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當官的好處

有了朝廷的關防大印和許可,顏常武名正言順地在閩海建立新秩序。

清剿海匪!

他着人制作了圖文,在閩海地區大量發送。

圖文中第一個圖案是海匪搶劫,民衆給銀錢和貨物,海匪持刀狂笑;第二個圖案則是掛有星辰、山峰和海洋的東南府炮艦急駛而來;第三個圖案則一分爲二,一是海盜投降,然後笑着種地和當漁民,二是被轟沉,船與人都在水裡。

簡單明瞭,通過圖文佈告,要求海盜收手者,既往不究,否則難逃一劫。

東南府出動了巡航艦掃蕩沿海,日夜巡邏,爲商船護航,巡航艦速度快,火力猛,海盜船根本不是對手。

況且東南府有大量的眼線,經過多年的移民,東南府在各地都有人脈,而且東南府有錢,他手上還有大義!

我是官軍,捉賊是天經地義。

擱在以往,那是賊與賊之間的火併,易激發當地人的反感。

比方說顏常武是漳州海澄人,漳州人與泉州人素不對板,要是顏常武沒得官身,殺到泉州去,那泉州人一聲吶喊:“漳州人欺負我泉州人了!”

於是本來端着小板凳看戲的泉州人滲上一腳,奮起反擊,大家打成一窩粥。

顏常武要是硬來,殺得很多是激於義憤來助拳的無辜者。

現在沒得說,我這是捉賊!你們從賊嗎?

民心如鐵,官法如爐,民衆就不敢端小板凳來看戲了。

做了案的海盜剛剛上岸,夜間東南府的“官兵”掩至,將他們一一捉拿歸案,根據所犯罪行的輕重,重的砍頭,輕的發砂場進行勞動改造。

這樣的事情做得多了,海盜們聞風喪膽。

對付海盜,不在話下……嘿嘿,東南府就是海盜出身的,本身熟識海盜的“業務”。

且給出路,做什麼海盜呢,萬一在家鄉活不下去者到東南府來,地有大把得種,還能打工,跑商,有勇力者可以投軍,收入不成問題。

本來閩省大旱,饑民甚衆,下海爲匪,海匪多如牛毛,然而東南府一出,半年內海匪之患盡消,閩海海域一片安靖,讓福建水師徹底失業,鬱悶不已,許多人動起了投奔東南艦隊的心思。

以往東南艦隊想招募福建水師官兵不容易,就算招到了,那些“從賊”官兵都得隱姓埋名的。

今非昔比,大家都是“官軍”哦!

東南艦隊餉銀豐足,待遇優厚,吃得又好,幹嘛不去呢!

好些福建水師的棒小子(只招二十五歲以下兵)、業務骨幹(軍官必須經過考覈)跑到了東南艦隊去,福建水師一年內成爲了空架子!

消息上報到熊文燦那裡,熊巡撫自暴自棄:“他們也是官軍哦!”

真正是官軍,以往福建水師剿匪,越剿越多,而東南艦隊卻把閩省海域的海匪一掃而光。

於是熊巡撫上奏摺,把功勞歸在已身上,反正顏常武不會搶他的功勞,他東南府不在乎功勞,在乎銀子。

……

東南府與江戶幕府合作愉快,經濟貿易開展得紅紅火火。

根據協議,東南府壟斷與幕府的貿易,他將其他海商逐步地排擠出去,不得其他人到幕府去。

這當中倒黴的是各地海商,而船工則被東南府收編了。

將大陸的絲綢及布料賣到日本,日本幾乎什麼都缺,大量接收大陸的貨物,輸出銀子和銅。

東南府對日本貿易一年利潤高達到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不僅如此,東南府開設了對東南亞(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的貿易,輸出鉅額的絲織品、陶器、茶葉、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販回金屬、藥材,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錫、鉛、火炮、木材等等。

對東南亞一年利潤高達到二百萬兩銀子!

再有與大陸的買賣興隆,向大陸出售朗姆酒、砂糖和糧食,每年利潤也達百萬兩銀子。

如此共有四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利潤,且年年都有所增加。

東南府外貿成功是肯定的:

首先,顏大少高度重視貿易,他的主政官員也都是重商主義者,講究銀子入庫,少說廢話。

其次,東南府的人手充足,許多人都是漁民出身,海上業務熟悉,不怕出海;

嘿嘿,東南府的小學,可是開設了“游泳課”的哦!

再次,東南府能夠自我造血,有船廠,他可以自行造艦,有船塢,他可以修船,成本低且不算,還有安全保證。

再再次,他不怕海盜,他出動海軍艦隊爲商船護航,經過與李魁奇一戰後,東南府名聲響亮,各地海盜見到東南府旗號的船隻都不敢動手洗劫。

最後,有官身的掩護,他可以明目張膽上岸拿貨,減少以往的打點費和被商人提價,偶家督軍,可是大明的二品官哦!

……

有了充足的銀子,就能夠辦許多事,養軍隊、養官吏、造艦造炮造槍,給予民衆福利等等,顏常武又無不良癖好,就是泡軍隊和搞他的造船設計,也不欺壓百姓,東南府民衆對比自己在大陸的生活,簡直象生活在極樂仙境裡這麼快活(此話是拍馬屁者所講)。

如此吸引了大量民衆赴臺,當年臺灣人口暴漲達六十萬,且源源不斷地在增加……在明帝國其他地方鬧得不成樣子的時候,浙江、福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加上湖廣地區,都很平靜……東南府在上述行省各大城市公開掛牌招人過臺灣,民衆有活路,且在臺工作的民衆反哺家鄉,把銀子、糧食送回家鄉,家鄉人亦得活。

這時就看到有官身的好處了,以往敢在那些地方掛牌子?

不打自招我是賊,現在嘛,我家督軍可是朝廷二品命官哦!

九月一日開學節,東南府各鎮小學開學,學生家長送孩子到校,校長和教師在門口迎接,甚至還請了陣頭表演,煞是熱鬧。

東南府首席執行官陳衷紀代表顏常武視察了高雄第一小學,並親筆題辭:“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做秀露臉的事應該由老大來做的,不過老大做他必須做的事務。

他終於伸出了觸角,往大明朝的北方去!

那裡有云集着時代弄潮兒,有袁崇煥、毛文龍還有老野豬皮的子孫!

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1182節 莫臥兒軍隊的來由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1424節 拜拉維化身第1012節 兩場報告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攻略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24節爾虞我詐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1762節 不能打得太難看!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837節 加九錫(二)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431節 謠言第2100節 執行處決地計劃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人物、年代大事記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206節 美女如雲第732節 高傑的抉擇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150節 拆城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204節己巳之變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66節戰後之事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
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1182節 莫臥兒軍隊的來由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844節 燃燒我的卡路里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1424節 拜拉維化身第1012節 兩場報告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攻略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677節 到達荷蘭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24節爾虞我詐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2078節 與馬耳他醫院騎士團不死不休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173節國朝特色的“考察”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1762節 不能打得太難看!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837節 加九錫(二)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1475節 敵情介紹第431節 謠言第2100節 執行處決地計劃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人物、年代大事記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2088節 比比面子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206節 美女如雲第732節 高傑的抉擇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150節 拆城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2098節 希臘人的攪局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959節 終於有了發現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1405節 孫悟空是如何大鬧天宮的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396節 年輕中校到果阿港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204節己巳之變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720節 急進昌都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66節戰後之事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