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使節

第99章 使節

直到這時沈兵一顆懸着的心纔算放了下來。

這三郡是亂不起來了,再加上大秦是以法家治國,用不了多久三郡就會步入正軌。

此時沈兵忍不住再次感嘆:

特麼的在這時空要活着還真不容易。

打仗時危機四伏,沒打仗也是暗潮洶涌。

這麼玩下去就算沒死在戰場上也要被嚇死!

沈兵閒着無事就在城門與仞幾個人一起查驗。

守城門當然沒那麼簡單。

仞及幾名帶甲親衛領着兩伍工匠在城門查驗,剺則帶着五十名砲師工匠守城頭,一看形勢不對便會居高臨下以弓弩射殺可疑目標。

這還是第一層城門。

第二層城門便由張眩制下的兩百甲士看守。

由於人手奇缺,便是這些甲士也同砲師工匠一般,一邊守城一邊修補城牆。

這查驗也有趣,它不只是檢查隨身驗傳,還要跨過城門口的火盆,有時還要點燃艾草薰上一番。

至於馬車,則要用火把小心烘燒一遍。

沈兵有些好奇的問:“這又是爲何?”

仞回答:

“工師有所不知,太原郡發生疫情,此舉是防疫情入城。”

沈兵“哦”了一聲,等反應過來就緊張的瞪着仞:

“你說什麼?疫情?”

仞回答:

“工師不必緊張。”

“只是太原城外的幾個村落出現疫情。”

“太原兵士已將其封隔,照想不會傳到邯鄲。”

沈兵又“哦”了一聲,心下有些意外,這秦人都知道防範疫情了。

其實這是沈兵少見多怪。

古時因生產力低下且又長年征戰,餓死、病死、戰死,屍體胡亂堆放是常有的事,於是瘟疫也時有發生。

正所謂“久病成良醫”,多來幾次百姓也就知道了一些防範方法。

比如封隔、再比如煙燻火烤……

當然,他們不知道什麼病毒,更不知道什麼傳染方式。

他們就是簡單的將其歸結爲邪氣,以爲封隔及煙燻火烤可以去邪。

這習俗一直傳到了現在,現代有些地方還保持着比如坐牢或是遇上不好的怪事,進家門前還要跨過火盆什麼的。

這時遠遠過來一隊人馬。

這隊人馬一眼就看出不同尋常,因爲他們全是壯男且騎術高超。

沈兵這段時間每天都在練馬術所以能看懂一些,他們騎在馬上顯得十分自然一點都不緊張,由此可見騎手對馬匹已操控自如。

尤其這隊人雖是身着便裝卻個個腰配青銅劍。

雖然這時代稍有些家底的人都會配上青銅劍防身,但這麼整齊的卻不多見。

待這行人越行越近,沈兵才發現這隊人正中護着一輛馬車。

仞一見這陣仗便有些緊張,趕忙拿着小旗朝城樓上揮了揮。

剺等人馬上停下手裡的活接二連三拿起弓弩在城頭做好準備。

仞帶着兩名兵士擋在城門前,待車隊停好後便大聲問: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爲首的一名大漢只在馬上朝仞一抱拳,道:

“我等是燕國的使者,正趕往咸陽。”

“路過此地進城留宿一晚順便補充些糧草,這是度牒。”

щшш тт kan ℃ O

說着自有下人將幾個竹簡送了上去。

所謂的度牒便是外國使節的通關文件,當然與秦人所持的驗、傳不同。

度牒上會標明使者的身份,以及要去哪見誰,具體有什麼事可以不註明,但必須要有一路上通過各關戍的印章以及證明。

使者甚至還有特權,就是可以帶兵器進城。

這是有必要的,畢竟這亂世到處都是流匪,使者要是沒點防身的人和裝備就別說出使咸陽了,連本國只怕都走不出去。

仞不敢怠慢,趕忙派人去請了監御史下來驗章。

驗過無誤後仞當即揮旗讓城樓解除戒備,監御史歸還度牒在旁行禮放行。

沈兵只覺得這程序頗爲有趣,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然而,等這行人進城之後,卻聽仞“哧”了一聲:

“別看他們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樣子。”

“還不是怕了我們去大王那求和?”

沈兵一聽,這怎麼就那麼熟呢?

燕國使者去咸陽求和?

接着心下一驚,趕忙問仞:

“你可知道這使者姓甚名誰?”

仞搖了搖頭:

“屬下沒有細看,監御史應是知曉。”

接着仞就喊住了正要離開的監御史。

監御史回答:

“使者有兩人,一人姓荊名軻,另一人叫聶蓋。”

“工師可是與這二人相識?”

沈兵的腦袋“哄”的一下就亂了。

這什麼情況?

荊軻刺秦?

不是還有幾年時間嗎?

然而沈兵回頭一想:

如果自己把滅趙的時間提前了。

又製作出水車、翻車什麼的,將秦國在趙準備四年的時間大幅縮短。

那憑什麼其它國家還要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按歷史時間發展呢?

等過幾年到了時間才刺秦,只怕燕國都被滅了好幾遍了吧!

這麼一想沈兵就明白了。

不過刺秦就刺秦吧,隨他去了,反正也不會成功。

但沈兵很快又覺得不對,荊軻帶的助手不是秦舞陽嗎?

沈兵依稀記得有這麼一個段子:

荊軻成行之前一直在等一個人,但太子丹心急等不住,派了秦舞陽做助手。

但恰恰是秦舞陽在關鍵時候露了怯意使嬴政起了疑心,於是才逃過一劫。

現如今……

秦舞陽沒來,那是不是說荊軻等到他的助手了?

這特麼的!

這要是讓荊軻成功刺殺了嬴政還行?

沈兵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因爲歷史沒這麼演過。

但沈兵卻肯定一點,嬴政如果倒下了那麼秦國的政局肯定會亂上一段時間。

此時公子扶蘇現在應該才十幾歲,而且完全沒有治國經驗,四國定會乘此時機爲難秦國。

雖說大勢不會變,但眼前……王翦這十餘萬大軍可是在最前線哪。

三郡之地北有匈奴東有燕齊,南有魏國。

雖說西面連着秦地,但只要魏國揮師北上打下區區數十里就能將王翦大軍死死包圍在這裡。

再加上趙國新滅餘孽尚存且民心未穩……

我去,沈兵越想越怕。

不行,不能讓這荊軻去咸陽。

既然你這鬼使神差的進了邯鄲城,那就別想走了。

(本章完)

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5章 底牌第370章 收購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543章 楊婷第28章 能人第501章 炮戰第373章 農業第542章 補給第16章 變局第504章 援軍第203章 陳城第87章 翻車第519章 火器第365章 原料第340章 忽悠第11章 上坡下坡第104章 好奇心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101章 荊軻第121章 蒙良第287章 分別第101章 荊軻第164章 設計第389章 沙州第399章 三危山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512章 訓練第457章 信任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79章 党項第79章 挖坑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48章 辦法第176章 藤甲第323章 利潤第217章 項絡第313章 紡織第246章 圍城第548章 書信第141章 陷阱第140章 楚軍第170章 收購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416章 方略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170章 收購第14章 水路第242章 撤軍第59章 工師第173章 天意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223章 準備第543章 楊婷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51章 陷阱第508章 霍木桑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432章 道民君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534章 馬店第218章 騎射第386章 屬國第219章 戰法第296章 弩第337章 發展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519章 火器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09章 火炮第218章 騎射第66章 凳子第165章 騎射第315章 定價第325章 騎軍第247章 浮橋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22章 追敵第49章 許昌第312章 探礦第120章 承功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13章 射程第534章 馬店第182章 拍竿第318章 售賣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85章 議和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2章 李牧亡第300章 牀弩兵第365章 原料第147章 戰略第507章 出逃
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5章 底牌第370章 收購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543章 楊婷第28章 能人第501章 炮戰第373章 農業第542章 補給第16章 變局第504章 援軍第203章 陳城第87章 翻車第519章 火器第365章 原料第340章 忽悠第11章 上坡下坡第104章 好奇心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101章 荊軻第121章 蒙良第287章 分別第101章 荊軻第164章 設計第389章 沙州第399章 三危山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512章 訓練第457章 信任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79章 党項第79章 挖坑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48章 辦法第176章 藤甲第323章 利潤第217章 項絡第313章 紡織第246章 圍城第548章 書信第141章 陷阱第140章 楚軍第170章 收購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416章 方略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170章 收購第14章 水路第242章 撤軍第59章 工師第173章 天意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223章 準備第543章 楊婷第45章 恩威並施第251章 陷阱第508章 霍木桑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432章 道民君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534章 馬店第218章 騎射第386章 屬國第219章 戰法第296章 弩第337章 發展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519章 火器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409章 火炮第218章 騎射第66章 凳子第165章 騎射第315章 定價第325章 騎軍第247章 浮橋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22章 追敵第49章 許昌第312章 探礦第120章 承功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13章 射程第534章 馬店第182章 拍竿第318章 售賣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85章 議和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2章 李牧亡第300章 牀弩兵第365章 原料第147章 戰略第507章 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