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

他滑得腳心發痛,滿頭大汗,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克服難關,組織將士進攻一次試試……剛到這座隘口,說不定還能趁守軍準備不足,一波將他們推平了。

楊璟新環顧四周,看了一番周圍的狀況,衆軍士大部分摔了不知多少次,一身是泥苦不堪言;加上連日行軍剛到此地,將士都是疲憊不堪。

他不爲所動,發出了繼續前進的號令。

有他在前,官兵們毫無怨言!

他們看着楊璟新健步走在日月旗下,引領他們前進,頓時充滿了力量,緊緊地跟上。

這是他們親愛的小老總,西征大軍主將的兒子,早已經功成名就,父子雙總兵,一門兩爵爺,乃兩中華的高級武將,深受今上信任,是在屍山血海裡打出來的真正軍人,他們會帶領着他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走了小半天,終於看見了隘口處的一道防線,先前在山下時,哪怕有高倍的望遠鏡,也被雲霧掩映看不清楚,現在可以看到西藏兵在上面立寨,他們豎起了各式各樣的旗幟,修築了一道簡陋的藩籬,還搭建了一些簡陋的草木棚,一些西藏兵在探頭探腦查看情況,看起去已有所準備?

高山地帶沒草無木,對方是從山下帶上來搭棚,那麼他們呆在草木棚裡避雨,就能用遠程居高臨下拋射,不用擔心弓箭在雨雪中使用會損壞和火器打不着,想來他們以弓箭居多,由於有斜坡,敵軍只需射幾十步遠,就能拋射出一百餘步……

已軍的燧發槍加有槍蓋,雖然號稱能夠在雨雪中都打着着,可是打出火來又能怎麼着,子彈太小,雨雪中不如弓箭的穩性高,命中率很差,當然西藏兵的弓箭質量也不見得好吧。

但是進攻確實不容易,已軍要忍受百來步的距離被當靶子射;而且路那麼難走,在泥濘中爬一百多步的坡,怕是被弓箭慢慢也磨崩潰了。

他的目光轉向坡道兩側,那裡不甚光滑,山岩密佈,道路崎嶇,根本無路可走。

楊璟新看了一番,感覺勝算不大,但既然來了,還是得攻一下下,於是他叫來了兩個隊長,讓他們各帶一個百人隊,試攻一下。

官兵們都得到了指示,加多一層護甲,臃腫的身軀,頂着稀薄的雨夾雪就上前去。

果不其然,在進至百步外,但聽得奇怪的嘯叫聲,那是弓弦聲箭嘯聲和風雪聲混雜在一起,在山間迴盪。

很好,對方的弓箭不出所料,沒有破甲!

楊璟新的親兵爲他打着傘,遮掩一下天上的雨雪,這樣他用望遠鏡就能夠看得清楚一些。

他看到了已方的線膛槍開火,而敵方依舊直起腰來射箭,貌似兩邊都沒有什麼殺傷力,哪怕明軍連續補射,依舊未能取得戰果。

再近些,對方草木棚裡火光閃動,聲音宏響,那是他們的火器!

從高倍望遠鏡裡看出其實是長形的鳥銃,點火打着,不是燧發槍。

西藏實在太過內陸,燧發槍沒有普及到那裡。

已方的情況還是不錯,西藏兵的火器打得熱鬧,但有姿勢沒有實際,明軍官兵還是穩步向前,間中有些人摔倒在地上,又爬了起來。

接近三十米!

明軍的軍官有水平,他們有意識地收攏隊伍,前面的人緩行,後面的人加快速度,以便集中力量,一股作氣地殺進敵寨。

就在這時!

敵人的營盤處投擲出大量的石頭,象冰雹般地落入了明軍陣營中,砸得他們頭破血流!

明軍將士們遭遇了上下的打擊,西藏兵用小塊石頭猛砸,然後打開了營盤多處地方,向着山下推出了一個接一個的滾石!

這些滾石約摸有百來斤重,四腳棱邊被鑿掉,接近球形,一個個順坡而下,滾動速度越來越快,聲勢不小,儼然成了南宋岳家軍大將高寵遇到的鐵滑車一般。

奈何明軍並不是高寵,就算是高寵也敵不過這樣的鐵滑車,因爲路太滑了!

不說擋不住地上的“鐵滑車”,就是頭頂上飛來的落石,用盾牌一擋或者火槍一頂,腳下即時一滑,即時滾落山坡。

一時間你滾我翻地不亦樂乎,去攻的隊伍已經不成形矣。

山上的西藏兵不斷地推落滾石,石頭滾得老遠,所到之處,不僅僅之前的二百人徹底地敗下陣去,就連後面的部隊都站不住腳,一時間人仰馬翻,不亦樂乎!

見事不可爲,楊璟新強忍着鬱氣,放棄了進攻的打算,當即下令:“收攏隊伍,叫跟上來的人都撤了,今日下山休整。”

混亂過後,好不容易纔把部隊收攏,一檢查,沒死一個,也沒拉下一個,但有五十多人被砸傷,卻連斷腿的一個都沒有,原來是帶隊長官叫士兵們以柔克剛,一旦滾石飛來即時坐倒,被石頭推走都好過直接撞飛。

算是倒黴中的小倒黴,還行吧!

楊璟新看着地圖,地圖上明顯一個交叉,四周都是不可行標誌,他抱着萬一的希望,派出偵察兵和參謀去勘探地形,結果紛紛回報是前方就一個隘口可以通行,其它地方無路可走。

這些消息讓楊璟新一愁莫展,看來只有走這些前人開通的道路才行,否則走不通還可能迷路。現在只好先試着再打打看。

但只要是雨夾雪就不好打,路那麼地滑,等唄!

好在一天之後那隘口處天晴,陽光猛烈地射向地面,楊璟新不等道路晾乾,當下叫人準備好火種、桐油、布條等物,再度率軍上山嶺。

想來西藏兵的戰鬥力不如我軍,楊璟新還是想試試,覺得那些草木棚是個弱點。及至工事前,便下令將士聚集軍隊整軍備戰。

明軍在五百米之外整頓成軍,前面刀盾手,後面火槍手在“咚咚”鼓聲中緩緩向前逼近,他們分成了三隊人,前三百中間四百後三百,每隊相隔有五十米,泥濘之中漸漸喧囂起來,鼓聲

和吶喊聲、吆喝聲響徹山嶺。

不出所料,明軍尚在百餘步外,便遭到了上面的箭矢攻擊。

楊璟新也在隊伍中,聽着敵人弓箭叮叮噹噹地射在護甲上,他隨意地撿拾起一箭,捏捏箭頭,嘿嘿,是劣質鐵打造,看來朝廷的封鎖還行。

新明的對敵封鎖體系遠遠好過前明,新明朝廷法律清晰,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都一一說明,象鐵器這種戰略物資,出口是不允許的,結果也無人敢挑戰朝廷法律,現時西藏兵的箭頭較劣,無法擊穿明軍護甲和頭盔,或許有些倒黴蛋中箭,但不是要害,他們撥箭出來,繼續前進。

西藏兵故伎重施,向着明軍投擲石頭,滾石落下。

於是明軍不可避免地又敗下陣去!

第1310節 明義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131節 奧斯曼帝國的智者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05節人生大樂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143節倭奸八代平泉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408節 勝利之後(一)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9節初建軍(二)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365節 血崗!第195節天才助我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11節誘惑部族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698節 東南情報局已建成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77節天命在我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602節 秋山行旅圖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49節過春節(二)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578節 新戰列艦入役第1869節 中國兵不是羅馬兵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501節 沒人要的閩撫位置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227節避開暗礁第2069節 發財伊斯坦布爾!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2096節 紅海上閒話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
第1310節 明義第1245節 你們這是過家家嗎?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429節 國家瑰玉---張家玉其人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1323節 農民伯伯幹農活第1131節 奧斯曼帝國的智者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05節人生大樂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1789節 開始“正常”的蘇丹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143節倭奸八代平泉第771節 報應不爽(一)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764節 危機解決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408節 勝利之後(一)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9節初建軍(二)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365節 血崗!第195節天才助我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11節誘惑部族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698節 東南情報局已建成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1678節 王董事長的得瑟第177節天命在我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602節 秋山行旅圖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49節過春節(二)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578節 新戰列艦入役第1869節 中國兵不是羅馬兵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501節 沒人要的閩撫位置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758節 北京保衛戰第1551節 我軍進攻之騎兵戰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227節避開暗礁第2069節 發財伊斯坦布爾!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2096節 紅海上閒話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558節 非中國商品佔據市場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417節 珍珠鏈戰略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397節 虎豹兩兄弟與鷹妹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