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我行我素

朝廷官吏的大規模調整,蘇天成早就知道了,要說這樣的調整,對他沒有絲毫影響,那是不存在的,多年的苦心經營,有了毀於一旦的感覺,當初確立的兩個目標,一是徹底剿滅流寇,這個任務很好的完成了,做的非常漂亮,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的後遺症,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最爲重要的第二個目標,剿滅後金韃子,卻沒有那麼容易完成了,可以說佈下的一切局面,幾乎不存在了。

蘇天成到陝西的時候,就開始大規模的佈局了,而且這種佈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度將後金韃子的命脈捏在了手裡,蓋州和遼東的戰役,充分展現出來了佈局的重要,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皇上很有可能親手毀掉這一切,好不容易得到的成果,不消多長的時間,將不復存在。

到了這個時候,蘇天成總算是明白權勢的重要了,爲什麼那麼多的人都想當皇帝,這裡面有着掌握最大權力的原始衝動,恐怕也有實現抱負的願望,就好比說是現在的蘇天成,若是能夠掌握充足的權力,就可以調動大軍,一舉擊潰後金韃子,直至徹底剿滅。

後悔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及時的驚醒,重新進行一切的佈置,還是來得及的。

蘇天成分析了目前的局勢,遼東的關寧錦防線,異常的牢固,後金韃子不可能在短時間攻破,只是遼東不可能平靜了,廣寧距離瀋陽的距離太近,渡過遼河就可以直接攻打瀋陽,這對於後金韃子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就算是短時間之內不能夠攻打廣寧。後金的皇太極也會想到其他的辦法來應對的,譬如說鬧起來匪患,譬如說讓廣寧時時刻刻不得安生等等,用這樣的辦法,來減緩明軍對廣寧的控制。

遼東必須要好好經營,收回來了廣寧和西平堡。京城的威脅暫時不存在了,可佔領的地方也很大了,依靠着不足十萬人的大軍,和平時期駐紮在遼東,恐怕人數還多了,但戰爭時期,十萬大軍,遠遠不夠,如今的遼東。最爲關鍵的三個點,分別是廣寧、大淩河城及錦州、山海關,從位置上面看,廣寧變得格外的重要,一旦失去了關寧,黑山、義州、大淩河城乃至於錦州,都將遭遇到直接的威脅。

大同一帶,基本沒有什麼威脅了。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很好的維護了邊關,可這裡面也要看新任的大同總督。如何的對待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若是過於的傲慢,問題也肯定是存在的。

史可法與王道直兩人,蘇天成都是有印象的,歷史上這兩人也有一定的名氣,特別是史可法。有着很不錯的作戰能力,骨頭也是很硬的,這樣的人派到遼東去,說明朝廷還是有所考慮的,並非是不顧遼東的局面。至於說讓王道直去大同,這是從什麼地方考慮的,蘇天成不清楚。

周延儒有能力,這一點蘇天成是知道的,但周延儒是不是會將所有的能力,都用到朝廷的事情裡面去,這方面沒有誰能夠保證的。

盧象升馬上要到登州來了,駐紮在宣州的三萬大軍,早就灰飛煙滅,不存在了,盧象升就是到宣州去了,也是光桿司令了,首先沒有一個兵了,好在是盧象升到宣州,所以蘇天成不是過於的擔心,相信盧象升也不至於回到京城去告狀的。

朝廷大規模的調整人選,蘇天成也不會閒着。

對山東的改造已經開始了,蘇天成同樣要考慮人選,最爲重要的就是濟南府知府、兗州知府和東昌府知府,這三個職位非常的關鍵,至於說山東三司的使司,不可能有多大的權力,暫時也不要考慮,主要是目標太大了。

蘇天成手下有着很多的人才,不過軍隊人才偏多,目前的情況下,讓過多江寧營的軍官到地方上去,也不是很合適,何況江寧營招募了大量的軍士,需要軍官努力糅合。

有關人選的調整,蘇天成考慮很久了,問題還是存在的,朝廷以前任命的知府怎麼辦,擺在什麼地方,新任的知府如何的履行職責,對地方上的大規模改造,如何的來執行等等,這些問題很細,需要認真考慮,而且最爲主要的,濟南府、兗州府和東昌府,各級官府的官吏,幾乎都要登州、萊州和青州派過去,以前的那些官吏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很好的執行蘇天成的命令,更不可能一心爲老百姓考慮。

將整個的山東納入到麾下,開銷也必然要增加,實際上,隨着碼頭生意的興旺,僅僅是登州、萊州和青州,已經難以滿足商賈的需要了,大量的作坊需要興建起來,這些作坊,需要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商賈之間大量的交易正在進行,規模越來越大,也需要有充足的地方來保證,如今這個年月,可不比幾百年之後,有着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可以壘起來好多層,還有商賈賴以交易的商鋪,也需要充足的購買力。

這一切都意味着財源,意味着滾滾而來的銀子,蘇天成沒有理由拒絕的。

所以朝廷調整人員的同時,蘇天成也開始調整山東境內的官吏了。

督師府,朱審烜、洪承疇、鹿善繼、渠清澤、孫傳庭、畢懋康、張溥等人,神色都有些嚴肅。

蘇天成正在說出來計劃中的事宜。

“。。。從我們的需要來說,山東必須全部歸於我們的麾下,不管朝廷有什麼反應,也不管皇上會做出來什麼樣的決定,我們都必須要動手了,登州、萊州和青州等地,已經難以容納下那麼多的商賈,隨着作坊和商鋪的增多,我們必然要做出來一些改變的,復州和宣州等地,暫時不適宜發展,那些地方今後還有可能面臨戰鬥的威脅,所以說,濟南府、兗州府和東昌府,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調整,按照登州、萊州和青州的模式進行全面的調整。”

“調整牽涉到三個方面的事宜,第一是官府官吏的徹底更換,這一點有些難度,但不是太大,各個地方官府的官吏不多,安置也不是很大的問題,知府、同知、通判、知縣、縣丞、主薄等官吏,也就是有品秩的官吏,原則上不保留,至於說替換下來的官員,直接要求他們到京城去,去找周延儒大人,想必周大人不會坐視不理的。”

“第二個方面是衛所的撤銷,山東境內,廢除所有的衛所軍隊,一個都不保留了,地方上的保安主要由巡檢司負責,各地巡檢司的力量,要大幅度的加強,這方面我們不要怕多開銷銀子了,該用的銀子我們一定要用,地方上穩定了,我們纔有精力做大事。”

“第三個方面是土地政策的變化,登州、萊州和青州三地,包括復州和宣州,是嚴禁土地兼併情況的,在這裡做生意的商賈,不準大肆的購買土地,商賈可以將銀子投入到作坊之中,投入到商貿之中,但不準投入到購買土地上面,做到這一點,恐怕難度是最大的,山東的士大夫階層,恐怕要激烈的反對,那沒有什麼,既然想着在山東這裡住下來,就要聽從官府的要求,否則就請你離開山東。”

“至於說官府的人選,我考慮了三個知府的人選,其餘的人選,我們一起來商議,兗州府的知府由登州同知徐繼禮出任,東昌府的知府由登州府同知顧興鬆擔任,蘇天成擔任濟南府同知,暫時負責濟南府所有的事宜,至於說濟南府的知府,我考慮請閆子章來擔任。”

“將整個的山東納入我們的麾下,濟南府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書巡撫衙門和三司的所在地,估計也會成爲山東省的下一個經貿的中心,所以濟南府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將來的官府設置也是不一樣的,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我知道諸位擔心朝廷的看法,想着朝廷是不是會有什麼動作,諸位可以放心,我們這個時候動作,朝廷不會有任何的舉措,此次張溥繼續擔任山東巡撫,就說明了一切,周延儒大人剛剛出任內閣首輔,可不想在這個時候惹事,再說江寧營也不好惹,趁着這個機會,我們必須要大力推進諸多的事宜,一旦我們在山東紮根了,進一步壯大了我們的實力,後面的事情就簡單很多了。”

“這一次所有的調整事宜,晉王殿下直接負責,張溥協助,有關諸位的分工,我重複一遍,督師府的日常事務,晉王殿下直接負責,江寧營的具體事務,洪承疇負責,孫傳庭側重江寧營的水師,畢懋康側重江寧營的火器,此外鹿善繼也將協助管理江寧營的騎兵和步卒,渠清澤依舊重點負責情報方面的事宜,張溥在完成了山東駐地的調整事宜之後,協助晉王殿下負責督師府的日常事務,側重於民生管理。”

“我希望諸位能夠盡心盡力,我們的任務還有很多,有些事情需要一併展開,但我們不能夠過於的追求速度,每一件都是都要做到完美。”(未完待續。。)

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239章 故人來(1)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77章 郡主來了第279章 借銀子第398章 燧發槍第492章 宿命論(1)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225章 贖身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101章 帝心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67章 歸屬第844章 慘敗(2)第88章 拜訪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498章 內訌(3)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59章 收穫季節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87章 禮部第126章 眼藥水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14章 在路上(1)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13章 誤判?(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81章 未雨綢繆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81章 未雨綢繆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179章 幫倒忙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012章 誤判?(1)第1080章 暗戰(1)第704章 隱患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7章 窮則思變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47章 協調會(1)第1184章 行動(1)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47章 協調會(1)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323章 隱患迭生
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239章 故人來(1)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77章 郡主來了第279章 借銀子第398章 燧發槍第492章 宿命論(1)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225章 贖身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101章 帝心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67章 歸屬第844章 慘敗(2)第88章 拜訪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498章 內訌(3)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59章 收穫季節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87章 禮部第126章 眼藥水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14章 在路上(1)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13章 誤判?(2)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81章 未雨綢繆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81章 未雨綢繆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1179章 幫倒忙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012章 誤判?(1)第1080章 暗戰(1)第704章 隱患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7章 窮則思變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47章 協調會(1)第1184章 行動(1)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47章 協調會(1)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323章 隱患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