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聚焦福建

皇阿瑪若真是派老十四領兵平亂……,胤禛兩眼也開始亮了起來,這好處實在太多了,首先,可以藉機消耗老十四海軍的力量,延遲海軍成形的時間。其次,可以抹黑老十四在江南的形象,十萬饑民從亂,那還不殺的血流成河,對朝廷來說是平叛,可對江南百姓來說,那就是屠殺!

國初入關,江南的屠殺規模可不小,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往,老十四再在江南殺個十來萬,江南士林如何看他?江南士紳百姓如何看他?朝中江南大員又如何看他?

到時候暗中找幾個文人再給他鼓吹一番,一個殘暴嗜殺的名頭可穩穩的安在他頭上,看他以後如何招攬人心?沒有人,十四黨就是個天大的笑話,還夢想爭儲?

這些都還是次要的,老十四若真是領兵平亂,‘粘杆處’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展手腳,就憑‘粘杆處’的實力,就足以致他於死地。

見胤禛兩眼放光,鄔思道輕笑道:“四爺既已明白,思道就不多言了,只是欲除十四爺,這可是最好的機會,四爺不妨找人應景的時候舉薦一下,把握更大,另外,福建哪邊,是否也該添把柴,火越大,機會就越大,要能禍亂兩江或者是湖廣,則更妙。”

廉貝勒府,

閩浙總督範時崇在給康熙遞送八百里加急奏摺的同時,也給胤禩送來一封救急信。信中將自己的處境、福建的情況以及他的平亂方略都做了詳細的敘述,雖未明言,但求援之意已是躍然紙上。

胤禩閱信後,連忙將何焯、老九、老十召集過來,他們三兄弟現在負責京師外城整改及工商雜稅的試點革新,經常碰頭商議,倒也不用避閒。

老九、老十兩人匆匆而來,正好在門口遇上何焯,稍稍寒暄,三人便一道進了府門,胤禩聞報已是迎了出來,在書房落座之後,何焯便率先問道:“八爺急召,可是爲了福建一事?”

胤禩點了點頭,開口道:“十四弟自立一黨之後,雖然未大肆招攬人心,可不少官員卻都暗存觀望之心,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隱憂,我原本計劃是借辦差之機暗中整合,但福建饑民暴動,閩浙總督範時崇來信求援,我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招攬人心的機會。

範時崇跟九弟關係密切,亦是我八黨中堅,現位列總督,在圈中更是矚目,福建饑民暴動,他身爲閩浙總督若是處置不力,或是稍有失誤,則禍不旋踵,不說滅頂之災,至少是難逃降黜之厄。

據他信中所說平亂方略,欲剿、撫兼用。剿且不說,撫,他從何撫起?福建歷來是寅吃卯糧,去年本就遭災,今春又是旱災,藩庫怕是早已見底,哪裡有銀子去撫?浙江雖是富有,但他剛剛上任,浙江巡撫王度昭又是太子一黨,未必會全力支持他。

而且福建巡撫黃秉中亦是太子一黨,不借機發難,挑起督撫之爭已是萬幸,豈會全力配合他?可以說,閩浙總督範時崇現在是岌岌可危,也正是急需我們出手拉他一把的時候,他來信亦是此意。

我認爲,我們不僅要援手,而且要大力援助,大張旗鼓的援助,這是一次極爲難得的招攬人心的機會,幫他即是幫八黨,幫我們自己!而且還能極大的增強我們八黨的凝聚力,你們以爲如何?”

“八爺真可謂高瞻遠矚。”何焯含笑道:“有道是患難之時見人心,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官場沉浮是常事,官場結黨之風之所以屢禁不絕,究其根源,無非是仕途坎坷,一衆官員誰敢保證沒有被貶黜的時候,誰又不希望在患難之時,能有人拉一把?八爺可真是看破官場炎涼。咱們此時出手拉範時崇一把,不僅圈內官員會羣起擁戴,還能夠吸引圈外官員紛紛來投,範時崇本人就更不用說。”

老九卻是幽幽的說道:“我有個門人在福建,從他斷斷續續傳來的消息分析,福建饑民暴動是有人暗中策劃鼓動,這事怕是跟太子脫不了關係,八哥,這事咱們須的謹慎從事,再說,皇阿瑪可是嚴禁阿哥結交外臣,如果大張旗鼓,九弟擔心會不會適得其反?”

“無妨,十四爺能掏錢賑濟,我們難道不能資銀以平叛?”何焯一口就接了過去,“既是要大張旗鼓,就得光明正大的做,直接上摺子,坦坦蕩蕩以公示人。”

老十最是喜歡熱鬧,一聽這話,便道:“對,直接上摺子,咱們一心爲國,皇阿瑪還能責罰咱們?”

胤禩含笑道:“如此一來,可又得讓兄弟們破費了。”

老九、老十都是佯怒道:“八哥這是什麼話?”

次日早朝,常例彙報一完,胤禩就站出來奏道:“啓奏皇阿碼,福建饑民暴動一事,兒臣有本要奏。”

康熙微微一怔,福建之事,老八摻合什麼?想到閩浙總督範時崇,他已是明白過來,好嘛,都跟福建較上勁了,倒要看看你又是什麼章程,邊想他邊微微點了下頭。

胤禩朗聲說道:“皇阿瑪,福建饑民暴動,自有其可恨之處,但也不乏無奈之處,兒臣竊以爲,此實乃地方官吏貪得無厭,不使饑民沐浴皇恩所致,饑民本非盜賊,暴動亦是爲了活命,所以兒臣竊以爲剿不如撫。

然,福建本就地瘠民貧,經此一亂,猶如雪上加霜,依靠福建一省之力根本無力安撫,今春又恰逢北方大旱,朝廷無暇南顧,十四弟既能購糧北上賑濟,兒臣亦欲效仿,兒臣財力有限,與九弟、十弟合力湊出十五萬兩銀子欲資助福建安撫饑民暴動,還望皇阿瑪成全。”

胤禩話一落音,老五、老七、老十二等三個不參與黨爭的皇子,立時就在心裡大罵開來,好嘛,去年是太子和四哥爲京城改造帶頭捐款,今年又論到老八三兄弟帶頭捐款來了,我們一年俸祿纔多少?去年才捐,今年又要捐?這還讓不讓人活了?你們兩黨打死打活,不幹咱的事,咱不想管,也管不了,能不能別老拿捐款說事?就算要捐,能不能先打聲招呼,咱好先請病假,沒組織難道就該死?[bookid=2233587,bookname=《重生之我爲饕餮》]

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91章 工商雜稅第362章 什麼香?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678章 敲打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700章 金融控制後記二第l85章 京報第52章 好色貪婪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6 提點老八第659章 新黨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73章 一折驚心第151章 招撫第202章 李衛第515章 跋扈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118章 上尊號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497章 徵日(六)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187章 王頊齡第561章 入營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621章 反應第50章 各方反應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378章 重金懸賞後記二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26 提點老八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489章 出征第29章 抽絲剝繭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528章 不賣帳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618章 觸底線第200章 機會第322章 強勢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92章 收兵權第277章 僱傭軍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222章 放貸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528章 不賣帳第660章 對比第74章 海軍招兵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590章 徹查第489章 出征第674章 泄露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61章 放不下第11章 火器人才第623章 晉封第164章 方苞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49章 白送?第187章 王頊齡第504章 和談第362章 什麼香?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123章 旱情第360章 分田地第74章 海軍招兵
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91章 工商雜稅第362章 什麼香?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678章 敲打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700章 金融控制後記二第l85章 京報第52章 好色貪婪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6 提點老八第659章 新黨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73章 一折驚心第151章 招撫第202章 李衛第515章 跋扈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118章 上尊號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692章 發賣滿城第497章 徵日(六)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187章 王頊齡第561章 入營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621章 反應第50章 各方反應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378章 重金懸賞後記二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26 提點老八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489章 出征第29章 抽絲剝繭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528章 不賣帳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618章 觸底線第200章 機會第322章 強勢第85章 進諫有危險第592章 收兵權第277章 僱傭軍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222章 放貸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528章 不賣帳第660章 對比第74章 海軍招兵第555章 婦人之仁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590章 徹查第489章 出征第674章 泄露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61章 放不下第11章 火器人才第623章 晉封第164章 方苞第664章 貪官之論第49章 白送?第187章 王頊齡第504章 和談第362章 什麼香?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123章 旱情第360章 分田地第74章 海軍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