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

隆慶父子繼續說了會兒話,隆慶的談興似乎異常的高,到後來甚至起身走到御案前,拿起幾道奏疏給朱翊鈞講解。

皇帝並沒有浪費時間解釋得太具體,只是告訴太子如何分辨這些奏疏之中有哪些是急務,必須儘早批覆;哪些是大事,需要審慎決定;哪些既是大事又是急務,一定要儘快理清思路做出決定,如果實在一時難以決斷,或者謹慎起見,就該趕緊把信任的閣臣或者執筆票擬的閣臣叫來御前召對;另外還告訴他哪些是無所謂的小事、閒事,可以丟給司禮監按例批紅。

其實,在皇帝這個層面,真正收到的奏疏之中,反倒有一大半都是小事、閒事。隆慶給太子舉例說:譬如某府上奏“本府有節婦,其夫亡故之後,絕食二十一日而死,伏請皇上賜節婦美諡並修建牌坊”。

隆慶告訴太子,像這種事情就是典型小事、閒事,按理說該府自己就能處理,但是由於朝廷祖制,對於這種節婦烈女,必須要上奏朝廷嘉獎,以示隆重,所以平白無故地浪費皇帝的時間——反正這玩意兒是朱元璋定的,你這後來的皇帝對此只能照準。

但其實這還算好的,還有一類是報告天氣,比如上奏過來告訴皇帝“本府(縣)本月下了十三天雨,比去年多了一天。”然後奏疏裡頭就從聖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以能理順陰陽開始談起,一直講了兩三千字的道理,皇帝估計都看懵逼了,他才把道理轉回來,說所以他那兒多下一天雨乃是天下至關重要的大事,請皇帝千萬注意。

好吧,其實這也還算好的,總算人家還知道關心當地氣候,更讓隆慶深惡痛絕的是另外兩類:

一類是請安。請安就是字面意思,上奏也很簡單,就是問皇帝近來過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身體好不好這樣。

這不是廢話嗎,皇帝身體不管好不好,除非已經快要病死了,否則都只能回答那句“朕躬安”,這要你問個屁?偏偏這種奏疏佔了全部奏疏的差不多三成,皇帝還都得打開看一眼,一天得有個幾十本,簡直壞胃口,所以這一類型的奏疏一般都是內閣先看一眼,然後直接發給司禮監——內閣一來沒有權限幫皇帝回答這種問題,二來也沒閒工夫浪費在這種奏疏上。

但是司禮監也不能直接批了作罷,他們也得告訴皇帝,今天又有哪些官員上疏請安了。最煩的是有些官員喜歡在請安的奏疏中再說一點事情,這就一下子把內閣、司禮監和皇帝三方全耽誤了一遍。

另一類就是道聽途說之後來指點皇帝怎麼過日子的。這個不必細說了,總之就是風聞皇帝近來去某妃處多,然後有的勸皇帝要節慾修身,有的勸皇帝要“雨露均沾”……總之在隆慶看來,這些人不光是吃飽了撐的慌,而且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多招厭——你風聞奏事是不假,可你風聞都風聞到後宮來了?你這鼻子還真不錯啊!

太子雖然還不是皇帝,但一看當皇帝每天要面對這麼多沒事找事的廢物奏疏,也是吃驚不已,對父皇的教導連連點頭稱是,深刻地認識到了從這些廢物中挑選有用的奏疏出來並處理妥當是一件多麼重要的本領。

又過了一段時間,隆慶的臉色開始泛白,好不容易強打精神把這些事情講完,他忽然面色一變,別過臉去,低沉地道:“去吧。”

朱翊鈞還在回味剛纔的教導,忽然聽得這麼一聲吩咐,有些糊塗地道了一聲:“啊?”

“出去!”隆慶的聲音忽然變得嚴厲起來,只是越發低沉。

朱翊鈞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讓父皇變了臉色,但也不敢怠慢,連忙告退,出了門來。

隆慶本來一直背對着朱翊鈞,直到朱翊鈞的腳步已經遠在門外,纔有些踉蹌地衝到御榻前,抓起明黃色的薄錦被捂住口,用力咳嗽了起來。

咳嗽的同時,他還轉頭朝門口望去,眼神有些慌張,直到確認太子已經走下臺階,不可能聽見這裡的聲音,慌張的神色才逐漸消失。

鬆開錦被,隆慶的臉色變得更白了幾分——那錦被上已經沾染上了一塊不小的血漬,血與明黃相映,呈現出一種暗紅近黑之色。

隆慶眼中露出一抹絕望,用力抓了抓錦被,擡頭再朝門口望去,卻遠遠地看見朱翊鈞已經在和高務實說話了。

隆慶神色一鬆,目光中的絕望漸漸變成了堅定。

------------------------------

高務實並沒有向朱翊鈞打聽皇帝跟他說了些什麼,只是問他“皇上龍體可好?”

朱翊鈞並沒有看見隆慶最後吐血的一幕,便只說“還好”,而且他也知道輕重,沒有把皇帝對於用人的教導跟高務實提起,只挑了最後皇帝教他分辨奏疏的一些事。

高務實的眼光很毒,一眼就看出朱翊鈞雖然沒有說謊,但肯定有事沒有說完。不過他倒也沒有因此覺得自己被欺騙了,天家嘛,總有些不爲外人道的事,哪怕再親信、再得寵都不能抹平君臣之間的那道鴻溝。

這就像他也不會把什麼話都對自己的家丁們說一樣。二者雖有區別,但本質上來說也沒差太多。

高務實關注的是另一點:皇帝既然開始臨陣磨槍,教太子這些理政的手段,那說明皇帝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已經有了很不好的判斷。可是問題在於朱翊鈞顯然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還以爲這只是因爲他觀政已經有近一年時間,所以父皇開始進一步培養他了。

要不要把自己對皇帝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妙的判斷告訴朱翊鈞呢?

高務實悄悄打量了朱翊鈞一眼,見他洋溢着笑容,那股子高興勁完全發自內心,心裡不禁暗暗嘆息了一聲:多好的一個爸爸,卻快要沒了。算了,還是不要告訴他了,讓他多開心一段時間也是好的。

這時候,朱翊鈞卻看出了高務實的猶豫,稍稍收斂了一點笑容,問道:“怎麼啦?有什麼事情要說?”

高務實眼珠一轉,面上卻毫無破綻,一臉慎重地道:“臣忽然想起,有好幾日沒有見着貴妃娘娘了,擇日不如撞日,要不就今兒去拜見一下,太子以爲如何?”

朱翊鈞其實一貫不大敢跟自己生母李貴妃親近,但他到底還是隆慶的兒子,對孝道心存敬畏,聞言點頭道:“你說得對,正好剛纔母妃沒有來乾清宮,現在恐怕都還不知道父皇的情況,我身爲人子,也是該去報個安的,走吧,天色不早了,咱們這就去。”

“太子請。”

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289章 封賞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12章 東返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95章 破虜(中)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225章 三策(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295章 成婚嘍!第004章 京營第085章 成交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
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289章 封賞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112章 東返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95章 破虜(中)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225章 三策(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295章 成婚嘍!第004章 京營第085章 成交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