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躲無可躲

張正書嘆了口氣,說道:“那不然還能怎樣?那端王是認準我了,我做什麼都沒用啊!”這是實話,要是趙佶認準了張正書,張正書現在確實難以做什麼來抵消他的念頭。好在趙佶還不是皇帝,沒法由着性子來。要是趙佶已經成了皇帝,張正書二話不說就要跑路了。

瞧瞧趙佶對付情敵的手段就知道了,吃醋的女人是不講道理的,吃醋起來的男人,更是不講道理。要是這個男人身居高位,還弄他不過,那就是一樁禍事了。

張正書不知道現在他在趙佶眼中是個什麼形象,但肯定被列爲“情敵”的範疇了。

天地良心,張正書明明和李師師保持着距離,也沒有一絲旖旎的心思,偏生被趙佶記恨上了,這算什麼事?無妄之災啊!

“這可怎生是好?”曾瑾菡也急了,她也聽聞過趙佶的大名,端王心術不正,喜歡走馬狎妓,雖有文才,卻放浪不羈。這樣的權貴,是哪個商賈都不想惹的。

張正書安慰她說道:“如今看起來,倒是沒有什麼事。他只是端王,又不是皇上。要是他做了皇帝,我立馬跑路。可惜啊,他只是個親王罷了。”

“還‘只是親王’罷了,那端王要是鐵了心與你爲難,你能怎樣?”曾瑾菡急得都快掉眼淚了。

“放心,在開封府他還不敢亂來的……”

張正書很篤定地說道,歷史上,就沒有一個趙氏宗室敢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要是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那趙氏宗室恐怕就容不得他了。削爵都是輕的,按律法嚴判是大概率的事。爲何是這樣呢?咳咳,這就得扯到趙光義了,可能是因爲得位不正,趙光義對待太祖一脈,嚴苛到不行。稍稍犯錯,恐怕就要遭到滅頂之災。

這些年來,趙氏宗室中的太祖一脈,都是夾着尾巴做人的。

有鑑於此,很多王爺,郡王,或者是其他爵位的宗室,都如履薄冰,不敢做什麼出格的事。

正因爲是這樣,所以宋朝的宗室都很安分,沒有一個敢造反的。也是,燭光斧影的事,還歷歷在目,誰敢造反?

然而曾瑾菡雖然熟知人情世故,卻不太懂政治:“我等都是商賈,如何能和一個王爺鬥?不若郎君你備厚禮,上門賠罪罷!”

張正書卻苦笑道:“人都得罪了,賠禮有用嗎?”趙佶的小心眼,張正書是一清二楚的。

歷史上,章惇反對立趙佶爲帝,認爲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可向太后以宋神宗語駁斥章惇:“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最後,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大臣的支持下,強行立了趙佶爲帝。趙佶一登基就找了個藉口,而蔡京爲了奪權,利用臺諫官彈劾章惇,與趙佶裡應外合,總算是把章惇弄出汴京城了。章惇被貶爲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即便是這樣,趙佶依然沒放過章惇,把章惇一貶再貶,貶爲雷州司戶參軍。從此,章惇就一路奔波,從舒州、睦州、越州,最後到湖州。短短兩年多時間,章惇南遷北移,最後病死在貶所之中。

看到了沒?趙佶的記仇,一點都沒有君王風度。

再加上他的荒唐,任用小人,爲禍天下,根本不配爲君。

可惜,歷史偏偏和宋人開了個玩笑,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

躲避是躲避不過的了,被趙佶記恨上,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張正書對此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既然躲不掉,那就捨得一身剮,把趙佶這個準皇帝拉下馬好了!

對此,張正書有三手計劃。

一,自然是讓趙煦生個健健康康的兒子出來,有可能的話,儘量延長趙煦的壽命。不過,以趙煦好色的性子,估計這條路很渺茫。二,就是申王趙佖了,理論上講,申王趙佖纔是趙煦死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可惜有眼疾。但是,在張正書這裡根本不算事。不就是個近視眼嗎,張正書弄出玻璃之後,還怕弄不成個高度近視眼鏡?這樣一來,申王趙佖就不會因爲眼疾被刷掉了。這個計劃得儘快實施,還需要在民間多多宣傳申王趙佖的“仁義”。額好吧,其實申王趙佖也不是什麼好貨色,平庸至極,是個老好人。不過怎麼說,都比趙佶當皇帝好好一點。最重要的是,申王趙佖有個厲害的兒子趙有奕,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最後一個計劃嘛,自然就是安排退路了。

天下之大,張正書哪裡去不得?

不過,這得首先弄出船隻來才行,沒有船隻,一切都是虛的。

除了船隻外,還得招募船員,自己培養船員。如果是趙佶爲帝,那在趙佶登基之前,張正書就帶着全家老小出海生活。

只是這幾個計劃都有點……不可告人,自然不能告訴曾瑾菡了。

“郎君,你莫要犟,我可不是說笑的。”曾瑾菡繼續勸道。

張正書搖了搖頭,苦笑道:“沒有用的,只會讓那端王更加看不起我,便是現在都能放手整我了。”

曾瑾菡不信,皺眉說道:“安有如此王爺?”

“趙佶不就是?”

張正書心道,你還不知道他的荒唐事呢,千古皇帝,他也算是獨一份了。

曾瑾菡長吁短嘆,這頓飯吃得不歡而散。

而張正書呢,則打定了主意,不管怎麼樣都好,爲了自己,爲了大宋,都不能讓趙佶登基。

在送走曾瑾菡後,張正書坐在小樓上,看着萬家燈火,心中想着:“西北戰事一了,趙煦估計會來我這裡了吧?”

爲什麼張正書這麼篤定呢?

完全是因爲張正書料中了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的結果,趙煦不得不再次過來取經了。估摸現在朝廷裡,是戰是退,已經要吵成一鍋粥了吧?張正書只想嘿嘿冷笑,要說朝中諸公嘛,做實事不行,吵架開幹倒是一把好手。偏生到了遼國,到了西夏,他們的膝蓋就軟了,脊樑就彎了。這就是文人的“骨氣”,像蘇轍那樣的文骨,這時候的朝堂已經沒有了。剩下的,只有曾布、蔡京一流的政治投機者。

這確實是悲哀。

不僅僅是大宋的悲哀,也是儒家的悲哀。

儒家到此,已經走入了死衚衕。看似科舉把儒家捧得很高,實際上高處不勝寒啊!

第四百六十五章:走私猖獗第八百七十七章:慫恿第五百三十五章:傻眼了第四百四十一章:炫耀第七百六十四章:不用去找答案了第兩百六十三章:大宗貨物第一百五十五章:有權,任性第四百五十六章:真的好意思第五百五十八章:待遇不一樣第八百六十五章:鬥志昂揚第九百四十二章:沒閒着第九百七十章:兵力空虛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八百四十七章:兩難第三百九十八章:腐儒誤國第六百零三章:新奇玩意第九百五十一章:飄了第兩百八十五章:打地基第三百五十章:你給得了嗎?第五百九十八章:最難的事第六百六十三章:運氣太“好”第九十六章:着妝第三百八十三章:推諉第五百六十二章:九出十三歸第兩百五十七章:品牌效應第八百一十七章:足夠了第七百九十三章:銀行行長第九百零五章:不捨第六百一十四章:反制手段第五十九章:酒閣子第兩百零七章:有賞解題第兩百四十三章:始作俑者第兩百七十一章:船隊第一百二十二章:風險第四百六十五章:走私猖獗第九十二章:香閨中第九十二章:香閨中第兩百零一章:秋水爲神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五百一十九章:割肉第一百六十四章:死對頭第七百九十七章:新錢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兩百五十七章:品牌效應第九百八十八章: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第七百二十八章:爭權奪利第一百零六章:不速之客第一百八十一章:罵了一路第兩百八十二章:成了!第五百八十八章:爭功勞第三百七十章:給自己挖坑第九百八十三章:攻入幽州第三百九十四章:格格不入第六百七十九章:廣州城第五百八十七章:治標之法第三百六十二章: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第六百八十六章:沒見識第一百五十四章:大智慧第九百八十三章:攻入幽州第一百零七章:爲政績第九百五十六章:智慧對決第三百七十八章:開門見山第六百七十七章:即將離別第九百九十二章:和諧與不和諧第兩百四十三章:始作俑者第九百一十四章:治理地方第五百五十五章:受寵若驚第三百七十九章:泡茶第七百九十九章:意想不到的敵人第三百八十一章:繼續背黑鍋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第六十五章:分工合作第六百零一章:風帆技術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七百八十九章:軍事化培訓第三十九章:營造匠第六百七十五章:造儒家的反第五百五十九章:細思極恐第一百六十五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七百二十六章:輿情洶洶第四百七十二章:俠之大者第兩百七十一章:船隊第五百八十一章:鋌而走險第一百四十二章:焌糟第八百三十六章:討價還價第三百五十一章:曲線救國第五百三十三章:山寨能力太強了第七百五十五章:受刺激了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三十一章:難做事第四百四十九章:坑一把第七百三十三章:不破不立第五百零五章:會客室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兩百七十七章:密謀第兩百七十五章:用錢砸第四百五十八章:親自下場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
第四百六十五章:走私猖獗第八百七十七章:慫恿第五百三十五章:傻眼了第四百四十一章:炫耀第七百六十四章:不用去找答案了第兩百六十三章:大宗貨物第一百五十五章:有權,任性第四百五十六章:真的好意思第五百五十八章:待遇不一樣第八百六十五章:鬥志昂揚第九百四十二章:沒閒着第九百七十章:兵力空虛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八百四十七章:兩難第三百九十八章:腐儒誤國第六百零三章:新奇玩意第九百五十一章:飄了第兩百八十五章:打地基第三百五十章:你給得了嗎?第五百九十八章:最難的事第六百六十三章:運氣太“好”第九十六章:着妝第三百八十三章:推諉第五百六十二章:九出十三歸第兩百五十七章:品牌效應第八百一十七章:足夠了第七百九十三章:銀行行長第九百零五章:不捨第六百一十四章:反制手段第五十九章:酒閣子第兩百零七章:有賞解題第兩百四十三章:始作俑者第兩百七十一章:船隊第一百二十二章:風險第四百六十五章:走私猖獗第九十二章:香閨中第九十二章:香閨中第兩百零一章:秋水爲神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六百八十一章:白糖貿易第五百一十九章:割肉第一百六十四章:死對頭第七百九十七章:新錢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兩百五十七章:品牌效應第九百八十八章: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第七百二十八章:爭權奪利第一百零六章:不速之客第一百八十一章:罵了一路第兩百八十二章:成了!第五百八十八章:爭功勞第三百七十章:給自己挖坑第九百八十三章:攻入幽州第三百九十四章:格格不入第六百七十九章:廣州城第五百八十七章:治標之法第三百六十二章: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第六百八十六章:沒見識第一百五十四章:大智慧第九百八十三章:攻入幽州第一百零七章:爲政績第九百五十六章:智慧對決第三百七十八章:開門見山第六百七十七章:即將離別第九百九十二章:和諧與不和諧第兩百四十三章:始作俑者第九百一十四章:治理地方第五百五十五章:受寵若驚第三百七十九章:泡茶第七百九十九章:意想不到的敵人第三百八十一章:繼續背黑鍋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第六十五章:分工合作第六百零一章:風帆技術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七百八十九章:軍事化培訓第三十九章:營造匠第六百七十五章:造儒家的反第五百五十九章:細思極恐第一百六十五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七百二十六章:輿情洶洶第四百七十二章:俠之大者第兩百七十一章:船隊第五百八十一章:鋌而走險第一百四十二章:焌糟第八百三十六章:討價還價第三百五十一章:曲線救國第五百三十三章:山寨能力太強了第七百五十五章:受刺激了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三十一章:難做事第四百四十九章:坑一把第七百三十三章:不破不立第五百零五章:會客室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兩百七十七章:密謀第兩百七十五章:用錢砸第四百五十八章:親自下場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