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

寶鼎臉上的吃驚表情雖然一閃而逝,但秦王政還是注意到了,他以爲這是寶鼎聽懂了他的暗示,所以也沒在意,衝着寶鼎微微一笑,“你要傳授他劍技?不行,你的劍技是用來殺人的,殺氣太重。”

秦王政這句話雖然明爲調侃,但其背後的意思卻異常清晰。

寶鼎面露尷尬之色,倒不是因爲秦王政的嘲諷,而是因爲自己在聽到“胡亥”這個名字後的失態。這個名字從他來到這個世界後就愈發深刻地烙印在心裡,讓他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此刻突然聽到秦王政說出這個名字,他的心神在霎那間竟然有一絲顫慄,心裡的不安驀然強烈起來。

寶鼎深深吸了一口氣,強行按捺住心裡的不安。

秦王政忽然對自己說到胡亥,恐怕不僅僅是暗示自己可以讓成蛟與嬰父子見一面,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意思。

目前自己和秦王政最大的矛盾就是王統,這幾年自己和咸陽宮鬥來鬥去的根源就是王統。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謀劃王統,秦王政也同樣如此。以秦王政的雄才大略,當然知道王統對大秦未來的重要性。秦王政冠禮親政至今已經十二年了,不立後,不立儲,這導致王統就像一支高懸於天宇的寶劍,不但對大秦形成了重壓,也給咸陽宮和中樞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咸陽政局更是因此逐漸形成了一個可怕的風暴漩渦,這個漩渦隨着公子扶蘇和公子高出鎮地方積累功勳而逐漸增大,一旦它爆發了,這場風暴可能會造成浩劫。

公子成蛟和秦王政兄弟相殘,根源就是王統之爭。此刻秦王政突然從公子成蛟說到胡亥,肯定不是閒談家常,而是有某種暗示。

如果自己不是知道未來的歷史,或許不會有這樣的睿智,更不會對秦王政的每一句話都會反覆思考,但思考多了,帶來的壓力也是無限得大。寶鼎暗自苦笑,聲音有些乾澀地問道,“王兄是不是很喜歡這個孩子?”

“很喜歡。”秦王政笑道,“這些孩子中,寡人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傢伙。”

接着秦王政如同一位普通父親,給寶鼎講述小傢伙的可愛之處。雖然胡亥還在襁褓之中,但某些優點在秦王政的心裡卻無限放大,比如胡亥吃了睡睡了吃,不哭不鬧,比如胡亥常常在睡夢中露出甜甜的笑容,這都成了胡亥將來肯定是一個又聽話又聰明的好孩子的證據。

寶鼎靜靜地聽着,心裡卻是“波濤洶涌”,那股不安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秦王政看到寶鼎神情疲憊,目帶憂鬱之色,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僅不覺無趣,反而興致更高,“寡人自從有了這個孩子,生活中多了很多樂趣。”秦王政接着又把自己打算精心培育胡亥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

寶鼎越聽越是煩躁,對秦王政在王統一事上“大做文章”反感到了極致。我逼你立儲是爲了帝國的未來,你倒好,爲了集權於一身,爲了遏制和打擊各方勢力,爲了削弱各方勢力對朝政的影響和控制,竟然在王統一事上拼命地設置阻礙。你到底想幹什麼?難道你還能長生不老,永遠做大秦的君主?中土諸侯國的君主哪個像你一樣置王國未來於不顧,親政十二年來都不立儲?

寶鼎回到行轅,急召宗越。

“大王是否新得一子?”寶鼎神色冷峻,口氣很不客氣。

宗越看到寶鼎十分生氣,暗自忐忑,急忙說道,“這是我的失誤,我沒有及時稟報。”

寶鼎無心追究,畢竟前段時間是扭轉河北戰局的關鍵時刻,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河北,沒有閒心關心大王是不是又得一子。大王的子女多了,但值得關注的也就那麼幾個,宗越當然會有所忽略。如果寶鼎不知道歷史,他也會像宗越一樣,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我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寶鼎搖手道,“我只是想知道,他的母親是誰。”

宗越聽到這句話心裡頓時一驚,一個念頭霎時掠過,眼裡不由自主的露出匪夷所思之策。昨夜秦王對武烈侯說了什麼?難道這位王子和大秦王統有關?

“來自大月氏。”宗越緊緊盯着寶鼎,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一些端倪。

“大月氏?”寶鼎稍加沉吟,又問道,“最近咸陽宮可有什麼消息?”

宗越搖頭,心裡頗感不安。他約莫估猜到此事和王統有關,但這位王子的母親是北虜之女,母系血脈過於低賤,無論如何也不會和王統扯上關係。

“琴氏家主現在在哪?”寶鼎又問道。

“在南陽。”宗越問道,“琴氏少主在大梁,琴氏大匠在邯鄲。武烈侯是否有急事找他們?”

“我需要儘快見到琴氏家主,你馬上安排一下。”

事關重大,此事必須告知咸陽宮的王夫人,請她小心謹慎。寶鼎越想越是頭痛,隨即站起來在屋裡來回踱步,思考對策。

歷史上對秦王政至死沒有立儲一事有一種猜測,猜測秦王政因爲溺愛胡亥,有心立胡亥爲儲君,但因爲阻力太大,遲遲未能實現。其實這種推測經不起推敲。秦王政肯定是喜歡胡亥,否則也不會帶他一起巡視天下,但秦王政把公子扶蘇趕出咸陽,讓他到北疆出任監軍,事實上是給扶蘇積累軍功,讓他贏得軍隊的支持,增強自身實力,是一種變相的扶持。沒有哪個皇帝會以授予一定的軍權來做爲對兒子的懲罰。由此可以推測到秦王政還是想讓公子扶蘇繼承大統。這從“沙丘之變”中,李斯和趙高第一個就矯詔誅殺扶蘇也能看得出來。

李斯和趙高既然敢於發動“沙丘之變”,可見當時的王統之爭已經激烈到了何種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點妥協餘地都沒有。李斯敢於行大逆之舉,矯詔誅殺扶蘇,足以證明他當時的艱難處境。他要是不殺扶蘇,扶蘇必然殺他,所以他走投無路,只有鋌而走險。

李斯當時是左丞相,相比起來,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趙高的官職太小了,實在不算什麼,“沙丘之變”的主謀肯定是李斯。至於後來趙高和李斯爲什麼反目成仇,肯定是因爲權力鬥爭的緣故。這裡面或許就有朝堂上的對手在其中實施離間計,以挑起權臣相鬥。李斯是沙丘之變的主謀,大秦自二世繼位以來內憂外患,國祚瀕臨分崩離析,朝堂上肯定有人極其仇視李斯,借“趙高”之手誅殺“李斯”也是理所當然。

太史公在《史記》中對李斯這個楚人抱着同情之心,把趙高寫成了摧毀大秦的“惡魔”,但其實抱着史書仔細推敲,不難看到李斯纔是摧毀大秦的“惡魔”,他一手策劃了沙丘之謀,殺扶蘇,殺蒙氏,殺馮氏,殺宗室,殺得血流成河,最後趙高跳出來了,把他殺了。趙高就是漁翁得利,如果李斯沒有替他殺掉大秦重臣,沒有替他“遮風擋雨”,沒有對他“拔苗助長”,也就沒有“指鹿爲馬”的趙高了。

後人都說趙高是胡亥的老師,但史籍上沒有這種記載,事實上也不可能。李斯是中車府令,趙國質子後裔,出身隱官家庭,相當於秦始皇的御用“司機班班長”,即便他才華橫溢,也沒有資格做大秦王子的老師。什麼樣的人才能做王子的老師?不是大賢就是博士,要不就是朝廷重臣,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趙高。

那趙高爲何在胡亥繼位後,一躍數級,出任郎中令這個重要職務?

如果李斯是沙丘之變的主謀,他需要幫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幫手就是符璽令,否則他如何矯詔誅殺扶蘇?如何矯詔讓胡亥繼承大統?以趙高當時的官職,他沒有選擇,不答應就是死,答應了還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趙高起於貧賤,靠自己的努力做了地方小吏,然後通過數次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咸陽宮做了一名內廷小官。因爲沒有背景,也沒有後臺,他在秦王政身邊做了十幾年的中車府令,最後憑藉出衆的才華纔在秦王政巡視途中兼了一個行符璽令事,也就是暫時代理符璽令的工作,回到咸陽後他還是一個“司機班班長”。假如他是李斯的人,估計早就升官了。

趙高這次賭博賭“大”了,短短兩年多時間的飛黃騰達之後,不但身家性命沒了,連帝國都葬送了。

寶鼎停下腳步,望着和宗越坐在一起的趙高,心裡不禁暗自嘆息。如果自己的猜測是對的,趙高就是個悲劇人物。他是有才華,但做了一輩子低級官員,突然一躍成爲帝國的決策者之一,他的政治才能和經驗就顯得嚴重不足了。

咸陽政治鬥爭複雜,尤其在始皇帝死後,其政治鬥爭非常的激烈和血腥。蒙氏和馮氏先後倒臺,李斯接着也給扳倒了,趙高漁翁得利,但他沒有李斯的治國之才,也沒有李斯經營了幾十年的深厚人脈關係,更沒有李斯那等翻雲覆雨般的謀略和殺伐果斷的血腥手腕,所以他瞬間就把帝國推進了敗亡的深淵。假如李斯遲個一兩年死亡,或許章邯和王離就把叛亂平定了,畢竟在李斯死亡的時候,章邯和王離在戰場上是摧枯拉朽,毫無對手,局勢還在咸陽的控制之中。

趙高的“指鹿爲馬”固然證明了他的殘忍,但也證明了他在政治上的低能和策略上的無能,靠“指鹿爲馬”這種手段控制朝政,駕馭百官,是一種非常愚蠢的手段。由此也證明了趙高“崛起”的突然性,他就是政治上的“暴發戶”,他在沒有“暴發”之前,不可能有能力去改變帝國的命運,所以他也不可能是“沙丘之變”的主謀。

寶鼎望着趙高,思緒在歷史的長河裡徜徉,對大秦的王統之爭和帝國的崩潰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王統之爭,必須在統一前解決,公子扶蘇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問鼎儲君,爲此,他不惜與秦王政公開決裂。他和秦王政的決裂,肯定有助於大秦儲君的確立。

趙高在寶鼎長時間的注視下,有些受不了,惶恐問道,“武烈侯,有什麼事需要我去做?”

“你瞭解李斯嗎?”寶鼎問道。

趙高和宗越面面相覷。剛纔不是說小王子的事嗎?怎麼突然又扯到廷尉李斯身上了?他和小王子之間又有什麼瓜葛?

“他雖然是楚人,但是靠呂不韋的提攜才聞名咸陽。”趙高說道,“呂不韋被熊氏外戚擊敗,楚系不遺餘力打擊關東人,大王因此下令逐客。李斯的《諫逐客書》就是由此而生。李斯是國相府官員,在被逐之列,以他當時的處境,他不敢寫《諫逐客書》,即使寫了也到不了大王手上,但事實是《諫逐客書》不但到了大王手上,還讓大王改弦易轍,廢了《逐客令》,李斯更是因此從被逐之客一躍成爲九卿之一。”

“這背後的秘密其實就是咸陽宮和熊氏外戚的一次鬥爭。這一次大王贏了,李斯立了大功,並贏得大王的信任。這裡有個關鍵的地方,大王是通過誰指使李斯寫了《諫逐客書》?”

“尉僚?”宗越以不確定的口氣說道,“我懷疑是尉僚。”

“蒙氏和馮氏都是大家族,呂不韋就是與他們聯手和熊氏外戚針鋒相對,但熊氏外戚的靠山華陽太后太厲害,要扳倒呂不韋,大王無奈妥協,犧牲呂不韋,保全了蒙氏和馮氏。當時蒙氏和馮氏深陷危機之中,肯定不敢激怒華陽太后,所以敢於給大王出謀劃策,並說服李斯挑戰熊氏外戚的人,只有剛剛到咸陽不久的尉僚。尉僚要贏得大王的信任和重用,就必須爲大王排憂解難,這是一個最好的立功機會。”

“尉僚是由何人舉薦?”寶鼎問道。

“呂不韋。”趙高以非常肯定的口氣說道,“這個我清楚,我當時就在咸陽宮任職。雖然是道聽途說,但內廷裡傳出來的消息與事實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寶鼎想到了尉僚的結局。尉僚是魏國人,鬼谷派大賢。歷史上大秦統一後,尉僚消失了,史籍上失去了他的記載,但有一種共同的說法,說尉僚完成統一大業後,辭官隱退了。真相到底是什麼?是隱退了,還是被趕出了咸陽?

“這麼說,在關東人當中,尉僚和李斯算是一系了?”

“他們都是呂不韋的人。”趙高說道,“尉僚、李斯,包括頓弱、姚賈、茅焦,還有甘羅,他們大都出身貧寒,因爲投靠呂不韋而進入大秦。假如沒有呂不韋,這些人中名氣較大的不會效力於大秦,而有才華但聲名不顯的也難以出人頭地。呂不韋死了,追隨呂不韋的人也大都被趕出咸陽,但還是有一部分人留了下來,這些人在大秦沒有根基,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所以他們自然也就走到了一起。”

這些情況寶鼎其實都知道,但寶鼎既然問,趙高不好不說。在他看來,寶鼎或許是想從自己的解答裡尋找某種對策。

“蒙氏是齊人,馮氏是韓人,這兩大家族入秦的時間比較長,又爲大秦屢建功勳,在大秦有一定的根基。這兩家雖然同屬於關東勢力,但事實上各成一系。”趙高繼續說道,“自武安君一案後,蒙氏就受到了昭襄王的重用。孝文王繼位後,因爲孝文王的生母夏太后是韓國公主,馮氏與韓國宗室又有姻親關係,所以馮氏也受到了重用。蒙氏和馮氏如今是大王的左膀右臂,是大秦的股肱之臣,權勢煊赫。他們在大秦有根基,很多時候必須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不能把自己孤立起來,所以他們和尉僚、李斯這樣的純粹外來者在很多方面還是有本質性區別。”

寶鼎低頭沉思。任何一個利益集團,一個派系,其內部都有矛盾,關東系也是一樣。現在自己和馮氏在利益上有交換,所以馮氏私下和自己走得比較近。從今日咸陽政局來看,去年的這步棋還是走對了。不過自己之所以敢走這步棋,是因爲歷史上馮氏當時和老秦人一樣,都是堅持分封,也就是說,馮氏雖然贏得了秦王政的信任,但在利益上有更高的追求。正是利用這一點,自己纔敢於主動與馮氏建立私密關係以進行政治交易

那麼蒙氏呢?蒙氏能否想辦法拉攏?還有尉僚和李斯,如果把他們也拉攏過來,那王統的事就容易解決了,但尉僚和李斯在大秦是無根的浮萍,這一系的人追求的都是現實利益,而秦王政可以給予他們的就是現實利益,相比起來,自己沒有拉攏他們的條件。

寶鼎在沉思,趙高和宗越也在暗自交流。趙高在黃紙上寫下了“小王子”,“關東人”、“李斯”、“尉僚”幾個字。通過這幾個字,趙高和宗越可以肯定王統一事又出波折了,寶鼎正在殫精竭慮想對策。

宗越提筆在黃紙上添加了幾個字,“大月氏”,“美人”。趙高望着這幾個字,目露困惑之色。小王子的母系血統太過低賤,根本不存在競爭王統的實力。

寶鼎走到他們身邊,朝着黃紙上看了一眼,又看看趙高和宗越困惑的神情,心裡也是暗歎,如果不是有歷史爲證,他又怎麼會相信胡亥能繼承大統?胡亥繼承大統後,把自己的兄弟姊妹全部殺了,他爲什麼如此兇殘?其中是不是有他低賤的母系血統的因素?

第131章 泡溫泉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23章 刺殺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239章 各懷鬼胎第228章 牛刀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17章 犁第158章 襲擊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4章 最大內奸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87章 立威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36章 贖買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405章 歸來第131章 泡溫泉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87章 立威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260章 攻楚?第287章 過江龍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48章 大秦噩夢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240章 換帥第110章 烹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433章 反擊第236章 贖買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28章 牛刀第312章 變故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456章 坑儒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93章 再無退路第84章 初見麃公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2章 謀劃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205章 相信你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272章 選擇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347章 被動防禦第176章 相信我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384章 不歸路第267章 大災?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44章 回到秦國
第131章 泡溫泉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23章 刺殺第307章 趙國長城第239章 各懷鬼胎第228章 牛刀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217章 犁第158章 襲擊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4章 最大內奸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87章 立威第253章 因勢利導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36章 贖買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405章 歸來第131章 泡溫泉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171章 我不怕對手多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87章 立威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260章 攻楚?第287章 過江龍第215章 楚都謀劃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48章 大秦噩夢第282章 後勝的雄心壯志第240章 換帥第110章 烹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21章 連騙帶唬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446章 這是叛國第24章 身陷重圍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53章 卻月大陣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60章 三個茶盞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433章 反擊第236章 贖買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18章 太子丹的人質危機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28章 牛刀第312章 變故第372章 必須拯救第456章 坑儒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93章 再無退路第84章 初見麃公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2章 謀劃第145章 替你打開這道門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第205章 相信你第330章 打算動手了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272章 選擇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347章 被動防禦第176章 相信我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384章 不歸路第267章 大災?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44章 回到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