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

聞言。

扶蘇臉色通紅。

他有心去進行辯解,卻什麼都說不出口。

嵇恆說的沒錯。

朝廷沒有想開兼併的想法,但政令下去後,就已不由朝廷控制了。

地方官吏陰奉陽違,最終演變成了‘暴政’。

如‘使黔首自實田’這般的政令,只怕地方‘執行’的還有不少,朝廷未嘗不是其中的受害者。

扶蘇眼中浮現一抹惱怒。

嵇恆小酌一口。

他大致猜到了扶蘇的想法。

不過他可不認爲,朝廷真就是好心。

只是田租收不上來,想借此多收些租賦罷了。

而且是朝廷自己沒考慮完全。

又豈能全歸罪下面?

再則。

大秦對關東本就控制力不強,這種事關底層生計的政令,本就該萬般斟酌,而秦廷爲多收錢糧,選擇匆忙推行,自然會釀成這樣的禍端,政令頒發後,又得不到太多的監督,勢必會造成大量腐敗,也會成爲地方的狂歡。

更會加劇官吏、貴族、豪強對民衆的壓榨剝削。

言而總之。

這是秦廷自己犯的錯!

一念間。

他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這跟秦廷的這條田令有異曲同工之處。

北宋時,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王安石的本意是想民衆在青黃不接,缺少錢糧的時候,讓民衆自己估計當年的谷、麥產量,然後向官府借錢,谷熟之後還給官府,這就是所謂的‘青苗錢’。

青苗法規定把以往爲備荒而設的常平倉、廣惠倉的錢穀作爲本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夫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加息,隨夏秋兩稅納官。

王安石的目的肯定是好的,爲的就是讓農夫在青黃不接時,免受高利貸的盤剝,讓農夫不至於在沒糧的時候,土地被大地主所兼併,同時也讓政府能獲得一大筆‘青苗息錢’的收入。

按理說,這個政策一下,農夫該歡呼相告。

畢竟朝廷出手,農夫不用再受地主的剝削,但最終奔走相告的是地方官員。

因爲最終得利的是地方官吏。

首先青苗息錢的利息,王安石定的是年息兩分(20%)。

但這是王安石規定的。

落到地方的年息兩分,最開始變成了一次收取兩分,即半年息兩分,因爲官府是春季發一次貸款,秋季發一次貸款,所以地方官吏是每半年收回本利,依舊按兩分收,最終變成了年息四分。

等到青苗法徹底走歪後,就變成地方想怎麼收就怎麼收。

最高年息可高達百分之幾百。

雖然王安石的政策上說着自願,但這是行政命令,所謂的自願,最終都會變成強制自願,以至於後面演變成了你貸也得貸,不貸也得貸,不僅沒有爲民減負,反倒加劇了民衆負擔。

嵇恆暗暗嘆息一聲。

他對王安石還是很敬佩的,不過王安石的很多政策,更像是爲了掃積弊而掃,並沒有經過太深度的考量,也沒有切實有效的監督,更沒有制定出相關的規範,最終適得其反,加劇了社會的矛盾衝突。

秦政同樣。

沒有有效的監督,任何政令都會失真。

但若非真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又有多少君主會去執着求變呢?

想做到不斷革命,難度非同凡響。

嵇恆感嘆道:“大秦創制,各方都在轟轟然向前推,可誰都沒看到隱藏在腳下的陷阱,有的官員或許看到了,卻連大喊一聲都不能,這未嘗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扶蘇深吸口氣,他拱手道:“先生,土地兼併之害已危及天下,不知先生可有良策根除。”

嵇恆默然不語。

扶蘇卻依舊堅持着。

嵇恆看着扶蘇目光炯炯的盯着自己,望着那滿眼的殷殷期待,嘆息了一聲,道:“田產之事,自古第一難題也。”

“根除兼併,形如爲淵驅魚也。”

“豈有那麼簡單。”

扶蘇咬牙道:“再難也要解決。”

他自是看得出來,嵇恆比自己更瞭解土地兼併之實情。

而且根除兼併本身之難,在當下就已很難有所作爲了,更不說秦廷面臨着內憂外患的諸多大事,大秦眼下也無餘力去斧正,也實在沒有精力,讓自己再去大肆折騰根除土地兼併之黑惡。

但這是他怎麼都不能接受的。

大禍已經顯出端倪。

不察覺則已,既已察覺,豈能漠視不管?

若繼續聽任民田流失,分明是聽任農人變成奴隸。

農人無田地,卻要繳納田租,還有爲貴族豪強剝削,此等重壓,何人能承受的起?

等到農人難承其負,恐就是天下大亂之時。

他豈能不憂心?

如此大事,他身爲長公子,豈能畏難不言。

那不是扶蘇!

扶蘇壓下心頭火氣,正色道:“先生所言,句句在理,然則,還是要有所爲。”

嵇恆緩慢道:“你有心志是好事。”

“但此事之大,非皇帝威權,不足以掀開黑幕。”

“甚至就算是皇帝,沒有掌有實權,沒有得天下的信任,也依舊難以掀翻。”

“此事若想得一時緩解,廢掉始皇的政令即可。”

“再則重新樹立商鞅的田政。”

“但官府的‘信’如何立,官吏何人監督,貴族商賈如何打擊,如何讓農人接受等等,其中之利害,你真以爲是一腔熱血就能解決的?”

“而今天下板蕩未息,貴族復辟暗潮洶涌,此時觸及田產兼併,其中牽涉面太大。”

“說到底。”

“秦廷眼下是投鼠忌器。”

“伱有殷殷之心,但沒有行事之能。”

“就算你此行,瞭解了地方諸多黑惡,知曉了很多黑幕,也見到了地方的黑暗,但有些事牽一髮而動全身,非堅韌心志者能承受,憑大秦眼下的情況,想揭開這道黑幕,難亦哉。”

“而且九卿之一有治粟內史,其執掌天下田土,難能不知地方兼併,不知兼併爲害之烈?”

“所以不言者,非其時也!”

扶蘇坐在案前良久漠然,突兀嘆息一聲道:“難道就什麼都不做,就眼睜睜看着大秦糜爛下去?如此下去,就算大秦解決了六國貴族,始終還有着新的積弊,天下何時才能得到真正的太平?”

“行百里者半九十。”嵇恆淡淡道。

扶蘇面色微變。

嵇恆又道:“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是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篇的。”

“其中道理是一樣的。”

“若想大秦長久的存在,必然需鍛造一個能長期運行的體系。”

“這也是始皇當下在做的。”

“一個能長期運行的體系,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短期的決策最優化,而是能不斷的修正錯誤。”

“天下積弊就如一個個加蓋的陶罐。”

“這些蓋子肯定是要揭的,但是揭哪個蓋子,由誰來揭蓋子,什麼時候揭,怎麼揭,揭到什麼地步,揭完蓋子後怎麼做,這些都是要充分考慮到位的,不然就是一個‘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另外.”嵇恆冷冷的看了幾眼扶蘇,漠然道:“不要太把‘太平’當回事。”

“縱觀歷史,太平、和平在史料中,不過是可笑的‘一瞬間’,只是‘和平與發展’當爲一個國家的長遠追求。”

“動盪纔是真正貫穿人類歷史長河的存在。”

“大秦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給天下帶來太平,儘可能讓太平持續的長久一些。”

“但這本就不易做到。”

“你有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了。”

扶蘇臉色青紅。

他拱手道:“是扶蘇着急了。”

嵇恆淡淡道:“欲速則不達。”

“土地兼併若繼續放任,必將成爲天下最大禍端,然則,若欲徹底根除兼併,目下的確不是最好時機。”

“想根除兼併,必得推行新田法。”

“朝廷本就無相關設計,貿然出臺政令,定會跟‘使黔首自實田’一樣,成爲惡政暴政。”

“其中政策只會繼續淪爲地方剝削底層的理由。”

“二來,大秦還有更要緊的事要處理,相較於更爲直接的國家危亡,土地兼併顯然算不上是‘要事’,當此之時,大動田產干戈,只怕天下各方勢力都不會同意,也難以得到認同。”

扶蘇默然了。

他知曉自己有些反應過度了。

但深入地方,見到了地方的田產弊案,其中還夾雜着各種冤獄,更有公然奪田的存在,他心中實在是憤慨,甚至欲法正以後快,只是在嵇恆的一番言辭下,他也是明白,非其時也。

田產兼併牽涉面太大。

根本就不是朝廷現在能觸動的。

自己過於急切了。

扶蘇羞愧的垂下頭,作揖道:“扶蘇受教了。”

嵇恆道:“你這一路見識了很多,也瞭解了很多歷史,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

“你想做到以史爲鑑?”

“不可能的!”

“歷史其實沒有任何改變,的確生產工具變了,技術變了,服飾變了,飲食變了,但這些都只是外殼,內裡什麼都沒變,還是過去的那一套法則,只是多了一些僞裝,歷史轉來轉去,人該犯的錯誤還是會犯。”

“所有發生的事,都有它發生的理由。”

“世上幾乎沒有人能做到超越歷史,因爲我們都有着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

“然終究是改不掉。”

“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

“想做到以史爲鑑,就必須超越歷史,克服自己的弱點。”

“大秦想超越本該覆滅的歷史,就註定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以及承受大量的禍端。”

“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才初窺門徑,今後道路更難。”

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66章 安國之法!(求收藏)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40章 胡服騎射!(求收藏)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100章 爭鋒!(一)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187章 喪事喜辦!(六千字第二更)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504章 朝堂的藝術!(求訂閱)第70章 富 貴!(求月票)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371章 人走茶涼!(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4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求收藏)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226章 投其所好!(求訂閱)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174章 和而不同!(求訂閱)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00章 更法!!!(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482章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99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71章 蝴蝶不見莊周醒!(求月票)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229章 殿下不得人心!(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179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317章 豎子不可教也!(13)第234章 廁中鼠李斯!(求訂閱月票)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311章 官豈能讓賊給爬到頭上?!(求訂閱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54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求訂閱)第362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
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66章 安國之法!(求收藏)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40章 胡服騎射!(求收藏)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37章 窮者變,變則通,通則達!(求收藏)第100章 爭鋒!(一)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187章 喪事喜辦!(六千字第二更)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504章 朝堂的藝術!(求訂閱)第70章 富 貴!(求月票)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371章 人走茶涼!(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41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求收藏)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226章 投其所好!(求訂閱)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26章 秦王掃六合!(求收藏)第174章 和而不同!(求訂閱)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396章 計成,伏殺!(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27章 你把我當豎子?!(求收藏)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00章 更法!!!(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482章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99章 貪得無厭!(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71章 蝴蝶不見莊周醒!(求月票)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229章 殿下不得人心!(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179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317章 豎子不可教也!(13)第234章 廁中鼠李斯!(求訂閱月票)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311章 官豈能讓賊給爬到頭上?!(求訂閱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54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求訂閱)第362章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