盛況空前。眼下實學在江南江北都有發展,當今讀書人裡,林延潮的門徒沒有幾千,也有上萬,何況他是禮部左侍郎,素來與我親近。”

沈一貫:“我原先也有此意,只是他不是甘於屈居之輩,除了元輔,恐怕他不會聽別人的。”

“許他好處就是,什麼是他最想要的,給他就是。”朱賡道。

沈***:“除了入閣之事,還有什麼足以動他之心?”

朱賡一愕,內閣雖說有六位大學士,但近年來最多不超過四位,若他與沈一貫入閣,恐怕也很難再提攜林延潮。

朱賡正色道:“此人是一定要拉攏的,不說他們的門生,朝堂上福州籍官員以他爲首,還有他與元輔的家人也一直交好。若是元輔退的時候,若我們有他的支持,朝中那些本是依附元輔的官員,也歸向我我們。”

沈一貫搖頭道:“要拉攏他加入我們,此代價太大,他在當今讀書人中有如此的影響,天子會不知道?此舉不會遭聖上之忌。”

朱賡道:“當年王安石先創荊川新學,再爲宰執,有何不可?”

沈一貫:“此一時彼一時,當今天子本就忌憚變法。再退一步說,文武百官呢?”

“從古至今,匹夫之輩敢於殺人,以身犯法,而身居高位者,反是用禮規束士大夫,用刑規矩百姓,要不然何必說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忌憚變動,因爲此舉害了他們眼前之利,故而無論是天子還是士大夫都要儒法二道,來經緯這天下。而小民呢?若不以刑法繩之,天下早就亂了,越是下層的讀書和官員越喜歡變革之事,因爲他們早心懷不忿,故而纔不管變法是弊是利。”

“然而眼下這朝局,你也知道張江陵當年只做了一半,眼前若不繼續變法,那麼國勢唯有一日頹過一日。可是身爲執政者,必須陽爲保守陰以變之,面上不可觸權貴之忌,然後再徐徐圖之,怎麼能未上臺就大張旗鼓呢?張江陵也是當國數年,待相位穩固時,才推行新政之事。”

“當年主父偃爲漢武帝獻推恩令,若是明白的告訴諸侯要削其國,他們答允嗎?反而是一句推恩,倒成了朝廷的恩德,從此諸侯國不足爲患。”

朱賡聽了沈一貫這幾句話,深深地點頭道:“肩吾兄所言有理。”

當下二人繼續並肩而行,朱賡問道:“那麼除了林宗海,朝堂上還有何人可助我們一臂之力?”

“孫立峰(孫鑨),陳心谷(陳有年)!”

朱賡聞言點了點頭道:“善,立峰,心谷他們非翰林出身,而且在外官,若出任部堂,以後必是我們的臂助。”

沈***:“是啊,官場上還是同裡之人最靠得住!”

二人繼續徐步前行,這時候朱賡突覺的臉上一涼,擡頭望去但見天空竟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場小雨。

朱賡與沈一貫對視一眼,這雨勢並不大,充其量不過是牛毛細雨,不知對於眼下的旱情是否能緩解多少。

但是二人同時大喜,幾乎喜極而泣。

林延潮此刻正身處徐貞明的家中。

徐貞明住着一處兩進的院子,院子有些年歲,而且狹小。不過他的妻兒並沒有隨他入京,而是在老家住着,院子裡就他與幾個僕人,所以還算夠住的。

這時候京里正下了一場雨,林延潮站在屋外看着略有所思,而徐貞明正從外趕回,見了林延潮連忙行禮。

“你看這雨對於直隸旱情可有緩解?”

徐貞明伸手一接,然後搖頭道:“這雨太小,你看落在地裡都不溼半點,只能說聊勝於無罷了。自萬曆十年以來,這天氣越來越怪,從冬十一月起至春二月間,雨雪是一年少過一年,咱們北直隸尚好一些,陝西,河南不說,連山東卻遭了大旱,這是以往前所未有的事。”

林延潮聞言眉頭緊皺,然後道:“看來以後的旱情會越來越重,我之前有聽說陝西那邊連連大旱後,又起了蝗災,江南卻在發大水,災害如此,恐怕會引起朝堂上的變動。”

徐貞明也是理解道:“天災必歸咎於人禍,百姓怨懟天子,天子必降責於百官,朝廷馬上要起一場風波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不錯,這時候任你身居高位也有朝不保夕之感,連我也可能不能置身事外,不知我有什麼幫得上你的儘管提出,趁我還在位。”

徐貞明訝道:“部堂大人何出此言?若是有事,徐某願意與部堂大人一起分擔。”

林延潮笑了笑,心想我萬一有事,要你分擔,你也分擔不起。林延潮道:“徐兄此言我心領了,你不要擔心,我只是未雨綢繆罷了。”

徐貞明欲言又止,林延潮道:“到了現在,我也不怕實言相告,萬一我有事,徐兄現在是一點忙也幫不上,所以能幫你一點是一點,不要客氣了。你真要報答,將來屯田之事大功告成,聖上召見時,替我說一兩句好話,如此林某也就感激不盡了。”

與此同時,紫禁城裡。

宮殿之下,天子伸手藉着從空中落下的雨絲,臉上不勝欣喜,他對一旁的張鯨,陳矩道:“朝廷大臣們都說這場乾旱,乃是朕之不德,你看看這雨不是下了嗎?”

張鯨垂淚道:“皇上誠心事天,故而精誠所至,爲了祈雨,陛下不惜戒齋一日,陛下的龍體都是清瘦了不少,奴才實在是心底難受啊。”

陳矩看着天子的身軀心想,張鯨真是好眼力,這龍體清瘦不知是如何看出來的。

天子點點頭道:“本擬戒齋三日,但一日足以,大臣們說朕不親耕,現在當無話可說了吧。還有那些大臣們還說朕的身邊出了奸佞,張鯨你雖有小過,但大錯是談不上。你若是有錯,不代表朕看錯了人。”

張鯨連連磕頭道:“奴才謝陛下開恩。”

天子點了點頭,這時候司禮監掌印陳矩上殿,他的左右兩個太監各自捧着厚厚一疊奏章,然後叩頭道:“陛下,南京吏部尚書陸光祖,率南京各部寺官員聯名或單名具疏,上表彈劾張鯨!”

天子看了過去,但見彈劾的張鯨的奏章,兩位太監是各自用手託着從小腹頂到了下巴。

陳矩見此一幕倒是笑着道:“古人是著作等身,張公公可是劾疏撐腹啊!”

在場之人無不莞爾。

天子聞言也是笑了笑,張鯨則是大怒,陳矩竟敢當面調侃自己。

但張鯨勢力今時不同往日,他雖保留着提督東廠的名銜,但他的心腹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已被革職拿問。

而東廠的人也看得形勢不對,也開始對張鯨有幾分不聽使喚。

張鯨跪地道:“皇上饒命,救救奴才,奴才願去南京給太祖守陵。”

天子皺眉道:“這些大臣怎麼回事?朕不是已經下旨說訓斥過張鯨了,怎麼他們非要朕趕盡殺絕不可嗎?”

見天子動怒,張誠,陳矩不敢說話。

天子踱步了一陣,然後道:“傳朕口諭到內閣,讓他們擬疏申斥南京各官員!”

“是。”

這名太監正要奔去內閣傳旨,這時候又一名太監入內向天子道:“啓稟陛下,申先生,王先生聯名上疏求去!”

天子身子一晃,陳矩,張鯨連忙上前吃力扶住。天子道:“這是怎麼回事?”

太監道:“起因歸於北場鄉試,饒伸等官員上疏彈劾申先生,王先生,說自張居正三子連佔高科以來,輔臣子弟中舉及第已成故事。黃洪憲北場點王先生之子王衡爲舉子也就罷了,居然置之選首。申先生之子不與試,竟錄其婿補上,更有其他私弊數不勝數!”

“左侍郎于慎行,祠祭司郎中高桂起而揭發,竟被罷官奪職,申先生此舉……”

“此舉什麼?”天子厲聲問道。

“此舉堪稱奸相!”

天子聞言說不出話來。

“故而申先生,王先生引咎辭官,眼下許先生典會試入場,內閣空無一人!”

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零九章 賜宴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四十六章 書院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第五十八章 質疑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
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零九章 賜宴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丟人丟得不夠(一更)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更)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四十六章 書院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第五十八章 質疑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