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勢不可擋

莒縣學院一事,風傳整個京東東路,各地的士子喜憂參半。

進學制的改革,讓考試這個形式重回人們的視野,而且關於當日莒縣的對話,被傳成無數個版本,說什麼的都有。

一時間大宋士林人人緊張萬分,生怕真如傳言那般,開始考各種蹊蹺的技法。

欽差船隻由運河拐彎,揚州就在眼前,再回此地的楊霖心情十分愉悅。

走上船頭,眺望遠方,初夏明媚的陽光下,江水悠悠,波光粼粼,兩岸綠草紅花,一片生機盎然。

遠處渡口上,人山人海,楊霖笑着說道:“當年我和蔡京在此,迎接童貫,這廝人高馬大,身軀魁偉,不似尋常閹人。”

陸謙笑道:“童貫老賊確實有些異象,不過心術不正,長得再魁偉,也是個陰毒閹宦。”

楊霖哈哈一笑,也不作答,三艘船在江邊緩緩停下,放下踏板,楊霖匆匆上了堤岸。

周圍的侍衛趕緊上前,將他護住,渡口人太多了些。

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但是自從莒縣的事情之後,便讓其後的淮陰、揚州都有樣學樣,急着竄到楊霖跟前,準備提出一些政見,也能像範宗尹一般平步青雲。

官場學問實在太大了,一張椅子怎麼擺,一杯酒怎麼倒,一杯茶怎麼敬都可以隱含極大的寓意,哪裡會出現如今這樣,摩肩接踵,人擠着人的場面。

楊霖使了個眼色,陸謙等人直接拔出刀來,站立兩側,護出一條道路來。

揚州的街道,雖然也算是繁華,但是還是無法和汴梁、洛陽等地相比。

如今並不是揚州最繁華的時候,因爲蔡京的新政,讓兩淮的鹽商悽悽慘慘,家破人亡。

蔡京的鹽法變革,是他所有爲政舉措中,流傳最廣的。後世的明清兩朝,都在沿用,因爲他的鹽政,讓朝廷的收入大幅增多。

不過朝廷壟斷鹽茶的下場,就是讓民間深受其害,許多偏遠地方的百姓,一粒鹽難求。

而且官方曬得鹽,因爲沒有競爭,常常是摻雜一半以上的沙土。

揚州的欽差行轅,就設在楊霖的府邸,回到這裡之後,所有的下人都湊了上來,喜滋滋地歡迎自家少爺。

回到自己住處,楊霖心情十分舒暢,讓人準備熱水和衣物。徐月奴笑着上前問道:“這就是你以前住的地方,還蠻不錯的。”

楊家就是再有錢,當然也不如走私大戶徐家莊,但是黃玄芝和靈雲就十分滿意了,在小院裡這看看那摸摸,完全閒不住。

楊霖漫步來到書房,擺在上面的,都是些雜七雜八的書籍。

本來的經史子義,反倒不知道扔到哪去了,想到這裡不禁一笑。

翻出一塊墨來,自己輕輕研磨好了之後,提筆給蔡京又寫了一封信。

關於開設多門考試,分別取士的事,事實上已經動搖了幾千年來的選拔制度。

www⊙тт kΛn⊙¢〇

這種科考,已經從選官變爲了選吏,也把精簡官員,落到實處這一項,進行到了極致。

通過這次新政,楊霖也瞭解到了,這個官場生態已經成熟到不能再成熟。

有時候想要循序漸進,反倒不行,必須快打斬亂麻,一步到位。

再用強勢的武力,壓制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彈,過去幾年大家反倒擁護起這個政策來。

想到這裡,楊霖輕笑一聲,現在自己站在這個位置,要做的千年未有之大變革。

大勢在我,順我者即爲正義,逆我者就是阻礙大勢,死不足惜,不管他是出於什麼目的。

這次變革的重要性,實則關乎未來的民族發展,能否從這個已經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體系中獲得一次昇華。在世界之巔,再領風騷千年。

與之相比,什麼仁慈、正義、善惡都是微不足道之事。

秦始皇殺再多人、建阿旁宮、奢靡無度、焚書坑儒,他也是千古一帝,值得萬世讚頌。

如今最怕的,就是自己出了什麼不測,那麼絕對是人死政消,沒有第二種可能。

舊勢力需要自己一直壓制,直到新的秩序成型,有了自己的守衛着和擁護者。

思緒萬千之際,這封信也寫完了,不知道蔡京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陸謙。”

外面的侍衛推門而進,笑道:“少宰,陸虞侯歇息去了,如今是屬下當值。”

楊霖點了點頭,道:“你派人去一趟驛站,把這封信交到汴梁文教司蔡京手中,另外去揚州衙署,讓知府召集揚州從五品以上官員,來這裡見我。”

親衛出去之後,楊霖指揮着幾個侍女,搬起小凳子,在院子裡整齊排列出來。

不一會,揚州高官們興高采烈前來拜見,一見滿院的小椅子,紛紛愣在原地。

直到楊霖出來,笑着道:“諸君,各自入座。”

諸位官員哭笑不得地按資排座,一一落座之後,楊霖道:“今天把你們叫來,不爲別的,專爲淮揚鹽榷。”

這可真是半句廢話也沒有,少宰雷厲風行,果然是名不虛傳。

淮揚揚榷,就是當地的重中之重,因爲蔡京的改革,讓淮揚一帶怨聲載道,繁榮程度一落千丈。

當時他爲了得到趙佶的寵信,爲朝廷急劇斂財,把地方上給坑苦了。

而且今後歷代的統治者,都看到了這個斂財妙招的厲害,無不有樣學樣,從此漢人普通百姓吃鹽就是個老大難問題。

楊霖自問不需要這樣的斂財手段,來爲朝廷增加財政收入,便有意徹底革除此舉。

廢除鹽榷、鹽引,讓民間自己經營,讓市場來取優汰劣,既可以讓百姓買到平價鹽,也可以增加地方官府的稅收。

因爲楊霖是先控制了朝廷中央,再來地方推行新政,所以朝中的壓力很小。即使有人不同意,也不敢牴觸楊霖的政令。

所以這一項看起來很難的舉措,實際上很容易就完成了,最怕的就是徹底放開之後,自由市場的這一段時期,形成了不好的風氣或者出現巨頭壟斷鹽業,坐地起價的形勢。

所以楊霖打算,限制鹽井的開發,不允許一個人佔據太多的鹽廠,不允許跨地域戶籍地開採曬鹽。

如此一來,就能徹底根除地方上的私鹽販子,因爲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做鹽的生意,誰還要偷偷摸摸。

在場的揚州官員,全都被楊霖講的興奮不已,沒想到這種好事都能出現。

朝廷終於不再壓榨地方了,一旦鹽榷廢除,開始和陶瓷、糧食、布匹一樣,改由私人經營了,那麼地方上不知道要多收多少的稅。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無數的鹽販子,就會成爲良民,成爲正兒八經的客商。

靖綏地方治安的壓力也驟降,不用隨時擔心被兇惡的鹽販子滅門了,能夠光明正大做生意,誰願意去刀頭舔血。

第六百五十三章 山川變色第六十五章 鋌而走險惡膽生第四百零五章 赤陽真人信徒多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容染指狠人楊第一百二十五章 蒼天無眼第一百四十章 方臘稱帝第六百零三章 連環第二十一章 二十四橋明月夜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戰與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將門摺子疑雲深第六百六十章 西北匍匐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四百八十九章 藏兵待發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個明白人第三章 父子齊心第六百零九章 不眠之夜第四十章 一日看盡汴梁花第四百零六章 策勳國公當爲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軍令如山第四十四章 時間倉促第二百九十一章 花鳥大夫酒囊卿第七百二十五章 嘆息第三百九十三章 醫心不救禽與獸第二百九十三章 赤陽星象墮北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蔡出新政楊變法第六百三十七章 怒斬節奏狗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七百一十五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七章 離龍坎虎更猜疑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二百九十三章 赤陽星象墮北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逃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迴歸,汴梁久違的大場面第一百八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團錦繡時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達第一百四十七章 青溪深處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三百三十一章 醫道邁出一大步第四百五十七章 兇刀出鞘第六百八十九章 屬意江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沉舟側畔千帆過第三百四十二章 呼之欲出的真相第五百五十章 燎原第七百一十八章 建設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生死高臺新舊換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風雲第五百六十四章 謀朝篡位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手撥亂升龍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六百零四章 構陷第六百零一章 立足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一百九十章 奸佞當道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八十四章 養匪自重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難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六百五十九章 量狹滄海第三百九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妙法心院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一百零一章 衆星捧月第二百一十五章 西征之利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七百零八章 勝券在握少宰仍留後路,豪氣干雲小將互不欽服第八十一章 胸中了了舊恩仇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來而不戰退也難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七十一章 你且退後讓我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魑魅魍魎第六十九章 襲擊欽差是謀反第三百八十五章 豪傑本不爲偷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晉燕王第三百三十八章 將門摺子疑雲深第四百九十八章 本宮不是那樣的人第三百章 蔡楊翻爲社稷臣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氣短安逸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九章 一遇風雲變化龍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
第六百五十三章 山川變色第六十五章 鋌而走險惡膽生第四百零五章 赤陽真人信徒多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容染指狠人楊第一百二十五章 蒼天無眼第一百四十章 方臘稱帝第六百零三章 連環第二十一章 二十四橋明月夜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戰與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將門摺子疑雲深第六百六十章 西北匍匐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四百八十九章 藏兵待發第五十二章 出了一個明白人第三章 父子齊心第六百零九章 不眠之夜第四十章 一日看盡汴梁花第四百零六章 策勳國公當爲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軍令如山第四十四章 時間倉促第二百九十一章 花鳥大夫酒囊卿第七百二十五章 嘆息第三百九十三章 醫心不救禽與獸第二百九十三章 赤陽星象墮北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蔡出新政楊變法第六百三十七章 怒斬節奏狗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七百一十五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七章 離龍坎虎更猜疑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二百九十三章 赤陽星象墮北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逃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迴歸,汴梁久違的大場面第一百八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團錦繡時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達第一百四十七章 青溪深處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看我女兒怎麼樣第三百三十一章 醫道邁出一大步第四百五十七章 兇刀出鞘第六百八十九章 屬意江南第七百三十八章 通高麗第六百八十八章 名皇帝和實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邊關幾時好(第五更,鳳棲梧桐加)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沉舟側畔千帆過第三百四十二章 呼之欲出的真相第五百五十章 燎原第七百一十八章 建設第八十八章 張嘴要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生死高臺新舊換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風雲第五百六十四章 謀朝篡位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手撥亂升龍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與你不死不休第五百六十八章 人心在楊,文武待變第六百零四章 構陷第六百零一章 立足第四百七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一百九十章 奸佞當道第二十七章 破廟野哭一尊佛第八十四章 養匪自重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難第五百零七章 簡直荒唐第六百五十九章 量狹滄海第三百九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騎夜入燕京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妙法心院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戶第一百零一章 衆星捧月第二百一十五章 西征之利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七百零八章 勝券在握少宰仍留後路,豪氣干雲小將互不欽服第八十一章 胸中了了舊恩仇第一百六十二章 枕邊風吹起來第三百八十七章 來而不戰退也難第七百六十五章 愛好和平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六百九十章 定鼎五京第五百五十三章 浴火新生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七十一章 你且退後讓我來第七百四十八章 國號都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見金使到汴梁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魑魅魍魎第六十九章 襲擊欽差是謀反第三百八十五章 豪傑本不爲偷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舊將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晉燕王第三百三十八章 將門摺子疑雲深第四百九十八章 本宮不是那樣的人第三百章 蔡楊翻爲社稷臣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氣短安逸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第九章 一遇風雲變化龍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利於民賣田產第六百零八章 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