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

張良坐在席上,手腳已是冰涼。

他被秦廷的果斷跟凌厲震撼到了,秦廷的做法太過嚇人,即便是他,也感到了一些毛骨悚然。

等真的冷靜下來,更是感到深深恐懼。

這股恐懼來自內心深處。

對秦法的厭惡!

張良自是明白這股厭惡的來由,有打小聽到的各種耳聞,也有長輩不時怒罵的虎狼暴政,這股厭惡隨着韓國覆滅,已漸漸被壓到了心底,眼下在見到秦廷的舉動後,這股厭惡之感,再度從內心涌現。

而且久久難以抹去。

秦法!

他這次的震驚,並不是震驚處罰力度之大,而是震驚於秦廷的魄力。

近乎整個廷尉府被降職,尤其還有蒙氏一族的蒙毅,更是直接被去了職,其他相關官員也是降的降,貶的貶。

而且行事無法乾脆利落。

僅僅半月不到,就做出了決斷。

這份魄力不可謂不果決。

同樣令張良感到心驚的是,民衆對秦廷的擁護,隨着那乾瘦青年將告示內容告知,整個邸店一片歡騰,儼然化爲了歡樂的海洋,但這些告示內容,又有多少跟他們息息相關?

大抵是沒有的。

然依舊讓秦人感到歡騰。

原因何在?

就在於此事似在向秦人向世人宣告,‘秦法’回來了,過去爲民信服的那個秦廷也回來了。

該出手就出手,該懲治就懲治。

一視同仁。

哪怕是蒙毅也不例外。

這是秦人過去信任的秦廷擁有的模樣。

那個秦廷是商鞅治下的秦。

張良很清楚,秦人無人想回到那個時代,但他們對商鞅治下的秦國有着一股莫名的好感,這股好感並非源自商鞅,也非是源自那時近乎嚴苛的律法,而是源自當時秦法下的一視同仁。

也是源自商鞅力推的治民先治吏。

這條規定,在這一百來年間,已漸漸爲大秦朝堂罔顧,但這次秦廷的舉止,又彷彿在昭告天下,秦廷又將其撿拾了起來。

秦人對此感到振奮。

對此張良只感覺滿心的凝重。

若是大秦真的走回老路,只怕原本流失的民心,也會漸漸回來,畢竟民不聊生下的萬民,見到官吏同樣官不聊生,心中大抵會安慰不少。

而那時六國貴族恐真就難以撼動秦廷了。

隨即。

張良就搖了搖頭。

他已冷靜下來,仔細思索後,並不覺得秦廷會重走商鞅的老路,就算嬴政想走回去,滿朝的大臣也不會同意。

誰會想着在自己頭上添一柄利刃?

即便如此。

張良也感到了深深的無奈。

數日前,秦人怒意滔天,已瀕臨失控邊緣,但僅僅不過數日,秦人就從原本的驚惶不安,變成了歌功頌德,從原本的怒罵,變成了現在的陛下英明,大秦萬年,這個轉變不免有些太快了。

也太過立竿見影了。

張良將窗戶關的嚴實,不願去聽外面的歡呼。

秦人的歡呼與他無關。

他只覺吵鬧。

他給自己倒了杯涼水,大口飲入腹中,腹部一股涼意襲來,涼的張良有些受不了,臉上更是浮現出一抹痛楚,但很快就恢復如常。

他正坐席上,開始審視今日的告示。

只是沒等張良多想,門口就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然後並未有任何知會,只聽砰的一聲,掩合的屋門就被推開。

何瑊急急忙忙的跑了進來。

他一臉嚴肅道:“子房兄,今日的告示你聽說了嗎?秦廷這是瘋了嗎?嬴政當真就視士大夫爲狗彘?完全不顧及官員的感受?”

“太過離譜了!”

“這般粗魯行徑,殘暴的令人髮指!”

“暴君暴政!”

張良目光微移,他沒有開口,只是讓何瑊安靜下來,然後指了指耳朵,讓何瑊去聽一聽四周的聲音。

聽到四周的歡呼振奮,何瑊更是漲紅了臉。

“狗彘不食!”

“這些秦人也是一丘之貉。”

“毫無尊卑之序。”

“不通禮數,不識教化!”

何瑊怒罵連連。

他的確痛恨暴秦,但眼下見到暴秦刑上士大夫,還對官署進行了連坐,更是令他感到萬分震怒。

嬴政這暴君眼下臉都不要了。

註定爲士人唾棄!

聞言。

張良搖搖頭。

他早已平靜下來,淡淡道:“何兄,不用這麼緊張,可曾聽聞當初燕國的千金買馬骨?現在秦廷做的就是‘千金買馬骨’。”

“這些年天下民不聊生,世人大多怨聲載道。”

“秦廷卻始終高高在上,因而也是爲世人詬病,眼下秦廷所爲,就是在通過將廷尉府問罪,用以討好秦人,讓秦人誤以爲大秦會嚴明秦法。”

“實則只是收買人心罷了。”

“若是秦廷當真走上商鞅的老路,對我等而言,反倒是一個好事,官不聊生下,缺乏外部的壓力,秦廷只會內部生亂。”

“若是秦廷真的走通了,我等基本是復國無望。”

“不過不可能的。”

“就算嬴政才智超羣,也難擋得住洶洶人心。”

何瑊心中稍安。

他看向張良,也是明白,張良思慮的遠比自己更多更深,他點了點頭,問道:“子房兄,依你之見,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麼?”

“總不能任其收買人心吧?”

“若是真讓暴秦得逞,今後只會更加難對付?”

張良指尖從案面劃過,留下一道淺白的印記,他平靜的搖頭道:“沒有辦法,什麼也做不了,這是大秦朝堂的事,我們插手不了,也沒資格觸及。”

“甚至於”

“大秦發生了什麼,我們都毫不知情。”

何瑊蹙眉。

眼中充滿了不甘。

他急聲道:“難道就這麼幹等着?任由暴秦收買人心,現在秦人對暴秦的擁護聲衆多,若是不趁機打斷,這對我們今後滅秦復國,將會是個極大的阻力。”

張良默然。

他又如何不知?

只是他們又能做什麼?

這本就是秦廷算計良久的事,豈是他們輕易就能破壞的?

何況現在秦廷的目的已經達成了。

千金買骨。

現在看來效果斐然。

一來是秦人怨念已久,急需有發泄之口,二來秦廷處罰極爲迅速,以雷霆之速做出了判罰,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在秦國曆史上只怕也很難找到對應。

正因爲此。

也才能得秦民信服。

木已成舟,豈是他們能中斷?

張良起身,給何瑊倒了杯涼水,然後重新回到座位,繼續梳理起整件事的脈絡線索,試圖藉此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繼而對秦廷後續所爲加以預防。

屋內漸漸安靜下來。

何瑊知曉張良在思考,也不敢冒然打擾,只是在一旁生着悶氣。

張良眉頭緊鎖,在一陣思索後,漸漸在腦海中生出一個想法,甚至更是想到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秦廷所爲意在續接!

他的着眼點,一直都放在朝堂。

因而在這次官員調動之後,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官員填補,加之之前就已經認識到秦廷有意在對朝堂做調整,所以很快借此理清了一條線。

他因爲恨秦。

所以對大秦官署很是瞭解。

只是略一思索,便想通了一些情況。

張良森然道:“這次秦廷的‘千金買骨’,實則是嬴政在試圖擺脫功臣勢力對朝堂的影響,千金買骨是我等認爲的,也是秦人認可的,但實際上嬴政的目的根本不是這個。”

“他依舊是在清理朝堂。”

“大秦立國之時,因官吏缺少,除了重新甄用六國舊吏,還對功臣子弟大爲錄用,眼下大部分功臣子弟,有能力的早已外放擔任郡守縣令,例如李斯之子李由、楊端和之子楊熊等,其餘的庸碌之人不少被安置在已失權的廷尉府。”

“雖官職不高,但人數甚衆。”

“得父輩餘蔭,只需熬些時日,便能晉升高位。”

“嬴政恐對此生出了不滿,便一直在藉着各種事由,將這些任職不正的功臣子弟給趕出朝堂。”

話語落下。

張良眸間閃過一抹睿智之色。

他淡淡道:“若我的猜測沒錯,嬴政似在有意續接大秦開國時爲穩定天下推出的政策,將原本的應急之策,漸漸的消弭抹去,繼而避免朝堂之上庸碌當道,影響到朝堂的正常運轉。”

“懷縣的事只是一個推手。”

“目的是針對應急政策下的功臣子弟。”

張良眼中露出一抹讚許。

他也不得不稱讚幾句,嬴政眼光之毒辣,下手之凌厲,完全出乎常人意料,只是一件商賈鬧出的小事,竟直接對朝堂大動干戈。

還爲此博得了秦人盛讚。

手段可謂高明。

何瑊蹙眉。

他疑惑道:“那按你所說,續接又是何意?”

“就算嬴政有意打壓功臣勢力,但也僅僅侷限在功臣勢力,伱這續接二字又從何說起?”

何瑊面露費解。

張良輕笑一聲,笑着道:“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

“藉此延伸出來的。”

“大秦這大半年所爲實則就兩字。”

“固本。”

“固本關中,再圖天下!”

“嬴政已不再急於將自己推出的政令強推天下,而是將目光放到了關中,他現在有充足的精力審視朝堂。”

“所以首先就看到了功臣子弟的隱患。”

“爲避免尾大不掉,所以果斷出手,直接進行了處理。”

“而這隻會是開始。”

“嬴政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他不會容許自己建立的大秦爲人破壞,因而在發現問題之後,定會尋求方法解決。”

“而想要穩固關中,勢必要清掃窠臼。”

“首當其衝的就是開國時爲應急推出的政令。”

“若是沒意外,嬴政接下來會對早前頒佈的政令進行斧正,準確說是進行接續,嬴政是一個高傲的人,他不會承認自己犯了錯,他只會對錯誤進行改正,所以會對那些政令進行後續的補正。”

“有哪些?”何瑊問道。

張良眉頭一皺。

他想了想,有些不確定道:“書同文,車同軌,通一度量衡等,基本引得民間怨聲載道的政策,都會在原基礎上,做一定程度的補正,在原政策的基礎上,接續一段修補。”

他的話剛說出口,眼中就浮現一抹懼色。

見狀,何瑊連忙問道:“子房兄,你又想到了什麼?”

“不對,不對。”張良連連搖頭,他臉色嚴肅到了極致,凝聲道:“如果嬴政當真這麼做的話,對我們而言,無疑是驚天噩耗。”

“我們到現在依舊小瞧了嬴政的手段。”

張良從席上坐起。

他在屋內不住的走着,眼中不安之色更加濃郁。

何瑊快步走到張良身邊。

他卻是不清楚,張良想到了什麼,會有這麼大反應?

張良沉聲道:“大秦若真的接續政策完成,將會完成一個蛻變,大秦也將會強悍的無以復加,根本就不是我等能抗衡的。”

沒等何瑊開口,張良自顧自的繼續開口了。

他說道:“現在大秦的各項政策,很多都是臨時應急的,還有不少是依循着慣例推行的,並不符合各地實情,也難爲世人接納。”

“這些年我們是樂於見到秦廷頒佈新令的。”

“因爲這是在自絕於天下。”

“但秦廷若是真開始對舊有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正,那對我們而言,將會是無法承受的痛苦,因爲大秦現在續接當時的新令,已非是當初,而是在見到了舊令推行了一段時間,知曉了其中的隱憂後,做出的修改調整。”

“民間有句俚語。”

“叫做摸着石頭過河。”

“大秦橫掃六國,一統宇內,這種情況過去是沒有發生過的,因而大秦的很多政策實際並沒有經過太多推敲,就匆忙的推行了,雖很多方向不能稱之爲錯,但落在天下,就顯得不切實際。”

“正因爲此。”

“大秦過河是沒有石頭可摸的。”

“但經過這幾年新政推行,嬴政自己朝河裡扔了幾塊石頭,現在通過自身的切實感受,對這條河已有了初步認識,更爲難得的是,就在大秦將要淹死之際,他竟然重新走了回去,現在開始對踏入過的路做出改動。”

“若真讓大秦將這條路走通了。”

“只怕天下短時間內都很難去撼動秦國了。”

“真的擰合完天下的秦國,爆發出的力量將超乎我等想象。”

“更對我們不利的是,現在大秦的政策對天下而言,已是惡政暴政,在原基礎上做改正,再怎麼惡化,也很難再壞,只會變好,甚至有了‘前車之鑑’,秦廷的斧正將會容易很多。”

“大壞!!!”

聽到張良的話,何瑊臉色陡變。

他也聽明白了。

若正如張良所說,嬴政開始做出改變,那對他們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而且這種情況其實不太可能發生。

但嬴政不一樣。

這人有極強的魄力跟手腕。

加之,這些政策本就由他推行,朝令夕改並不算什麼,只要嬴政自己想做改變,就一定可以推出。

何瑊面色發白。

他很清楚。

嬴政是做得出來的。

對嬴政這種暴君,朝令夕改只是尋常,他對此是深以爲恥,但就算他再怎麼不滿,也並不能改變分毫。

“子房兄,我們現在怎麼辦?”他的聲音已有些顫抖。

張良面色同樣難看。

他來咸陽之前,根本沒想過這些,一直認爲秦廷如舊,但在咸陽待了數日,他才知曉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

秦廷早就變了!

只是他們一直沒有發覺。

還習慣的自欺欺人,寄望秦廷昏招頻出,然後自取滅亡。

現實是殘酷的。

將他們的幻想擊的粉碎。

張良面色肅然,他鎮定道:“眼下先不要慌張,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嬴政未必真會這麼做,就算秦廷想重整旗鼓,也還要很長的路要走,朝堂內外,反對聲不會小。”

“我們還有時間。”

“另則。”

“嬴政沒那麼多時間。”

“數月前,嬴政殺了給自己煉藥的方士,方士是何等情況,你我大多心中都有數,若非嬴政身體壞到極點,豈會去服用方士煉製的藥石?”

“他活不了太久!”

“人亡政息,自來有之。”

“扶蘇本就跟嬴政政見不合,未必真會按嬴政所說去做,而且扶蘇沒有嬴政那麼強硬的能力跟魄力,他改變不了多少東西的。”

“不過防範之心不可少。”

“等回去後,必須將此事告知給其他貴族,我等必須精力合作了,若再各自爲戰,恐難傾覆大秦這艘巨船了。”

“無論最終情況如何,我們都不能再心存僥倖。”

“大秦必亡!!!”

張良眼中閃過一抹決絕。

他對秦廷已不敢再生出任何僥倖。

秦廷的變化無法預知,誰也不知秦廷下一步會做什麼,若是真的痛定思痛,對舊有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正,後知後覺的他們,根本無法做出及時應對,只會被一步步蠶食殆盡。

這豈是他們能接受的?

“大秦必亡!”何瑊雙拳緊握,原本慌亂的心,此刻也變得平靜。

張良看向何瑊,眼中愁思並未減少。

他開口道:“繼續待在咸陽已沒有意義了,等會就收拾東西離開吧。”

“不再深查了?”何瑊一愣。

張良搖了搖頭,道:“不用了,查不出東西的,我們在咸陽無權無勢,其他人對我們避之不及,僅靠坊間傳聞,又能打聽到什麼?”

“再則。”

“秦廷的變化我已有數。”

“日後秦廷再有動作,已能作爲驗證。”

“咸陽的熱鬧,終究不是我等的,我等的歸處在新鄭,在潁川。”

何瑊點了點頭。

他這幾日一直在外奔走,但打聽到的信息寥寥無幾,韓國最先爲秦所滅,因而秦地的韓人遷移來的時間最早,眼下這些人早已樂不思韓,也根本不願提供助力,繼續待下去也沒有太多結果。

不如歸去。

兩人簡單收拾了一下,跟舍人交代了幾句,便徑直離開了。

離開時臉上都掛着笑。

彷彿是附近郡縣特意來打聽官府情況的,眼下顯然得到了官府的滿意迴應,準備回家報喜去。

店內其他人笑着相送。

張良跟何瑊,也是深感無奈,只能報以笑容。

隨着噠噠的馬蹄聲響起,兩人消失在咸陽的大街小巷。

在出了城門後,張良回頭看了看高聳的咸陽城,眼中露出一抹鬥志。

摧毀這樣的大秦,才能稱得上人生大幸。

也才能一雪亡國之恥!

不過他的心中一直存有一個疑惑,秦廷的轉向過於快速了,快的讓人有些目不暇接,他很是費解,也很想知曉,這究竟是大秦朝堂的共識,還是始皇及少數官員的想法。

若是朝廷共識,那屬實太過恐怖。

大秦的官員大多一心爲國,如此盛況想滅秦談何容易?

若只是少數人想法。

也很是驚人。

智者如妖謀天下,也不過如此吧。

即便離開。

他依舊沒有想清楚。

他也並未將這個疑惑告知何瑊。

眼下秦廷已有動作,若六國貴族不做出應對,只會被秦廷一步步蠶食,最終失去掙扎機會,徹底淪爲秦廷的階下囚。

只是想聯合六國貴族又談何容易?

當年蘇秦身掛六國相印,合縱抗秦,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眼下六國已滅,想將六國殘餘勢力整合起來,也非短時能做到。

他唯一期許的,便是六國貴族能放下各自嫌隙,共謀大事。

秦廷可不會給他們留太多時間。

等秦廷將關中完全穩固,定會將目光放向關東。

枕戈待旦的秦人,又豈是他們這一盤散沙能抗衡的?但他們已經不起失敗了,現在的秦國遠比滅六國時的秦國更爲可怕。

也更爲兇殘!

張良回過頭,夾了夾馬腹,策馬離開了。

城中人聲鼎沸。

秦人奔走相告着,熱議着秦廷的處置,原本有些流失的民心,僅此一事,已大有迴轉,民衆震驚之餘,也在感嘆着朝廷的魄力。

同時也有人爲蒙毅打抱不平。

不過這種熱鬧終究敵不過現實,在鐵官鹽官相繼發佈告示,正式遴選有對應技藝的匠人、刑徒、隸臣後,大多人都涌了過去,試圖吃上一口‘官糧’。

在敖倉運來大量的鹽鐵時,再度將情緒推向了頂峰。

這種熱鬧一直持續着。

直到春耕來臨,黔首開始下地耕作,這股熱鬧才漸漸消停。

而那時已是孟夏之月(四月)。

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257章 始皇命運的十字路口!(求訂閱)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181章 風起進退,誰知風口?!(六千字,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250章 智者如妖!(求訂閱)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18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求收藏)第174章 和而不同!(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487章 勿謂言之不預!(求訂閱)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24章 周禮,秦法!(求收藏)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78章 集大成者!(求收藏)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32章 我要的是始皇的遺詔!(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76章 亂秦之策!(求)第368章 賬有兩本,一本經濟,一本政治!(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29章 洞悉真相!(求收藏)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163章 官府要的是聽話的商人!(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234章 廁中鼠李斯!(求訂閱月票)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303章 七國論!(上)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504章 朝堂的藝術!(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488章 我笑你不懂經濟!(求訂閱)第382章 一切只是開始?!(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115章 官吏難做!(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97章 鍾先生!(求訂閱)
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257章 始皇命運的十字路口!(求訂閱)第392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181章 風起進退,誰知風口?!(六千字,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250章 智者如妖!(求訂閱)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347章 人以羣分!(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18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求收藏)第174章 和而不同!(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487章 勿謂言之不預!(求訂閱)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24章 周禮,秦法!(求收藏)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78章 集大成者!(求收藏)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32章 我要的是始皇的遺詔!(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76章 亂秦之策!(求)第368章 賬有兩本,一本經濟,一本政治!(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29章 洞悉真相!(求收藏)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351章 清者自清?!(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163章 官府要的是聽話的商人!(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234章 廁中鼠李斯!(求訂閱月票)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505章 時不我待,殺伐開路!(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303章 七國論!(上)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504章 朝堂的藝術!(求訂閱)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488章 我笑你不懂經濟!(求訂閱)第382章 一切只是開始?!(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115章 官吏難做!(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148章 我張蒼命苦啊!(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22章 從俗而治!(求收藏)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97章 鍾先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