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曙光

前方的戰鬥有麻貴和恰臺吉在,高務實在佈置完策略之後就沒有再管。他安安心心呆在伊克錫巴爾的矮牆之後等結果,順便處理一下各方送達到他這裡的報告。

文帥和武帥的差別在大明是非常分明的,如果要簡單點說,那就是武將不論級別多高,基本上只要負責作戰就好,而文帥就不同了,方方面面的事都要一手管起來。

得虧了他現在只是以援軍主帥身份暫時代管西北軍務,政務方面的事情自有巡撫們打理,所以纔算是輕鬆一點,只問軍務方面的事情。

不過以眼下西北的局面,軍務方面的麻煩也很大,甚至可以說是一團亂麻。

這一團亂麻的局面,郜光先當然是有責任的,但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怪他,因爲歸根結底,明軍自身的問題纔是對各種局面都應對無力的根源。

什麼問題?老問題,缺錢。萬惡之源全在於缺錢。

陝西三邊雖然是“九邊”地區,但它其實是九邊之中相對而言最不受重視的地區。這個“相對”還不是近期出現的,當初王陽明就說過,大明有四個地方最爲重要,萬萬不容有失,失之則大明危矣。

哪四個地方?薊遼宣大。

其實這也不是王陽明一個人的獨有看法,大明高層對此都有明悟,要不然爲何高務實兼任了七鎮經略之後,名義上竟然能掌握八十多萬軍隊?原因就在於大明把精銳幾乎都放在這四處了。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薊遼宣大拿走了大頭,其餘部分顯然就只能拿小頭。陝西三邊從軍事上而言雖然比南方各地要更受重視,但架不住人家南方各省經濟條件比較好,而陝西三邊這裡嘛……自從關中衰退,早已不復漢唐之盛久矣,怎麼可能比得上南方?是以只要朝廷的財政傾斜不夠,陝西三邊就只能過苦日子。

本來就不夠,再加上今年大削軍餉開藩禁,光靠固有財政體系,連維持局面都岌岌可危,一旦出事哪能不糟糕?郜光先此前之所以總想鎮之以靜,還不是因爲覺得打不起?

當然,這個問題是需要二分論的,比如高務實就認爲郜光先太寄希望於對方不要鬧大,而嚴重地缺乏主觀能動性以及對於大事的決斷能力。正因如此,他纔在出手彌補失敗之後,果斷放棄了郜光先,然後親自上陣,來給三邊實學派擦屁股了。

在外行人看來,三邊現在的問題就是多路捱打,只要高務實的大軍一舉蕩平叛軍,將無論哱拜也好,博碩克圖也罷,亦或者火落赤兄弟之流,通通擊敗甚至剿滅,三邊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這個想法,非要說錯,倒也沒錯,但實在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治標不治本。自古中原農桑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的交鋒,絕大多數時期都是農桑文明主守,遊牧文明主攻。

漢唐兩大盛世,在國力最巔峰的時期都曾發動反攻,也取得了頗爲輝煌的戰績,但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爲只要你稍有衰弱,攻守轉換立刻就回來了。

有人說,這是民族特性決定的,說什麼人家是狼圖騰,崇尚進攻云云。然而高務實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爲這主要是武器水平和軍事戰術的發展程度決定的。

後世的外蒙古依舊保持遊牧民族的絕大多數傳統和特性,怎麼沒見他們南下?

這個比方或許有點不合適,但道理還是明擺着的:熱兵器發展到一定程度,遊牧民族的兵器優勢被倒轉,還南下做什麼,送人頭嗎?

騎兵的戰馬本身也是兵器,就好像機械化部隊的運輸工具,哪怕它們不裝備武器,你也不能說它們就不是兵器的一部分了。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爲什麼薊遼宣大現在幾乎已經很少捱打,而陝西三邊這次就捱打了呢?兵力是一方面,財力是一方面,而這兩方面加起來就可以得出一個答案:遊牧民族的首領們認爲,打薊遼宣大危險,打陝西三邊安全。

薊遼宣大方面,通過漠南之戰和遼南之戰兩場戰爭回答了蒙古人,在這兩個方向上,只要你敢動手,我就敢斬斷你的手,而且必能斬斷!

戰爭必然是有目的的,如果不能達成目的,反而還要導致自身嚴重的損失,不管誰當政都不會傻兮兮的一直要打,蒙古人當然也不例外,更何況蒙古人對損失的承受能力其實遠比大明要差。

正因爲如此,布日哈圖成爲圖們的謀主之後,纔會勸圖們放棄了過去那種徒勞無功地襲邊行動,轉而一邊抓緊時間休養生息,發展農業、商業,一邊積極主動地爲火落赤等人出謀劃策,鼓動他們去給大明找麻煩。

對布日哈圖或者說對左翼察哈爾部而言,針對薊遼的襲邊已經成了虧本生意,與其每次都打得損失慘重而又撈不到好處,還不如想辦法從其他途徑得到大明生產的那些生活所需,至於大明對他們越來越嚴峻緊迫的軍事壓力,則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釋放。

土默特跟着大明混得好好的,肯定不願意做這個“途徑”,因此布日哈圖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攪動起整個西北的亂局。

不得不說,布日哈圖的確是個人才,這一手不說打到了大明的七寸,至少也算是擊中了大明的軟肋。

但這樣一來,高務實要解決的問題就分成了兩個部分,首先當然是解決眼前的軍事危機,接下來還要將其他的不穩定因素儘可能的抹平。

當前的軍事危機在高務實看來,其本身並不可怕,原歷史上的哱拜之亂雖然沒有這一次的西北之亂來得猛烈,但幾處勢力基本上也都涉及到了,只是涉及的程度沒有這一次嚴重。

從軍力的角度講,只要今天的行動取得成功——高務實不懷疑這點——那麼西北之亂就將只剩下哱拜一黨與火落赤、著力兔兄弟,沒有了博碩克圖的套部精銳,高務實有信心在不太長的時間裡擺平。

至少可以比原歷史中平定哱拜之亂要快很多。

不過接下去的問題卻比較複雜,畢竟朝廷沒錢是確實存在的客觀事實,而且事已至此,朝廷也不可能把開藩禁一事又按下來,回頭給陝西三邊補發軍餉。

國家大計最忌朝令夕改,頂多也就是在小細節上做出一些調整,否則影響就太大了,根本難以控制。萬一開藩禁一事由於銀子不到位而鬧出亂子,不僅本身造成的損失難以預估,而且會對皇帝、內閣乃至整個朝廷中樞的威望造成嚴重衝擊。

大一統的國家,中樞威望是萬萬不能衰落的,一旦衰落就是亂世將臨的徵兆,所以高務實不能指望朝廷撥銀子來幫忙,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京華當然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商業巨無霸,但京華現在投入在南疆的銀子已經很多,而且暫時看來還是個無底洞,鬼知道後續還要花多少錢才能算完,所以也不可能讓京華直接在西北砸錢——何況這個舉動在政治上還有“收買民心”的危險,高務實更不敢輕易嘗試。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就地找出銀子來,不過這聽起來幾乎就是天荒夜談,陝甘寧這些地方上哪找銀子啊?

縱然高務實可以用他在實學派內部的威望來調集地方上的庫銀,也就是各地不必上繳給中樞的那些,但這些銀子一來數量未必管夠,二來高務實也不能真把人家府庫全給搬空,一點餘糧都不給人留,所以究竟能做到哪一步還不好說,但肯定是不夠的。

高務實思來想去,甚至都開始考慮滇緬之戰時期對緬甸的懲罰性條約是不是也能適用於鄂爾多斯部了。

可惜,鄂爾多斯部和緬甸的情況還真不同,不能這麼簡單的照搬。

爲什麼呢?因爲土默特。

土默特在高拱、高務實伯侄的先後操弄下,現在可以算是大明比較忠誠的小兄弟了,但這個小兄弟雖然相對忠誠,可是他的地位還是比較特殊的,即便是大明也必須要謹慎對待。大明對待土默特,不可能向此前高務實對待努爾哈赤那樣,直接一封信過去,理由都懶得給地就讓人退兵。

努爾哈赤現在畢竟只有三五千兵,可人家土默特那是分分鐘就能拉出十萬騎兵的蒙古右翼核心,這也能比嗎?

而鄂爾多斯部呢,偏偏又是土默特默認的“勢力範圍”,甚至是他們自認爲自身實力的一部分,要不然這次高務實怎麼說動把漢那吉在自身都“有可能”遭到圖們偷襲的情況下,依然派出恰臺吉領兵三萬來河套的?

無他,土默特視鄂爾多斯爲自身的一部分而已。

那麼換句話說,如果高務實要求鄂爾多斯部割肉,就相當於土默特也在割肉了,到時候把漢那吉和鍾金哈屯怎麼擺平內部,就可能出現麻煩。

而土默特現在是不能出麻煩的,因爲東制的前提就是西懷,右翼要是穩不住局面,這個東制就無從談起了——至少也會大大延緩大明東製成功的時間,這就等於是與國策相悖。

按照高務實的推算,把漢那吉或者說土默特方面能夠接受的對鄂爾多斯部的懲罰,恐怕基本只能限於對博碩克圖本人的懲罰,了不起加上幾個“戰犯”,打擊面不能過於擴大化,尤其不能嚴重損害鄂爾多斯部的實力。

不過,這裡頭也不是一點工作都不能做,比如把漢那吉肯定不會反對將博碩克圖打壓得狠一點,甚至就像計劃中的那樣,用廢黜博碩克圖濟農之位來做恐嚇,使博碩克圖在鄂爾多斯內部的威望大大衰減——高務實和把漢那吉暫時沒有真的打算廢掉他,因爲當前局勢不允許鄂爾多斯內部出現太大的動盪。

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另一回事了,與高務實解決西北財政困局已經沒什麼關係。

至於哱拜和火落赤兄弟嘛,哱拜那邊沒什麼好說,肯定是打完了一切歸公,但哱拜大肆招兵買馬之後,原本寧夏府庫裡的銀子都不知道還能剩多少,指望從他那裡發財基本不靠譜,能不虧太多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而火落赤兄弟……這兩位能有什麼錢?就算連部落一起剿滅,估摸着也就能弄些牛羊馬匹,雖然這也是財產,但那也要考慮西北的消化能力。現在西北都打仗了,民間更不可能胡亂花錢買牛羊,馬匹又有很多不是民間允許購買的,所以即便一切順利,這些東西要變現也是難上加難。

何況這件事還不一定能那麼順利——火落赤和著力兔並不比博碩克圖,這兩人不是衝動小青年,很難讓他們有膽量去想着把高務實給抓了,所以誘敵深入、埋伏圍殲這種策略基本上都不可行。

不能誘敵深入、埋伏圍殲,那明軍對這幾萬騎兵就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有了刺刀陣和遠超原歷史水平的熱兵器,這兩兄弟如果上來硬槓,那當然不怕,怕的是人家不肯來啊。

青海那麼大,兩兄弟如果見勢不妙掉頭就跑,哪怕是高務實也只能乾瞪眼。他如果敢於集結部署在大明境內的全部高家騎丁,再配合明軍中的騎兵部隊,亦或者能說服土默特派兵協助,也不是說就不能深入追擊,可問題在於他現在根本就沒這個時間。

他來西北的主要任務是重新穩定西北局勢,而不是千里追擊兩個蒙古長腿將軍,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火落赤這邊也撈不到錢,穩定西北需要花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就在高務實這個大明財神都開始頭大如斗的時候,戰報來了——伊勒都齊第一時間查明瞭情況,親自前來彙報戰況。

高務實稍稍有些意外,因爲伊勒都齊在他的計劃中只有兩個任務,先是誘敵,接下來是一旦博碩克圖成功突圍,則由伊勒都齊與恰臺吉兩部合力追剿。

既然他應該去追剿,那來彙報情況的可不就應該是完成了伏擊但跑不過博碩克圖的麻貴嗎?

不過伊勒都齊卻帶來了好消息,原作戰計劃中最爲順利的一種可能出現了——博碩克圖沒跑掉。

其被包圍之後,因爲脫脫的突然出現,本就被伏擊打懵的鄂爾多斯部士氣直接崩潰,博碩克圖本人也失去了信心,最終率部投降。

同時伊勒都齊還帶來了另一個意外的好消息,這個消息讓高務實欣喜不已,甚至彷彿看到了解決西北財政難題的曙光。

----------

感謝書友“143023.qdcn”、“曹面子”、“年久失修nn”、“藍鷹008185”、“阿勒泰的老西”、“CQYchina”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221章 抵京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08章 隱情(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17章 意外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211章 目標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68章 揭謎(下)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
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221章 抵京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08章 隱情(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17章 意外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211章 目標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0章 架子就是這麼大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68章 揭謎(下)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