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節 勸降韃靼人(請訂閱好買麪粉制餅)

建州左衛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境內)是座小城,縣城狹小,一出城門就是鬱鬱蔥蔥的林海,河流也多,有上半百之數。

正是滿洲韃靼人的“龍興之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老野豬皮出生在赫圖阿拉一個小部酋長的家裡。

此間森林茂密,所以吹噓韃靼人什麼“弓馬嫺熟”那是吹牛P,老野豬皮少年時期與兄弟舒爾哈齊等人是以挖人蔘、採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方式爲生,而不是過着放牧牛羊,傲嘯草原的生活。

之所以會馬,是他常至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易活動。在此期間,努爾哈赤學會騎馬,習得蒙古語,對漢語也有了基本的認知。

他的發家,是他在撫順期間,曾被遼東總兵李成樑收留,成爲其麾下侍從。

傍上恩主後,老野豬皮發達了,和他的兒子黃臺吉,加上其他的好基友,以區區不足十萬能戰之衆,硬是將恩主的東家,擁有上億民衆的老大帝國打得面子丟盡,完成了蛇吞象的大業!

說句實話,韃靼人能夠入主中原,老野豬皮和黃臺吉以前作夢不敢相信的!

善惡有報應,韃靼人一夜之間回到造反前,他們在關內關外佔據的地盤已經丟失殆盡,連老巢也都快保不住了。

赫圖阿拉城旁邊不到幾千米有費阿拉山城,意思是老的山崗,這裡是老野豬皮建立的第一個根據地,明朝稱其爲“建州老營”。費阿拉建在一處較高的臺地上,四周三面環山,一面面對開闊的平地,易守難攻,老野豬皮在此居住了十六年之久。

它擁有近六千米的外城牆,外城牆在險峻的山崖部分利用了天然屏障,也就是說城牆並不完全是人工夯築,還有利用山險的部分。

繼續向裡走,在緩坡上可以看出一道向兩側延展的土石隆起,這是960米長的內城牆。

而不遠處最高的小山頭上有一片平地,則圍起了第三道城垣,裡面住的是老野豬皮與他的DD舒爾哈奇的家眷,兩家人的居所用木柵隔開。這裡是費阿拉的制高點。

韃靼人擇高而居,一是長期居住山地,喜歡擇高;二是爲了安全起見,便於瞭望。

費阿拉的制高點處是韃靼人的聖地,不敢輕動,自瀋陽退出的韃靼人居於內外城牆以及赫圖阿拉城。

在內城一處屋宇裡,爲數已不多的韃靼人首領以索尼、譚泰爲首,正在聽着堂上一個年輕的明朝文官在侃侃而談。

明官叫做張家玉,字元子,號芷園,廣東東莞人,自幼聰明,精通經文詩詞書畫,好擊劍任俠。

此人是學霸,19歲考取秀才,爲廣州儒學生員。22歲鄉試中舉人,29歲(明崇禎十六年(1643))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翌年三月,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張家玉逃回廣東,隨即投靠了南明政權,在顏常武座下聽用,入兵部爲官,合乎他的心意。

顏常武並不反明,他手握大義名份,且東南府自過往起對兩廣、閩省和江浙地區影響力龐大,張家玉不象其他文官那樣高姿態看不起顏常武這個海賊,他積極辦差,隨北伐軍到了北京,又跟隨甘輝到了瀋陽,接着他加了兵部侍朗頭銜,出使費阿拉山城。

“如果你們歸降,則盡被赦免,你們三位大汗皆可用大明王禮葬之!你們的首任大汗原本也是大明的臣子嘛!”身處虎狼窩中,張家玉輕鬆地道。

“赫圖阿拉城爲你們大汗家族的湯沐邑,管治歸你們自行其事,朝廷不派人蔘與。擇一子孫封建州公,世襲罔替,即使有罪被追究,亦不絕其祀,可丹書鐵券爲憑。”張家玉的意思是說某位建州公犯了事兒被追究,做不成建州公了,但不會因此撤銷建州公的爵位,而是換另外一個人當建州公。

要知道,一個穩固政權想要消除異己,是非常容易的事,如朝廷想削某個人的爵位,甚至都不必那個人犯事,在他家族裡挑刺,很容易就達到目的,如今這樣的處置,表明了了朝廷的誠意。

“赫圖阿拉城財政上若有困難,朝廷可以補助!”張家玉繼續提出寬厚的條件道。

“至於你等,轉爲守陵兵,定員三千,不必流放東南亞,如果人數有多,則是候補,隨缺隨補。”張家玉指出一個變通道。

朝廷稱所有活着的韃靼人都要流放東南亞,說過就要算數,但官字上下兩把口,解釋權在朝廷,反正都能說得通。

韃靼人中,譚泰是個強硬派,主張與明人血戰到底,他冷笑道:“明清兩國交戰,仇怨深如大海,爾等竟有如此優待條件,只怕是存心不善,我們萬萬不能相信你們!”

諸韃靼人也是半信半疑,張家玉從容道:“你們先大汗黃臺吉曾經有言‘歸降之地土,即我地土;歸降之民,即我民人’,又有‘“皆吾赤子,束歸之後,自當加以恩養’!你們這等人(蠻夷)可做得到,我們領袖自然更勝一籌!”

“當你們強盛時,我們堅強,當你們失敗後,我們寬恕!”張家玉直截了當地道:“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貫穿和諧與寬恕之道,遇到仁慈的領袖,是你們的幸運。”

啊!來自天朝的紅小兵,是知道那個偉大的政黨是如何擁有比海洋還要遼闊的胸懷,她在對待曾經雙手沾滿中國軍民鮮血的倭軍戰俘和投誠、起義的倭軍官兵的問題上,是不作侮辱和殺害倭軍戰俘,並給予優待。

對於倭軍官兵的改造非常成功,絕大部分的倭國戰犯認識了自己的罪過,懺悔自己的罪行,在回國後都成爲了中日友好往來的使者。

殺死俘虜不難,但把俘虜從“魔鬼”變成“人”,可稱得上是功德無量!

張家玉說得如此的理直氣壯,屋內靜了下來。

所有的韃靼人竟然感覺羞愧,沒人再作聲,不再置疑他的誠意!

索尼請張家玉離開先去休息,待明國使臣們離開後,韃靼人高層召開會議,決定是戰還是降。

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1233節 艱難時分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748節 北伐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854節 展會中第65節議徵東南府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977節 大戰前的準備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59節搶上風口第114節征服中的戰鬥(二)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266節 降與戰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1246節 冷靜的力量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131節非戰不可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145節 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奧斯曼人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394節 救災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516節 撤退(一)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265節蘇鳴崗的遠見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2198章 東洋人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134節販奴船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765節 火燒韃子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1519節 奧地利人(一)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
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753節 造反非小事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1233節 艱難時分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748節 北伐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2025節 兵臨伊斯坦布爾第1212節 楊鶯兒謝神第770節 我們贏定了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854節 展會中第65節議徵東南府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977節 大戰前的準備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1469節 直駛也門亞丁!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59節搶上風口第114節征服中的戰鬥(二)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1279節 海黛在臺灣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266節 降與戰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2048節 什一格殺令第1246節 冷靜的力量第358節 兩倭會戰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131節非戰不可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013節 領袖的鐵腕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1928節 求援之交換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145節 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奧斯曼人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487節 說服素丹歸順!第455節 叢林作戰第1394節 救災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516節 撤退(一)第225節時刻要學習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2003節 順利地過海第82節突襲澎湖灣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265節蘇鳴崗的遠見第750節 北伐之韃子被漢奸坑了第1111節 奧斯曼人大敗第1057節 麥斯歐德·帕夏亮相!第2198章 東洋人第1503節 三小時的戰鬥(一)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1242節 新明勝前明!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134節販奴船第571節 驅虎吞狼之女魔頭都怕了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765節 火燒韃子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1519節 奧地利人(一)第1093節 攻城戰二之鏖戰第1698節 《參考消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