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魄力

王慶直覺張正書說得不對,但他又無法從根本上駁倒張正書,只能說道:“小官人,你說這般多有何用,只要官家、朝中相公不準,你便是有萬般本事,也用不出來!”

這倒是實話,爲什麼趙光義伐遼會失敗?是兵力不及?還是糧草不濟?

都不是,是朝中派系鬥爭太厲害,導致前線有太多聲音,以至於各打各的,最後自然只能失敗了。

甚至可以說,大宋戰敗的戰事裡,有一半多都是內訌引起的。這都要歸功於宋朝的監軍制度,以及對武將的深深不信任,如果宋朝皇帝魄力大些,怕是西夏早就被滅了。

“那也難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張正書嘴上雖然這麼說,卻知道在宋朝太難。

要知道,宋朝皇帝對武將的不信任到了什麼地步?

看看宋太宗趙光義就知道了,連對戰的陣型都要給武將規定好了——“平戎萬全陣”!這是一個什麼大陣呢?厲害了,總共要十四萬士卒才能佈下的大陣,全陣由三個方陣組成,各由一名大將統領。每陣各五里,周長二十里,計七千兩百步。三陣之間皆相隔一里,陣面總共寬達十七裡。

這樣的大陣,就一個核心——以步制騎!

但是,在行家的眼中,特別是“兵法精通”的張正書眼裡,這簡直是狗屎,一文不值。

這麼龐大的一個戰陣,哪裡有地方擺得下?更別說,指揮士卒的問題了。要知道,十四萬人啊,一個戰陣啊,任你本事再通天,也不可能如臂指使的。最要命的是,這樣的戰陣實在太過勞師動衆,而且機動性極差。一旦脫節,那就進入對方的節奏了。如果是騎兵戰術大家,肯定會把麾下騎兵分成幾部分,一部分誘敵深入,致使脫節;一部分側翼擾動,一部分背後迂迴。反正,就是利用騎射,讓你難受,最後拖垮你。

所以,知道這“平戎萬全陣”多麼不實際了吧?

也幸虧這樣的“平戎萬全陣”沒有上過戰場,不然的話肯定會被教訓得滿頭是包的。

在沒有機械動力的年代,或者沒有強力遠程武器的年代,以騎制騎纔是王道。

哪怕是原始火器的時代,火器加騎兵會爆發出更強大的威力。實例可見明初朱元璋的兵馬,拿破崙的兵馬,那是所向披靡的,原本騎兵稱王的蒙古人被打得只能遠遁北漠。可見,騎兵確實是冷兵器之王,只要指揮得當,那就足夠扭轉戰場形勢。

但很可惜,宋朝太過缺馬了。

即便張正書“先知先覺”辦了牧場,引入了易生養、耐力十足的蒙古馬,現在也沒有多少起色。

知曉內情的王慶笑了笑,沒有和張正書繼續爭辯這個話題,只是交流一番在敵國內暗探事宜,就匆匆離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趙煦的病也徹底好轉了,也再次親自處理起政事。

“西北……”

趙煦最關切的,還是西北的戰事。

只是如今西北戰事糜爛,超過五十萬的軍隊在天都山、橫山一帶來回拉扯。每一刻,都有無數生命消失。

不管是大宋還是西夏,都在拚命忍受着,以期望能最後取得勝利。

這樣的拉鋸戰,讓大宋的錢糧迅速減少。

即便是趙煦下令推廣了兩季稻的種植,開啓了開發江南的計劃,可即便如此還是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十幾萬大軍人吃馬嚼的,日積月累那就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再加上這麼長的運輸路途,即便是富饒的大宋,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趙煦突然想起張正書的話來,“水泥堡壘護糧道,可行?”

越想,趙煦越是煩躁,突然高聲喊道:“彭元量!”

“小的在!”

一旁老神在在的彭元量條件發射地應了一聲。

“那姓張的小子,最近在忙些甚麼?”

彭元量不敢怠慢,連忙說道:“回稟陛下,張大夫兢兢業業地在修築新城……”

“修築新城?!”趙煦一愣,繼續問道:“那修得如何了?”

“陛下,張大夫此時在全力鋪路。”彭元量不敢隱瞞,把張正書最近的動作都說了出來。

趙煦更是愕然了:“鋪路?!”

“回稟陛下,張大夫曾說過,要想築山城,路是重中之重。再者,想要財通,必須路通……”彭元量連忙販賣起了張正書式的理論,讓趙煦直皺眉頭。

“依你看,那水泥果真有大用?”

彭元量笑道:“陛下,水泥比起糯米汁混石灰,更省錢,且更快凝結……”

有這麼一句就夠了,趙煦已經心中有底了。

“你說,若朕讓那小子把水泥配方交出來,他會不會拒絕?”趙煦有點不確定,他內心是知道的,張正書這種人才一定要籠絡,不能放走。如果再成了一個張元,恐怕大宋都要被張正書顛覆的!

彭元量一愣,然後理所當然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張大夫又豈能違逆陛下聖意?”

趙煦搖了搖頭,說道:“此子不能以常理度之……也罷,讓朕想想看……”

也許是張正書鼓搞出來的東西又莫大的能量,讓趙煦都覺得有點心驚膽戰了。甚至趙煦有種錯覺,一旦給張正書這麼鼓搞下去,宋朝國力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膨脹開去。到那時候,大宋幾無敵手。但是,趙煦更加擔憂的是,他能不能把控住張正書。面對這麼一個臣子,是所有皇帝都覺得棘手的問題。

“若不然,叫李家村變成一個集鎮?甚至……變成一個縣?朕,可以給他更多的土地,讓他心甘情願把水泥配方交出來的……”

趙煦終於想到了張正書最缺的是什麼,那就是土地。

而偏生,作爲最大的地主,趙煦手中最多的就是土地。

“既然他想鼓搞,就讓他儘力去鼓搞罷,朕倒要看看,他能鼓搞出甚麼來!”趙煦很有魄力,他覺得張正書的新玩意似乎能對新法產生互補的裨益,立即做出了這個決定。也許,也只有像趙煦這樣的年輕帝王,無所畏懼的帝王,纔會做出這樣大膽的決定。當然了,這也和趙煦的認知有關,他無法想象,一旦科技進步到一個階段,會對一個國家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畢竟宋朝的人,都被儒家禁錮了思想,已經看不清未來了。

第兩百五十章:自找麻煩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兩百八十八章:誰獲利?第九百四十章:無法拒絕第一百五十九章:小說連載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八百九十九章:真的贏了嗎?第八百四十三章:我沒醉?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九百九十章:封妻廕子第五百六十章:閒言閒語第三百七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八十五章:新產品第三百四十七章:女人都一樣的第三百三十九章: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六百四十九章:把蛋糕做大第一百零九章:首次發聲(上架五更,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六章:淪陷了第兩百五十二章:技術推廣第十章:溜了溜了第四百九十章:定下基調第九百六十五章:圍點打援第兩百五十六章:釀酒計劃第五百八十三章:將計就計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五十章:書鋪第九十二章:香閨中第四百二十五章:又敗家了第九百八十八章: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第一百八十七章:再見道士第二十三章:根源所在第七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九十一章:有人眼紅了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七百三十四章:建城設想第兩百一十七章:中醫有外科手術!第兩百八十五章:打地基第三百八十五章: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六百八十七章:困龍之地第六十六章:三位一體的灌溉系統第三百六十二章: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第一百六十七章:儒家的黑材料第四百二十九章:違背經濟規律第三百五十二章:細水長流第三百四十六章:無法拒絕的誘惑第三百四十九章:世界這麼大第七百四十五章:無冕之王第八百三十章:挑動各方第七百九十五章:借雞生蛋第九百一十五章:考選胥吏第七百四十二章:瘋子第兩百三十九章:有道理第一百九十二章:嘴炮誤國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五百三十一章:華夷之辯第九百七十六章:豁出去了第十二章:享受第六百三十七章:於國何益?第六百七十九章:廣州城第五百七十六章:流落汴京第五百六十八章:坐實了第八百九十二章:軍心可用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四百一十一章:獲勝概率第兩百七十八章:懷璧其罪第六百七十二章:稻花魚第七百三十二章:利益與動力第三百六十一章:耳提面命第一百四十二章:焌糟第七十七章:轟動汴梁城第七百二十三章:童謠起第兩百零六章:歪打正着第一百一十七章:情書第三百三十四章:不一樣的李家村第六百三十七章:於國何益?第六十九章:不得志的秀才們第三百五十一章:曲線救國第兩百九十四章:爭人口第兩百七十七章:密謀第兩百二十七章:無力吐槽第兩百六十章:耿直的章惇第二十章:田舍郎第十二章:享受第六百一十六章:積攢第五百零二章:明爭暗鬥第三百一十二章:知我者第三十一章:難做事第七百二十章:糧價風雲第八百八十九章:利益之爭第二十七章:如此秀才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七十二章:又一個賺錢項目第九百三十章:民心所向第八百九十七章:宴後第六百三十六章:朝陽行業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兩百七十一章:船隊第七百零九章:準會來的第四百七十八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兩百五十章:自找麻煩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兩百八十八章:誰獲利?第九百四十章:無法拒絕第一百五十九章:小說連載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八百九十九章:真的贏了嗎?第八百四十三章:我沒醉?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九百九十章:封妻廕子第五百六十章:閒言閒語第三百七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八十五章:新產品第三百四十七章:女人都一樣的第三百三十九章:安排妥當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六百四十九章:把蛋糕做大第一百零九章:首次發聲(上架五更,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六章:淪陷了第兩百五十二章:技術推廣第十章:溜了溜了第四百九十章:定下基調第九百六十五章:圍點打援第兩百五十六章:釀酒計劃第五百八十三章:將計就計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五十章:書鋪第九十二章:香閨中第四百二十五章:又敗家了第九百八十八章: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第一百八十七章:再見道士第二十三章:根源所在第七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九十一章:有人眼紅了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七百三十四章:建城設想第兩百一十七章:中醫有外科手術!第兩百八十五章:打地基第三百八十五章: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六百八十七章:困龍之地第六十六章:三位一體的灌溉系統第三百六十二章: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第一百六十七章:儒家的黑材料第四百二十九章:違背經濟規律第三百五十二章:細水長流第三百四十六章:無法拒絕的誘惑第三百四十九章:世界這麼大第七百四十五章:無冕之王第八百三十章:挑動各方第七百九十五章:借雞生蛋第九百一十五章:考選胥吏第七百四十二章:瘋子第兩百三十九章:有道理第一百九十二章:嘴炮誤國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五百三十一章:華夷之辯第九百七十六章:豁出去了第十二章:享受第六百三十七章:於國何益?第六百七十九章:廣州城第五百七十六章:流落汴京第五百六十八章:坐實了第八百九十二章:軍心可用第八百零六章:左戶司辦案第四百一十一章:獲勝概率第兩百七十八章:懷璧其罪第六百七十二章:稻花魚第七百三十二章:利益與動力第三百六十一章:耳提面命第一百四十二章:焌糟第七十七章:轟動汴梁城第七百二十三章:童謠起第兩百零六章:歪打正着第一百一十七章:情書第三百三十四章:不一樣的李家村第六百三十七章:於國何益?第六十九章:不得志的秀才們第三百五十一章:曲線救國第兩百九十四章:爭人口第兩百七十七章:密謀第兩百二十七章:無力吐槽第兩百六十章:耿直的章惇第二十章:田舍郎第十二章:享受第六百一十六章:積攢第五百零二章:明爭暗鬥第三百一十二章:知我者第三十一章:難做事第七百二十章:糧價風雲第八百八十九章:利益之爭第二十七章:如此秀才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一百七十二章:又一個賺錢項目第九百三十章:民心所向第八百九十七章:宴後第六百三十六章:朝陽行業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兩百七十一章:船隊第七百零九章:準會來的第四百七十八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