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

新明法律規定子民生命權不受他人剝奪,只有官府纔有殺人執照,依法處置罪犯。

這條規定對於皇家與普能民衆一視同仁,在前明乃至於打前的年代,上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下有種種的鄉約民規,比如父親若告兒子忤逆,打死了事,不受追究!

顏琨突然想起一句話:“你能夠在此發言,你還得感謝你所反對的朝代和人!”

他的父親顏常武入主新明,背後被人辱罵,罵他是海賊、強盜,殺人無數,還殲銀擄掠,無惡不作。

但顏琨看過公開發表的顏常武執政新明後的歸納總結:他殺人不多,除了幾個罪大惡極的官員之外,其餘的人一個不殺,全部流放,更沒有滅族之事。

在運輸他們到東南亞時,保障他們的生活,所有的船長都簽了責任狀,不得死一個人,否則會被追究。

那些到達東南亞進行勞-動-改-造的東林黨人士,官府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予出路。

他們也煥然一新,現在,前東林黨干將史可法在土澳當起了總督!

還有好些前東林黨人痛改前非,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很好的貢獻。

一些傳聞被殺的前明官員和大儒,當他們重新出現時,造謠者被啪啪地打臉。

顏琨爲他的父親而感到驕傲,冷眼看姚至言,心忖這幫人怎麼還不接受教訓,還想着重覆前明舊轍?

真要是恢復科道風聞奏事,就一定對他有利?

當然,他搞別人一時爽,被別人搞則時時爽!

當他得勢時想搞誰就搞誰,可是花無百日紅,待他失勢時,別人連他走路姿勢都可以拿出來說話,參劾他,給他安下種種的罪名。

這不是說笑的,某位官員因爲斜眼看皇帝,被治以大不敬的罪名!

或許,他已經不計個人得失,而想的是團體利益---文官階層,就算文官怎麼鬥毆,也是肉爛鍋裡。

多麼高尚的品德啊,顏琨都要爲他拍掌叫好,就不知道他在地方任上時會不會這麼努力,會不會拼命在前呢?

顏琨腦洞大開,心中泛起了一個想法……他想建議新明廢除翰林院,斷所謂清流的根!

……

姚至言說古道今,說起今朝,首先就拿朝廷曾嚴重關注的兵部郎中趙新華前往北海之事展開討論,趙新華往北海去,一路連吃帶拿,在覈銷軍隊報銷時收受大量賄賂,造成很壞的影響。

由於他爲人狡猾,做賬老成,朝廷查不出他的把柄。

他爲人貪酷的名聲在民間傳開,但科道官員沒有了風聞奏事的權利,不敢對他彈劾。

他之所以敗露還是小老婆反腐,他小老婆生活奢華,揮金如土,這才被官府捉着正着,以鉅額資產來歷不明罪把趙新華拿下。

當時他出行北海時,朝廷已經三令五申,他卻有法不依,同時科道也不能有效地監督。

再有淮河鹽務案、錢塘江堤案、廣州走私食糖案以及武陵茶葉案等等,這些都是官員碩鼠挖國家牆腳跟的重大案件,科道官員布有眼線,也有所瞭解有關的民間風聲,正因爲缺乏風聞奏事的權利,不能輕舉妄動。

要是彈劾對方失敗,還把自己給填了進去,何苦來哉。

最終發現無風不起浪,在案發前收到的風聲都是事實!

不能及時制止,沒有止損,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姚至言條理分明,言之有物,說明缺乏風聞奏事的危害性。

待他說完,朝堂上大臣們紛紛說:“臣等附議!”然後跪了下來。

好傢伙,包括了內閣三閣老方士亮、週六一、吳易三位重量級大佬,還有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等大多數官員以及所有的科道官員,佔了殿上朝臣的三分之二。

只有馬士英、楊天生、堵胤錫三位閣老以及六部主要官員以及部分九卿官員反對,涇渭分明!

一般地,把業務官員稱爲“濁流”,他們負責具體事務,大有機會上下其手,搞些不合法的行徑。

而象姚至言這些科道官員、詹事、翰林學士等,都是清水衙門,叫做清流,與濁流兩邊天然對立。

果然是預料中的一邊倒,朱和坪並沒動氣,他知道那些官員中至少大半以上不是別有用心,許多人是憂國憂民,認爲國家隨着經濟的發展,缺乏應有的監督,科道沒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導致於貪官污吏損害了國家、朝廷的利益。

現在朝的官員們經過了清洗,絕大部分官員對朝廷是忠心的!

象內閣三閣老方士亮、週六一、吳易全都是事務官出身,他們幹得一點都不含糊,要政績有政績,要人品有人品,說多光鮮就有多光鮮,才能夠在龐大的文官隊伍中脫穎而出,他們的提拔是經過顏常武同意的,說他們想反朝廷,朱和坪頭一個不信。

也就象前明那樣,初期科道官員風聞奏事很給力,也很公心,但到了中期之後,風聞奏事的權利才變質。

就拿姚至言來說吧,他任戶科給事中之前是山陰縣縣令,其考覈爲卓異,經濟指標名列前茅,原本是個窮縣,他任職三年,大力發展經濟,把窮縣帽子給摘了下來,邁上了中等縣的水平。

好吧,就看誰能夠把他們說服了。

沒讓朱和坪失望的是重臣堵胤錫親自站了出來,他雙手鄭重其事地託了兩件大殺器。

第一件武器是《前明國史》第十冊,他翻開一行念給大家看道:“前明亡於黨爭!”

然後他說道:“諸位有無疑問?”

回答是無異議。

《前明國史》是由首輔馬士英任總裁官,前首輔姚明恭任榮譽總裁官,集合了許多大官、大儒一起編撰,經朝廷審定,最後刊發天下。

或許其他人可以提出異議,但這裡的官員們誰都不能有異議,因爲這是集結了很多人的心血,說不同意的話就得罪了很多很多人。

“好,既然大夥兒無異議,那臣也不必多說黨爭之事,大夥兒也都明白科道官員在黨爭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堵胤錫手指馬士英道:“假設強敵就在城外,馬相管着軍政,因爲阻了楊相的路,所以楊相就指使某位科道官員去告他,以小搏大,這樣的事情還少嗎?這還能打仗嗎?還能打勝仗嗎?”

聽到他的話,讓馬士英朝天翻翻白眼,而楊天生笑容可掬地道:“堵閣老此話正中我的心思,馬士英這傢伙擋了我的路,我得把他剷除了,換我來當首輔!”

這樣的例子一點都不好笑,大臣們誰都笑不出來。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例子還少嗎?”堵胤錫說完,又亮出第二件武器,乃是東南王顏常武的親筆所寫:“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1832節 發財了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2103節 準備攻略漢志地區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269節西雷斯馬的方法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1699節 測試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2198章 東洋人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439節 新兵一枚之天賦特色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192節 一槍在手,天下我有!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266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1)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639節 準備,請準備!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281節 回來就好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582節 戰列艦的平凡一天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33節倭奴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1272節 賣帝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461節 老傢伙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855節 阿三也能打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846節 細節令人誠服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
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378節 我們將沒收你的武器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1832節 發財了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993節 知道什麼是開國領袖嗎?第2103節 準備攻略漢志地區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773節 爲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敵人?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269節西雷斯馬的方法第1883節 外國狗就是蠢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1699節 測試第64節媽祖保佑,我軍萬勝!第498節 王巡撫的動作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2198章 東洋人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253節到呂宋之會唔第1783節 蘇丹不見了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439節 新兵一枚之天賦特色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608節 紅海一行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192節 一槍在手,天下我有!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379節 戰艦上的歷程第1332節 最危險的時刻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183節 攻防戰之三哥向前衝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603節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第266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1)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033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一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1347節 千葉合戰之明軍參戰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639節 準備,請準備!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334節 倭酋共議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1639節 北海攻略(二)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2058節 陳子升見蘇丹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281節 回來就好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第582節 戰列艦的平凡一天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600節 超級大禮議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33節倭奴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1272節 賣帝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1658節 斯克新城第1461節 老傢伙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1855節 阿三也能打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846節 細節令人誠服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316節 真理就在我們手裡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