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天狼東昇

慈寧宮,建文帝和呂太后又在爭吵,這一次是爲了常升之死。

呂太后冷冷的瞥了一眼大兒子,“皇上不去陪着寵妃,來哀家這裡作甚?”

建文帝說道:“您又擅自行動,殺了常升。”

呂太后微微吃驚,”常升不是皇上派人殺的?”

母子四目相對,互相看不透。

建文帝說道:“母親不要抵賴了,朕派去秘密調查常升之死的探子發現您的人一直在監視常升。”

呂太后真是跳進黃河裡也洗不清了:“常升餘威尚在,哀家豈敢輕易放過了?但是哀家只是監視,從未下令殺了常升。不信的話,皇上只管去問那些監視的人。”

建文帝淡淡道:“早就和母親說過了,您在宮裡安享晚年便是,外頭的事情自有兒臣安排。他們都是母親的心腹,酷刑折磨到嚥氣,也不肯承認謀殺常升。”

呂太后連連後退,“你敢!你居然敢殺哀家的人!”

建文帝說道:“不殺了他們,難道留着繼續破壞朕的安排?朕還要費勁隱瞞常升之死的消息,免得軍中常家的舊部心寒。朕給母親一個月的時間,把外頭所有的耳目爪牙全部召回,無論是常家還是藩王,亦或是文武大臣,朕都自有安排,不用母親操心了。”

呂太后難以置信的看着兒子,“哀家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幫你坐穩皇位,你卻嫌棄哀家礙手礙腳?要斬斷哀家的耳目?”

建文帝說道:“朕的江山,朕會守護。”

呂太后呵呵冷笑,“說的冠冕堂皇,皇上隱瞞常升之死,其實是爲了哄住宮裡的老狐狸精吧。可惜啊,皇上真以爲自己瞞得住嗎?只需哀家一句話,常瑾就會和皇上反目成仇,寧可一死,也不願留在宮中當瑾貴妃了。”

建文帝心寒,“母親這是承認殺了常升了。因爲殺了常升,就能逼着常瑾死心,將她逼出宮廷。”

呂太后百口莫辯,索性說道:“是啊,是哀家殺了常升,哀家不僅殺了常升,哀家還要除掉所有常家人,哀家今天就告訴常瑾真相,哀家有生之年裡,不做別的,專門折騰常家,活的就讓他們嚥氣,連死的也不放過。哪怕她父親開平王常遇春是開國十大功臣,配享太廟,哀家也會想法子玷辱常遇春的名聲,將他的牌位移出太廟,劈了當柴燒。”

建文帝氣的渾身發抖。

見兒子束手無策,呂太后頓時覺得心頭的窩囊氣消失殆盡,哈哈大笑道:“這是哀家的後宮,哀家大半生的心血都在這裡了,豈能被常瑾一個小丫頭佔了先?反過來騎在哀家的頭上?哀家當年屈居側室時尚且不服太子妃常氏,如今貴爲太后,豈能容忍另一個常氏挑戰哀家的權威?”

建文帝說道:“常瑾已經進宮了,她在柔儀殿,您在慈寧宮,井水不犯河水。”

呂太后怒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常家的丫頭想繼續留在宮中,就要收回所謂名門貴女的驕傲,學會跪舔哀家的鞋尖,否則哀家和她勢不兩立!”

建文帝深吸一口氣,說道:“母親累了,您先歇一歇,想好了再告訴朕答案。”

建文帝走出慈寧宮,吩咐胡善圍:“太后最近思慮孝康皇帝,傷心過度,得了失心瘋,爲了保護太

後安全,從今天起關閉宮門,任何人都不準外出。”

胡善圍應下,慈寧宮宮門轟然合上。

宮門關閉的瞬間,建文帝聽見了呂太后心碎的哭喊聲,心下不忍,腳步一頓,正要回頭,又聽見呂太后大罵道:“不孝的東西!哀家生你養你有何用!被狐狸精迷了心竅……”

建文帝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慈寧宮。

柔儀殿,常瑾在窗下做着針線,是一雙布襪,柔軟的松江三梭布,細密的針腳,襪子已經縫好了,

常瑾拿着小銀剪刀剪去線頭。

建文帝進來說道:“針線費眼神,這些活計自有宮人去做。”

常瑾都沒看他,繼續剪着線頭,“又不是給你做的。”

能讓常瑾親手做女紅的,只能是她親手撫養長大的朱允熥了,建文帝說道:“允熥早已成親生子,有王妃給他做這些貼身的衣服。”

常瑾不耐煩的說道:“我願意。”

建文帝剛剛和母親決裂,心下煩亂,禁不止諷刺道:“你爲他付出這麼多,他未必領情,至今都無法接受你進宮的事實。真是可笑,難道眼睜睜看着你一輩子小姑獨處,孤獨終老,老無所依嗎?”

常瑾說道:“我不在乎他領不領情。真正關心愛護一個人,只會覺得自己付出的不夠多,從來不會在意對方有什麼回報。”

原本又要大吵,不歡而散,建文帝聽到常瑾的回答,猶如一股暖流融化了冰峰,夕陽投在常瑾身上,籠罩着一層聖潔溫柔的光輝。

是的,母親生他養他,目的是母憑子貴,獲得權力。一旦不從,生恩和養恩都變成了籌碼和要挾。

而常瑾不是,她從不計較得失。

建文帝握住了常瑾的手,常瑾奪過雙手,“我說的又不是你,激動什麼。”

建文帝驀地將她抱起,動情的說道:“瑾兒,給我生個孩子吧,無論男女,我都喜歡,我都愛他,他也愛我,純粹的父子父女情,無需任何條件,毫無保留的愛。就像你愛我一樣。”

常瑾掙扎着,“我不愛你,我恨你,把我圈在這見不得人的地方。”

牀榻上,如彎月般的帳鉤輕輕搖擺着……

天還沒亮,侍女伺候建文帝起牀上朝,跪在地上正要給他穿上龍紋襪,建文帝指着昨天常瑾做的那雙襪子說道:“穿這雙。”

清晨,胡善圍給常瑾梳妝,常瑾說道:“告訴燕王,燕王府長史葛誠實爲皇上的密探,王府動向,事無鉅細都稟告給了朝廷,這個奸細一定要剷除。”

“還有,皇上即將對北平防務動手,任命宋忠去北平屯田爲由,把燕王府的精兵調遣去種地。還會把燕王府蒙古騎兵指揮事觀童調到京城。北平所有衛所的指揮使都會換上朝廷的人,連山海關也不例外。”

胡善圍說道:“記住了。”

常瑾說道:“還有一件私事麻煩你幫忙。”

胡善圍問道:“貴妃請講。”

常瑾的右手按在小腹上,“我不想懷孕,速速找來避子藥。”

胡善圍一怔,“那東西能夠避免懷孕,但是也傷身體的。”

常瑾無所謂的說道:“傷身怕什麼?總比將來傷心好。”

盛夏夜,北平城,大報恩寺,占星臺。

道衍禪師緩緩撥動着渾天儀,計算星象。徐妙儀對着星空發愣。

“妙儀,你看到沒有?天狼星即將升入紫徽恆了。”

“嗯。”

“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要下雨收衣服了?”

道衍禪師恨鐵不成鋼的敲了徐妙儀一記,“這些天紫徽斗數白學了!”

徐妙儀捂着疼痛的額頭叫到:“義父!我都四十多歲的人了,不好再這樣動手了啊!”

道衍禪師說道:“要是學的不耐煩了,就搬回燕王府,我不會留你。”

徐妙儀抱着測量星象的渾天儀,“不回去,在這裡就挺好的。”

道衍禪師一語中的,“你在逃避燕王。”

徐妙儀說道:“我不想見到他。眼不見,心不煩。”

道衍禪師說道:“我整天見到你愁眉苦臉,心裡也很煩,你快走吧。”

義父下了逐客令,徐妙儀賴着不走,“是不是朱棣要你趕我回去的?”

道衍禪師默認了,“你們纔是兩口子,整天和我這個糟老頭在寺廟終究不是辦法。”

徐妙儀低頭說道:“他會傷害我,義父不會。我不再相信他了,我只信義父。”

道衍禪師說道:“燕王也是被先帝欺騙了,這不是他的本意。”

徐妙儀冷諷道:“以三個孩子的性命爲代價!我外祖父一家的死、我表哥朱守謙的死,他應該很清楚先帝的不折手段。”

道衍禪師說道:“燕王會上當,是因他心中還留有一絲父子情。你當年毅然衝破重重考驗,選擇嫁給他,也是因他是個重感情的人。妙儀,其實你和燕王是一樣的人,當年你母親被刺殺,你也曾經懷疑父親徐達是兇手,可是捫心自問,當年你內心深處,是不是希望徐達不是兇手,希望兇手另有其人?”

徐妙儀辯道:“沒錯,可是我會那麼想,是因爲小時候父親對我很好,一直都寵着我。”

道衍禪師說道:“先帝對兒時的朱棣就一定不好嗎?先帝是亂世梟雄,他不可能像其他父親那樣教導兒子們,可也絕對不會是漠不關心。哪怕只有一點點溫情,也會刻在燕王的腦海中。”

徐妙儀嘲笑道:“義父以後不當和尚了,乾脆改行當媒婆去吧!”

話音剛落,一羣燕王府侍衛跑到了占星臺,太監馬三保急的大汗淋漓,“王妃,燕王巡邊時遭遇北元刺客偷襲!傷勢嚴重!請王妃回去主持大局!”

徐妙儀大驚,“燕王身在何處?”

馬三保說道:“山海關。”

徐妙儀披星戴月趕到山海關,長城城樓之上,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烽火臺下。

徐妙儀轉身就走。

“妙儀!你站住!”

徐妙儀繼續往回走,看也不看身後之人,“一把年紀了,不要玩這種烽火戲諸侯的幼稚遊戲!”

身後那人說道:“我是想說,你下不去了。”

徐妙儀低頭一看,腳底踏空:好傢伙!剛纔上樓的梯子已經撤了!馬三保等侍衛像晨間的露水一樣,無影無蹤!

城樓只有他和她。

身後那人說道:“妙儀,你回頭,看看我。”

徐妙儀大叫道:“馬三保!你給我滾出來!我數三聲,你要是不把梯子搬過來,我就往下跳!”

“一、二——”

一個深吻堵住了“三”字。

徐妙儀羞怒交加,一掌拍過去,將朱棣拍在了牆頭。

朱棣拿出了一把形似狼牙的匕首。

徐妙儀冷笑,也拔/出了自己的佩劍,“找我是來打架的吧?”

朱棣將匕首擱在磚牆上,開始脫衣服……

徐妙儀一楞,“無恥!”

朱棣置若罔聞,光着上半身,前胸後背全是各種傷疤,尤其是後背,密密麻麻爬着無數道蜈蚣般的傷痕。

徐妙儀頓時怔住了,這是當年朱棣堅持要娶自己,被先帝鞭打的舊傷。

朱棣反手拿着匕首,對準了自己的胸膛,“妙儀,我已經準備了起兵出征。不過三個孩子都在京城爲人質,我需要一個不容拒絕的理由將他們召回。”

徐妙儀手中的佩劍落地,“你……遇刺是假,自殘是真,你要裝作病重,請求見孩子們最後一面。”

朱棣點頭說道:“據京城傳來的情報,燕王府長史葛誠是建文帝派來的奸細,不過建文帝疑心病很重,即使葛誠寫密信告訴我被刺殺是真的,他也可能派太醫來檢查我的傷口,是否真的遇刺病重,否則的話,他不會放孩子們回北平的。”

“妙儀,所以我必須假戲真做,捅自己一刀,你當過大夫,知道該如何療傷,儘可能保住我的性命。”

徐妙儀跑過去奪過匕首,強忍住淚水,“這是唯一有把握救回孩子們的機會,不過不該由你一人承擔。這一刀我親自來捅!我是大夫,我知道那裡可以避過要害。”

徐妙儀握着匕首,刀尖微微顫抖,在朱棣結實的腹肌上找着合適的位置,停下。

徐妙儀緩緩擡頭,幾個月來頭一次正眼看着朱棣,朱棣笑了,“妙儀,你終於肯原諒我了。”

徐妙儀緊緊握着匕首,說道:“我愛你。”

朱棣笑,輕輕撫着她的臉頰,“我知道。”

徐妙儀又道:“我愛你。”

朱棣說道:“我也愛你。”

徐妙儀再次說道:“我愛你。”

言罷,不等朱棣回答,徐妙儀一刀捅過去,深沒刀柄。

朱棣痛得睜圓了眼睛,卻低頭溫柔的吻住了徐妙儀的脣……

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146章 真情難得第101章 屈子不屈第266章 亂戰草第127章 分崩離析第242章 世子之爭第82章 宜家宜室第169章 日月相刑第63章 石破天驚第135章 韭山攻防第221章 行親迎禮第36章 善惡有報第201章 雙面夾擊第287章 但費兩日第174章 多事之夏第210章 舊債新償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39章 天賜麟兒第207章 混淆黑白第258章 鳳凰涅槃第65章 入墜深淵第207章 混淆黑白第270章 毛驤赴死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66章 晴天霹靂第96章 阿鼻地獄第59章 贈珠斷情第61章第4章 生死兩茫第263章 各自爲戰140.得隴望蜀第275章 如夢方醒第13章 將誰與謀第37章 火芋傳情第56章 絕地反殺這是徐後傳最後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第254章 鴛鴦□□第289章 峰迴路轉第13章 將誰與謀第109章 佈局捉姦第161章 帝后恩情第254章 鴛鴦□□第58章 刨根問底第282章 天狼東昇第172章 駕鶴圓寂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4章 生死兩茫第96章 阿鼻地獄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210章 舊債新償第159章 相知相殺第179章 軍心不忿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282章 天狼東昇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125章 猛虎下山第70章 魚目混珠第229章 深謀遠慮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274章 人生重疊第131章 險象環生第72章 花鼓殺機第291章 增壽不壽第266章 亂戰草第208章 再戰之力第43章 冥昭瞢暗第72章 花鼓殺機第82章 宜家宜室第267章 粉身碎骨第183章 永不相負第84章 半子之期第254章 鴛鴦□□第216章 奇襲要塞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259章 王妃解圍第8章 變故橫生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31章 湖心藏嬌第145章 情深歸處第246章 天羅地網第247章 福無雙至第111章 父子生隙第107章 有情無情第264章 宴會驚魂第189章 相面認親第204章 千古奇冤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215章 黃河之水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156章 人間煙火第194章 雪落無聲第229章 深謀遠慮第224章 意外之喜第100章 沽名釣譽第170章 爾之砒/霜第258章 何以爲繼
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146章 真情難得第101章 屈子不屈第266章 亂戰草第127章 分崩離析第242章 世子之爭第82章 宜家宜室第169章 日月相刑第63章 石破天驚第135章 韭山攻防第221章 行親迎禮第36章 善惡有報第201章 雙面夾擊第287章 但費兩日第174章 多事之夏第210章 舊債新償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39章 天賜麟兒第207章 混淆黑白第258章 鳳凰涅槃第65章 入墜深淵第207章 混淆黑白第270章 毛驤赴死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66章 晴天霹靂第96章 阿鼻地獄第59章 贈珠斷情第61章第4章 生死兩茫第263章 各自爲戰140.得隴望蜀第275章 如夢方醒第13章 將誰與謀第37章 火芋傳情第56章 絕地反殺這是徐後傳最後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第254章 鴛鴦□□第289章 峰迴路轉第13章 將誰與謀第109章 佈局捉姦第161章 帝后恩情第254章 鴛鴦□□第58章 刨根問底第282章 天狼東昇第172章 駕鶴圓寂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4章 生死兩茫第96章 阿鼻地獄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210章 舊債新償第159章 相知相殺第179章 軍心不忿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282章 天狼東昇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125章 猛虎下山第70章 魚目混珠第229章 深謀遠慮第280章 燕王反殺第274章 人生重疊第131章 險象環生第72章 花鼓殺機第291章 增壽不壽第266章 亂戰草第208章 再戰之力第43章 冥昭瞢暗第72章 花鼓殺機第82章 宜家宜室第267章 粉身碎骨第183章 永不相負第84章 半子之期第254章 鴛鴦□□第216章 奇襲要塞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259章 王妃解圍第8章 變故橫生第151章 棠棣之華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31章 湖心藏嬌第145章 情深歸處第246章 天羅地網第247章 福無雙至第111章 父子生隙第107章 有情無情第264章 宴會驚魂第189章 相面認親第204章 千古奇冤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215章 黃河之水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156章 人間煙火第194章 雪落無聲第229章 深謀遠慮第224章 意外之喜第100章 沽名釣譽第170章 爾之砒/霜第258章 何以爲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