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節 妙應真人

“妙應真人!”李元興嘴裡重複了一句,猛的站了起來:“你可姓孫!”

“貧道俗家,孫思邈!”妙應真人孫思邈向李元興行了一個道家禮節。

李元興大笑:“好,好,好!”李元興這幾聲好,讓衆人有些莫名奇妙,卻聽李元興繼續說道:“孫道長留下了,本王有一份重禮是特意給你帶來的。你還別不相信,這份禮物可比萬金,可救千萬人!”

孫思邈來幹什麼?

說句最實在的,就是他雲遊至此,關於李元興是天上星君下凡的事情他不太相信。可程咬金那死了又活的事情,卻讓他不得不信。

這傳聞太神奇,所以他打算來見李元興,不爲別的,就爲了那把死人救活的術。

道家講術,可以理解爲技術,也可以被俗家認定爲法術。

但孫老道相信,這東西是有可能學會的,所以他一定要親自見到秦王李元興。

“兩位道長,醫官長。眼下先幫本王辦一件大事,事關我大唐軍士的性命。”李元興的話,那怕是很隨意的話,都是命令。因爲李元興是大唐秦王。

“來,打開箱子!”

箱中是無數個竹筒,每個竹筒上都貼着一個標籤,按現在來說,就是大寫的一,二,三,四這些字。(壹、貳、叄、肆)楷體,打印機打出來的。

“先說這一,是外用的,軍士們傷口會惡化,除死肉,清洗可治!”

李元興說着,示意給三人各遞一筒。

孫老道將那粉放在舌頭上嚐了一下,想知道這藥的配方。

李元興拿出一張寫着一號的紙卷給了孫老道:“藥方在此,有詳細的劑量。”李元興的校方何止是詳細,害怕現代與古代的藥名有差,不僅僅有藥效的解釋,連藥的圖都打印出來了,可當真是極詳細了。

孫老道看了一眼之後,先是放竹筒放下,然後整理衣冠大禮:“秦王仁厚!”

“一個藥方罷了,四個都給你。”

李元興有一些興奮,將四個紙卷都交給了孫老道,然後繼續說道:“這個二,就是傷口處理好,日常服用的,可助傷口早日恢復。這三,一但軍士受傷發熱,就要用這個,管用。這四,可解突厥箭頭上粘馬糞的麻煩!”

“此藥方,貧道不敢受,當放在軍中嚴管!”說罷,孫老道沒有打開看,直接塞給了醫官長,那醫官長也明白,這樣的東西流傳出去是滅九族的重罪,拿着藥方的手都在顫抖,最後象扔一塊火炭一樣,塞給了負責這傷兵營的將軍。

那將軍想了想,解開鎧甲將藥方放在貼身處:“某,一會上報李尚書!”

傷口恢復的快,傷口惡化的治療,傷兵發熱,箭頭有馬糞,這全是要命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傷兵因爲這些而死去。

那整整一木箱的竹筒裝的全是藥,來自天庭的仙藥。

就是道士們都不敢窺視那藥方,更何況一個小小的八品,九品醫官長了。

“速速分配藥物,調製新藥。大唐的軍士救治一個算一個!”

“得令!”負責傷兵營的軍官立即行了一個軍禮。

李元興又向丹塵子半禮:“道長有心了,有勞!”

丹塵子唸了一聲道號,回了李元興一禮,多餘的話說起無趣,他們的行動纔是關鍵。

“道長,隨本王來!”李元興見到孫思邈時的那種興奮已經過去了,冷靜下來之後,李元興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讓孫老道給自己幹活了。可惜葉秋霜不在,否則,她有無數種辦法讓孫老道把命賣給自己。

李元興的小院中,韋挺站在院中,手上捧着的是放聖旨的木盒。

看到韋挺這個樣子,李元興服了,古代的文人最重的是就是風骨,一身傲氣。

“本王更衣,稍候!”李元興走到門口的時候,突然回頭對白二娃說:“二娃,找一個身手好的準備上屋頂。然後來幫本王更衣!”

李元興沒有侍女,這一點韋挺已經信服了。

韋挺看的清楚,李元興拿出一塊黑色的板子,板子後面連着一根黑色的長繩。他聽到李元興交待着:“黑色這邊,對着陽光。小心別摔着了!”

那軍士身手不錯,幾個翻身就上了屋頂。

然後下面的軍士架起人梯,將那塊板子遞了上去。

李元興回屋,關上了門,很快裡面傳來吱吱的聲音,沒有人知道里面發生了什麼。

“韋御史,這份東西是本王自辯!”說罷,李元興叫白二娃進屋,幫自己更衣。

大約有二十多頁,這紙張極好,好到讓韋挺無法形容。上面的字極小,他並不知道,這還是李元興放大了字,是三號字,要是放五號字的話,韋挺不知道會如何?

李元興沒有再理會韋挺,而韋挺也沒有再去看秦王給他的東西。

現在聖旨沒有宣,作任何事情都是對聖上不敬。

李元興更衣之後,韋挺讀聖旨,因爲李元興是秦王,所以不需要跪禮之類的,只需要站着表情恭敬的去聽,聖旨內容沒什麼,沒有指責,也沒有詢問。只是告訴李元興,有一些大臣對他的作法不理解,讓李元興解釋一下自己作的事情。

這份聖旨,韋挺事先是沒有資格看的。

唸完聖旨,韋挺自己都呆住了。

原本想到的皇帝陛下的會斥責,或者說直接開口詢問,可這算什麼,他這個天使倒是有些可笑了。

韋挺無奈的搖了搖頭,心中涌出無限的無力感來。

“這就被打擊的失望了,就本王知道,古時那些死諫的文臣還有擡着棺材上朝堂的。堅持自己的信念,你只要認爲本王是錯的,就那彈劾到底,不死不休。”李元興笑着拍了拍韋挺的肩膀。

韋挺驚呆了,他到底遇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先是聖旨上沒有半點對秦王的指責,緊接着,秦王卻在支持自己彈劾他,這算什麼?

“很吃驚?”李元興笑了:“因爲你還不瞭解本王,或者說,你還沒有看到大唐的未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是由那個人說了算的,不是聖上,也不是本王。實話告訴你,本王更希望看到的,是百家爭鳴。就算是你們儒家,也有不同的流派吧,也是有着不同的理念,所以說儒家不進步,一樣會被時代所吞沒!”

韋挺完全的驚呆了,他聽懂李元興在說什麼,可又聽不懂李元興想說什麼。

李元興暗自樂了,這套說辭是事先準備好的,出自葉秋霜的稿件。以葉秋霜推斷,來宣聖旨的無非就是一個文官,學習儒家思想的文官,或者就是一個宦官。

對付文官,儒家文官,葉秋霜這些話就是大殺器。對付宦官直接無視。

李元興的話說到這裡:“剛纔那份,與其說是自辯不如說是樑師都有多該死。這一份,我的請罪表章。這一次,你們勝了,殺樑師都不道義,作爲秦王我也不想殺,但作爲大唐天策上將,他必須死!”

韋挺已經木了,腦袋完全屬於停滯的狀態了。

李元興卻沒有給韋挺去思考的時間:“這請罪表章帶回去吧,本王是有錯。但大唐的天策上將沒有錯。所以本王自請罰,現在你先下去休息吧,本王今日有要事!”

韋挺離開的時候,腦袋已經和漿糊沒區別了。

前面的還沒有完全想明白,後面的那幾句,秦王作錯了,但天策上將卻沒有錯。這話到底何意,秦王與天策上將本就是同一人,這又有何區別呢。

韋挺只是一個御史,雖然此次是天使,可他僅僅只是一個六品小官罷了。

他面前放着兩份沒有加任何封印的文書,一份是秦王殿下的自辯表,一份是請罪表章。按常理說,作爲御史他已經勝了,因爲秦王殿下低頭了,認錯了。可事實上,韋挺沒有一點成就感,反倒是有一種深深的失落。

更甚至是,他迷茫了,有些搞不清自己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

更搞不清自己接下來是應該離開,還是應該就留在這裡。

這時,有位軍士過來,說是李靖大將軍請韋御史去城頭,韋挺不解,可也不敢拒絕。

另一邊,李元興與孫老道面對面的坐着,李元興沒有坐上首主位,也沒有讓老道坐在下首,就在會客廳擺了一張方桌,面對面的坐着。桌上放着的是茶海,李元興正在擺弄着自己那連皮毛都算不上的茶藝。

李元興手上忙活着,嘴上還沒有停:“大道三千,老孫你修的養生、救人之道。本王修的天地唯和之道。無論什麼道,都是道,道中道。”

扯呀,李元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根據後世電視劇中那些胡扯的詞胡扯。

孫老道亮了一聲無量天尊,沒敢接李元興的話。

李元興天下星君下凡的傳聞已經是傳的神乎其神了,修道一說貴在修心濟世。孫老道是真道人,不是那種騙錢的小雜毛。他在意的是人道,世道。

“佛道之爭必起,在本王看來,都是正道,無所謂誰好誰更好。只是,本王希望道家能夠有所作爲,真正的濟世救人!當然,大道三千,方式有很多。本王只想請老孫你重醫道,以醫問道,濟世天下!”

孫老道起身一禮:“受教!”

李元興從身後摸出一本書來,啪!扔在桌上,書名《本草綱目》

光看本草之詞,孫老道的手都在顫抖了,那一寸多厚的書,上面要收錄多少。

“喝茶!”李元興爲孫老道倒是一杯茶:“你的心亂了,修道之人不應如此!”

孫老道再次長身一禮,卻什麼也沒有說,他在爲自己的定力不足而慚愧,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沒有再看那書,雙手捧起茶杯淺飲一口。

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590節 聰明人的計謀第480節 瘋狂的十二衛、瘋狂的長安城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635節 貞觀二年三月末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340節 秦王英明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242節 聘禮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173節 上位者禁小善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15節 準備回現代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56節 大唐富國計劃(一)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157節 長樂王拜帖第739節 明月VS嵐月第470節 秦王殿下參加祭天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778節 擴土之策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319節 刺客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170節 古長安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678節 這是任務?第832節 血肉長城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650節 京觀要怎麼辦?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638節 唐之武安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465節 抗令第320節 你想刺殺誰?第120節 單騎傲千軍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543節 古方神藥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840節 斬草除根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625節 見過金山嗎?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364節 刀客第174節 大唐最佳頂缸第556節 大唐的明星(二)第500節 自由之路第896節 又一位王妃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751節 海盜?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849節 戍軍(下)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548節 燥動的長安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660節 大唐貴族第509節 債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423節 一對珠花第732節 先鋒戰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758節 李墨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648節 暴政、酷吏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531節 代罰第615節 戰,戰,戰!下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339節 人心慌亂!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718節 大唐絕密計劃第323節 約會第159節 室韋與靺鞨第226節 殘軍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825節 倭人分糧
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590節 聰明人的計謀第480節 瘋狂的十二衛、瘋狂的長安城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635節 貞觀二年三月末第218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上)第340節 秦王英明第30節 重寶走私名人第158節 武曌圈地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437節 千餃宴上的發財大計第242節 聘禮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173節 上位者禁小善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第416節 豬肉白菜燉粉條第15節 準備回現代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56節 大唐富國計劃(一)第813節 三萬豬仔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834節 禁工化區第157節 長樂王拜帖第739節 明月VS嵐月第470節 秦王殿下參加祭天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778節 擴土之策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319節 刺客第851節 李元興的南美公關第170節 古長安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678節 這是任務?第832節 血肉長城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650節 京觀要怎麼辦?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638節 唐之武安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465節 抗令第320節 你想刺殺誰?第120節 單騎傲千軍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543節 古方神藥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840節 斬草除根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第625節 見過金山嗎?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364節 刀客第174節 大唐最佳頂缸第556節 大唐的明星(二)第500節 自由之路第896節 又一位王妃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751節 海盜?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849節 戍軍(下)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548節 燥動的長安第39節 秦王的大逆不道第660節 大唐貴族第509節 債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423節 一對珠花第732節 先鋒戰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113節 吃早餐嗎?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758節 李墨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648節 暴政、酷吏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693節 李靖的兵法教學第531節 代罰第615節 戰,戰,戰!下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339節 人心慌亂!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718節 大唐絕密計劃第323節 約會第159節 室韋與靺鞨第226節 殘軍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825節 倭人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