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節 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

人們乾得很歡,參加開荒的不止是民工,還有大量的戰士參加了勞動。

早在1655年的年底,針對地方廣大,人力不足的嚴峻目局面,甘輝果斷地提出:“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產勞動之外。”

待到來年一月,外蒙古事務大臣衙門發佈了大生產的命令,組織發動了除邊疆警衛、運輸、後勤外十萬人到生產線上去。於是,部隊全體官兵在將軍們的親自率領下,一手拿槍,一手拿

鎬,開渠引水,修路架橋,挺進沙漠,墾荒造田,植樹造林,飼養牲畜,辦農場,建作坊,辦學校,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60%以上的官兵都投入了開荒與生產中,每個人至少要完成六畝土地的開荒,一年總共要開荒60萬畝。而且生產的糧食必須達到5000萬公斤。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戰士們沒有住的地方,

沒有衛生的飲用水,更沒有那些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完全是靠着人力和畜力在艱苦的開墾。

這一年,駐疆部隊及民工面臨着沒有房子住、工具不足,沒有蔬菜吃、用鹽水下飯,斷糧時有發生的艱苦情況下,於外蒙古的亙古荒原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開荒80萬畝,而原計劃是開荒60萬畝,足足多了20萬畝地,生產麥子4000萬公斤,土豆則有1500萬公斤,收穫棉花0.6萬擔及葵花油、菜籽油1000桶,開荒生產當年,部隊糧、油實現半自給,蔬菜肉類全部自給,戰勝了當年食物不足的嚴重困難。

雖然存在困難,但已經有了土豆燒牛肉這道名菜!

草原上肉食不值錢,你種出了土豆,那玩意兒好啊,在下雪天,土豆與牛肉更配喔。

吃過土豆燒牛肉的軍民們幹勁更大,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方興未艾,公元1657年1月,駐外蒙古所有部隊的全體官兵,無論官職軍銜大小,一律參加勞動生產,各支部隊都要建立農場,當年實現糧食自給!

這是命令!

完不成的話雖不致於殺頭,但部隊主官下臺是分分鐘的事情,誰都不敢怠慢,於是督促部下披星戴月,快快開工。

命令下達到部隊後,冰天雪地的外蒙古大地上,從此到處都可以見到熱火朝天、幹勁十足的明軍官兵與民工在外蒙古各個地區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屯墾戍邊運動,用自己的肩頭打造這一個新的外蒙古。

在這場改變外蒙古的面貌,改變中國命運的大生產運動中,入外蒙古的軍民們克服了一個接一個的困難,取得了當年全部糧食自給自足並有盈餘的勝利。

當軍民在外蒙古站穩腳根,這片土地就難逃中華之手了。

攻艱克難,不畏艱苦,唯有一個“勤”字。

只要勤奮,就算做錯了,再來過也有機會。

事實上,外蒙古屯墾環境之艱苦,實在出人意料。

由於寒冷氣候長,人們不得不在尚未化雪時就開工,有時修建好的溝渠,一場大雪過來,把溝渠給覆蓋了,待到化雪時,溝渠泡在了稀泥中。

至於寒風呼嘯都是小問題了,關鍵是朝廷有旨意,不允許入蒙軍民佔用好的草場與平原,幾乎每一個農場都得手把手地開屯出來,非常辛苦,戰天鬥地、百折不撓,人們開拓進取,把石

礫地變成了田地,用汗水與鮮血寫下了輝煌史詩,在荒無人煙的原野上刻下了一座歷史豐碑!

除了苦幹,還要巧幹,首席農業專家牛得利精擅選址,眼光奇準,他選擇的土地都適合耕種,當年就有收成,數年的精心培育,莊稼就獲得了大豐收。

後來,他得到了朝廷的嘉獎,皇太孫自掏腰包,個人對他重賞十萬銀元,以資獎勵。

何止一個牛得利,進蒙的專家中有許多人都參加過東北的北大荒大開發,他們把自己的經驗落實到這片新的土地上,無往而不利,在他們精心指導下,沉沉麥穗垂田,出現了5000斤的土豆畝產!

莊稼長得好,全靠水與肥!

在近着水源的地方,人們建溝造渠,建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水庫、水渠、水溝與水潭,把水引進入莊稼田裡。

蒙古人震驚地看着巨大的水車豎起,不需要人力動手,就能夠把水抽上來,嘩嘩地沿着溝渠流動。

提供動力的還有風車,風車磨坊磨出來的面很細,蒙古人普羅大衆以前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麪食!

而沒有水源的地方,人們就打井,引出地下水。

光是一個打井技術,就是當地人無法企求的“高技術”了。

要懂得選址,否則打下去的是石窩子,打下去多少米都不見水。

這點對於玩慣“風水”的中國人來說,絕對不在話下。

找對了地頭後,人們就幹起來,把井壁用水泥加固了---僅在1656年,在庫倫的第一座水泥廠建成投產,這也是中國速度。

有人力的軲轆把水從地底投上來,大型的投水機則用上了畜力或者風車。

一些水是鹽鹼水,只合適牲畜飲用,人們就過濾水,或者蒸發水,經過處理,直到可以飲用爲止。

在地下水都沒有的地方,人們建立了水窖,冬天把雪送進水窖中,夏天用水,並且種植耐旱的作物。

反正在南人的手裡,總有辦法搞到水。

至於肥料,南人建立了沼氣池,收集人類、牲畜與家禽的糞便,送進池中發酵後,既可提供燃氣氣體來充當燃料,經過處理後的糞便就是極好的肥料,施加入田,莊稼長勢喜人。

但不僅僅是糞肥,南人種莊稼還有各種各樣的肥料,他們收集水草地的腐植質、水泥礦碴、鐵礦礦碴粉末及看似亂七八糟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做成的肥料,莊稼生長得快且不算,還健康茁壯,畝產量高,到了秋天收穫的時間,看到一片片金黃色的麥穗在田地裡,一鋤頭下去,一串串的土豆就翻到了地面,一根莖下連着五六個土豆,重量在1斤左右,收穫的土豆堆積成山!

那些蒙古部族民衆的心裡長長地嘆息:“如果他們沒有火槍該多好啊!”

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63節風向改了?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762節 千古奇功!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1010節 土澳大陸的事業第772節 報應不爽(二)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007節 王上萬歲!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2020節 帶路黨很有用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220節老熊失手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748節 北伐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70節落子(五)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618節 過癮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1744節 爲何反?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740節 進徐州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205節榮辱雙重天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3節月港第204節己巳之變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1795節 鬱悶的威尼斯人第105節人生大樂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2191章 在閩南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1257節 下戰書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2094節 退兵第1404節 速下城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435節 新兵一枚之到爪哇第946節 來到失敗之地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
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398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炮戰第63節風向改了?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762節 千古奇功!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1010節 土澳大陸的事業第772節 報應不爽(二)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007節 王上萬歲!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2020節 帶路黨很有用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220節老熊失手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681節 貴族的享受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748節 北伐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70節落子(五)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618節 過癮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1744節 爲何反?第1785節 奧斯曼使者給聖座講中國的三國故事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1223節 朱家子孫反大明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665節 王宮會見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740節 進徐州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205節榮辱雙重天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1747節 我來守西藏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3節月港第204節己巳之變第137節中倭高峰會議(一)第1715節 乾瞪眼的老毛子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1952節 烏魯木齊建城第1795節 鬱悶的威尼斯人第105節人生大樂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2191章 在閩南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624節 孫承宗的教誨第547節 顏大少是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1257節 下戰書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2094節 退兵第1404節 速下城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132節 智者的對策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435節 新兵一枚之到爪哇第946節 來到失敗之地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