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

內閣首輔更換的消息,通過邸報,迅速傳遍了大明各地。

由此引發了諸多的震撼,各地的巡撫、布政使,都非常關心這一事件,嚴格說起來,他們都是有着各自的靠山,有些是屬於周延儒的心腹,既然周延儒辭官了,他們的前途,必然要受到影響的,也不是說,周延儒辭官了,他們就沒有出路了,辦法也是有的,趕快向新任的內閣首輔溫體仁表示忠心,或許能夠保住目前的職位,要不然,不要多長的時間,就可能被放置到一邊去了。

江寧縣也收到了邸報。

這件事情,對蘇天成的影響不大。

在他的記憶裡面,明史的記載,溫體仁被歸於奸臣之類,可明史的記載,大多不靠譜,不足以完全的相信,而且明史的記載,與東林黨人有着很大的關係,明朝滅亡之後,東林黨和復社爲了推卸責任,不一定能夠秉公記載,有意的歪曲,也是可能的。

他與溫體仁的接觸不多,感覺溫體仁屬於政客之類,熟悉政治上的操作和運籌,不管怎麼說,溫體仁能夠走上內閣首輔的職位,肯定是有着過人之處的。

歷史上,對溫體仁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比如說未嘗獻策,排斥打擊異己,但也有不同的評論,比如說溫體仁精明能幹,廉潔自律,即使他的對手和敵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蘇天成偏向於後一種看法,玩政治的人。不可能幼稚,諸如打擊和排斥異己之類的事情。不可能不做,要是不做,那才奇怪了,而且對於東林黨和復社,他的看法很不好,有些想法,日後有機會了,他還會和朱由檢直接說到的。

但不管怎麼評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溫體仁不是能夠扶危定傾的人才,也就是說,溫體仁屬於時獻微益的人才,修修補補的是可以的,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也是不錯的。完全能夠糊弄過去,但他不能夠改變局勢,不能夠力挽狂瀾。

包括周延儒,也不是能夠扶危定傾的人才。

這不是他們本身的責任,這樣的人才,幾百年也難得出來一人。歷史的侷限總是存在的,能夠站在歷史巔峰的人,畢竟只有那麼幾個。

所以說,對於這一次皇上更換內閣首輔的舉措,蘇天成沒有太多的詫異。反正情況都是差不多的,不會出現多大的改變。

江寧營的訓練。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訓練的重點,關乎兩個方面,一是個人體能、作戰配合、戰術素養等方面的訓練,二是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的工作,蘇天成親自拿在手裡,他費盡心思,確定了江寧營的學習制度,也就是每天的訓練之後,抽出來半個時辰的時間,進行思想總動員。

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教材,他苦思冥想,寫下了不少的講話,這些講話,牽涉到了人生觀、價值觀等等方面,後幾百年之後的思想教育形式,有些相似。

這類的洗腦,在蘇天成看來,是絕對不能夠少的,流寇之所以肆掠,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之所以能夠招募到那麼多的軍士,不完全是農民沒有飯吃了,快要餓死了,這裡面的思想教育,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不管是畫餅充飢,還是實實在在的承諾,思想教育都是爲了一個目的,那就是保家衛國,那就是軍人的效忠。

有關個人思想解放、追求個人的自由幸福等話題,在這裡是絕對禁止的,這不是現在可以說的話題,更不能在軍隊中間,蔓延這樣的思想。

蘇天成認爲,只有進行了這樣的教育,才能夠保證,在軍隊戰敗的時候,軍魂猶在,不會有多少人投降,就算是處於絕境之下,也要誓死拼搏的。

至於是平時的大比武,那是經常舉行的,大比武的勝出者,不僅僅可以得到物質上的獎勵,還可以被軍中的書記官記錄下來,在江寧營存檔,而且這個存下的檔案,與來日的升遷,是有着直接的關係的。

短短一個月時間,經過蘇天成親自確定的訓練計劃,產生了極好的效果。

每天的學習討論,進行的轟轟烈烈,十天一次的大比武,成爲了江寧營將士最爲看重的節日,他們需要在這個時候,展現自身的能力,軍官希望自己所領導的營、旗、隊獲勝,軍士希望自己能夠在江寧營檔案裡面,留下名字。

看着這一切的變化,身爲顧問的孫傳庭有些麻木了,他不知道,蘇天成還有多少的本事,當初進入軍營的那三千新軍士,他看着都不滿意,死氣沉沉的,有些人的眼睛裡面,甚至有仇恨的目光,這不過是一個月的時間,軍營裡面,一派生龍活虎。

新兵從剛開始的淡漠、萎縮,到慢慢的理解,到徹底的融入,這時間也太快了。

當然,有一條,江寧營做的是非常好的,那就是不歧視任何一個新進入江寧營的兄弟,只要你能夠進來了,大家就是兄弟。

最爲有趣的,是王府的五百護衛,全部被編進了健銳營。

江寧營所轄的各營,戰鬥力方面,是有着細微區別的,排在第一位的,當然是斥候營,接下來是驍騎營、前鋒營,健銳營、神機營差不多,步兵營因爲自身的特殊,不可能與騎兵進行比較,所以排名靠後。

王府的護衛不服氣,他們沒有想着能夠進入驍騎營,澠池一戰,驍騎營的英勇,震撼了他們,他們清楚,自己還是有些不夠資格的,但總能夠進入到前鋒營吧,不管怎麼說,澠池一戰,他們也是經手了磨礪,大獲全勝了。

可惜,在接下來的大比武過程中,他們不論是個人、還是組隊比賽,慘敗給了前鋒營的兄弟,若是真正在戰場上較量,在前鋒營的面前,他們已經是全軍覆沒了,更不要說面對最爲強健的驍騎營了。

前鋒營的主要組成人員,前身是鹽丁,王府護衛得知了這個消息,沒人抱怨,所有的人每天都是刻苦的訓練,軍人需要用實力來說話,一切的吹噓,都是要遭人笑話的。

就算是那些錦衣衛、廠衛,也不得不拼命的訓練,在江寧營裡面,他們沒有特權,若是能力不足,有可能遭遇步步淘汰,甚至編入步兵營裡面去。

變化最爲顯著的,還是新招募的三千軍士,這裡面,甚至有三十來人,通過自身的努力,直接進入了斥候營。

斥候營是江寧營裡面的寶貝了,至今不足三百人,想要成爲斥候,條件極爲苛刻,說起來,斥候就和幾百年後的特種兵差不多了,要經過嚴格的挑選,可謂過五關斬六將了。

就算是強調人人平等的江寧營裡面,斥候也是地位最高的,所有的軍士,都佩服他們,敬重他們,人家是真的有本事,憑着自身的能力,成爲斥候營的一員的。

軍人歷來崇拜強者,斥候的特殊,各級的軍官,也是看在眼裡,默許的。

江寧營的供給,也是令孫傳庭吃驚的,這不是一般地方能夠做到的。

他曾經到江寧縣的好多地方去看了,也到了上元縣,按說上元縣是南京的繁華地方,應該要強於江寧縣的,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江寧縣市場繁榮,農村裡面,農民都忙於田間地頭的事情,大家的臉上,很少看見愁容。上元縣的情況雖然也不錯,但他們都非常羨慕江寧縣,不管是商賈還是農民,都希望能夠到江寧縣去,這樣的情況,太過於奇特了。

江寧營將士的俸祿,是很高的,孫傳庭稍微算了一下,維持這近萬人的開支,每年需要百萬兩的銀子,江寧縣能夠拿出來這麼多的銀子,簡直就是奇蹟了。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孫傳庭覺得,蘇天成絕非一般的人才,放在江寧縣這樣的地方,的確是可惜了,這才一年多的時間,江寧縣就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若是讓蘇天成擔任知府、甚至是巡撫,還不知道做出來多大的成績。

當然了,地方越大,面臨的矛盾也就越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越多了。

蘇天成在江寧縣鍛鍊一段時間,有了豐富的經驗,也就該擔任更加重要的職務了。

孫傳庭知道,蘇天成已經向朝廷推薦了他。

蘇天成曾經徵求他的意見,是不是願意在江寧營幹,也就是統領江寧營,剛開始聽見蘇天成這樣說,他差點以爲自己聽錯了,確定這是真的之後,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哪怕是做九品的巡檢,只要能夠在江寧營,他心甘情願。

能夠帶領着這樣的一支軍隊征戰,該是多麼愜意的事情。

再說了,孫傳庭也分析過了,皇上既然御賜了江寧營的稱號,那麼,不要多長的時間,隨着江寧營的名氣越來越大,一切都會發生改變的,江寧營成爲朝廷正式軍隊的時間,不會太久了。

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放在江寧縣這個地方,確實有些可惜了,當然,目前江寧營還在建設的過程中,欲速則不達,還是不要過早的拉出去了。

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273章 驚奇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794章 邀請函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347章 榮耀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496章 內訌(1)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85章 對決(7)第771章 海戰(1)第774章 海戰(4)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90章 大場景第240章 故人來(2)第204章 敵情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735章 青州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38章 威信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015章 誤判?(4)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65章 現實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6章 老乞丐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256章 悲愴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371章 探究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210章 廷議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793章 都不笨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551章 辯解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115章 在路上(2)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1191章 稱帝(3)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22章 青樓第113章 離去第45章 租子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647章 夜襲(2)第195章 問責第1002章 序幕拉開
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273章 驚奇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794章 邀請函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347章 榮耀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496章 內訌(1)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85章 對決(7)第771章 海戰(1)第774章 海戰(4)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190章 大場景第240章 故人來(2)第204章 敵情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735章 青州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38章 威信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015章 誤判?(4)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65章 現實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6章 老乞丐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256章 悲愴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371章 探究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210章 廷議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793章 都不笨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551章 辯解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115章 在路上(2)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1191章 稱帝(3)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22章 青樓第113章 離去第45章 租子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647章 夜襲(2)第195章 問責第1002章 序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