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智擒楚王

第255章 智擒楚王

然後好戲就開演了……

張崎帶着其親衛衝殺在最前方。

張崎的親衛都是從都城護衛軍挑選出來的精銳,他們也可以說是楚王負芻的親兵,平時都是好酒好肉養着的,士氣及戰鬥力自然不是尋常部隊可比。

他們對付大梁軍的狼筅也簡單,就是派出幾名兵士舉盾硬闖……

其實也不能算是硬闖,這些盾兵進陣之後不是往前,而是用盾強行架開狼筅的主幹。

這招倒是有些新意。

狼筅這東西就是一根長竹,要找到主幹並不困難,兩名盾手衝上前後將狼筅強行往左右一分……中間便分出一條道來。

這條道雖然還有長槍抵擋,但已沒有狼筅遮擋視線,於是威脅立時就小了許多,這陣勢也就更容易破了。

如果楚軍早想到這種戰術或是人人都像張崎親衛一樣勇猛,這秦楚大戰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張崎兩側就是都城護衛軍的騎軍。

都城護衛軍最精銳的其實是戰車兵,但這時期戰車兵更多的是花架子,且戰車兵下車步戰就不行了。

反而是騎兵……按理說騎兵更擅長的是馬上作戰,也不應該用騎兵衝陣纔對。

然而正如之前所言,這時期中原的騎兵更多是馬上的步兵。

他們騎射的本領倒是不多,更多的是用馬匹機動到目的地然後下馬步戰。

所以騎軍就是精選的步兵練習騎馬,許多貴族子弟也在其中。

這是出於成本和利益考慮……如果不精選有經驗有戰鬥力的步兵訓練,就會導致騎兵在戰場上有更大的概率因敗仗或其它原因傷亡。

而每一名騎兵的傷亡,都會帶來時間成本、訓練成本以及馬匹的損失。

因此各國都是將有戰功的兵士選作騎兵和戰車兵,秦軍也不例外。

張崎選擇以騎軍步戰突圍就是這原因。

甚至項燕和張崎還是這麼計劃的:

這些精兵打開缺口帶出楚王后,項燕自會在外備下馬匹和馬車,到時他們只需將楚王、妃嬪及行李往馬車上一裝,騎兵每人分上一匹戰馬,接着就可以一路逃往洞庭了……這也是突圍需要騎軍的另一個原因。

張崎帶着部下以及一衆精銳在前方猛打猛衝沒多久就攻下了城寨。

然後往寨外一看,不由大喜,寨外正有一隊楚軍從另一方殺了過來。

張崎沒有多想,老遠就朝外叫道:

“可是項將軍所部?我乃柱國將軍張崎!”

城外楚軍當即迴應:

“我乃項將軍置下校尉項銳,項將軍命我等前來接應,大王可安好?”

張崎趕忙上前回道:

“大王安好,快掩護我等突圍!”

項銳應了聲,並讓兵士讓開一條路。

張崎不疑有它,帶兵就往前走,同時不斷催促後方快行。

然而,張崎越想越不對。

這一切來得都太容易了,且此時爲何不見秦軍反攻?

若秦軍這般容易對付,他在汝陰又如何能以數十倍的軍力卻損失慘重無功而返。

另外,項銳一行人看着他們的眼神,卻像是惡狼盯着掉入陷阱的小羊……

想着張崎暗道一聲不好,然後大喊:

“是計,他們是秦軍!”

“撤回城內,撤回城內……”

這張崎還算有點本事,能識破沈兵的計策。

其實沈兵也沒想要騙張崎多久。

他之所以這麼大費周章讓人假扮項軍引張崎上當,只是擔心楚王負芻出城不遠發覺情況不對又馬上回城,到時他想抓都來不及。

但如果有“楚軍”在前方將張崎穩一穩便讓他們更順利且放心的往前一些,楚王負芻再想回城只怕就難了。

此時張崎即便識破這是計且馬上下令回城,卻已是遲了。

沈兵一聲令下,“項銳”等人突地對張崎部發難。

因爲雙方都身着楚軍盔甲,因此又是一片混亂相互殘殺,即便都是精銳的都城護衛軍也不例外。

同時大梁軍又從另一側衝殺過來,都城護衛軍霎時就亂作一團。

張崎帶着親衛剛想退,卻發現身後的城寨內側不知何時多了一道幾步寬的深坑,硬生生的斷了都城護衛軍的回城之路。

其實不只是斷了都城護衛軍的回城之路。

這深坑一出現實際上就是斷了張崎部與楚王負芻之間的聯繫……楚王負芻及其大臣、妃嬪就緊跟在張崎之後。

原本張崎軍一回身就可以護着楚王,但是現在……張崎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梁軍一步步逼近楚王。

楚王負芻那隊兵士雖說個個都身着盔甲,但大多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妃嬪、奴婢僞裝的,只有兩翼還有些兵士,但面對強大的大梁軍無異於螳臂擋車。

楚王負芻見狀不妙,趕忙大喊:

“退回城去,退回城去……”

但此時纔想退又哪裡來得急,埋伏在河岸處的大梁軍突起發難,接着一片石彈和箭矢過後,淮河上的那條小道就被大梁軍封鎖了。

妃嬪們霎時就驚慌得哭作一團,楚王負芻慌忙拔出劍來自衛,同時朝張崎方向大叫:

“柱國將軍救我!”

張崎只能暗歎:

“這時候便是神仙只怕也無能爲力了。”

其實楚王負芻還有一條路,那就是逃進身後的淮河。

此時的淮河已因爲上游用“草裹泥”填路而完全無水,楚王負芻若是不怕髒,便跳了進去然後乘夜色沿河道而上,岸上楚軍再擋上一擋,說不準還能讓他逃回城去。

但楚王負芻乃一國大王,因身份同時也是養尊處優慣了,根本就不考慮如此丟人的逃生方式。

接着,不等大梁軍上前,楚王負芻便拋下劍大叫:

“我等降了,莫要害我等性命……”

沈兵在確認抓到的是楚王之後,第一時間就把這個消息傳了下去。

同時將楚王負芻帶到城寨高處並點燃了火把照得通亮。

然後秦軍兵士就不約而同的高喊:

“楚王降,楚國亡!”

“楚王降,楚國亡!”

……

這叫聲很快就傳到項燕耳中。

項燕初時還不信,但看到城寨高處火光下正是楚王負芻,只得無奈的下令:

“撤軍!”

(本章完)

第298章 戰法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287章 分別第338章 人才第14章 水路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章 工丞第531章 推測第381章 交易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48章 辦法第76章 簡在帝心第476章 勸降第23章 劓刑第146章 配給制第92章 家書第444章 沙塵暴第449章 改革第377章 誤會第156章 官大夫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432章 道民君第244章 心計第474章 西北第186章 仙人第269章 狼 鹿 花第385章 保命第174章 親衛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203章 陳城第122章 浮力第366章 礦第127章 魏獒第355章 圍城第7章 除非……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390章 奇軍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51章 五原第512章 訓練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30章 重點第473章 分裂第201章 鴛鴦陣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43章 降兵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336章 配方第451章 交易第40章 阻敵第83章 農家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514章 訓練第285章 議和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1章 錯有錯着第502章 騎戰第31章 火攻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21章 私鬥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51章 錯有錯着第411章 信第62章 舉薦第202章 棄城第548章 書信第25章 心在滴血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17章 工人第162章 鋸子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243章 壽春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59章 通道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08章 難題第403章 月氏王第454章 大將軍第176章 藤甲第500章 接敵第300章 牀弩兵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82章 獵人第91章 代田法第70章 番木鱉第361章 封禪第73章 榨醬面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121章 蒙良第274章 失衡第431章 利益
第298章 戰法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287章 分別第338章 人才第14章 水路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章 工丞第531章 推測第381章 交易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48章 辦法第76章 簡在帝心第476章 勸降第23章 劓刑第146章 配給制第92章 家書第444章 沙塵暴第449章 改革第377章 誤會第156章 官大夫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432章 道民君第244章 心計第474章 西北第186章 仙人第269章 狼 鹿 花第385章 保命第174章 親衛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203章 陳城第122章 浮力第366章 礦第127章 魏獒第355章 圍城第7章 除非……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390章 奇軍第89章 以農治國第351章 五原第512章 訓練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30章 重點第473章 分裂第201章 鴛鴦陣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43章 降兵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336章 配方第451章 交易第40章 阻敵第83章 農家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514章 訓練第285章 議和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1章 錯有錯着第502章 騎戰第31章 火攻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21章 私鬥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51章 錯有錯着第411章 信第62章 舉薦第202章 棄城第548章 書信第25章 心在滴血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17章 工人第162章 鋸子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243章 壽春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59章 通道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08章 難題第403章 月氏王第454章 大將軍第176章 藤甲第500章 接敵第300章 牀弩兵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82章 獵人第91章 代田法第70章 番木鱉第361章 封禪第73章 榨醬面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121章 蒙良第274章 失衡第431章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