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琉球之事

琉球羣島,自日本南部的九州島(及其附屬島嶼)往西南延伸約1,100公里到臺灣東北,是東中國海與菲律賓海的分界線。陸地總面積3,090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島嶼55個,分爲3個較大島羣:

北部爲奄美島鏈,中部爲琉球諸島,南部爲先島諸島。琉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爲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樑”。

琉球羣島上存在着琉球國,公元1372年,琉球諸國成爲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王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着宗藩關係。

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薩摩藩率軍侵略朝鮮,薩摩軍攻佔首裡王城後,大劫七日,一切可動財物,全部裝箱運走。還將琉球國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至鹿兒島,直至1611年(日本慶長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尚寧王被迫與薩摩藩簽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同時將奄美五島(即喜界島、德之島、奄美大島、衝永良部島和與論島)劃歸薩摩藩直轄,才得以釋放生還。此外,琉球還被迫遣使謁見幕府將軍,此舉被稱爲“上江戶”。(倭國喜歡把諸侯去國都叫做‘上’,例如日語中的上洛,主要是謂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別稱就是洛陽(rakuyo),故謂“上洛”,江戶則是當時幕府的首都)。

時倭國統治者爲德川幕府,出於琉球在明日之間的特殊位置考慮,江戶幕府和薩摩藩雖把琉球納入日本式華夷秩序之中,但在對外關係上,對琉球王國的存在採取了默認的態度。

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後,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等,都是用漢文寫的。連它的國都首裡城的宮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歸慕中國之意。

……

當東南艦隊出現在琉球王國國都首裡對出海面上,讓琉球人大爲震驚!

他們看到紅毛番的夾板大艦如此之多鼓帆跨海而來,當中更有兩條大艦,足有滅國之力!

但當他們看到了星辰、山峰和大海的旗號,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是明人的艦隊,是那個佔據了臺灣的“東南府”的艦隊。

之前,東南府艦隊的炮艦有多膄經過琉球王國,但來去匆匆忙,只作補給和休整,很快就離開,並不與琉求人溝通。

他們雖然衣冠不類明國,不奉明國旗號,但是不折不扣的明人!

見到明人的艦隊如此強大,一些琉球人心中不禁活絡起來,王子尚讓密謂長史蔡令飛道:“此爲良機,或可令吾國迴歸中華!”

Www ¤ttkan ¤¢ ○

陳天平點頭道:“然也!”

此時琉球國王是尚豐王,自公元1621年登位,乃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八代國王,尚讓是他的第二子,年方十六,文質彬彬,年少而聰慧,心向中華,表面卻崇敬倭國,熟中倭兩國語言,平日穿和服,懂得和歌(倭國的一種藝術),他與對倭國薩摩藩駐守琉球的倭人恭敬,因此迷惑了倭人,又因其年少,對他的監視不力。

沒想到尚讓藉機發展反倭勢力,其中長史蔡令飛、法司阮元沅是中堅。

他們是天生的反倭派,沒辦法,不得不反,因爲他們祖宗就是明人!

大明朱元璋洪武“五年正月,命行人楊載,以即位建元詔告其國。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期泰等隨載入朝,貢方物。”從此,琉球與中國建立起長達五百餘年的朝貢冊封藩屬關係。

此後不久,朱元璋因憐琉球人嚮往中華,卻憚於海上波濤,特賜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入琉球,以他們的航海技術往來朝貢。這三十六姓中,在琉球聲名顯赫者有樑、蔡、毛、鄭、陳、曾、阮、金等姓。

蔡令飛和阮元沅就是這三十六姓的後人!

倭國薩摩藩入侵,說直白點就是倭寇,琉球王國是彈丸之地,軍力薄弱,豈可抵抗!(1609年倭人攻入琉球,薩摩藩清點琉球的武器,發現琉球只得五百張弓,還是輕弓力的,三百把長槍、三百付皮製裝甲等,這點武力連大明的一個府的軍力都不如。)

倭人刀下,不得不低頭,但蔡令飛和阮元沅根本不服!

我等本是天朝人,豈可事倭!

倭人算根毛!毛都不如!

他們非常注意一切能夠推翻薩摩藩管治的機會,此次東南艦隊即將抵達,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機會,不過阮元沅有顧慮地道:“聽往來的商船說這東南府乃大明化外之民,不服王化,目無大明君父,實爲海賊,只怕揖盜入門,走了一個惡人又來一個狠人!”

尚讓亦有顧慮。

倒是蔡令飛失笑道:“再差也比不得倭人差吧!”

尚讓和阮元沅一起點頭稱是,蔡令飛出主意道:“我等立即散佈‘明人來了’的消息!”

……

這消息在東南艦隊還沒到來之前就已經傳遍了整個首裡(該城並不是很大),立即擾亂了許多人的心。

幾乎所有的琉球人一片歡欣:“明人終於來了!”

原來,倭國的黃金白銀有多,而明國的物資豐富,互補有餘,海運外貿大有可爲,琉球羣島佔據了有利位置。

從澎湖、臺灣、琉球一線再到倭國,是非常可靠的線路,一路有島嶼座標不易迷路、可以靠泊琉球諸島,得到補給,尤其是水源,

琉球王國通過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物資供應,還發展成爲鎖國狀態下中國的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隻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南下安南、呂宋、暹羅、亞齊、爪哇、滿剌加等,遍佈整個南洋羣島。琉球從這樣的“轉口貿易”中富裕起來。

其海外貿易的大宗貨物是向中國出售日本的白銀、漆器、刀劍、屏風和扇子,將中國出產的藥材、瓷器、絲綢、銅錢轉售到日本和朝鮮,並將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半島出產的犀牛角、蘇木、香料、錫、糖、象牙、乳香、龍涎香銷售到中國、日本、朝鮮三國。

號稱“萬國津樑”絕非虛言!

琉球國土貧瘠,農業難以發展,靠轉口貿易獲得所需物品,對於貿易的看重可想而知。

先前,琉球王國憑藉着是大明的屬國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要不然人家認你做老大!)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華貿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貨物種類繁多,有各種手工業品、醫藥、香料、礦產、海產、紡織品及其他珍奇貨物。福州還有人“代售球商之貨”。琉球商人從福建帶走的貨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絲綢三大類。

朝鮮王朝通過琉球向南洋的轉口貿易也有發展,從南洋進口藥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國都城首裡城(朝鮮稱爲海浦)出現了專門航行到朝鮮的琉球貿易船。因爲他們同屬於明朝的藩屬,情分格外不同,因此經濟往來繁密。

而給薩摩藩控制,將外貿所得利潤截流,琉球人就內外交困,生活質量一落千丈,就連王族也窘迫無比。

民間普遍食蕃薯,王族雖然還能吃到大米,但吃到的也是糙米。。。還不一定吃得上,因爲有颱風橫掃,把許多作物都給撥了,如果沒有外貿幫補,這特M的還是王族過的日子?!

這樣的環境下,琉球人盼大明如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

而駐留在首裡的倭人們則頭痛了!

第117節琉球之事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246節到呂宋之倭人土著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787節 奧斯曼近衛軍的末日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67節落子(二)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699節 測試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878節 負責任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575節 打亞齊(二)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663節 自由的哥薩克第836節 加九錫(一)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877節 紅毛番攻陸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246節到呂宋之倭人土著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2163章 出行到神龍山莊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2095節 酇伯爵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
第117節琉球之事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246節到呂宋之倭人土著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807節 秦淮嫩三姝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787節 奧斯曼近衛軍的末日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67節落子(二)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1408節 打不下來別回來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699節 測試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1931節 求援之小越猴惹是生非第1968節 面子害人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2164章 自行車發明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797節 講述文之道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878節 負責任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575節 打亞齊(二)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381節 準備宰豬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663節 自由的哥薩克第836節 加九錫(一)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877節 紅毛番攻陸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984節 如此的外交大臣!第246節到呂宋之倭人土著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2163章 出行到神龍山莊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801節 制服皇子第2095節 酇伯爵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289節 宣川浦之戰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968節 迷信是必須的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461節 聲聲入耳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2197章 朱和坪登基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