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

他們是先驅者,終日忙碌在南洋深山老林裡,無時無刻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一點點剷除南洋當地那些危害華人統治的土著原住民,在印度奔波,頂着烈日爲華人營地持槍站崗,堪稱是勞模,忠心耿耿!

南洋地域廣大,土著衆多,他們生性憊懶,頗難同化,顏常武決定統統送他們歸西,但身爲華人領袖,既做婊/子又立貞節牌坊是必須的,顧全華人名聲不流華人的血,倭人特別有用。

任何時侯的臨時工幹最重的活,背最厚的鍋,拿最少的錢,倭人小跟班的待遇就是如此。

但,絕大部分的倭人都樂意!

倭國地土堪稱是窮山惡水,多山,適合耕種的土地不多,而且很貧瘠,黑土地?

做夢都不敢想!

民衆生活簡單來說:窮的一逼,苦的一逼。

大名的租子很重。6成以上收成要上交。在中國超過一半上交,那農民就造反了。

農民種出不多的糧食,大部分都讓官員收稅了。再加上山賊橫行、旱災、地震、農民都只能吃草。所以個個都面黃飢瘦。

而唐朝當時,中國婦女都是肥肥胖胖的,大米吃也吃不完啊。

倭國古代連當官的都沒有幾個胖子,人民羣衆普遍都是一米四五矮到象陀屎,這個地方缺鈣,多金銀,人長不高,還羅圈腿。吃上白米飯,鹹魚酸梅乾,這就是上層社會。唐代中國對倭國那是真正的扶貧,服飾器物規章典制曆法文字全面輸出。

倭人之所以不吃米和麪,不是因爲倭人沒有,而是吃不起。古代倭國也種植大米和水稻,不過米麪是貴族和富人吃的,把大米叫做銀舍利子,普通平民百姓是吃不起的。

倭國直到了隋唐時期,纔有的小麥。在此之前就算是貴族也吃不到麪條,因爲倭國本土植物就沒有小麥,到了隋唐時期才隨着遣唐使被帶回倭國國內,然後纔開始大規模的種植。但因爲地理環境和可供種植的土地面積,以及技術的落後,小麥的產量非常少。所以麪食在古代倭國也只有貴族才能吃到。

倒是魚可以吃到,畢竟木板一塊下到海中,就有收穫。

但是!

當時的保鮮技術差劣,又缺乏燃料,民衆只好生吃,生魚片就是這樣來的,要不就是吃鹹魚,他們窮到連香料沒有,調料也少,只有鹽,甚至連鹽也少,嗯嗯,幕府使用的鹽是自華人進口的。

值得一提的是,倭人的好多飲食習慣也是由於缺少食物才養成的。倭國餐桌上的食物分量一般都很小,一般人還真吃不飽。

主要就是因爲古代食物匱乏,爲了讓食物看起來多一點,他們會將食物分成好幾份放在好幾個碗裡,顯得自己吃到很多,好叼高雅的樣子,實際上就是窮B一枚。

而且倭國料理的做法也相對簡單,很多都是生食。之所以這樣可不是什麼所謂的的保持鮮度,完全是因爲早年他們的烹飪技術不足,食材和調料也不多,加工燃料也不足,所以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飲食習慣。

這也是爲什麼倭人會那麼崇尚暴力。都是被逼的啊。

普通倭人唯一能過的好點的生活,就是做武士,也就是爲大名殺人。

倭武士稍稍能吃上飯糰了,但還是飢餓吃不飽。

現在就多了一個選擇,出國爲幕府將軍的女婿打工!

東南國華人首領顏常武殿下納了倭女爲妾,與倭人結爲親戚。

說起來,倭人疑心重,自已穿了對草鞋總懷疑鄰居要偷他的,後來才發現,鄰居種花家人家富得流油,真的不羨慕他,不想偷他的草鞋。

於是將軍開放國門,允許民衆出國爲華人打工。

他們主要充當先驅隊,衝在最前面,爲華人幹掉土著;或做開拓團,在荒野、沼澤、原始森林當最早期的開荒者,他們專做苦工,是苦力!

在瘴氣深重的土地上幹活,面臨着鋪天蓋地的蚊子,要應付螞蝗、蜘蛛、毒蛇和老虎!

乾的活兒是排幹積水、砍伐森林,燒燬荊棘,平整土地,等到差不多的時候,他們撤退,把土地交給華人移民。

所得工資是東南國最低工資保障線以下,更有幕府橫斬一刀,拿走一半的工資,夠狠!

然而,倭人趨之若鶩,打爆頭去搶名額,一旦被選中出國,真要是感謝他們的天照大神。

因爲華人仁義,他們不克扣工資。

按勞取酬,該給多少就多少,給足給夠。

有了錢,華人地方物資豐富,價格便宜,倭人勞工就可以用錢去買到在倭國國內做夢也買不到的東西。

大米,銀舍利,他們能夠買到不少,送回國內讓家人也吃上大米!

倭國山地多平原少,很少有直接可利用的平坦地塊,所以開闢稻田種植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倭人爲吃上稻米,付出了遠超中國人的艱辛勞作。

普通倭人家庭,能吃到糙米就不錯了,大多數都是吃紅薯等雜糧。

而在東南國,由於極爲重視大米生產,以致大米氾濫,庫藏爆滿,多到用來釀米酒,居然搶了東南國特產朗姆酒不少的生意。

沒辦法,東南國地盤廣大,人力豐沛,水利設施好,農民家裡有牛有驢助陣,水肥充足,光線猛烈,還有精良的農具,種植的技術也高明,這麼多加成,想不高產都難。

大米指的是精米,就是倭人的“銀舍利”,多大的事?不就是經過二三道程序加工嘛,叫毛驢拉磨轉幾圈不就成了。

哪家農民沒幾頭大牲畜啊,毛驢更是普及,你當土澳大陸的史可法同志是乾白活的?

史可法在土澳大陸大搞牲畜業,因爲他喜歡吃驢肉火燒,最喜歡養毛驢,量大價廉,大量供應。

倭人的夢想就是吃上大米,結果,他們在東南國跌進了米缸裡,華人爲他們提供的伙食就是白米飯,包夠!

這可是連以前倭國普通貴族都不能保證吃到的東西(現在倭國因爲與華人的貿易很好,以金銀換貨物,貴族的生活好了許多),這裡卻吃個夠。

在華人許多城市建有“自助餐”餐廳,更是想吃就吃,老闆們納悶怎麼這些矮冬瓜進來後就是吃飯?!

更有甚者,華人還通過入籍的方式,吸納部分歪國仁歸化,爲了能夠成爲華人,人上人,倭人簡直瘋狂了!

有勇力者,對土著來百人斬是區區小事,千人斬也不少見。

沒勇力者,那就老老實實做工,爭當“勞模”,也有機會入籍。

可以說,華人扔出一把米,倭人就拼命了!

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592節 帝國殤始之天哭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69節無農不穩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432節 兩房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197節毛文龍掛第1310節 明義第1963節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2179章 中華自在閒人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10節出診部族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576節 商人賺你的錢就行了!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2185章 直落(三)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263節衆香之城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637節 天大瑞祥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353節 夫人理政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756節 糧寨被焚第69節無農不穩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2180章 定名分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0節修路風波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98節女婿強撐!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836節 加九錫(一)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
第1873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一)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026節 十萬埃及人敗北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48節會唔熊巡撫(二)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407節 巴伐維亞城之殤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592節 帝國殤始之天哭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69節無農不穩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1691節 朱和坪的難題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432節 兩房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197節毛文龍掛第1310節 明義第1963節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2179章 中華自在閒人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421節 張鳳翼拿捏火槍旅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10節出診部族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489節 決戰梭羅第1218節 一招制敵(二)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576節 商人賺你的錢就行了!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51節到呂宋之上艦參觀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2185章 直落(三)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2176章 許二牛度假(一)第263節衆香之城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637節 天大瑞祥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353節 夫人理政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756節 糧寨被焚第69節無農不穩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719節 阮大鋮的幸運日第194節敲荷蘭人竹槓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2180章 定名分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0節修路風波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98節女婿強撐!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063節 竟有這等事情!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836節 加九錫(一)第1576節 越南是什麼鬼?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745節 堵胤錫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