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

胤禎昨日在府中想了一宿,越想越覺的這次機會難得,不僅可以此事爲藉口,整治京城的治安秩序,還能乘機提議對宗室管理進行改良,當然這得循序漸進,若能說服康熙同意,對日後的整頓旗務亦是大利,因此,他昨晚是下足了功夫。

一見成功引起康熙的關注和憂慮,他不由暗暗高興,聽聞康熙問及,他略微沉吟,便道:“宗室乃是皇室血脈的延續,與皇室休慼相關,可謂是皇室的藩屏,朝廷的柱石。然而,如今的宗室子弟卻是一代不如一代。

以前,宗室不過數百人,尚涌現了無數傑出的文臣武將,如今,宗室人數翻了幾番,傑出之士卻寥寥無幾,反不如以前。這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天下太平,宗室子弟喪失了銳意進取之心,朝廷對宗室子弟不僅給予豐厚的待遇,還有優厚的特權,特別是司法特權。

司法特權原本是爲保護宗室和彰顯宗室的身份和地位,如今,卻被他們作爲爲非做歹,欺壓百姓、盤剝商賈的資本。

其次,八旗崇尚奢華、安於遊惰,慣於逸樂之風亦正是宗室子弟引導的,兒臣竊以爲,要糾正京城的奢靡之風,這源頭便在宗室。”

康熙聽到這裡,眉頭已是皺了起來,老十四難道他想拿宗室開刀不成?他特意提出宗室的司法特權,難道想在這上面整改?宗室的特權可不是輕易能動的,那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得打消他這個危險的念頭。

胤禎哪裡知道康熙的想法,兀自接着道:“宗室既是皇室的藩屏,朝廷的柱石,便不能任其如此腐化墮落下,否則,一旦國家有事,根本就無法指望他們,所謂藩屏、柱石更是空談。

兒臣以爲,該從三方面入手扭轉這種局面,一則,設立宗學,仿皇子教育制度,十八或者是二十歲以下的宗室子弟必須在宗學讀書,考試不合格者,剔除出宗室,大清不能容忍廢物成爲皇室的藩屏和朝廷的柱石。

二則,修整宗人府的管理條例,加強對犯過宗室的處置力度。

最後,在京城開展一次全面的整治清理行動,嚴懲違法亂紀,欺壓百姓、盤剝商賈、聚衆賭博、打架鬥毆等歪風邪氣。”

一聽胤禎並未直接觸及宗室司法特權,康熙不由微鬆了口氣,對於建宗學,他倒是沒有意見,宗室能多出點人才,畢竟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而且如此一來,能極大約束宗室年輕子弟,只是,考試不合格者就剔除宗室,這是不是有點太狠了。

琢磨了一陣,康熙又隱隱有些擔心起來,宗室太強,對皇室卻並非是好事,前明對宗室之所以要實行強杆弱枝的政策,也不是沒一點道理的,一旦遇上懦弱之君又或者是年幼之君,便有可能釀成大變,這一點,他是深有感觸。

但象前明那樣,養一羣廢物一般的宗室,卻是徒耗錢糧,於朝廷於皇室無絲毫益處,這實在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矛盾。

這個老十四,又提出了一個兩難的抉擇,康熙瞥了他一眼,伸手端起茶杯,呷了幾口茶,纔開口問道:“前明對宗室的政策,你該知道吧?”

康熙擔心宗室太強?胤禎聞言不由一楞,這點他倒是沒想過,沉吟一陣,他才道:“回皇阿瑪,兒臣以爲可以通過兩方面來緩解,一是加強皇權,進一步削弱八旗旗主和王公宗親對旗下旗民的控制和依附關係。二是,宗學可以側重於西學。”

加強皇權這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是讓宗室學西學,卻是大出他的意料,他不由詫異的道:“讓宗室子弟學西學?”

胤禎欠身道:“回皇阿瑪,這並無不妥,皇子也都有學習西學,宗室子弟自然也可以學。兒臣如今察覺,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西學,造船、火器、鍊鐵鍊鋼,勘探測繪,修路架橋,築堤築壩,礦藏勘測提煉,甚至是農業都需要西學人才,但西學人才卻倍感缺乏。

西學不同於國學,即便學得再好,也不會危及皇權,宗室子弟學習西學,不僅能夠掌握一技之長,爲國出力,而且還能引發帶動士子對西學的興趣。”

康熙本身對西學就甚爲了解,對數學、幾何,天文都下過一番苦功,也覺得老十四這提議有理,不過,轉瞬間,他又皺起了眉頭,西學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對朝廷而言,都是好事,唯獨在火器方面的應用,讓他甚爲擔憂。

略微思忖,他才說道:“宗室子弟學習西學,若是用於火器的製造,對以後朝廷收回封地極爲不利,民間習西學之風興起,亦同樣存在這隱患,你可曾慮及這點?”

見康熙果然是對民間推廣西學有顧慮,胤禎忙欠身回道:“回皇阿瑪,火槍火炮以及火藥的研發、製造涉及到鍊鋼鍊鐵、鑄造等方面,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熟練技術工匠,民間根本不可能規模製造而不被發現,再有,火器目前是處於不斷的研發、改良的階段,朝廷在這方面擁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人才,豈是民間所能相比?

兒臣竊以爲,根本就無須擔憂民間製造火器的問題,至於海外封國製造火器,更無須過問,只要朝廷能夠與時俱進,始終處於火器研發的最前端,西洋尚且不俱,何俱封國?”

“若是不能與時俱進,那又如何?”康熙沉聲問道。

胤禎毫不猶豫的道:“一旦落後,大清就要遭受歐洲強國的入侵,海外封國喪失殆盡,本土亦有可能與莫臥兒帝國一樣,任人蹂躪。”

шшш.тт kдn.c o

康熙沉默半晌,開口卻是問道:“你欲整治京城的治安?朕聽你幾次提及盤剝商賈,可是與宗室子弟有關?”

胤禎點了點頭道:“皇阿瑪,今日是臘月十六,這幾日正是各商鋪年終盤底結算的日子,不若,兒臣陪皇阿瑪出去看看實際情形。”

微服私訪?康熙不由露出一絲笑容,他在京城亦是經常的微服私訪,不過,主要是調查物價和官聲,如今,已近年關,去走走也好,看看那些商鋪究竟是如何被盤剝的?

第357章 回上海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93章 探望十三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68章 潑天大案第65章 戴梓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362章 什麼香?第65章 戴梓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23章 妖孽謀士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97章 替罪羊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704章 錢法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559章 年號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21 圈錢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603章 出紅差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102章 發飆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55章 國家名器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191章 大喜第552章 佈局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2章 恩威並施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200章 機會第493章 徵日(二)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578章 蠲免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524章 豆汁飯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533章 過河拆橋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698章 失控?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609章 割地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461章 放不下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43章 危機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62章 狠師爺第363章 打秋風第477章 升級第370章 嚴打?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118章 上尊號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26 提點老八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3章 危機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81章 上屋抽梯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96章 過年第191章 大喜第556章 心結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584章 出路
第357章 回上海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93章 探望十三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68章 潑天大案第65章 戴梓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362章 什麼香?第65章 戴梓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23章 妖孽謀士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97章 替罪羊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704章 錢法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559章 年號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21 圈錢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603章 出紅差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102章 發飆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55章 國家名器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191章 大喜第552章 佈局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2章 恩威並施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200章 機會第493章 徵日(二)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578章 蠲免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524章 豆汁飯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626章 捆綁海商第533章 過河拆橋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698章 失控?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609章 割地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461章 放不下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43章 危機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62章 狠師爺第363章 打秋風第477章 升級第370章 嚴打?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118章 上尊號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26 提點老八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3章 危機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81章 上屋抽梯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96章 過年第191章 大喜第556章 心結第481章 太子難當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584章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