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節 向好的方面發展

“軍隊是東南府中堅,文官是社會精英,建設現代化的軍隊和文官制度!”楊夫人召開了東南府高級官員會議道。

“孟子說過,君爲輕,民爲重,要善待百姓,領袖說過:‘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百姓’!”

““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

“我們開展整風運動,運動的宗旨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整頓政府辦事作風,整頓官員們的思想作風,查擺自己的作風,在運動結束前,自覺交待不合法、不合規矩的行爲,將獲得寬大處理,交出非法所得,既往不究!……”

楊鶯兒侃侃而談,私底下對高官們說:“兩方面的矛盾,我們東南府缺人,培養一個官員不容易,但吏治如果不清,乃是關係到我們東南府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慎!”

說起來還是寬厚,給出路,除非過了運動之後再不收手,則以法律嚴懲。

整頓政府辦事作風,老百姓到東南府政府辦事,不得“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除了政府有督察監察各部門工作,再有設立意見箱,由督察負責收集意見,同時召開社會賢達,各界代表對政府辦事人員進行評比打分,再有“釣魚執法”,允許反貪部門假冒非法分子行賄,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明查暗訪,把督查問責嵌入作風整頓活動每個階段、每個環節,對線索清晰、內容具體、影響惡劣的幹部作風問題,堅決直查快辦。

加強制度建設,賬目清楚,做到官員不敢貪污,不能貪污。

開展了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學習,提高官員們的免疫力,讓官員們以身在政府辦公爲傲,努力辦差。

讓官員們明白到什麼會造成危害,例如商人,自學和商人們拉開距離,不吃請,不收賄賂,與領袖、政府保持一致。

對於法制抓得非常嚴格,加強了執法機關的資金和人力,要求他們有案必查、認真執法、獨立辦案,其設立的法院與檢察院依法行事,不受當地官員的約束。

忠誠教育!

東南府官員對於領袖有忠誠的誓言,一旦違背誓言,不僅受到法律嚴懲,同時直系子孫三代都不得從軍從政!

除非是叛國和嚴重殺人等罪行,否則一律都不會判處死刑,可是東南府的“勞動改造”令人聞風喪膽,那是發放到砂場、礦場、開墾野地等等的重工作,東南府對於犯法者一視同仁,必須接受勞動改造,導致犯法者越來越少。

以身作則!

法律一樣管轄到領袖一家,沒有例外,如此上位者都服從法律,下面的人無話可說。

經歷了整風運動,東南府的吏治再上一個新臺階,政治清明,向好的方面發展,東南府更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那些商人雖然沒能達到他們的目的,但起碼不象大明那樣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

與大明相比,東南府有個看似不顯眼的局級單位讓大明相形見絀。

它就是“統計局!”

統計局的工作看似非常地枯燥,得出的是一些乾巴巴的數字,例如:人口、土地、經濟等指標,不同於大明,他們的統計工作非常粗疏,如全國的土地六年才大更一次,此時人頭已經落地,血已涼!

而東南府的統計數字則相當精確,年年編制統計數字,如此就成爲了“大殺器!”,可以用來對官員進行量化考覈!

例如人口數量、人口比例等,單是一個男女指標就可以讓地方官頭痛了,譬如出生的男多,則可能存在着殺女嬰之事,地方官員必須管!

再有經濟指標,一年開荒多少新地,如果一個地方主官一年不開荒多少土地,那麼官員就自個兒扛鋤頭上!

官員所治理的地方一年財政收入、糧食列爲重要指標,但又不能想收就收,而是依法律來收,這對於官員是個考驗。

烈火鍛真金,稅收出能員,廢話少說,說有本事就拿數字來說話!

統計局存在確實是件好事,例如政府官員的收入,以社會平均工資的雙倍付給!

百姓收入高了,官員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東南府不象明朝那麼老摳,明朝的財政相當的苦難,京官過年分福利,居然只有半袋米幾吊錢,而東南府是年終獎收入,最低等級的吏員少少都有十幾銀元。

……土地問題……

除了東林黨傾向,國人喜歡土地是出了名的,他們想多拿土地,兼併土地爲已有。

得,因此顏大少又定下祖宗家法。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發給百姓的土地必須有產出,否則寧願種樹!

再有一條:地主收佃戶的地租不能超三成;政府收農稅,擁田百畝田以下的門戶十稅一,一百畝到三百畝之間的九稅一,三百畝以上的一律八稅一。一千畝以上的則收三成!

如此一來,土地兼併的速度受到了抑制。

不僅如此,針對東南亞實際,東南府力推一項制度,那就是“種植園”!

種植園的土地屬於租借政府的,可以租借很多年,租金還是地租,土地種植達五百畝以上者則租金減半,沒有佃戶,而是老闆與幫工,還有奴隸。

在楊鶯兒到達了東南府之後,她即與她的妹妹們一起合資,包了足足二十萬畝的土地,以奴隸爲主,種植水稻、蕃薯、甘蔗、茶、菸草、胡椒等,其中經濟作物佔二分之一的土地,確保水稻自給。

同時發展畜牧業,主要是養牛,當年即壟斷了旭日城的牛奶供給業。

接着她又再度出擊,與幾家大老闆合資,承包了五十萬畝土地,以大豆生產爲主,兼種花生,使用的奴隸二萬餘人,新移民亦有上千人。

除她之外,又有十幾家大種植園,佔有了過百萬畝土地,他們的效率遠高於家庭農民。於是東南府對於新移民的授田數變爲了五十畝,同時農稅減半。

東南府在東南亞開拓,農牧林漁業全面發展,糧食自給有餘,可以出口,關鍵是成爲了向大明、歐洲、西亞、阿三、倭國提供熱帶經濟作物的基地,爲東南府財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收入,能夠製造更大更硬更粗的東西。

譬如裝備了三十二磅大炮的“東南亞級”戰列艦!

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707節 去找老毛子談判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1686節 王太子顏琨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972節 愛拼纔會贏!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1208節 拍賣進行中第107節移民臺灣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人物、年代大事記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781節 回南京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1545節 HOLD住!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2180章 定名分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1822節 船不夠第537節 和西班牙人好上了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1310節 明義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95節天才助我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1656節 行途中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08節前往臺北第1224節 發檄討賊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70節落子(五)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
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221節 武則天第二第1707節 去找老毛子談判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1686節 王太子顏琨第1023節 不能據險而戰第444節 驅蚊大計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629節 道路的選擇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972節 愛拼纔會贏!第2053節 菲拉斯·帕夏和諸包頭佬的決心第1208節 拍賣進行中第107節移民臺灣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人物、年代大事記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518節 流金時代(一)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104節 驚雷戰役第781節 回南京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1601節 影響深遠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340節 我料的就是你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81節洪熙官出使官軍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1545節 HOLD住!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490節 勢如破竹第1421節 蘇雷什之心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2180章 定名分第783節 喝勝利酒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1822節 船不夠第537節 和西班牙人好上了第1011節 視察長塘鄉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190節甘輝的任務(二)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1310節 明義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797節 紛亂始末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95節天才助我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1620節 倭人的鼻炎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1656節 行途中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08節前往臺北第1224節 發檄討賊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080節 法哈德·帕夏出征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70節落子(五)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2175章 許二牛回鄉第368節 給大少的回報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