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榜樣

第429章 榜樣

阻止騎兵快速衝鋒,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騎兵。

尤其蒲類軍還是從兩翼往中間斜插……蒲類軍雖說總兵力不過一千,但兩翼往中間斜插就意味着馬車相對匈奴騎軍而言是斜橫着,就差不多是攔在匈奴騎軍面前一道障礙。

匈奴騎軍沒想到會有這一着,同時也是因爲天黑能見度較差,收勢不住一波波狠狠的撞了上去……

立時就一陣人仰馬翻慘叫連連。

同時這樣的阻擋還是成規模左右連續的。

成規模就是倒在地上的馬匹和屍體數量多,它們就會形成一道新的障礙。

左右連續就意味着匈奴騎軍避無可避,要麼迎頭撞上要麼就收住速度。

於是匈奴騎軍衝陣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來,甚至還造成不小的混亂。

這爲秦軍爭取到了一點寶貴的時間和反擊的機會,沈兵當機立斷,將青銅劍抽出往前一揮,下令道:

“將士們,驅逐匈奴立功晉爵,殺啊!”

秦軍兵士高喊一聲,端着長槍和抽出青銅劍圍了上去。

騎兵如果失去速度就遠不如步兵,因爲其高高的騎在馬上會是步兵尤其長兵器很好的目標。

同時其下盤不穩無法發力,且這時代還沒有馬鞍馬鐙……只需一把抓住拖下來就能將其摔個七葷八素的。

所以沈兵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秦軍也知道這一點,一擁而上照着匈奴騎兵就是一陣亂砍亂殺。

戰到此時,革庾也意識到敗局已定,於是只能令傳令兵吹起短號撤軍。

沈兵在秦軍的一片歡呼聲中暗鬆一口氣。

此次雖然獲勝但卻是險勝,若不是剺當機立斷帶着部隊上前,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時沈兵纔想到剺,趕忙對仞下令道:

“去把剺找出來!”

仞應了聲,就帶着一隊親衛搶了上去。

其實不需仞去找,秦軍兵士已自覺的將蒲類軍從馬屍人堆裡翻了出來……秦軍同樣尚武好勇,蒲類軍雖說不是中原軍隊被秦軍以“蠻夷”看待,但剛纔的表現已足以得到他們的尊敬。

蒲類軍死傷慘重,不是被撞死撞傷就是被戰馬踩踏,有些人甚至被幾匹戰馬的屍體壓在下方。

剺命大居然沒死,被秦軍從死人堆裡救了出來。

後來沈兵才知道,這其實不是剺命大而是他反應快……他策馬上前沒多久就被斜處撞來的匈奴騎兵撞倒,剺整個人都被撞飛了出去。

幸運的是此處是沙漠綠洲,地質較軟還有草皮,倒地時雖是腹中一陣翻騰吐了一口血但傷勢不重還有意識。

剺轉眼一看,見另一面絡繹不絕的匈奴騎兵洶涌而來,趕忙就地一滾就滾到一匹馬屍腹下縮在其中。

接着……

一匹匹戰馬驚嘶、悲鳴着堆疊上來,一層又一層。

但剺所處的位置因爲有馬屍在旁撐着,所以竟然毫髮無傷。

跟着剺一起從死屍堆裡爬出來的還有兩百餘名蒲類軍,其餘的就是非死即傷。

當剺兵蒲類軍兵士渾身是血的從屍體堆中鑽出來時,秦軍兵士暴發出一聲歡呼爲其喝彩,許多兵士還高喊着蒲類以及剺的名字。

很快,剺及一衆倖存的部下就在親衛的護送下來到沈兵面前。

沈兵朝剺點了點頭,說道:

“做得好!秦軍欠你一個人情,欠蒲類一個人情!”

“我沈兵在此立誓,只要有秦軍在,必助蒲類復國!”

剺卻平靜的回答道:

“大將軍,屬下所爲並非爲了復國。”

沈兵不由奇道:

“你若不爲復國又是爲何?”

也難怪沈兵奇怪。

剺離開蒲類前往中原就是爲了搬救兵,心心念念想的也是回蒲類驅逐匈奴收復失地,就在剛纔……剺號召蒲類軍阻擋匈奴大軍時喊的口號還是復國。

可真到沈兵要爲剺復國時,剺卻反對!

剺很認真的朝沈兵拱手道:

“大將軍,蒲類不求復國,只求能追隨大將軍成爲大秦子民。”

“請大將軍准許!”

沈兵一愣,然後就明白剺的意思了。

剺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此時再談復國根本沒意義。

比如那樓蘭……

它是有國呢還是沒國?

說它有國吧,樓蘭實際已在沈兵的掌握之中。

說它沒國吧,樓蘭又是存在的,而且還有個樓蘭王。

蒲類要是復國的話,其結果也不會比樓蘭好多少。

也許,因爲蒲類對大秦的忠心以及爲大秦立下的汗馬功勞,再加上沈兵與剺的私人感情,蒲類會有更多的自主權。

問題在於……

更多的自主權有時反而不是好事。

因爲這就意味着蒲類不受大秦控制,將來有可能會是大秦的敵人。

有句話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剺以前不懂這些,但跟着沈兵一路東征西討看多了中原各國的吞併以及明爭暗鬥之後,當然明白越是受重用、軍功越大有時反而越危險這個道理。

更何況,蒲類復國又能如何?

在秦軍將要控制整個西域的趨勢下保持蒲類這不過上萬百姓的小國?

而且還與匈奴交界?

秦軍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只需要不爲蒲類提供保護……蒲類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蒲類最光明的前途應是憑其英勇、忠心及功勞成爲秦軍的一份子。

這纔是大勢所趨,也是明智的選擇。

沈兵點了點頭,說道:

“我大秦一向樂於接納各國軍民,蒲類若是有心併入大秦,我沈兵可以做主爲你等併入秦籍!”

沈兵這倒不是在空口說白話。

秦律就有這樣的規定,若它國軍民來投的話就會分給多少多少田,以及宅地還有賞賜。

當然,這條律法是在還未統一時制定的,主要是爲了吸引六國軍民來投,只不過統一之後還未來得及更改。

此時蒲類國也是它國,當然也適用於秦律,沈兵說這話也是合理合法。

不僅合理合法,沈兵認爲這還是個很好的開始:

蒲類身爲西域三十六國的一員,甘心歸順大秦,那其它國家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

甚至沈兵還認爲應該將蒲類樹爲榜樣並加以重用。

(本章完)

第92章 家書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359章 通道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90章 窘況第307章 索箭第59章 工師第543章 楊婷第373章 農業第377章 誤會第393章 肅州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72章 麪粉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530章 茲陽第101章 荊軻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41章 陷阱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193章 密信第64章 選擇第223章 準備第444章 沙塵暴第446章 巧合第331章 補給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84章 桔槔第227章 反攻第28章 能人第198章 求降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14章 織布機第59章 工師第349章 直道第173章 天意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83章 水戰第450章 控制第61章 火彈第31章 火攻第266章 喜訊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157章 選兵第266章 喜訊第412章 試炮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367章 偷襲第539章 嚀泉第418章 援兵第122章 浮力第94章 荊軻刺秦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500章 接敵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77章 分割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9章 矛盾第499章 出兵第502章 騎戰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71章 控制第275章 宣傳戰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64章 練兵第191章 點兵第194章 副將第214章 較勁第51章 錯有錯着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324章 補貼第479章 挑明第439章 降軍第449章 改革第107章 合縱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33章 復國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139章 出戰第544章 真相第364章 偷師第549章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98章 戰法第197章 活路第124章 水攻第127章 魏獒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9章 矛盾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43章 降兵第272章 動搖第531章 推測
第92章 家書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359章 通道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90章 窘況第307章 索箭第59章 工師第543章 楊婷第373章 農業第377章 誤會第393章 肅州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72章 麪粉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530章 茲陽第101章 荊軻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41章 陷阱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193章 密信第64章 選擇第223章 準備第444章 沙塵暴第446章 巧合第331章 補給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84章 桔槔第227章 反攻第28章 能人第198章 求降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14章 織布機第59章 工師第349章 直道第173章 天意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83章 水戰第450章 控制第61章 火彈第31章 火攻第266章 喜訊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157章 選兵第266章 喜訊第412章 試炮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367章 偷襲第539章 嚀泉第418章 援兵第122章 浮力第94章 荊軻刺秦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500章 接敵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77章 分割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9章 矛盾第499章 出兵第502章 騎戰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71章 控制第275章 宣傳戰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64章 練兵第191章 點兵第194章 副將第214章 較勁第51章 錯有錯着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324章 補貼第479章 挑明第439章 降軍第449章 改革第107章 合縱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33章 復國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139章 出戰第544章 真相第364章 偷師第549章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98章 戰法第197章 活路第124章 水攻第127章 魏獒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9章 矛盾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43章 降兵第272章 動搖第531章 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