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

冬十月這場寒雨昨日過後,京城裡的冬天愈加發冷。

林延潮披着厚衫走在北鎮撫司之中,護送他的是六名錦衣衛,以及本衛鎮撫官。

北鎮撫司鎮撫官,有直接向天子,督工稟告,而不經錦衣衛指揮使的權力,也是屬於大明體制下權大官小的官員。

鎮撫官親自來送林延潮出獄,也可見他對林延潮重視。

送至門前,鎮撫官停下腳步對林延潮道:“林先生,某就送到這裡。”

林延潮轉過身來向鎮撫官道:“這段時日有勞鎮撫使看顧,打攪了。”

鎮撫官聽林延潮這麼說,有些哭笑不得回道:“不敢當,這話傳出去實有損我北鎮撫司之名聲。”

“經歷詔獄毫髮未損,還得悉心照料,先生是某所見第一人,本司上下盼先生離獄一日,如久旱盼甘露矣。”

林延潮聽了不由失笑,這個比喻真是清新脫俗。

頓了頓鎮撫官又複道:“凡生離詔獄之臣,他日必名滿天下,不過先生三元之名,早已天下皆知,區區詔獄也不足以添先生名聲。實話言之,若非職責所在,先生爲天下百姓所謀之事,令某實在是敬佩得五體投地。”

說完鎮撫官對林延潮行抱拳之禮。

林延潮也是一揖道:“鎮撫使,客氣了。”

說完林延潮舉步而去。

鎮撫官目送林延潮,片刻後兩名牢子站在一邊,鎮撫官撇了一眼問道:“什麼事?”

牢子賠笑道:“方纔新來的那囚人過刑時,不慎弄斷脊椎,怕是不活了。”

鎮撫官罵道:“你娘,下手還是這麼不知輕重。”

北鎮巡司大門前,兩隊錦衣衛持刀而立。

這時天方矇矇亮。

天上飄着牛毛雨,寒氣滲人,林延潮走出大門,身在詔獄快兩月,這還是他第一次重見天日。

一旁錦衣衛見居然還有人敢在鎮撫司大門前逗留,正要呵斥,一旁的人立即拉住,低聲提醒道:“你瘋了,沒看見方纔是鎮撫使大人親自將他送出門來。”

聞言幾名錦衣衛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一輛馬車在鎮撫司大門門前停下。

兩人從馬車下跳下,向林延潮叩頭。

林延潮見是陳濟川,展明笑着將二人扶起。二人都是五大三粗的漢子,但此刻都是滿臉是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林延潮笑了笑,說了幾句安慰的話。

陳濟川抹去眼淚道:“老爺,先回家吧,夫人給你燉了湯,還有你平日最喜歡的吃食。還有老爺上書後,小人已是按你的吩咐,現不住國子監了,而是搬至了東直門。”

林延潮點點頭,望了一眼牛毛細雨,眉頭一皺,咳了幾聲。

雖說在北鎮撫司裡,人家將自己拿大爺般供着,但詔獄這地方地溼寒冷,林延潮住的久了,不免沾了些寒氣。

陳濟川心知林延潮出詔獄這等地方,最怕惹上一身病於是連忙撐了把傘道:“老爺,還是趕緊回家了吧。”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不,先去另一個地方。”

“老爺,你的身子?”

“不妨事。”

展明一駕馬車。

馬車即飛馳起來,林延潮閉目坐在車內養神。

不久後,馬車停下。

陳濟川給林延潮披上厚裳後,林延潮下了馬車。

這地方他以前來過,以往這裡是宰相府邸,門庭若市,馬車不絕。

而今連府門前那匾額都被人取下,也沒有門子僕役在門前侍候,透露出一種蕭條的味道來。

林延潮不由想起了張居正在《答湖廣巡按朱謹吾辭建亭》的書信裡寫到。

……且古之所稱不朽者三,若夫恩寵之隆,閥閱之盛,乃流俗之所豔,非不朽之大業也……

……且盛衰榮瘁,理之常也。時異勢殊,陵谷遷變,高臺傾,曲池平,雖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於亭?數十年後,此不過十里鋪前一接官亭耳,烏睹所謂三詔者乎?此舉比之建坊表宅,尤爲無益……

當年湖廣巡按朱謹吾給張居正建三詔亭時,張居正讓就在回信裡說,陵谷遷變,高臺傾,曲池平,雖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於亭之句。

當時張居正已知自己身後榮辱不保,故而纔有此語。

但到了今日,林延潮真見了張府落魄的一幕,卻替這位大明唯一真正之宰相扼腕嘆息。

雖說門前的封條已是除去,但已無榮華富貴之象。見風使舵,見山就拜本就是人的天性,張居正病重時,百官爲他打醮祝禱,但眼下張居正一去,這些官員急着撇清不說,還有不少落井下石之人。

其實這些手段不一定有用,有的人着急撇清,但事後反而更逃不過。

誰是張黨,誰不是,天子一眼看得明白。這一次百官叩闕,申時行,張學顏,許國等官員站出身,來請天子停止清算張居正,這也是爲了保護自己。

林延潮舉步來至門前,想起以往見張居正時,還需封個五兩銀子的門包,那還只是通報。而那時宰相管家遊七,在林延潮出詔獄時,已是被拷打至死。

林延潮感嘆了會人世滄桑,陳濟川早已上前替自己敲門。

敲了許久,方有一名拿着掃帚的老僕開門,見林延潮道:“這是公子,找……”

林延潮對老僕道:“我乃你府上二老爺,三老爺舊日同僚,昔日受過相爺恩惠,特來看望。”

老僕道:“抱歉,敝府遭此大變,老太夫人臥病在牀,兩位老爺也不便見客。”

林延潮道:“那你替我傳話,就說是林延潮求見。”

聽到林延潮的名字,老僕渾濁的目光突然一亮,抓住林延潮的手道:“你就是爲我家太老爺鳴冤,而下詔獄的狀元公嗎?”

林延潮笑了笑道:“不敢當。”

老僕要對林延潮行大禮,但猶豫了下還是停住,向林延潮道:“狀元公稍侯,小人先通稟兩位老爺。”

老僕走後不久,就見一身素服的張嗣修,張懋修二人前來。

張嗣修,張懋修二人在刑部天牢關了近月,氣色不佳,臉上還落着好幾處傷痕。

二人見了林延潮後,沒說話,隨隨便便地作禮,態度顯得頗爲冷淡。

林延潮想了想,已猜兩位兄弟這是怎麼回事。

張嗣修先施禮道:“宗海,你是纔出詔獄?”

林延潮道:“正是,特過來拜祭相爺,順路看望兩位仁兄。”

張嗣修神色一緩道:“也好,過幾日我們兄弟二人,就要返回江陵守廬三年,遲了怕就此錯過。”

林延潮點點頭道:“若是錯過,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

張懋修陰陽怪氣地道:“宗海,既蒙天子賜出詔獄,將來必是顯達吧,指日榮華富貴,不可限量。到時候我們兄弟二人還要託你照顧了。”

“誒,三弟,不可失禮。”張嗣修斥道。

張懋修忍不住道:“大哥不是嗎?他名義上打着爲家父出頭平反冤情的旗號,暗中卻是懷有逼迫太后,諂獻天子的打算。”

“他口口聲聲說是爲了天下謀公義,其實對天下毫無忠敬之心,不惜借家父之事來作謀劃,但家父爲國家盡忠了一輩子,豈會做出與百官脅迫陛下的事來。林宗海的野心,就是藉此事來謀自己的榮華富貴。怪只怪我兄弟二人,有眼無珠信錯了人,大哥枉死不說,還將家父一世清名毀於一旦。”

說完張懋修忍不住哭了起來。

張嗣修也是嘆了口氣。

陳濟川聞言大怒道:“老爺,何嘗有這心事,你可知老爺他……”

林延潮聽了張懋修的話,擺了擺手示意陳濟川不必多說,聽張懋修之言,他心底初時也是震怒,但是轉念一想,如張懋修這等以爲自己借策動百官叩闕之事,以爲飛黃騰達之基的人,本就是不少,不少官員也是如此揣測。

說來林延潮之前也確實安排了重重謀身之策,甚至有些不光彩的手段,張懋修的話裡,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林延潮想到這裡也就釋然,做大事之人,本就難以爲他人理解。不過話說回來,張懋修並非是其他人啊。

林延潮終於道:“濟川不必再說了,吾本意如何,自不需向他人解釋。即是兩位公子不歡迎在下,在下不該上門纔是。但今日此來只是請向江陵公上一柱香,以爲臨別之念。”

張懋修怒道:“你還有臉給家父上香。”

“懋修住口,”張嗣修叱道,“若非宗海,家父名位不會有恢復之日,我等兄弟也無法生出天牢,此恩此德你可不能忘記。”

張懋修不管不顧地道:“二哥,你好糊塗啊,你現在還不看清林宗海爲人嗎?他若真有心平反家父冤情,單獨上書言事就好了,爲何還要牽扯入潞王大婚之事。”

“他這時借潞王大婚來迫太后歸政,以逢天子。二哥,你忘了昔日太后對我們張家的恩情,經此事後太后對張家會如何看?只會以爲我們張家與林延潮同流合污啊!”

“夠了!”張嗣修一掌甩在張懋修臉上。

張懋修捂臉咬牙切齒。

然後張嗣修對林延潮深深一揖道:“舍弟失禮,請宗海海涵。”

林延潮回以一揖道:“年兄他有些先入爲主了,我明白他並非惡意。”

張嗣修對林延潮道:“宗海,這邊請。”

來至靈堂,面對張居正牌位,林延潮不由思緒萬千。

張嗣修點了三炷香後交給林延潮,張懋修就站在一旁怒瞪。

林延潮拜了三拜後道:“吊公致仕離京,臨別有言,道國之積弊,在宗室,在吏治,在兵備,在國用,在私家日富,公家日貧。”

“這些話晚生一直記在心間,夙夜憂嘆,輾轉反側,不能眠也。公負豪傑之才,秉國十年,相天下爲己任,尚不能矯除積習,晚生之才遜公十倍,自問又有何迴天之術呢?”

“幸天子天授智勇,仁智通明之德,愛物檢身,以惠休百姓,不負公師帝之教,匡扶之功。今削潞王之用,得銀三百九十萬兩,以解黃河,蘇鬆民之倒懸,晚生聞之幸甚,特來告公,望公在天有靈,佑我江山社稷,百姓安泰。伏惟尚饗。”

說完林延潮將香插上。

張懋修聽完眼眶都是紅了,但嘴裡強着道:“假惺惺的。”

一旁張嗣修垂淚答謝道:“宗海真有心了,其實家父以前也很推舉宗海。他曾與我們兄弟說,今翰林諸公中,獨宗海有王佐之才,將來入閣拜相之日,可安天下蒼生!”

林延潮聞言苦笑道:“江陵公謬讚了,晚生何德何能能當此言。”

說完林延潮向張嗣修一揖道:“俗事纏身,先行告辭。”

張嗣修當下送林延潮出門,張懋修雖不喜,但總算還持着禮數。

待送林延潮出門後。

林延潮遇外周寒氣襲來,不由重咳了幾聲,滿臉漲紅。張嗣修不由關切的道:“宗海之風寒可是在詔獄中得了?詔獄這地方聽聞十分陰寒,去的人就算活着出來,也會生一場大病。”

“以往府上有一位良醫,祖母的風寒都是着他醫治,實有奇效。我請他去你府上看病,你需好好靜養調理一個半月方可,切不可大意啊。”

林延潮笑着道:“多謝好意,良醫就不用了,這點風寒,我自己省的,不妨大事。”

張嗣修以爲林延潮謙讓,當下多說了幾句。而一旁陳濟川忍不住道:“我家老爺被天子革職削籍,勒令三日內還鄉,哪裡有那麼多功夫在京慢慢調理?”

聽陳濟川這麼說,張嗣修,張懋修都是神色大變。

張嗣修抓住林延潮的手道:“宗海,我等皆以爲這一次規勸太后,你乃是首功,就算眼下不加官進爵,將來必也是飛黃騰達,怎麼落至革職削籍的地步?”

林延潮苦笑道:“此一言難盡。”

張懋修也是失聲道:“宗海此來莫非不是送我們兄弟二人,而是歸籍後再也不履足京師?”

林延潮看了張懋修一眼,然後道:“確有這打算,我打算回鄉後著書講學,此生不出閩一步!”

張嗣修與張懋修不由對視一眼,特別是張懋修,他此刻心底的悔恨之情,更是無以復加。

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十九章 回家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四十九章 神童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發個單章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
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十九章 回家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四十九章 神童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發個單章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六百三十六章 呆貨一個第兩百一十三章 場場第一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