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

不過,即便是在京城微服私訪,也不可能擡腳便走,這羣兒子沒一個是省油的燈,白龍魚服之事,還是謹慎爲上,康熙瞥了胤禎一眼,仍是沒有表態,他發現老十四行事,往往劍走偏鋒,出人意料,不能以常理度之,他不得不細細琢磨

老十四如今並無儲君名分,按理,應該藉着整頓旗務,籌劃八旗生計之機大肆邀買人心,特別是拉攏各旗都統和旗下的王公大臣纔對,他倒好,不僅不乘機聚附人心,反而要拿宗室開刀,這不是自個找不自在嘛?

即便老十四怕觸及皇權,欲消弭自己的戒心,最多也就是不邀結人心而已,何至於拿宗室開刀,置他自身於陷境?難道說,老十四根本就是不計較自身得失,一心爲國?否則,以老十四的精明,何以會做出自毀根基的事情來?

想到快速膨脹的宗室,康熙亦是頗爲的自責,前明之所以丟了江山,很大原因便在於宗室的過度膨脹,擠佔了國家近三成的財賦,明知道這一點,他卻仍是忽略了這個問題,前車之鑑不遠,他豈能讓大清重蹈覆轍?控制宗室的無限膨脹,限制宗室的強大,必須在他手裡定出章程來,此事刻不容緩。

想到這裡,他又警惕起來,老十四該不會是拋磚引玉,最後,讓自己去得罪整個宗室吧?略微一想,他便一陣釋然,老十四行事風格並非偏於陰狠,況且,他也不會考慮不到有引火燒身的可能,不可能行此下策。

倒是老十四提議的法子確實有可取之處,老十四如今才二十五歲,不出意外,海外封國在他手上就要收回,不可能再留給後世子孫,開宗學,習西學也未嘗不可,不過,未防意外,此事,還是要將老十四推在前面。

沉吟良久,康熙纔開口道:“你說加強皇權,進一步削弱八旗旗主和王公宗親對旗下旗民的控制和依附關係。可是已有了初步想法?”

一見康熙想了這半晌,竟然轉移話題問到這上面來了,胤禎不由暗暗腹誹,整頓旗務的想法,他此時哪裡敢提出來,忙欠身回道:“回皇阿瑪,此事,兒臣目前並無具體想法,僅有兩個提議,一則是名分,八旗旗主的滿語叫‘固山額真’,兒臣建議改爲‘固山昂邦’

康熙大爲讚賞的看了胤禎一眼,這提議好!名不正則言不順,加強皇權自然要先從正名開始。‘額真’的滿語意爲‘主’,而‘昂邦’的滿語意爲‘臣’,‘固山昂邦’即‘旗的大臣’。

雖然只是一詞之改,但意義卻甚爲重大,這等於是明確了君臣主僕名分,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稱爲‘主’,即使是一旗之主,和皇帝的關係也是臣子和君王的關係。

如此一來,旗主這個稱呼便將徹底消失,所有的旗民今後都只有一個主子,那就是皇帝,時日一長,各旗之人則只知有皇上,不知有旗主。

想到這裡,康熙含笑頜首道:“改得好,接着說。”

胤禎暗笑,加強皇權之舉,你表態倒是快,略一沉吟,他才道:“另一提議,是倡議建立八旗公所衙門。大清入主中原已經七十餘載,但各旗都統仍是在府中處理旗內事宜,既不成體統,亦不合乎規範,而且各旗的各類檔案文書亦無妥善管理,相當混亂。”

康熙一聽,便意識到老十四這是欲大動干戈!成立八旗公所衙門,無異於將八旗的旗務納入了朝廷範疇,而且也便於在公所安插人手,各旗的底細亦可瞭若指掌,這確實是個好提議,不過,亦可能激起各旗都統的強烈反對,這倒也無須擔心,此事理由充足,又名正言順,大可光明正大的實施,只是此事,怕是得給老十四擋擋了。

略微沉吟,他便道:“此事,開年之後,朕再宣佈實施。”

一聽康熙主動把這事攬了過去,胤禎心裡一熱,忙叩謝道:“兒臣謝皇阿瑪體恤。”

康熙微微頜首,看老十四這架勢,是成心要大力整頓宗室和旗務了,也不知道老十四怎麼想的?他倒是想看看老十四的手段,不過,以老十四如今的身份、地位,如此整頓卻是有點出力不討好,猶豫了下,他才道:“宗學,先建起來吧,暫時按八旗的左右兩翼各設一所宗學,招收宗室子弟入學學習,先學習滿文、漢文,演習騎射。

整頓旗務、籌劃八旗生計之事,無須急於一時,如今遠征歐洲、美洲纔是急務,待忙完遠征事宜,再從長計議。”

康熙往後拖延整頓旗務之事,卻是正中胤禎下懷,不過,整頓京城治安的事情,他卻是不想再拖延下去,這事,得由他來主抓,八哥他們下不了手,他忙躬身道:“兒臣尊旨。”起身後,又接着道:“京城治安不僅關乎皇室的臉面,亦引領地方之風氣,更關乎百姓是否能安居樂業,兒臣懇請皇阿瑪慎慮。”

康熙頗爲詫異的瞅了胤禎一眼,老十四何以抓住這事不放?略一沉吟,他才問道:“治安不靖,可是已經影響到了工商雜稅革新?”

“皇阿瑪洞燭幽明,聖明燭照。”胤禎先奉承了一句,才接着道:“據兒臣所知,京師重地,有不少潑皮無賴,聚衆糾集,明裡盤剝,暗裡敲詐,以致京師商鋪,苦不堪言,皇阿瑪雖有如天之仁,卻難以澤惠萬民,京師尚且如此,地方亦可想而知,兒臣懇請皇阿瑪允准,在京師進行嚴厲整治。”

康熙臉色已是沉了下來,胤禎雖然沒有明說,但之前就已經肯定有宗室子弟參與其中,這聚衆糾集,可不能等閒視之,更別提宗室子弟聚衆糾集了,稍有不慎,便會被有心人加以利用,瞥了胤禎一眼,他才淡淡的說道:“先跪安吧。”

退出養心殿,胤禎不由一陣苦笑,康熙是什麼意思?是欲庇護宗室,還是不相信這事?本來還想彙報遠征人選的事,看來,只能拖到明日與上書房大臣一起議定了。

蜂窩煤爐的推廣表演和重金懸賞,一早就在京城內外的各繁華街口擺開了架勢,京城各大茶樓在上午亦是格外的熱鬧,只要是沒有黃帶子在場,人們清一色都在議論着昨日的那場黃帶子奴僕與步軍統領衙門兵士的毆鬥。

當然,十四爺出場的那段最爲人所津津樂道,‘小司匠無端受辱,十四爺飛馬相救’已經不知道被演繹出了多少版本,工部火藥作坊的司匠羅天雲可謂是一夜成名,原本一句話而獲五百兩重賞就已經讓人嫉妒羨慕的發恨,轉眼間又遭黃帶子縱狗搶肉,無端毆打,賞銀也被搶走,可謂是塞翁失馬,讓人感嘆世事無常,不料,緊接着又異峰突起,十四爺聞訊之後,竟然親身飛騎而至,不僅解救了羅天雲,而且還懲治了黃帶子。

如此一波三折的橋段,又是圓滿大結局,自然是分外的吸引人,讓人百聽不厭,議論的也格外有勁,十四爺禮賢下士,重視人才的名聲也隨着議論傳揚開來,隨之傳揚開來的還有十四爺無償贈送一千套蜂窩煤爐給貧寒人家過寒冬的消息,十四爺仁厚愛民的名聲也散播開去。

各個蜂窩煤爐的推廣點,一早就被人圍的水泄不通,換了一茬又一茬,不少人興致勃勃的用模具試做蜂窩煤,比較耗煤的多少,火力大小、持續時間長短等等,自然,也有不少人是企圖能找到一點靈感,能夠獲得重賞。

午後,外城,小市街口的一處蜂窩煤爐推廣點,康熙一身縉紳裝扮,好奇的打量着蜂窩煤爐和模樣怪異的蜂窩煤,琢磨着胤禎重金懸賞的兩個問題,縱是他學貫中西,思忖了半晌,也是無從明白箇中緣由。

他不由暗自嘀咕,明日得好好問問老十四,這個老十四,竟然能想出這個法子來招攬雜學人才,也算是別具一格了,不知道效果如何。隨後,他又好奇的打量了一番製作蜂窩煤的模具,並親眼目睹他們做了幾個出來。

康熙雖然不燒煤爐,卻並非不懂,燒煤球的煤爐與燒蜂窩煤的,根本就沒法比,他甚至可以預見,這種蜂窩煤爐一推廣,將很快普及開來,不說農村,至少在各個府城都會大受歡迎,將極大的促進煤炭的使用。

不知道老十四這個蜂窩煤爐和模具能夠賺多少錢,若能在全國推廣開來,怕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的,難道也是從西洋人哪裡學來的?

康熙帶着滿腹的疑問,離開了街口,領侍衛內大臣伊德見這情形,急忙湊了上去,輕聲道:“老爺,欲進哪家店,還望提前告之,小的們也好預做準備。”

這次出宮,康熙不想驚動人,僅帶了十六名侍衛,但伊德卻是不敢大意,暗裡又讓一等侍衛關保調集了一批侍衛暗中策應。

對這些小動作,康熙豈能不知,卻也未加阻止,聽聞伊德這話,他擺了擺手道:“有關保、拉錫幾個跟着就成。”

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79章 食色性也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357章 回上海第603章 出紅差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125章 十三行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9章 暗中出手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後記6第695 章 反應後記三第115章 施世驃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97章 替罪羊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186章 述職第654章 苦肉計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715章 捷報第311章 太子進京後記八第49章 白送?後記八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632章 攪局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55章 國家名器第77章 胤楨印象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459章 千叟宴第621章 反應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636章 猜不透第651章 選秀女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章 恩威並施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397章 誘導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51章 **老五第95章 軍民械鬥第10章 票號(下)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630章 無意第606章 接見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180章 朝會(一)第509章 突破點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590章 徹查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226章 玉佩第599章 使團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560章 考覈第96章 過年第616章 江南第506章 捷報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225 章賞第119章 機會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396章 插手第205章 糾結第554章 自保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200章 機會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652章 相親的第599章 使團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11章 火器人才第632章 攪局第178章 摘桃子第277章 僱傭軍
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79章 食色性也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357章 回上海第603章 出紅差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125章 十三行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9章 暗中出手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後記6第695 章 反應後記三第115章 施世驃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197章 替罪羊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186章 述職第654章 苦肉計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715章 捷報第311章 太子進京後記八第49章 白送?後記八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632章 攪局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55章 國家名器第77章 胤楨印象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459章 千叟宴第621章 反應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636章 猜不透第651章 選秀女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章 恩威並施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397章 誘導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51章 **老五第95章 軍民械鬥第10章 票號(下)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630章 無意第606章 接見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180章 朝會(一)第509章 突破點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590章 徹查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266章 特權待遇第226章 玉佩第599章 使團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560章 考覈第96章 過年第616章 江南第506章 捷報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225 章賞第119章 機會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396章 插手第205章 糾結第554章 自保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619章 綠營兵制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200章 機會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536章 旗主擔憂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652章 相親的第599章 使團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11章 火器人才第632章 攪局第178章 摘桃子第277章 僱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