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求訂閱)

“頓弱,朕且問你,這段時間對荊楚及雲夢澤周邊的六國餘孽藏匿之所,搜查的如何了?可有把握將隱匿在其中的六國餘孽盡數剿滅?”嬴政面色肅殺。

頓弱拱手道:“回陛下。”

“這段時間,臣同李斯丞相、楊端和衛尉聯手對附近地區進行了細密盤查,對藏匿在附近的六國餘孽,已有一些眉目,只是據實而言,效果並不理想,調查到的六國餘孽多爲旁系支脈的老弱婦幼,至於六國餘孽中的嫡系精壯,恐早就提前隱匿了,想在濱海山川中抓獲,無疑是大海撈針,臣並不敢誇下這個海口。”

頓弱據實而言。

他確實沒有說謊,朝廷的動靜太大了,而且始皇意欲借巡行鎮撫天下之心,早就是世人皆知,但凡六國餘孽中有所遠見的,基本都會在始皇途徑的時候選擇避退,根本不會停留在原地。

在此等暗流下,就算有數十萬大軍,恐也難以將雲夢附近的六國餘孽盡數抓獲。

而且也根本不現實。

聽到頓弱的回答,嬴政眉頭緊皺,似對這個回答很不滿。

他叩着書案,皺着眉頭:“朕也知抓捕難度很大,難道就沒有其他合適的辦法?”

“或者,寧可錯殺多殺!”

聞言。

頓弱臉色微變,連忙道:“陛下不可。”

“雲夢附近本就藏匿大量亡人,這些人多爲精壯,若是朝廷大興殺伐,定會讓更多民戶逃匿,到時只會適得其反。”

“請陛下三思。”

嬴政點點頭。

他似也清楚這種做法得不償失。

他淡漠道:“朕之本心,當然不想亂殺。”

“說到底,天下真正對秦抱有仇恨之心的,多是六國貴族,若郡縣能將這些六國貴族抓捕到案,朕又何須殺之?”

“不想殺人,卻必須多殺人,此間煎熬,朕何以堪?”

“然六國餘孽又不得不肅清。”

“因而朕欲在御史府中新開一官署,全力負責搜捕復辟貴族,御史大夫任何可行否?”

“陛下.”頓弱驚訝又遲疑,思忖片刻明朗道:“老臣認爲,新設一官署勝任搜捕之事,臣認爲可行,只是僅爲六國貴族設立,老臣認爲不可行,大秦以法治天下,不宜以此非常手段介入案罪緝拿。”

“六國貴族的確罪名昭著,然此官署介入搜捕,必多有殺戮。”

“天下已入常治之時,此法禍福難料。”

嬴政目光微凝,冷冷的望着頓弱,沉聲道:“設立這個官署,目的便是肅清六國餘孽,縱然多殺幾個人,相比較於罪案不能破而牽連廣泛,孰重孰輕乎?”

“復辟者嘯聚於濱海山川,言行盡皆秘密作爲,朝廷想探查到實情,很是不易,在此等情況下,就算朝堂派遣數十萬大軍,進山川搜尋,恐依舊會存在大量的漏網之魚,徒嘆奈何?”

“廷尉府與郡縣官署,僅日常民治已是人手緊張了,又哪能抽出多餘人力,去做這些需花費大力氣的事?”

“朕之巡狩,其所以藉機搜剿嘯聚貴族,也是下策之下策。”

“朕設立新官署,也屬實無奈也。”

頓弱目光微凝。

他自是聽得出始皇話裡的急躁,只是身爲御史大夫,卻是知曉自身的職責,依舊力勸道:“陛下,老臣認爲還是依法查究最爲穩妥.”

“依法?朕給了你們多少時間了?天下的六國餘孽可曾少過?天下抹黑咒罵大秦的人又可曾少過?你這幾個月又聽到了多少流言讖語,若是大秦繼續按部就班的去做事,何時才能將六國餘孽真正一網打盡?”

嬴政臉色鐵青,語勢凌厲之極。

他冷聲道:“復辟勢力挑戰大秦,朕絕不姑息,也絕不容忍。”

“這次的巡狩結果伱也查到了,朝廷這麼大費周章,又取得了多少的結果?”

“朕不想再聽你說那些廢話了。”

“朕只想知道一件事。”

“六國餘孽還要多久才能被一網打盡?!”

頓弱默然。

他又哪裡能說出準確時間。

就在頓弱不知該如何開口時,一旁的廷尉史祿卻開口了。

“陛下,臣有一言。”史祿道。

“講!”嬴政的神色看起來有些煩躁了。

史祿恭敬的行了一禮,沉聲道:“臣嘗讀《商君書》,對商君治國之道有一定領悟,老臣以爲,當此之時,當此之事,還是應效法商君更爲穩妥,也更合法治精要。”

“你先說說看。”嬴政道。

史祿深吸口氣,微不可察的掃了頓弱一眼,正色道:“陛下,商君行法,以後發制人爲根基。”

“無罪言罪行,一律不予理睬;有罪言罪行,一個不予寬恕。”

“而想做到後發制人,首要明白行法之根基。”

“而商君行法之最大根基是行政。”

“商君行政,慮在事先,有錯失便改,是先發制人,爲此,商君之大政深得民心。”

“大政得人,則民心安。”

wωw☢ ttKan☢ CO

“民心安,則世族復辟失卻附庸,終將漸漸枯萎,若大政缺失不修,則世族復辟有鼓呼之力,民衆亦有追隨徒衆,當此之時,僅僅依靠朝廷的強力鎮壓,只是揚湯止沸也。”

“明修大政,纔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若陛下執意以新官署之非常手段介入,行偵察、逮捕、審問,更如飲鴆止渴也。”

“大政不修,天下難平。”

聞言。

頓弱苦笑一聲。

他已是明白了場中局面。

陛下意欲新設官署爲假,想要重提商君法纔是真。

不然隨行官吏衆多,爲何偏偏就留下了自己跟史祿?

原因便在於此。

只是史祿口中的修大政,或者說陛下想修的大政,又會是什麼大政,頓弱也不禁好奇起來。

“明修大政,釜底抽薪。強力鎮撫,揚湯止沸,非常暗殺,飲鴆止渴。”嬴政喃喃唸誦着,不禁感喟萬千,道:“廷尉之言,振聾發聵,何其精當也,人云忠言逆耳,今日方知其意也。”

“只是明修大政,又當修何等大政?” 嬴政平靜的看向史祿。

史祿深吸口氣,沉聲道:“吏治。”

“臣在爲廷尉之前,曾擔任靈渠的監御史。”

“身爲監御史除了負責相關水利,更主要的只能便是肅清吏治。”

“而在靈渠修建的那幾年,臣便明顯的發現,修築靈渠的官吏中多有不當之吏,很多官吏都犯下了‘縱囚’、‘不直’、‘失刑’等罪行,這也導致靈渠的修建並不如外界知曉的順暢,靈渠是這般,臣相信天下其他的郡縣恐也多半如此。”

“而今天下積怨,臣認爲絕大多數原因,出在官吏身上。”

“官吏不作爲,或者亂作爲,這才導致了天下沸沸揚揚,民衆怨聲載道。”

“因而想讓天下局勢改變首當治吏。”

“吏雖衆,同體一也。夫同體一者相不可。且夫利異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爲保也。”

“明主治吏不治民,便是其中道理。”

“吏治不清明,再怎麼治民,也是無濟於事,因爲根本不在民,而在吏身上,源頭不做肅清,河水有如何能清明起來?”

“而關東之地尤爲如此。”

“關東對秦法並不完全接受,地方官員跟朝廷多有忤逆,雖礙於朝廷威勢,不敢太明目張膽,但背地卻沒少跟六國餘孽串通一氣,不然六國餘孽又豈會如此猖獗,又豈能這般張狂?”

“若是能將吏治肅正,關東官吏不敢跟六國餘孽爲伍,六國餘孽縱有鼓呼之力,也終究難以延續,更難有追隨徒衆。”

“因而臣懇請陛下重整吏治。”

說完。

史祿恭敬的作揖。

只是對於史祿的建議,嬴政卻露出了一抹遲疑。

他看向史祿,凝聲道:“關東所需官吏衆多,若是真的肅正吏治,恐會造成關東大量官吏欠缺,此等辦法,朝廷過往也曾提及過,只是礙於各種實際情況,最終並沒有採納,不知廷尉有何其他見解?”

史祿輕笑一聲,淡淡道:“回陛下。”

“臣的確有些想法。”

“當初殿下在‘官山海’時曾提出一個見解,便是將商賈的職能固定,即專職專任,臣認爲此等辦法同樣可用在吏治上,關東糜爛久矣,想要徹底豁清非短時能做到,朝廷也不當如此迅猛,若是中途發生變故,反倒會讓朝廷難以自適,因而當擇其一點而攻之。”

“只針對一處,其他的暫且無視。”

“如此雖也會對地方造成一定影響,卻也不會太多,只要地方官署機構完成,缺少部分官吏,未必不能正常運轉,而且若是真的缺失多了,朝廷卻也可以重新任職。”

聞言。

嬴政微微頷首。

他看向頓弱,問道:“御史大夫認爲此法如何?”

頓弱臉皮微微一抖,連忙道:“臣認爲廷尉所言極是,關東民衆積怨久矣,而這些積怨多爲官吏造成,若是朝廷對關東官吏進行清洗,不僅能消解民怨,還能招攬民心,更重要的是,也能側重打擊六國餘孽的囂張氣焰,讓關東官吏不敢太過明目張膽的跟六國餘孽媾和。”

“臣認爲此法可行。”

見頓弱也表示贊同,嬴政這才鬆口道:“既然御史大夫也同樣,那就按廷尉所言辦吧,只是郡縣日常處理的政事很多,又當從何事着手?既不能影響到郡縣的日常工作,又能做到對關東官吏的極大震懾。”

頓弱跟史祿對視一眼,幾乎是異口同聲道:“從肅清徵發黔首着手。”

見兩人觀點如此一致,嬴政也不由哈哈一笑。

他笑着道:“既然你們都認爲當從肅清徵發黔首的事開始,那就從此事開始吧,只是朕同樣需要理由。”

頓弱虛眯着眼,卻是沒有開口。

見狀。

史祿微微欠身,拱手道:“回陛下,民衆對大秦的積怨,多是源於徵發無度,民衆對此也是積怨最深,也最爲憤懣,而且這些事牽涉到的人數是最多的,也是最容易爲官吏上下其手的,正因爲此,朝廷取證也更爲容易。”

“另外。”

“據臣瞭解。”

“負責相關事務的管理往往不是縣令、縣丞,而是由輔助縣令的縣佐完成,就算朝廷查明,將這些縣佐、郡佐給繩之以法,也並不會太過影響郡縣政事的正常運轉,所以肅清吏治方面,從這件事着手更爲合適。”

“請陛下明察。”

在史祿說完後,頓弱雙眼微張,補充道:“除了廷尉所說,還有一些便處。”

“民衆對秦政多有怨念,若是朝廷出手整飭吏治,定然也會極大的鼓舞民心,更重要的是,也能消除部分民衆對朝廷的不滿,對於朝廷招徠民心大爲受益,國進自然六國餘孽則退,此舉雖未直接打擊六國餘孽,實則對六國餘孽無疑是一次重創。”

“六國餘孽過去鼓譟的多爲這部分備受欺壓的人。”

“眼下朝廷出手,這部分人必定心生感激,也不會再那麼輕易被說動。”

“於國於民皆是大利。”

“臣爲陛下賀,爲大秦賀。”

頓弱直接開口祝賀起來。

嬴政輕笑一聲,並未將此放在心上,淡淡道:“既然御史大夫跟廷尉都表示贊成,那朕就將此事交給兩位去做,不過此事雖已定下,但原定的巡行路線不可變更,更不容變更,旬日後,巡狩行營依舊浮江東下。”

“諾。”

“諾。”

頓弱跟史祿連忙應聲。

在將此事商議結束後,兩人也是相繼告退。

嬴政獨自坐在帳中,眼中閃爍着縷縷寒光,他其實心中很清楚,政治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如果只針對一兩個官署,就能讓天下其他官吏都老實安分,那天下治理也就不會這麼艱難了。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

不將整個關東官場血洗一遍,關東依舊會跟朝廷貌合神離的。

只是以前他沒有下定這個決心。

但如今。

他再次舉起了殺伐之刃。

而從這一次開始,大秦要逐漸掌控關東,直至完全控制。

哪怕中途可能會血流成河。

在嬴政心神沉浮的時候,頓弱跟史祿卻悄然走在了一起,兩人並肩而走,誰都沒有率先說話,彷彿只是兩個陌路人,但在並行了一陣後,頓弱終究還是沒忍住,率先開了口。

明天改書名了。

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446章 只是始皇餘策罷了!(求訂閱)第177章 官山海只是幌子!(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100章 爭鋒!(一)第416章 韓信:我能帶你們斬獲軍功!(求訂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202章 趙將軍做事,我放心!(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137章 蝴蝶振翅!(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403章 誰不想當人上人?!(求訂閱)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503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求訂閱)第19章 人生三大問!(求收藏)第181章 風起進退,誰知風口?!(六千字,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140章 商賈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461章 兵敗垓下!(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252章 我劉季該發達一次了!(求訂閱)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164章 官是官,商是商!(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226章 投其所好!(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42章 唯一的變法者!(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443章 溘然長逝!(求訂閱)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61章 凜冬將至!(求訂閱)第354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101章 爭鋒!(二)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233章 我張蒼就是這個代價是吧!(求訂閱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169章 軍功爵制要變?(求訂閱)第167章 朝堂的漩渦!(求訂閱)第226章 投其所好!(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80章 渴而穿井!(求收藏)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381章 我李斯終活成了鼠輩!(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
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446章 只是始皇餘策罷了!(求訂閱)第177章 官山海只是幌子!(求訂閱)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377章 少府難!(求訂閱)第100章 爭鋒!(一)第416章 韓信:我能帶你們斬獲軍功!(求訂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202章 趙將軍做事,我放心!(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137章 蝴蝶振翅!(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403章 誰不想當人上人?!(求訂閱)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82章 君之下,皆爲民!(求收藏)第503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求訂閱)第19章 人生三大問!(求收藏)第181章 風起進退,誰知風口?!(六千字,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140章 商賈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445章 裂土封侯!(求訂閱)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76章 決裂?!(第一更)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461章 兵敗垓下!(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252章 我劉季該發達一次了!(求訂閱)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164章 官是官,商是商!(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226章 投其所好!(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42章 唯一的變法者!(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443章 溘然長逝!(求訂閱)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61章 凜冬將至!(求訂閱)第354章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101章 爭鋒!(二)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233章 我張蒼就是這個代價是吧!(求訂閱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91章 唯利是趨!驅狼吞虎!(求訂閱)第162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84章 天下需要大商人嗎?!(求收藏)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169章 軍功爵制要變?(求訂閱)第167章 朝堂的漩渦!(求訂閱)第226章 投其所好!(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80章 渴而穿井!(求收藏)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381章 我李斯終活成了鼠輩!(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