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黑甲軍

第177章 黑甲軍

這一來所有人都不再懷疑這藤甲的防護了,甚至之前嘲笑的目光馬上就轉變成了震驚和豔羨。

當兵打仗要的是什麼?

除了立功晉爵外還要保命,因爲爵位還要有命享受。

而一套上好的盔甲幾乎就是給他們一次重生的機會,所以又怎會不對藤甲眼紅。

再看看那些身着藤甲的親衛,原本還佝僂着身子的他們瞬間就昂首挺胸,有些甚至還帶着難以置信的眼神輕輕撫摸着身上的藤甲。

這就是沈兵所說的士氣和信心。

魏國降兵要的不僅是秦軍的身份,不僅是立功晉爵的機會,更需要戰勝敵人的自信。

沈兵知道身爲降兵的他們此時此刻的內心的脆弱的、是無助傍偟的……他們甚至還沒從降兵的狀態跳出來。

這套盔甲雖然不能使他們無敵,但至少可以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比秦軍兵士差。

楊端和下一秒就將沈兵請進帥帳:

“校尉,此甲可有名字?”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將軍,此物因渾身漆黑,所以叫黑甲。”

“我等水軍……不若便叫黑甲軍?”

其實它有個更貼切的名字:藤甲。

但沈兵卻不喜歡用,因爲一說起藤甲首先想到的就是“火燒藤甲兵”。

其實那不過是小說的文學處理罷了,藤甲其實並不怕火,那老藤便是置於火上烘烤都不易點燃,又哪是尋常火箭能引燃的。

史書上對藤甲的記載是:

“其甲輕堅,能隔矢刃,利於水火”

“利於水火”的意思就是不怕水也不怕火。

如果說這藤甲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在重武器面前不堪一擊。

比如斧、錘,還有長槍、戟等。

這其中尤其是斧、錘之類靠重量傷人的武器,這一錘下來堅硬的木盾能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將人推開,而砸在柔韌的藤盾上……差不多就是手臂直接懟上大錘了。

沈兵雖然不信迷信那一套,但行軍作戰的人都想要個好彩頭,這樣心裡也舒暢些。

且這“黑甲”也同樣形像?從上到下都是黑的。

沈兵不知道的是,他無意間取的這名又恰好合了嬴政的心意……

有一天,當“黑甲軍”的名號傳到嬴政那時,嬴政不由龍心大悅:

“着啊,便是黑甲軍!”

“秦乃水德,屬黑色,於是便有黑甲軍!”

“這沈兵真乃天之所賜,黑甲軍便是寡人一統天下的福祉之軍!”

“寡人正是天命所歸啊!”

然後吧啦吧啦的一大堆,反正就認定了沈兵是上天派來助他一統天下的。

這是後話,此時的楊端和已完全沒有將軍的樣子,而是帶着一臉諂媚:

“校尉,不知這黑甲的製法……”

沈兵嘆了一口氣,回答:

“將軍有所不知,這黑甲的製法卻也不難。”

“問題材料取自赤藤。”

“這赤藤用於裝備水軍三千人還算勉強。”

“但若是裝備我大秦數十萬大軍……”

接下來就不用多說了。

沈兵這說的倒是真話,赤藤雖然很多,但也不是採之不盡用之不竭,何況盔甲還會損壞需要有長期、穩定的原料。

所以裝備水軍還可以,但用於裝備全軍卻不現實。

楊端和想想覺得也是,然後又說道:

“若是不成,便裝備騎軍也行。”

“此甲防護好又輕便易行,對騎軍可是大有益處啊!”

沈兵又說:

“將軍,這赤藤似乎只在魏國及其南面纔有。”

“尤其是楚國多山地區。”

“有一天這騎軍若是返回咸陽,這……”

到時沒了赤藤這原料,又如何保證人人有甲?

難道還來魏國採了運去不成?

沈兵把手一攤,說道:

“黑甲水軍就不必擔心這些了!”

“我等反正無甲,此時便裝備這黑甲將就着用。”

“等立功晉爵之後再換成青銅甲也不遲。”

“但河內兵的騎軍……”

這還真是個問題,想了想楊端和就搖頭說道:

“罷了罷了,至少這軍官得分上幾套吧!”

沈兵一拍腦袋“哦”了一聲:

“這是當然,明日屬下便給將軍送上一套來!”

楊端和一臉黑線:這話聽着怎麼這麼耳熟呢?

沈兵不知道的是,他所做的這一切其實盡在楚國項燕眼裡。

話說那項燕僥倖撿回一條性命逃回壽春,自是假意向楚王負芻請罪一番。

但楚王負芻又哪裡敢治項燕的罪。

開玩笑,項燕在楚國可是擁有割據一方的勢力,且也算楚國爲數不多的大將……

這也是六國與秦國不同之處。

秦國實行郡縣制之後各地的封建地主甚至貴族的權勢都被削弱。

之便如之前所說的食邑。

秦國的食邑是隻享有封地的收稅權而無控制權。

六國的食邑不僅對封地有收稅權,封地內的百姓原則上都是屬於貴族的。

於是貴族只需找個藉口,比如清君側之類的就可以號召起封地內的百姓起兵造反。

項燕便是這樣的貴族,而且還勢力龐大,楚王負芻又哪敢輕易治他罪。

不過此時的項燕知道楚國的國運跟他項家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楚國要是亡了,他項家又哪有好日子過?

於是在這時期他們還真是在同一條船上齊心協力抗秦。

但形勢卻不容樂觀……

項燕在撤退前在大梁留下許多探子混在百姓中,那一個個消息就像雪片般的從大梁傳到了壽春。

大多情報項燕都沒說,直到看到一個情報後項燕才感到大事不好,趕忙進宮拜見楚王:

“大王,微臣探得消息,秦軍正在大梁抓緊時間訓練水軍。”

楚王負芻對此不屑一顧:

“水軍?”

“秦國的水軍又怎能與寡人的水軍相比?”

“秦蠻若是想與我軍水戰,那無異於自取滅亡!”

項燕卻拜道:

“大王,微臣認爲我等不可輕敵!”

“只因訓練這水軍的,便是那以水……淹我大軍的沈兵。”

說到這項燕不由恨得咬牙切齒,但他又不得不說。

楚王負芻“哦”了一聲,奇道:

“原來是他?”

“據說這沈兵是個工嗇夫,他還能訓練水軍?”

(本章完)

第7章 除非……第483章 汗血馬第51章 錯有錯着第209章 權力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27章 矛盾第473章 分裂第438章 巴豆第238章 狼煙第201章 鴛鴦陣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304章 狼羣第390章 奇軍第494章 藍氏第147章 戰略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277章 結果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99章 使節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511章 火繩槍第87章 翻車第141章 陷阱第23章 劓刑第383章 使者第54章 休整第521章 投石機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75章 野人第481章 試探第424章 將在外第200章 狼筅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96章 昌平君第364章 偷師第519章 火器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36章 龜茲王第346章 騎軍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107章 合縱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92章 涅石第49章 許昌第101章 荊軻第514章 訓練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440章 希望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368章 制高點第411章 信第502章 騎戰第146章 配給制第8章 公士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114章 首級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93章 姬丹第254章 突圍第148章 辦法第408章 難題第62章 舉薦第40章 阻敵第347章 馳道第426章 綠洲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51章 錯有錯着第454章 大將軍第361章 封禪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6章 變局第211章 百越第112章 浮橋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77章 脂膏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36章 紅燒第393章 肅州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05章 市場第103章 逆鱗第32章 變故第50章 虛張聲勢第405章 市場第145章 楚軍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550章 大結局第257章 奇人
第7章 除非……第483章 汗血馬第51章 錯有錯着第209章 權力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27章 矛盾第473章 分裂第438章 巴豆第238章 狼煙第201章 鴛鴦陣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304章 狼羣第390章 奇軍第494章 藍氏第147章 戰略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277章 結果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99章 使節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511章 火繩槍第87章 翻車第141章 陷阱第23章 劓刑第383章 使者第54章 休整第521章 投石機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75章 野人第481章 試探第424章 將在外第200章 狼筅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96章 昌平君第364章 偷師第519章 火器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536章 龜茲王第346章 騎軍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107章 合縱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92章 涅石第49章 許昌第101章 荊軻第514章 訓練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440章 希望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368章 制高點第411章 信第502章 騎戰第146章 配給制第8章 公士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114章 首級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93章 姬丹第254章 突圍第148章 辦法第408章 難題第62章 舉薦第40章 阻敵第347章 馳道第426章 綠洲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51章 錯有錯着第454章 大將軍第361章 封禪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6章 變局第211章 百越第112章 浮橋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138章 兵行險着第77章 脂膏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36章 紅燒第393章 肅州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05章 市場第103章 逆鱗第32章 變故第50章 虛張聲勢第405章 市場第145章 楚軍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550章 大結局第257章 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