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

其他五縣當然會有應對,但沒有誰自己跳出來表示對這起刺殺負責,他們是朝廷命官,又不是恐怖組織,誰都不會朝這種槍口上撞。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婺源縣。婺源縣是徽州府僅次於歙縣的大縣,實力位居五縣之首,更是朱子的故鄉。婺源知縣冬月十五接文,在二十二日即發回申文,以大明的平均行政效率而言,堪稱神速。

可惜速度雖然快了,質量卻實在有些拿不出手。這篇申文的論點,和此前績溪楊教諭一樣,指稱歙縣虧欠夏麥九千七百石,被罰補交夏稅生絲八千七百八十匹,歷年輸送,與其他五縣無關。至於“人丁生絹”,那是南京承運庫的事,更與地方無關。

這個論點當然破綻很大,毫無新意。不過這也沒辦法,一共只有幾天時間,婺源縣令再有才,也不可能跟帥嘉謨精心準備了幾年的證據相匹敵。

不過該縣令到底也非庸手,他在申文裡,還提出了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方案:查閱黃冊。

所謂黃冊,乃是朝廷重要的賦稅檔案,上峰徵派賦役,都要依據黃冊來施行。它是第一手資料,最具權威。

婺源縣的邏輯是:如果《大明會典》和府志記載無誤的話,那麼在黃冊的原始記錄裡,一定會有相應記載,後者的可信度要高於前者。因此只要去查黃冊檔案,自然就知道誰對誰錯。

按照規定,黃冊會抄送數份,不僅本縣、本府都有保存,還會抄送南京戶部留底。你可以說本縣本府存的黃冊可能會被篡改,但南京戶部的留底,不可能被你某個地方的官員篡改,絕對是準確的,一查便知真僞。

婺源縣這個說法獨闢蹊徑,給解決紛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除此之外,他也效仿歙縣,拉來了本縣的一批名人助威。雖然陣勢不如歙縣顯赫,卻也有四位進士出身的致仕高官壓陣——這就是南榜進士競爭激烈的原因,這才區區一個徽州,就牛到這個程度,只是轄下兩縣,就能拽出這麼多名人,還全是活着的。

三天之後,績溪縣再次加入戰團,同樣也是知縣領銜。

有了婺源爭取時間,績溪縣準備得更加充分。其知縣選擇了另外一個辯駁策略,把突破口放在了“獨徵生絲”之上。

帥嘉謨此前有一個質疑,說徽州有六縣,爲何獨獨在歙縣徵收生絲?這根本不合理,所以一定是六縣均輸。他還舉了很多例子,比如常州府進貢茶葉,《會典》裡就寫明“徵於宜興縣”;寧國府進攻木瓜,也寫明由宣城縣專輸。所以如果朝廷單獨在歙縣徵收生絲,《會典》一定會明確寫出來。

績溪針對這個質疑,羅列了一大堆反例:蘇、常獨徵白米;寧、太獨徵牧馬;績溪獨徵皇木。這些在《會典》裡也沒專門寫出來呀。又譬如松江府的綠豆,只由華亭一縣徵收,上海縣不必去管;安府的藥材,只由山陽縣徵收,睢、贛兩縣就不用交;金華府的麻地,只徵武藝縣,至於絲、紗二項,則從湯溪徵發,其他縣不必交納。這些單徵的項目,《會典》裡也都沒提啊。

羅列完這一大堆,績溪縣令表示,一府獨徵一類物資於某縣,實屬平常,《會典》不可能面面俱到,寫的那麼詳細。因此帥嘉謨的質疑,純屬見識太少,毫無道理。

道理說清楚了,可惜績溪作爲六縣中最小的一縣,找來找去發現本縣沒有活着的進士,只好退而求其次,請出了三位舉人聯署。

婺源、績溪一大一小兩縣打起頭陣。其他戰友也不好落後,幾天後休寧、祁門兩縣也有了迴應。

尤其是休寧知縣的迴應,對帥嘉謨的威脅最大。此公準備了將近一個月,出手不凡,他拋開那些彎彎繞繞,矛頭直指歙縣的核心要害——數字。

歙縣或帥嘉謨最核心的質疑,在於兩項稅賦的數字不符。

歙縣“夏稅生絲”補麥九千七百石,折生絹只有四千多匹;而每年歙縣卻要交納“人丁絲絹”八千七百八十匹。多交的四千匹,一定是本該其他五縣負擔。

關於這個質疑,休寧知縣給出了自己的調查結果:

他發現,在乙巳更制中,行中書省除了查獲歙縣虧欠夏麥九千七百石之外,還在其下轄的登瀛、明德兩鄉,重新清查出一部分拋荒的桑園田地,加上抄沒程輝祥、葉忠兩個大地主的田地。這些土地,都重新丈量造冊,然後重新計算徵稅。

虧欠夏麥、拋荒桑園田地、抄沒田地,這三項加在一起,歙縣新增的賦稅一共是生絲一萬零九百七十四斤又三兩。每二十四兩生絲,折絹一匹,所以總數正好是八千七百七十九匹整,與“人丁絲絹”數字相符,所以這就是歙縣的稅。

在洪武十年、二十四年、永樂十年、成化十八年,對這筆賦稅的數額都有調整。到了弘治十四年,朝廷把生絲折絹的比率,從二十四兩調整到了二十兩,但定額八千七百七十九匹,卻沒有改動過。

這還只是休寧縣令的第一招,他的第二招,指向物產。

因爲帥嘉謨之前曾提出,歙縣明明不產絲,爲什麼要以生絲爲賦稅折色呢?

休寧縣令考察了一下,發現歙縣下轄的登瀛、明德、仁禮、永豐、孝悌、滾繡、下鄉幾個鄉里,本來是有桑園的,而其他五縣則從來沒有過。顯然,雖然歙縣現在不產生絲,但不代表以前也不產——生絲曾經是歙縣的特產土貢。

也就是說,這是物產變遷所導致的歷史遺留問題,但那還是你們歙縣自己的問題,不能推卸給別人。

至於說《府志》上爲何沒提歙縣原本有桑這件事?休寧縣令認爲很簡單,因爲歙縣本就是徽州府的治所所在,《徽州府志》是歙縣籍的官員帶頭修的,他們當然得摻私貨啊!

休寧縣的第三招,則對準了帥嘉謨抱住不放的《大明會典》。

爲什麼在《大明會典》的記載裡,只寫“人丁絲絹”徵於徽州府,沒寫徵於歙縣?休寧縣的解釋非常簡單,就三個字——沒必要。

會典是從布政使這一級進行記錄,沒有必要記載到縣這麼詳細。更何況每一府都有自己的情況,拿外府的例子來質疑本府,實屬荒謬。

休寧縣的回答,可以說是目前爲止五縣反擊中最犀利的一個。這三招下來,拳拳到肉,招招見血,就算是帥嘉謨已經到案,與他當面辯論,恐怕也會非常棘手。

相比之下,同一天交作業的祁門縣,申文就寫得毫無意義,無非老生常談加哭窮而已。不過這也是沒辦法,因爲祁門知縣正好開缺,申文是由縣丞代理回答,該縣丞是個老舉人出身,果然還是比不上進士老爺的水平。

前面已經珠玉在前,黟縣知縣就顯得輕鬆多了。在申文裡,他心不在焉地重複了一遍前幾位知縣的意見,然後說了句略帶萌感的風涼話:“歙縣那麼大,就算減了絲絹稅,也不過是大江之上去掉一條船而已;我們黟縣現在窮得只差當掉褲衩,再加哪怕一點點賦稅,那就和久病之人吃了烏頭一樣,當場就要死了啊!”

高務實把這些情況說給帥嘉謨一聽,帥嘉謨就急了。

他先對高務實這一路的照顧表現感謝,然後請求提前南下回徽州,跟五縣好好論戰一場。

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95章 破虜(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206章 弒嶽(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10章 高夫人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15章 封爵?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98章 曙光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54章 糾結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4章 內因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
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95章 破虜(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206章 弒嶽(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10章 高夫人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15章 封爵?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98章 曙光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54章 糾結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4章 內因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