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倭國薩摩藩

鹿兒島灣,櫻島火山!

位在日本九州鹿兒島灣內,是鹿兒島的象徵代表,由北嶽(海拔1117米)、中嶽(海拔1060米)與南嶽(海拔1040米)所組成,面積約爲77平方公里,是一座十分活躍的活火山。

它現在是座不折不扣的火山島,小型的噴發幾乎每天都有,剛纔的巨響是它的一次大噴發,煙柱沖天而起,周圍伴隨閃電,隔得遠遠的,用望遠鏡觀察,見到火紅的岩漿象水流般地流下來!

非常地壯觀!

“那旁邊就是他們的居所,倭人怎麼把重要的城市建在火山邊呢?”陳衷紀不解地問道。

“倭人並不在意這一點,他們喜歡櫻花,櫻花的花期很短,倭人認爲只要珍惜就夠了,他們認爲櫻花最美麗的時候並非是盛開的時候,而是在凋謝的時候,在片刻耀眼的美麗中達到頂峰,足矣!

所以倭人不在意城市建立在火山邊,哪怕被火山毀滅,只要活過,就是成功!”顏常武誇誇其談地道。

“這是個有內涵的國度,看起來不好惹!”斯托姆在旁邊道。

“正是!我們若與整個倭國開戰,毫無勝算,且無必要!”顏常武說說道。

在之前的軍議上,有的人垂涎倭島的黃金白銀多極了,想到能夠分一杯羹,多好!

“想想就得了!”顏常武毫不客氣地道。

單說人口,已方還不到三十萬人,而倭國幾千萬人,想蛇吞象咩?

再有東南府文化薄弱,搞不好是倭國吞了自己而不是自己吞了倭國。

是日,東南艦隊十二條主力艦及後勤艦隻泊於鹿兒島灣,海軍軍官洪熙官奉命前去與倭方薩摩藩交涉。

薩摩藩!

正式名稱爲鹿兒島藩,爲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屬地,位於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屬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兒島縣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羣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這裡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屬地。關原之戰之後成立薩摩藩。江戶時代,和幕府關係親近的大名藩屬在江戶即現在的東京附近,而關係越疏遠其屬地就離江戶越遠。薩摩藩位於日本四島的最西,與幕府的關係可想而知。

鞭長莫及!

日後的“尾大不掉”!

當時江戶幕府的開山祖師德川家康有雄才大略,取代猴子(木下藤吉郎)成爲倭國統治者,亦知道薩摩藩對於幕府的離心,但是沒辦法,只能夠忍了,讓河蟹之光大放光明。

因爲島津義弘!、

關原之戰時(薩摩藩)島津家雖然身處西軍(反德川的),在戰後應當處於被清算的一方,但德川家康一方面忌憚島津軍在島津義弘(參加過木崎原合戰、泗州合戰,露樑海戰,關原逃脫戰等)的指揮下爆發出的強大戰鬥力、一方面尊重這樣一個比較強大的對手,且加上該地火山地帶、颱風等惡劣的自然條件,實屬雞肋,食之無味(要是富饒的平原就不同看待了),還有德川家家臣井伊直政的極力求情,就基本維持島津領地原狀,這也使得島津家成爲了除德川本家之外堪與伊達、前田等並稱的雄藩。

……

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恆是倭國江戶時期第一代薩摩藩之主,以島津義弘的第三子登藩主大位,十四歲就隨父出征朝鮮,打仗殺人放火,自小就是個小倭寇,想想就是狠人了。

對於東南府來人的此次來訪,島津忠恆非常重視,親自接見了洪熙官。

位於海邊的“觀海閣”地勢高處,可以方便地看到海灣那邊的櫻島火山,隔海觀火,景緻大美,不過與會的倭人心情不樂,他們還可以藉助西式望遠鏡看到遠處的明人的戰艦!

高大巍峨,炮口林立,對比之下,已方小船不值一提!

目前的倭國處於江戶幕府統治初期,經歷了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失敗後,民心思穩,不興軍事,武備很差!

尤其看到進來的明人代表,更讓倭人們鬱悶。

洪熙官衣着光鮮無比,漂亮的軍裝和上面的配飾亮瞎了倭人的眼睛!

從來沒見過的明人服飾,但不得不說,太漂亮了!

他身材高大,臉色上佳,氣宇軒昂,軍容整齊,一出場就是先聲奪人。

達到了顏常武要的目的:未戰就震懾對方。

進來後一衆倭人數十對眼睛瞪着他,洪熙官根本就沒怕過,當初他去見福建巡撫和海防總兵都不怯場,現在來見相當於一個知府的倭人更不怕了。

他向島津忠恆鞠了一躬爲禮,島津忠恆在座上也是微一欠身回禮。

明人!

唐人!

龐然大物也似的東方大國沉甸甸地壓在倭人心頭上,數次大陸征伐都敗在他們手裡,眼下明人大艦鼓風而來,倭人實在不敢囂張!

“……我奉我主,大明東南府督軍之命而來,因爲我大明收到了藩屬琉球王國的投訴,說你們無故侵犯他們,強迫他們訂下不平等條約,對我大明不敬!……”(以上省略百句)

“因此,我們要求你們退出奄美五島,同時賠償琉球王國損失十萬兩銀子,並交給我國出兵費十萬兩銀子!我主曾經受你們的人刺殺,也要賠償十萬兩銀子!”洪熙官擲地有聲地道,立即引發倭人們的一陣騷動,有人直斥他是“八嘎”,也有的人想找他動手而不是罵他了!

他用的漢語,在場的許多倭人都聽得明白。

彼時,漢語在倭國、棒子國上層是貴族語言,而日語、朝鮮語反倒是平民所用,如朝鮮語“訓民正音”,是給下等人用的交流語言,貴族們用漢語,因此大家交流無妨礙,立即羣情洶涌如滾粥般沸騰。

奄美五島交還給琉球?想都不要想,我們倭人吃進去的肉,休想我們吐出來。

三十萬兩銀子,你不如去搶!

薩摩藩環境惡劣,收入不豐,民無白米進口,臣子無餘銀在家。

一句話:要錢要島沒有,要命有一條!

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754節 阿濟格圖川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105節人生大樂第800節 皇帝呷屎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454節 慢一拍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210節 兄弟倆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673節 世事難料第3節火併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582節 戰列艦的平凡一天第1492節 組建新皇協軍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134節販奴船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2034節 竇名望進行考古工作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689節 凱旋而歸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753節 買不來的海軍第1258節 先來鬥將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1837節 西雷斯馬可恥地慫了!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219節Show實力第223節改造戰艦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
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第1810節 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白皮?!第754節 阿濟格圖川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720節 幹掉復社第1739節 漢藏交戰(二)第1286節 王爺威武!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1850節 準備發起進攻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105節人生大樂第800節 皇帝呷屎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454節 慢一拍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505節 三小時的戰鬥(三)第1210節 兄弟倆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103節 張龔氏(二)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673節 世事難料第3節火併第758節 入川之大戰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582節 戰列艦的平凡一天第1492節 組建新皇協軍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134節販奴船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2034節 竇名望進行考古工作第1458節 勝利會師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689節 凱旋而歸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1926節 求援之倭倭之心第906節 開國諸事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753節 買不來的海軍第1258節 先來鬥將第812節 韃靼人的戰術第1837節 西雷斯馬可恥地慫了!第694節 廣州之事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219節Show實力第223節改造戰艦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479節 香料羣島入手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870節 林加島之戰(二)第1687節 我太難了(一)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888節 對阿達納城的勸降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1388節 諸事順遂,公主不喜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