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

通常而言,首輔和次輔聯名上疏,皇帝很少有直接否決的。但是具體到請求增補閣臣一事,則有所不同。

朱翊鈞毫無意外的直接硃批否決了,理由是:“卿等三輔臣理政清明,忠貞職守,事無鉅細,處理明白,內閣運轉如常,無須增補,所請不允。”同時,還頒賜內閣三輔臣“銀幣錦緞各有差”。

不用懷疑,不是皇帝對內閣有意見,正是沒有意見纔會這樣批覆和處理。因爲通常來講,增補閣臣,意味着皇帝覺得內閣現在的辦事能力有欠缺,需要補充人手,如果內閣一請求增補,皇帝立刻就同意了,那對於內閣而言,未免有些丟臉——說明你們幹得不行啊。

所以正常來說,皇帝肯定是先要“所請不允”的,這是正常操作。至於賞賜,其實皇帝經常會賞賜閣臣以及其他大臣,但這次的賞賜稍有不同,代表的是皇帝對內閣工作的肯定——我不僅認可內閣現在的工作,而且覺得內閣幹得相當漂亮,所以額外再賞賜一波作爲獎勵。

接下來,郭樸就需要單獨上疏了,疏文中的意思非常懇切,說自己日漸年邁,雖然張四維、申時行二位都是國朝棟樑,將來肯定能挑得起大任,但閣臣選用事關重大,尤其需要經過鍛鍊,就好比中了進士還要考選庶吉士一般,是有講究的。所以呢,請求皇上爲將來計,允許增補兩位閣臣,入閣參與機務,早日打下輔政理政的基礎,日後萬一老臣不在了,他們也能毫無滯礙的接過重任,不使朝廷政務有所延誤,是以增補兩名閣臣很有必要。

這道奏疏就不光是擺道理,而且是述衷腸了,皇帝不得不考慮。所以在下旨安撫郭樸這最後一名顧命老臣的同時,皇帝也虛心請教有哪些大臣可以考慮增補進內閣。

郭樸由是再次上疏,推薦了四名人選,這四人分別是餘有丁、潘晟、王錫爵、許國。

郭樸的這次推薦很有意思,他說增補閣臣兩人,卻推薦四位候選人,而且並不是以資歷排序推薦的。

排在他推薦條陳第一位的是餘有丁,字丙仲,號同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餘有丁年少時有勤學苦讀之名。嘉靖四十年舉順天鄉試,嘉靖四十一年中進士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執草詔敕。隆慶初年,充實錄篡修官,遷太子洗馬兼修撰,是第二批太子日講官之一(第一批在本書第一卷有寫),繼晉左諭德兼侍讀。以疾請歸,不準,改官南京。得便常回家鄉,購山於東錢湖畔,構築亭榭欲終仕途。

到了萬曆元年,以新君日講官資歷,改右庶子領南京翰林院。萬曆二年,任國子監祭酒,頗有建樹。時太學生多喜歡結伴閒遊,怠惰於學。餘有丁任國子監祭酒後,覺得國子監學風不振,便嚴加禁止此類活動,並下令諸生相互監督檢舉,如果有違規不報者,則一同連坐受懲,學風爲之好轉。

萬曆六年,進吏部左侍郎。此時吏部尚書是由郭樸兼任,所以餘有丁這個左侍郎算是郭樸的親信。但由於餘有丁本身是浙江寧波人,他也被很多人看做心學一脈。

排在郭樸推薦第二位的是禮部尚書潘晟。這位潘部堂的資歷就厲害了,他是嘉靖二十年的一甲第三名,也是探花郎出身,被授予翰林編修,協助修編《大明會典》。

嘉靖三十三年,以秩滿升侍讀。嘉靖三十四年,與嚴訥共主應天府鄉試。嘉靖三十五年升爲南京國子監祭酒。

世宗嘉靖帝晚年專事靜攝,不理朝政,往往醮祀宮中,詞臣們多以撰寫“青詞”希圖仕進,而潘晟不屑於此,“堅執不爲”遂致仕歸。後來曾短暫起復,做過兩年禮部尚書,因事請辭,萬曆六年高拱去世之後,潘晟被郭樸再次起復,仍然出任禮部尚書一職。

再往後則是王錫爵,王錫爵老兄也是學霸級的人物,從小各級考試就拿過多次的案首,嘉靖三十七年參加南京應天鄉試,在學風極盛的南京拿到鄉試第四名。

嘉靖四十一年他參加會試,拿到會試第一,也就是會員,不過殿試之時“只拿到”第二,於是成爲當科榜眼——那一年的狀元正是申時行。

王錫爵出身太原王氏(那時候太原王氏已經南遷),門第很高,加上他又是學霸,所以脾氣也是比較大的,曾經得罪過高拱,不過好在不算什麼大事,高拱只是打算磨礪他一番,於是把他從詹事府右諭德調到南京翰林院掌院事。

後來隆慶駕崩,萬曆登基,王錫爵被調回京師,出任編纂《穆宗實錄》副總裁,萬曆二年實錄編成,王錫爵升侍講學士,旋升國子監祭酒。到了萬曆六年,王錫爵又升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但問題在於,這一年他父親病死了,王錫爵回鄉丁憂,現在還沒回來。

至於許國,這位其實出場過,他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高拱是他的座師,也是恩相。他這幾年也是走得很順,沒有外放地方,一直就在詹事府、翰林院打轉,直到萬曆四年才調任禮部右侍郎。萬曆六年高拱去世,郭樸繼任首輔後不久,因禮部左侍郎出缺,他便順利升爲禮部左侍郎。

許國是朱翊鈞的第一批太子日講官之一,有這樣的提拔倒也不奇怪,而且他年紀比較合適,今年五十二歲,既不老邁,也不至於太年輕。

朱翊鈞拿到這個推薦之後,考慮了一下,先把潘晟的名字劃掉——既然郭閣老是擔心自己年邁,培養後生,那這位潘部堂就不要來湊熱鬧了。雖然你嘉靖二十年的進士,在郭閣老面前的確是“後生”,可也要看看另外三位的情況,哪個不比你晚好幾屆?

然後朱翊鈞猶豫了一會兒,又把王錫爵劃掉——這位的情況其實很合適,但朱翊鈞注意到他在去年回鄉丁憂這一句,只好惋惜地放棄了。王錫爵麼,還不至於讓他下旨奪情。況且王錫爵這人脾氣挺大,萬一來個拒絕奪情,朱翊鈞面子上就有點難看了。

那其實也就沒得選了,只剩餘有丁和許國。朱翊鈞想了想,這兩位都是他的講官出身,沒有什麼問題,學問也不錯,那就他們倆好了。

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208章 剿殺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90章 去遼陽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57章 財迷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83章 避蟲湯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94章 無間道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40章 瞭解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85章 成交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
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208章 剿殺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03章 全面攻勢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90章 去遼陽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57章 財迷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83章 避蟲湯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94章 無間道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40章 瞭解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85章 成交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