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

莫敦讓手中的六萬大軍損失過半,按最好的情況算,他現在手裡也只有三萬人,而阮倦手中有一萬五千兵馬,加在一塊兒還能湊個四萬多大軍出來,面對極有可能反攻的南朝軍隊,還是有希望能穩住戰線的。

而等右路莫玉麟手中的兩萬五千大軍趕來,這就還能湊個六七萬,萬一打得好點,收復失地也不是什麼咄咄怪事,沒準能重新把戰線拉回到南征之前的模樣。

然而阮倦似乎並不這麼想,他的答覆是:請應王在河南繼續收攏敗軍並堅守佈防,他將率領麾下大軍繞道攻擊回春,然後順着馬江而下,做攻擊清化之勢,迫使鄭鬆退兵,回防清化。

阮倦同時還送來了奏疏,詳細解釋了這麼做的好處。不過莫茂洽雖然一直沒能掌權,卻不代表他真的就是個二愣子,即便朝臣們開始分爲兩派就此爭論起來,但莫茂洽眼瞎心明,他知道阮倦不肯去河南見莫敦讓的原因。

應王莫敦讓本就對阮倦這各外姓將領不是很放心,加上阮倦是莫敬典提拔的人,莫敦讓沒有把握能夠完全拉攏住,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削弱阮倦的兵權。而現在莫敦讓自己吃了大敗仗,損失過半,實力大衰,如果阮倦此時過去,沒準莫敦讓腦子一熱就把阮倦的兵權全給收了,到時候阮倦反抗還是不反抗?

再說,莫敦讓那邊剛吃了大敗仗,肯定士氣不振,阮倦也擔心自己去了之後,他們會拖得自己的部下也隨之士氣消沉,到時候這四萬多士氣低落的軍隊面對乘勝而來的黎朝鄭軍,守不守得住那可真是兩說。

反過來,應王莫敦讓堵在河南,阮倦繞道去取清化,鄭鬆可承受不起清化丟失的後果,必然只能撤兵回援。這時候,阮倦如果覺得能打,就打一仗看看情況;如果覺得不能打,那就趕緊撤回來便是,無論怎麼看都比較保險。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阮倦手裡的軍隊被削弱了之後,汰弱存強,現在留下的基本都是精兵,快攻快退是可以辦得到的,否則要是一羣弱雞,那繞過去之後就可能變成送菜上門了。

只是阮倦這麼一來,就相當於是把應王給賣了——他那三萬殘兵頂不頂得住鄭鬆的得勝之軍?要是頂不住的話,莫敦讓豈不是得死在河南?

可想而知這個消息傳到河南之後,莫敦讓該有多麼憤怒。

但莫茂洽不是很憤怒,反而覺得這可能是個機會。七爺爺莫敦讓看起來搞內政還算一把好手,但打仗顯然不怎麼在行,他率殘兵守河南多半受不住,到時候兵敗戰死並不是多麼不可能的事,甚至哪怕沒有戰死,連戰連敗之下也肯定威望大損,自己豈不是就有藉口趁機收了他的大權?

雖說到時候升龍會有些危險,但莫敦讓失敗之後,殘兵肯定會往升龍敗退,屆時再加上升龍的兵馬,短時間內守住升龍城還是不成問題的。只要阮倦那邊取得效果,那他莫茂洽豈不是出道即巔峰——初掌兵權便在升龍城下擊退鄭鬆?

有了這個戰績,他的威望就樹起來了!

到時候就算沒有七爺爺的支持,這個皇帝也能做得穩穩當當!

再說,還可以下令讓莫玉麟改換目標,馬上前來守衛升龍城——他大概只能在升龍城被圍前後抵達,但那就足夠了啊。

莫茂洽想通了這個關鍵,正要表態同意阮倦的請求,忽然又有人急匆匆前來報告。

“陛下,大事不好了,明軍於五日之前出兵攻取了諒山!”

要不是綁着繃帶,莫茂洽瞎了的眼睛可能都要瞪出來了,手腳冰涼:“明軍出兵攻陷了諒山?爲什麼?”

殿中的莫氏朝臣也被這個消息驚呆了,一個個呆若木雞,不敢做聲。

“明軍說他們是來複仇的……他們說陛下派人行刺廣西巡按御史和一衆土司,因此廣西巡按派出家丁同土司們的狼兵一道前來複仇。”

“什麼?豈有此理,朕什麼時候派人行刺他們了?胡說八道!”莫茂洽大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朕……朕……”

朕好像什麼都做不了?

莫茂洽忽然醒悟過來,此時南邊剛吃了一場大敗仗,鄭鬆隨時可能殺過來,北邊又丟了諒山重鎮,明軍只要一路奔着西南方向殺來,全程還不到三百里,要是動作快的話,最遲五六天就要殺到升龍城下了!

而且他還突然明白了之前那支艦隊的來意——哪是什麼責令自己清剿海盜?他們怕不是來清剿自己這個大越皇帝的!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莫茂洽覺得大事不妙的時候,莫玉麟的右路方向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明軍一部趁他大軍南調,忽然出兵攻取了高平,現在正在往莫玉麟屯兵的宣光進軍。

莫茂洽手足冰涼,連忙問兩路明軍各有多少兵馬,結果一問之下,得到的答覆是諒山方面“至少四萬”,高平方面“少說五六萬”。

莫茂洽整個人都不好了——明軍出動了十萬大軍!這是要趁火打劫,滅我安南啊!

想當初永樂朝時明軍南侵,雖然安南的史書記載是明軍出動了“三十萬大軍”,其實那個數大家都知道不能當真,實際上連十萬都不到——張輔在安南的兵力基本一直都維持在八萬左右。

安南的數字不靠譜到什麼程度呢?嗯,安南說明軍出動了三十萬,而他們出動了七百萬大軍抵抗明軍。

七百萬?呵呵……你高興就好。

有七百萬大軍還呆在安南曬什麼太陽,直接去打了南京當中國皇帝豈不是美滋滋。

所以莫茂洽一聽明軍來了十萬,下意識就覺得完了。

當初張輔八萬人就把安南輪了個遍——不對,應該說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任他什麼名師大將,在張輔面前都是被揍得滿山跑,要不是後來宣宗覺得安南這地方維持起來忒不划算,安南有什麼機會獨立?

現在倒好,南邊鄭軍有得勝之軍六七萬,北邊有大明的十萬天兵,紅河裡頭還有一支光大海船都超過六十艘的艦隊正奔着升龍城殺來……我招誰惹誰了?

這是天亡我莫氏啊!

----------

感謝書友“黃金髮123”的月票,謝謝!

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98章 曙光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57章 支持(4更)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289章 封賞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00章 胡鬧!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99章 借刀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264章 出宮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17章 意外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8章 寧夏告定
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98章 曙光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57章 支持(4更)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289章 封賞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00章 胡鬧!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99章 借刀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264章 出宮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17章 意外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8章 寧夏告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