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火器

第519章 火器

於是秦軍就從北門出城作戰。

出城的是三千神武軍及兩千重騎兵,再加一千輕騎爲策應。

三千神武軍在中間爲主力,他們以百人爲一組排成橫隊,個個手執火繩槍腰胯青銅劍,背上還揹着一面藤盾。

兩名屯長一左一右,他們維護隊列的左右邊界及保持隊列整齊,百將帶着親衛在隊列後方指揮。

兩翼各一千重騎兵掩護,一千輕騎分爲兩部在側翼作爲機動部隊。 WWW ⊙TTKΛN ⊙¢ O

全軍六千人,對陣一萬羅馬軍團。

沈兵之所以選擇羅馬軍團爲目標,是出於兩方面考慮:

其一,是羅馬軍團在應對敵方遠程武器時通常採取被動防禦的戰術,比如結成龜甲陣。

這做法會使火槍兵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火槍兵不怕對方盾有多厚,就怕對方不顧一切的猛衝,這樣射速較慢的火繩槍就會被敵人衝到跟前而不得不勢棄火繩槍選擇近戰。

其二,是因爲羅馬軍團的盾更大、更厚、更堅固。

這是由羅馬軍團作戰兵器主要是短劍決定的,重量輕的短劍才能配大盾,而馬其頓士兵因爲要手執重達18斤的超長槍,所以必然只能配更小、更輕的圓盾。

毫無疑問,這圓盾只能用來防護小面積的弓箭,火繩槍可以輕而易舉的穿透它並殺傷其後的馬其頓士兵。

但高1.25米,寬0.78米,重達10公斤的羅馬盾……沈兵就不確定了。

確切的說,是沈兵不確定火繩槍在多遠的距離上能有效殺傷持有這種盾的羅馬士兵。

如果殺傷距離太近的,比如五十米、甚至三十米……那火繩槍對陣羅馬步兵就一點優勢都沒有。

因爲在這距離上火繩槍只夠打出兩、三發子彈,然後就要短兵相接了。

而身着藤甲手執青銅劍的神武軍與羅馬軍團近戰是一點優勢都沒有。

這其實不難想像。

因爲羅馬人所使用的長度只有60釐米左右的短劍在戰場上更多的是穿刺,也就是從連在一起的盾牌縫隙中穿刺而出。

另外羅馬人還會使用重達10公斤的盾牌推、砸、擠。

而藤甲最忌諱的就是穿刺及重物擊打。

反之,神武軍手裡的青銅劍卻很難突破羅馬人像一堵牆似的盾陣,於是近身作戰就只有死路一條。

沈兵想先看看火繩槍是否能破羅馬方陣。

如果不能,就要調整戰術了。

其實對付羅馬及塞琉西軍隊還有其它戰術,那就是像蒙古軍隊一樣隨打隨走,這樣羅馬方陣及馬其頓方陣在後頭累死也追不上。

至於補給,那就只能是“以戰養戰”的打法。

也就是以騎兵速度快的優勢深入塞琉西、馬其頓甚至是羅馬腹地,補給夠就多走幾天,補給不足便就近尋個村莊打劫。

這麼一來就會形成宋朝被蒙古殘破的局面:

宋朝爲了應對蒙古騎兵也是使用武裝到牙齒的重步兵,甚至還裝備各種火器。

但蒙古騎兵通常不直接與宋軍正面作戰,而是以騎軍之利越過邊境深入宋境內一邊劫掠一邊滿世界亂竄。

蒙古是速度快的騎兵,而宋軍大多是步兵,主力步兵必然追不上騎兵。

而宋軍的騎兵又比蒙古弱得多,追上也是三兩下就被幹掉,於是竟然拿蒙古騎兵毫無辦法,甚至都出現幾支不過百餘人的蒙古騎兵在境內流竄數月繞了一大圈從另一面再返回的情況。

時間一久,宋朝這些城池便就此殘破於是也就不攻自潰了。

所以,現代網絡常有人假設:若漢朝與羅馬這兩支東西方最強的軍隊相撞會是什麼結果。

要沈兵說,這根本不需要假設。

要知道漢朝騎軍可是打敗過匈奴的精銳,而羅馬騎兵只是輔助兵種,稱其爲垃圾也不爲過。

所以只要漢軍戰術正確,羅馬必敗無疑。

沈兵原本也應該用這種戰術。

但一來是“以戰養戰”的作戰方式並沒有說起來那麼輕鬆。

這主要是道義上的,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原士兵若“以戰養戰”會影響士氣,而蒙古騎兵“以戰養戰”卻會增加士氣。

二來沈兵原本也無心與這些國家爲敵,只不過“樹大招風”因爲秦軍有火炮而嚇得馬其頓、羅馬等一干國家結成聯盟而已。

再一個,就是沈兵有更好、更輕鬆的解決方法:火繩槍。

那爲何還要捨近求遠?

沈兵已下定了決心,如果火繩槍對羅馬軍團不樂觀,那時再轉向拿馬其頓步兵開刀。

對付馬其頓步兵就簡單多了,那些舉着18斤重超長槍的傢伙幾乎無法奔跑。

馬爾庫斯此時正騎在馬上來回奔走向羅馬士兵下達命令。

等羅馬方陣就緒後,他才得空將目光投向幾百米外在城腳佈陣的絲國軍隊。

他從沒見過這麼奇怪的隊形,有些類似方陣,但每個單位都要比方陣長。

他更沒見過這麼奇怪的武器,就像通訊兵說的,那看起來就是一根鐵管。

它能殺人嗎?

既沒有刃又沒有尖刺,用什麼殺人?

威力如何?

馬爾庫斯腦海一片空白,他很不喜歡這種一無所知的感覺。

這時對面傳來了戰鼓的“隆隆”聲,絲國軍隊隨着鼓聲節奏一步步前進。

馬爾庫斯一聲令下,各百夫長就吹響了哨子。

羅馬士兵“嗬”了一聲,將盾牌舉向前方結成盾牆,然後一步步往前推進。

沒過多久,對面的鼓聲突然停了下來。

馬爾庫斯看到絲國軍隊將鐵管立在地上,然後往裡頭裝填着什麼。

然後絲國軍隊就一排排的舉起鐵管對準羅馬方陣……

那一刻馬爾庫斯突然明白了什麼。

“火器!”馬爾庫斯瞪大了眼睛驚叫:“那是火器!我的天,他們竟然有那麼多火器!”

大的火器可以發射大鐵球的話,那麼小火器就可以發射小鐵球,如果這些小鐵球可以殺人……那就太可怕了。

馬爾庫斯想馬上將部隊撤回來。

但已經太遲了,只聽“砰砰”一陣爆竹般的槍響,走在最前方的羅馬士兵便一個個被打倒在血泊中。

(本章完)

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519章 火器第195章 力量第371章 控制第103章 逆鱗第371章 控制第372章 西套第174章 親衛第251章 陷阱第210章 拉攏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56章 北地騎兵第536章 龜茲王第88章 論農第34章 勸降第235章 伏擊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99章 三危山第450章 控制第397章 丘就卻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98章 肅州第347章 馳道第314章 織布機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186章 仙人第87章 翻車第9章 矛盾第461章 改革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78章 七國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463章 馬鐙第21章 火力封鎖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86章 仙人第449章 改革第164章 設計第286章 難題第147章 戰略第531章 推測第443章 改革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34章 馬店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102章 絆馬索第43章 知己第140章 楚軍第286章 難題第332章 騷擾第390章 奇軍第137章 圍城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41章 援軍第139章 出戰第494章 藍氏第53章 軍心第394章 智慧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19章 戰法第10章 摩擦力?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55章 伐木第371章 控制第271章 敵人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444章 沙塵暴第37章 借刀殺人第519章 火器第148章 辦法第537章 楊端和第311章 工業區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80章 請辭第288章 請降第404章 教育權第63章 王翦第283章 仁君第391章 炒麪第256章 新王第474章 西北第295章 高爐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60章 聯軍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147章 戰略第108章 求放過第494章 藍氏第60章 賄賂第5章 底牌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91章 點兵第164章 設計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191章 點兵
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519章 火器第195章 力量第371章 控制第103章 逆鱗第371章 控制第372章 西套第174章 親衛第251章 陷阱第210章 拉攏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56章 北地騎兵第536章 龜茲王第88章 論農第34章 勸降第235章 伏擊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99章 三危山第450章 控制第397章 丘就卻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98章 肅州第347章 馳道第314章 織布機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186章 仙人第87章 翻車第9章 矛盾第461章 改革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78章 七國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463章 馬鐙第21章 火力封鎖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86章 仙人第449章 改革第164章 設計第286章 難題第147章 戰略第531章 推測第443章 改革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34章 馬店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102章 絆馬索第43章 知己第140章 楚軍第286章 難題第332章 騷擾第390章 奇軍第137章 圍城第13章 睚眥必報第241章 援軍第139章 出戰第494章 藍氏第53章 軍心第394章 智慧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19章 戰法第10章 摩擦力?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55章 伐木第371章 控制第271章 敵人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444章 沙塵暴第37章 借刀殺人第519章 火器第148章 辦法第537章 楊端和第311章 工業區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80章 請辭第288章 請降第404章 教育權第63章 王翦第283章 仁君第391章 炒麪第256章 新王第474章 西北第295章 高爐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60章 聯軍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147章 戰略第108章 求放過第494章 藍氏第60章 賄賂第5章 底牌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91章 點兵第164章 設計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191章 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