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心狠手黑

一聽八哥胤禩命他二人親去老十四府上慶賀,九阿哥胤禟心裡不由一沉,八哥這是什麼意思?是灰心了?還是另有所圖?他不由遲疑的說道:“八哥,這不妥吧。”

“有何不妥?”胤禩微笑着道:“國戰大勝,不去慶賀,纔是不妥,咱們跟老十四總還有幾分香火情,可不能都丟光了。”

“這樣是否會讓人誤會咱們八黨與十四黨兩黨合流?”胤禟頗爲擔心的說道。

胤禩臉上仍是掛着淡淡的微笑,道:“凡事謹慎是必要的,但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坦坦蕩蕩去吧。”

西直門大後半壁街,恂親王府。

胤禎回京,海軍大捷的消息早就傳回了府,嫡福晉海若擔驚受怕了不少時日,聞聽胤禎安然無事,而且是大勝還京,自是欣喜不已,當即就吩咐下去,闔府大賞!

王府上下立時便喜氣洋洋,內內外外都忙成一片,太監首領包福全,管家老馬頭都意識到馬上有賓客上門慶賀,忙着吩咐安排各項接待事宜。

隨着衆多的宗親貴胄涌往恂親王府,大後半壁街立時就熱鬧無比,車馬官轎排出老遠,胤禎在王府大門下轎,掃了一眼那一溜排到街口的轎子,不由暗暗發愁,又得忙乎大半天了。

包福全早就迎了上來,請安見禮後,便躬身稟道:“主子,五爺、七爺、十二爺都來了,簡親王雅爾江阿、莊親王博果鐸,康親王崇安,克勤郡王納爾蘇,順承郡王勒爾錦以及衆多宗室,都在西花廳候着主子。”

胤禎聽的眉頭不由一皺,這些人可不是全都衝着慶賀來的,有幾個該是衝着遠洋貿易船隊的股份來的,這些個膽小怕事的,可的好好拿捏他們一下。

一進西花廳,一衆人等紛紛都迎了上來,恭賀之聲不絕於耳,胤禎笑着團團一揖,朗聲道:“諸位,海軍澎湖大捷,傷亡六十有九,宗室子弟輕傷五人,重傷三人,皆無性命之憂,大家儘可安心。

海軍出戰五千人,宗室子弟不到二百人傷亡比卻是超過一成,這說明,宗室子弟都是好男兒,沒給大清海軍丟臉!沒給我大清宗室丟臉!

在此,胤禎要感謝諸位,感謝諸位對海軍的厚愛,對海軍的大力支持,將自家的優秀子弟送入海軍,此番海軍大捷,全仗皇上籌劃得當,海軍將士用命,要說功勞,也有諸位的一分功勞,大家同喜!同喜!”

一聽沒有子弟陣亡,一衆人都大鬆了口氣,眼下大清沒有戰事,想博戰功,海軍是唯一的選擇,此番澎湖大戰,海軍以弱勝強,而且是完勝,自身傷亡卻是如此之小,誰心裡都清楚,海軍必將迎來大發展,能有子弟在海軍,那可是大有前途。

聽的胤禎毫不居功,衆人皆是欽佩不已,立時又是一片讚賞之聲,克勤郡王納爾蘇大聲道:“恂親王,海軍但有所需,您支應一聲,咱們要錢出錢要人出人,鼎力支持!”

這話立刻就引得一衆人等連聲附和。

胤禎心裡明鏡似的,這都是一幫無利不起早的傢伙,當下便笑道:“那胤禎就先在這裡謝謝諸位了。”說着,又揚聲道:“諸位,胤禎是從澎湖直接趕回京城的,過幾日,天津獻俘,再與諸位暢談。”

見胤禎下了逐客令,一衆人客氣一番之後便紛紛告辭而去,胤禎這才得空與五、七、十二幾位阿哥見禮。

五阿哥恆親王胤祺笑道:“此番才見了十四弟真本事,澎湖一戰,可給咱們兄弟長了臉面。”

七阿哥淳郡王胤佑亦是笑道:“十四弟文武全才,可是羨煞了我等兄弟。”

十二阿哥胤祹卻是酸溜溜的道:“經此一戰,十三弟的爵位,怕是也要超過我了。”

“咱們兄弟就別鬧這些虛文了,十二哥也別急,有的是機會。”胤禎輕笑道:“我吩咐人備酒,咱們兄弟好好喝一杯?”

“十四弟不用客氣。”胤祺微笑着將頭偏了偏,道:“那幾位可是等急了,咱們過幾日再聚。”

待的三位阿哥告辭,雅爾江阿、博果鐸,崇安,納爾蘇,勒爾錦幾人就湊了上來,雅爾江阿笑道:“十四弟此番大捷,可喜可賀,犬子武格,沒給您添麻煩吧。”

“武格在海軍,簡親王就不用操心了。”胤禎微微笑道:“不敢說親王,至少郡王是不愁的。”

一聽這話,雅爾江阿忙躬身一揖道:“那可要多謝十四弟提攜了。”

胤禎伸手讓座,道:“我確實是乏透了,各位,坐下說。”

博果鐸陪着笑道:“老十四千裡奔波,按理咱們不該這時煩你,不過,事關重大,叔叔我不得不厚着臉皮磨你。”說着,他瞅了幾人一眼,纔有些爲難的說道:“咱幾個鼠目寸光,把遠洋貿易船隊股份給轉讓給‘四大恆’了,聽說轉讓文書已經移送到你府上,呵呵......,老十四,能否......,能否再轉賣給我們?”

胤禎輕嘆了口氣,才道:“當時上海也在鬧着退股,十四琢磨着京城也應該有人要鬧着退股,爲了穩定起見,這才讓人回收股份,不過,那時,十四手頭也沒餘錢,那一千萬銀子還是找皇阿瑪借的,言明瞭是三錢的息......。”說着,望了幾人一眼,又才道:“方纔陛見,皇阿瑪的意思,是轉到上海重新發賣。”

三錢的息?幾人一聽,心裡就直接罵開了,不過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要三錢的息,是康熙黑,還是你老十四黑?轉手就要三百萬!當我們的銀子是在大街上撿的?

聽到康熙說要把股份放到上海發賣,幾人都不由面面相覷,不知道這老十四說的是真是假?這股份在上海能夠賣到一百三十萬一分?不過轉念想到當初在上海發賣就已經炒到一百二十萬以上,幾人心裡又沒了底氣。

海軍不僅是大勝,而且還繳獲了西班牙艦隊十三餘艘戰艦,海軍實力可謂是一夜暴長,開通遠洋貿易已是絲毫沒有懸念,這貿易船隊的股份,現在可是香餑餑,搶手的很,不過,要他們以一百三十萬一分的價格再吃進來,又不免大是猶豫。

一個個氣的都在心裡暗罵老十四心狠手黑。

第151章 招撫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370章 嚴打?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554章 自保第570章 天道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414章 舉重若輕後記6第317章 破城第331章 十四出招後記七第91章 工商雜稅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18章 上尊號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730章 皇見皇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698章 失控?第671章 老辣第675章 下馬威第36章 督撫之爭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94章 陳鵬年第14章 調教舉子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127章 不賣帳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670章 驛站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589章 動手第92章 德妃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579章 捐納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501章 徵日(十)第66章 關係網第91章 工商雜稅第431章 唱白臉第10章 票號(下)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187章 王頊齡第12章 匯通天下第203章 埋刺第545章 奪權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火器人才第68章 潑天大案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92章 收兵權第566章 收服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698章 失控?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459章 千叟宴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251章 亂了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730章 皇見皇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53章 尋開心?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92章 德妃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84章 出路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187章 王頊齡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50章 醞釀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156章 敲竹槓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494章 徵日(三)第696章 顧慮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
第151章 招撫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370章 嚴打?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554章 自保第570章 天道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414章 舉重若輕後記6第317章 破城第331章 十四出招後記七第91章 工商雜稅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18章 上尊號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730章 皇見皇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698章 失控?第671章 老辣第675章 下馬威第36章 督撫之爭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94章 陳鵬年第14章 調教舉子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127章 不賣帳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670章 驛站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589章 動手第92章 德妃第400章 微服私訪(三)第579章 捐納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501章 徵日(十)第66章 關係網第91章 工商雜稅第431章 唱白臉第10章 票號(下)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187章 王頊齡第12章 匯通天下第203章 埋刺第545章 奪權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火器人才第68章 潑天大案第56章 出謀劃策第592章 收兵權第566章 收服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698章 失控?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459章 千叟宴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251章 亂了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730章 皇見皇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53章 尋開心?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92章 德妃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84章 出路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187章 王頊齡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50章 醞釀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156章 敲竹槓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494章 徵日(三)第696章 顧慮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