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節榮辱雙重天

女真人南下,神州浩劫!

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衆生圖:有人堅決抵抗,以身殉國,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事蹟!也有的人肉袒迎降,背宗忘祖,諂事蠻夷!

後金軍攻永平。

永平府位於控扼遼東與京師的要道之上,東至山海關外遼東界,西與豐潤接壤,東西廣三百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西至京師五百五十里。史稱其“碣石之依,長城之枕,護燕薊,爲京師屏翰;擁雄關,爲遼左咽喉。”。

永平知縣張鳳奇是山西陽曲人,舉人出身,他是崇禎元年來到永平出任知縣的,蒞任之初,即值風雲變幻、羽檄交馳,張鳳奇親自組織士民修補廢壘,設備芻糧,已經做好了據城堅守的準備

可惜功虧一簣,清軍誘降了永平守將楊春。在楊春的幫助下,部分清兵已經潛入城內,埋伏在文廟棚頂的承塵之上。在四日黎明登城時,楊春又引導大批清軍進入城內,楊春的詭異舉動被鄭國昌及時發現,鄭國昌急令諸生將楊春錘殺,並率部拼死抵抗。但爲時已晚,須臾,北樓火起,城遂破。鄭公猶策馬親冒矢石,力戰不止。見事已無濟,手下部將勸其出逃,鄭公厲叱之。去意已絕的鄭國昌撤回公署穿戴整齊西向再拜曰:“臣力竭,臣罪不可贖矣。”親見夫人子女闔門縊死,鄭公乃從容自盡,並命下人舉火焚之。

城破之時,知縣張鳳奇盡出所有,散發給下人及輿隸,遣散衆人後乃咽藥而歿,其夫人及子女亦闔門赴難。

時任永平道下中軍都司的程應琦,山陰縣人,史稱其“沉毅英發,有應變才”。清軍進城時,程應琦率衆挺戈巷戰至筋疲力盡,見迴天無力則拔所佩刀自刎,不死,猶喝令家丁幫助斷頸。衆皆不忍,紛紛跪倒涕泣勸慰,程應琦豎發裂眥復起自殺身亡。

與程應琦並肩作戰至最後時刻的還有焦慶延,盧龍衛人,曾任居庸參將,永平陷落時恰好賦閒在家,毅然持械登城,手持長矛血戰到底,死鋒鏑下。史稱其“操守廉介,爲官清正”。在任三屯副總兵時曾自己買田耕種侍奉母親,極盡子道,人稱“廉孝將軍”。兵備道張春曾稱讚曰:“武將若慶延,何愁不得將士心耶!”。焦慶延死後,屍骨不存,其妻韓氏即欲同死,家人力勸止之。後來韓氏搬出城外,遠匿山莊獨居,守節二十餘年後故去,終與丈夫的木牌位合葬在一處。

請記住以下名字,他們的名字已不被後人記起,但他們的英勇事蹟依舊在歷史長河的深處中閃閃發光!

捍衛家鄉力戰不屈的盧龍人韓原洞!

永平淪陷,力戰不屈而死的還有東勝衛指揮張國翰,中書舍人廖汝欽、守備趙國忠、忠武營千總牛星耀、仇耀光,城守千總卜小峰、樑壯威、胡承祚、張學閔、石可玩。生員:馮繼京及其兄弟馮聯京、周祚新、羅世傑及兄弟四人、胡登龍及兒子胡光奎、田種、王子福、元侄、土雋、李光春、丁應掄、李文燦、胡起鴻、劉可廷。武生張鴻鸞,醫官陸橘,郡民李應陽、張俊、郭重光、張宗仁、張禮、李大敬、張尚義、傅守望等人。

不應遺忘的還有那些猝然面對戰爭大義凜然的女人們,盧龍人劉氏,爲御史韓應庚的側室。郡城垂危,劉氏盡生平耕織所貯,集萬金上軍門犒師,危急時刻又將幼子安頓至避難之處,誓與城守爲存亡,城陷之時又機智脫險。

韓應庚的另一位側室楊氏,城破被俘,大罵而死。

又有王氏,城破之時丈夫遇害,王氏不憚兇穢,在積骸中苦苦尋覓丈夫屍體,找到後即欲枕屍同死。婆婆徐氏,攜其孤子坤業,百端勸慰,王氏乃忍慟勉從。兩月之後,生下遺腹子泰業,後來王氏苦節守志,終將泰業撫養成人。

巾幗何須讓鬚眉,紅顏誰說不丈夫!

……

名城失守,有人奮不顧身,有人肉袒迎降,如楊春者亦不乏其人。永平城破之時,廢將孟喬芳、戶部員外郎陳此心、同知張萬壽、諸生宋應元率先投降。孟喬芳,字心亭,其祖先爲徐州人,跟從燕王朱棣就國靖難時立下戰功,世襲官永平衛。史載孟喬芳“少倜儻任俠,不屑經生章句,入鄉塾輒侮其師。”自小就崇尚武力對詩書不感興趣,長大後至京師,“鳴弓擊劍,鬥雞走馬,諸勳戚小侯爭邀致之”,且“偉岸善騎射,能以一箭墜雙鵰”,可見其武藝較高,身旁還有一幫小兄弟。原來出任過明朝副將,永平淪陷時,正罷職家居。作爲永平當地武人,孟喬芳頗受當地軍人信賴,他的投降,對當地軍人影響極大,致使多名軍人相繼降清。

皇太極對降清軍民採取了安撫政策,且極力表現得平易近人,他設宴款待了孟喬芳等人,並以金盃賜酒:“朕不似爾明主,凡我臣僚,皆令賜坐,吐衷曲,同飲食也”,並賜給孟喬芳等人貂裘各一。皇太極表現出來的友好平等的姿態,肯定感動了孟喬芳們。

後來皇太極建立漢軍八旗時,孟喬芳被任命爲鑲紅旗副都統。與孟喬芳一道降清的楊文魁,號近樓,永平衛人。後來承擔了爲皇太極監造紅夷大炮的任務,“與各項大工,俱先勞無倦”。同時又有裡紳佈政白養粹、行人崔及第、郎中賈維鑰、貢士楊熠等人俱降。

這些人永遠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碑上!

……

作爲朝廷柱石,萬衆倚望的督師袁崇煥率領祖大壽、何可剛等入關守衛,而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一馬當先,首先趕到了重鎮遵化城。

馬上與後金大將阿濟格打成一片!

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809節 修復戰艦第220節老熊失手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171節落子(完)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555節 此起第1799節 送貨上門的陳德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681節 中國人的優良品質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1435節 真正的敵人出現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826節 外賣來了第219節Show實力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77節東南號的訓練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141節 恐怖的奧斯曼軍隊!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93節喜與悲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1878節 賽義夫帕夏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262節 由來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386節 孫承宗是奸臣!第25節夜襲荷蘭人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450節 出使萬丹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707節 兩閣老夜話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916節 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259節 劉文秀揚威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115節金銅童子第687節 過合恩角第26節陳衷紀不喜反噴
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1809節 修復戰艦第220節老熊失手第2059節 陳子升說蘇丹第889節 紅毛番亦有壯士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1801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一)第171節落子(完)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555節 此起第1799節 送貨上門的陳德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681節 中國人的優良品質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516節 兩槍取了素丹命第1435節 真正的敵人出現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826節 外賣來了第219節Show實力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77節東南號的訓練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1807節 程玉的小小心願第1141節 恐怖的奧斯曼軍隊!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93節喜與悲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378節 不作不死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1878節 賽義夫帕夏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262節 由來第1038節 拿下法里奧第1729節 老辦法不頂用第1537節 顛峰對決之高峰會議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386節 孫承宗是奸臣!第25節夜襲荷蘭人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450節 出使萬丹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707節 兩閣老夜話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916節 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259節 劉文秀揚威第986節 貿易重新煥發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529節 巴厘島度假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55節終於等來了藉口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919節 七天下城之高DPS輸出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2195章 朱和坪之心第1239節 至暗時期(一)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115節金銅童子第687節 過合恩角第26節陳衷紀不喜反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