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節 又要戰爭

不消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大會,顏常武實話實說,說出了許多不足爲外人道的事情,把戰爭的真相挑明。

國內的金銀、商品要出路,國外的地盤價值高,所以戰爭勢在難免。

這些東南國的高層與核心分子明白了自己的任務職責,紛紛表態堅決支持朝廷的動作,爲中華、爲子孫長久之計,努力去肝!

統一思想就好,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沒什麼不能成功的。

華人有種種的不足,但只要有英明的領路人,那華人迸發出來的力量將會讓世界戰慄!

會議結束後,大家議論紛紛,不說別的,光說起本朝是奇聞:錢多了沒處花,要想方設法地把錢給花出去,還真的是頭一回見識到了。

有人這樣評論:“錢多也有錢多的煩惱啊!”

旁人則接道:“煩惱得好,總好過沒錢花!”

顏常虎回到宮中,運籌帷幄,積極調遣人財物,以利在中東的攻勢。

對外攻勢,首重是將軍,名將肩負重任,只要有了他們,勝利就有了三分之一的保證。

在大明,他留下了甘輝主持對北方戰事,麾下有“魔家四將”即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此四將皆可獨擋一面,騎兵則離不開“祖家軍”,祖大壽年紀老邁,但他麾下的祖家軍則方興未艾,足可大用。

這些人留在大明的北方,負責對喀爾喀的戰事。

顏常武又派了顏樂、顏典、李過等守南京,顏樂、顏典皆有勇略,李過既能打,也忠心,號“赤心”,如此大明安穩。

話說回來,只要顏常武在,則大明雖然有不少的問題,也能夠壓下來。

洪熙官、張煌言、牛萬才、白文選、劉汝魁組成印度軍團,洪熙官爲主將,張煌言爲參謀長,負責對印度的低烈度戰事。

與印度的戰事只能算是支線任務,東南軍不去打他們他們都要謝神了,豈敢對東南軍無禮。

參加過蒙古戰事的將領們悉數南調,有賀珍、劉汝魁、馬重禧、張能、田虎、楊彥昌、曾英、李佔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已經趕往中東地區前線,實際上他們走得比顏常武還要早,不停地坐船,開往西方。

備選的將領非常多,顏常武重組了他的西方軍團。

第一軍:張守雲、楊展、曹勳;

第二軍:祖可法、陳喬、王祥;

第三軍:周全斌、賀藍、塔天保;

第四軍:李來亨、郝搖旗、馬重禧;

第五軍:左夢庚、黨守素、袁宗第;

第六軍:李成棟、顏田、楊彥昌;

第七軍:曾英、李佔春、於大海;

第八軍:賀珍、張能、田虎。

八個整編軍,每軍五萬人以上,合計四十萬精銳軍隊。

將軍們都是打過仗,見過屍山血海的老將,來源於東南軍老底子、打過仗的前明官軍、李自成、張獻忠的部隊,可以說是中華最能打的將軍薈萃在西方軍團,加上顏常武在此,想輸都難!

西方軍團主將爲戴維先生,參謀長爲張家玉,着二王子顏煜軍前效力。

東南軍的軍官團、士官團建設卓有成效,主要是看功勞升官,素質相當高,打仗能力強,殺人技術高!

東南軍士兵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個個都是棒小夥子!

新兵要訓練三個月,人人身體結實無比,加上嚴格的紀律,出來後給人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先不說什麼,軍隊的伙食好,是世界上軍隊最好的,不僅管飽還管好,年輕士兵們努力訓練,努力去吃,吃飯是任務!

皮實,任Cao!

別國羨慕不來,他們沒華人這麼多的人口,可選擇餘地大,實行義務兵役法,所有適齡青年都有參軍的義務,不從者治罪,且官府明確想進官府者,有從軍經歷者優先。

東南王偏好軍人是世人皆知的,現在大爭之世,先軍政治在所難免。

軍力強大,其中有十萬人來自於大陸,其餘是東南國出,還動用了二十萬的民兵充當後備役,其中五萬民兵來自大陸,多爲東南沿海地區,但也有不少的北方人,以沿海爲多,內陸的山西、陝西、雲貴都有官兵參戰,這是國戰,兩中華都出血了。

再有十萬華人民夫,他們負責輜重,倒不用加入戰場。

不過,真的需要時,民夫也能用。

火槍確實有好處,民夫都摸過火槍,臨急上陣用火槍,亦不是難事。

有八萬阿三火槍兵和五萬中華小跟班部隊一起隨同參戰,他們衝陣不行,但用來守城、保證後勤線能夠派上用場。

這些僕從軍中以中華小跟班戰鬥力更強,尤其是倭人,明顯地勝過了其他僕從國。

另有足足二十二萬的阿三民夫加入了後勤保障線,用阿三民夫不是什麼原因,節省成本,給他們吃飽飯,給點錢就可以打發了。

準備的軍費達到六千萬銀元,如果追加,可以翻倍。

六千萬銀元是什麼概念,假設動一場十萬精銳規模的戰爭,每個士卒平均消耗、賞錢一百銀元,不少了,一頭水牛才四個銀元,一畝地也是這個數,打一仗給你二十五頭牛,帶着它們走已經有氣勢了。

一場戰爭只需一千萬銀元,粗粗算來,顏常武可以打十二場大規模的戰爭而不會對國家造成巨大的影響。

現在嘛,可以打二場了,錢不是個問題!

軍隊的裝備不必多說,一隊的金屬武器,彈藥充足到號稱可以連續不斷地打上三年!

物資在倉庫裡堆積如山,帳篷、軍被、軍服、軍靴、軍袋、裝甲、頭盔、藥品、工兵裝備、望遠鏡、士兵口糧等等,士兵的口糧種類多有米、面、餅乾、豆子、乾肉、菜乾、果醬、糖果、茶葉以及活畜、蔬菜等,名單上密密麻麻的物資名稱。

還有重要的騎兵的馬、運輸用到的馬、驢和吃的肉牛、豬、三禽等,有的從遙遠的土澳大陸那裡運來,更多的乾脆在埃及、印度那裡飼養。

由軍中元老陳德主持後勤,確保供應充足,他手裡掌握了民夫就有幾十萬,管理千頭萬緒,最爲繁忙的就是他的業務。

整個東南國的戰爭機器高速轉動,爲戰爭做好了準備。

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1719節 進藏難!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637節 天大瑞祥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285節 出兵北方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1266節 降與戰第1090節 夜襲第509節 沒錢了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022節 嗨咖啡第284節 從軍記之女學霸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295節 得手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734節 沉重打擊勳貴第878節 負責任第1957節 時空錯亂的感覺第1794節 不對眼第1257節 下戰書第67節 好漢來投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1119節 遜色的造反者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85節暗流洶涌第111節誘惑部族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15節金銅童子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2170章 刁民就是多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687節 過合恩角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2038節 堆山好啊第112節誘之以利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846節 細節令人誠服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
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1719節 進藏難!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1637節 天大瑞祥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285節 出兵北方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354節 “赤地千里”計劃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1266節 降與戰第1090節 夜襲第509節 沒錢了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022節 嗨咖啡第284節 從軍記之女學霸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1295節 得手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1985節 震撼人心的三招第734節 沉重打擊勳貴第878節 負責任第1957節 時空錯亂的感覺第1794節 不對眼第1257節 下戰書第67節 好漢來投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1119節 遜色的造反者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536節 他們有種,我們奉陪!第85節暗流洶涌第111節誘惑部族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283節 大明第一忠臣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646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三)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75節顏大少是倭人?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15節金銅童子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2170章 刁民就是多第326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東南威武!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135節火炮上刺刀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687節 過合恩角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2038節 堆山好啊第112節誘之以利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1540節 老科普律魯是定海神針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846節 細節令人誠服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