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

在繁忙的盤庫工作中渡過了好幾天,孫享福總算知道了皇帝的家底,並想到了暫時讓賬面上好看些的辦法。

農業司的一萬五千丁口會在春耕之前會全部回到各自的農莊,付出的代價是農業司所有的現金量,糧倉上面的虧空可以說成是賣糧買地了,所以,由莊戶們開出來的兩萬多畝新田必須上交,這方面,在長遠來看,李世民算是賺了,因爲兩萬多畝新田,以後每年都會給他產出幾萬石糧食,兩三年就會補足虧空。

至於林業司,這兩年皇帝並沒有建造宮殿的計劃,那麼倉庫的大木暫時不用補足,工匠被借調過去工部製作曲轅犁是必須的,現在給錢也要不回來,所以,孫享福曲線救國,找工部借用已經打造好的曲轅犁,找牧業司借耕牛,都給農業司的莊戶們,讓他們先將二十萬畝皇田淺耕一遍。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農業司的這些丁口來反幫林業司了,這個時代的人不懂得嫁接培植技術,但孫享福是這方面的專家,今年冬天總是豔陽高照,氣溫酷似初春,幸福村的暖棚裡溫度正好可以提前培植樹苗,孫享福以柳樹枝爲根,桃樹枝爲主體,培植了數萬顆桃樹苗。

這是個很簡單的植物科學,柳樹嫁接易成活,把一小節柳樹枝插入地底,只要澆水,很快就會生出細小的根莖,而被釘入柳樹枝內的桃樹枝主體卻會讓這顆樹苗長大之後是桃樹,孫享福已經不指望這個時代的人能理解這種科學了,他只需要從皇莊過來的那莊戶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把事情辦好,他親自化身質檢員,看到樹苗下地,這事就算妥了,整個過程只是花費了一些人力,就讓來年林業司的五百傾山林空地全部種滿了果樹,算是補足了上萬貫的樹苗窟窿。

再之後,以牧業司規模擴大爲由,找李世民要了三千突厥俘虜,畢竟,繳獲回來的數十萬頭牛羊馬匹,有一大半會劃入牧業司管轄,這方面是必然的,朝廷不會有人反對,那麼,牧業司放牧的人手也夠了,短缺的,只是大量的馬料,這需要靠後續的盈利來補足。

不過,孫享福還要趁着這個機會,幫忙推動了一下馬周的策略,那就是繼續找李世民要人,要突厥俘虜,讓這些突厥俘虜都回不去草原。

膳監司要發展,光輻射關中的長安作坊就用了兩千多個突厥人做工,那麼,洛陽,揚州,益州等幾個人口不下五十萬戶的大城市,是不是也要千人以上規模的工廠呢?這個摺子上到長孫無憂哪裡之後,李世民很快就拿着摺子去朝堂讓朝臣們商量,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一個出來贊同的會是魏徵。

這傢伙在膳監司參觀了一遍之後,果然回家讓僕役們照着工序製作了一次豆腐,平均一斤大豆,才製作出了三斤豆腐不到,而且味道還不如膳監司製作出來的好,計算完人工火耗之後,他才發現,皇帝在豆腐這個事情上,確實沒有賺錢,甚至有可能貼錢,而且,市面上如果一直有兩文錢一斤的豆腐售賣,對於穩定糧價也有很大的幫助。

要是以往,有旱災的傳聞在長安出現,長安的糧價起碼能漲兩三倍,但是今年,由於豆腐價格就是兩文錢一斤沒動,糧食價格居然只是緩慢的漲了兩三成,再往上漲就漲不動了,糧商們發現百姓們都不傻,直接吃起了價格更便宜的豆腐來裹腹,也不敢繼續漲了,反正一個人一頓吃一斤豆腐才兩文錢,而一斤豆腐,足夠保證一個人半天所需的營養了,更大的問題是,酸菜或鹹菜燉豆腐,都是美味啊!可比吃粗糙的糧食划算。

所以,沒有文臣的阻礙,李世民大筆一揮,五千突厥俘虜就到了膳監司名下,當然,這得等水庫建設完畢之後人員才能到位。

事情可還沒完,建了二十幾個大水庫,不能不開發成漁場吧!幸福村的漁場誰不眼饞?孫享福又採取了一個曲線策略,李世民得知計劃之後依計而行,先讓房玄齡上奏,給所有文武官員加俸祿。

這俸祿怎麼加呢?給官員們分魚,每年,每季,甚至每月,給不同品級的官員分不同大小,不同數量的魚,在這個時代,絹布,糧食,柴碳,都可以作爲俸祿,爲什麼魚不可以?這可是肉食啊!

而加俸祿的事情,誰會反對?

所以,基本不用議,朝廷就通過了,那麼問題來了,那來這麼多魚呢?

幸福村漁場可是人家孫正明的職田私產,哪裡雖然有魚數十萬尾,但也經不不起滿朝文武的瓜分發啊!所以,大家的目光,就放在了即將建成的這二十幾個大水庫。

於是,這個時候孫享福的摺子來了,只要給我人口經營水庫漁場,一年之內我可以讓這些水庫漁場出魚,從今年秋天開始,長安的每個官員,甚至每個吏員,都可以分到一定數量的魚貨,而且,還建議朝廷,廢除禁止捕殺鯉魚的條令,給鯉魚換個名字就好,就叫紅尾魚。

滿朝文武都覺得沒問題,於是,李世民又是大筆一揮,同意了漁業司主官的奏請,並劃了五千突厥俘虜進漁業司,只是,一年之內,漁業司必須負擔起官員們的魚俸,往後,將會形成常例。

這下好了,鴻臚寺和突厥使節的談判還沒結束,突厥俘虜就已經被分出去一萬多人,那麼也不差再多分幾個了,所以,這個時候戶部尚書長孫無忌上奏了。

還是給朝廷官員加俸祿,不過這次不是物資,是人口,按照品級,七品以上的官員都有,每人分兩個突厥勞力爲家奴,官品每高一級,多兩個,一品的國公宰相們,每人能分六七十個,親王,藩王,還有增加,這麼一分下來,兩萬多突厥俘虜又沒了,而且,沒有人反對,因爲奴隸就是錢啊!自己就算不想養,拿到市場上去賣,也是能值個幾貫的吧!

等朝廷諸公達成一致之後,李世民覺得,這麼對待突厥俘虜,突厥俘虜肯定有反彈,還是得給一道恩旨,乾脆徵召俘虜中的精壯之士入伍,給他們一個在大唐成爲人上人的機會,讓那些被打散分配的突厥人也看到一絲希望,當然,規模暫時不宜太大,就五千人吧!

這方面,軍方代表秦瓊,尉遲恭,段志炫,程知節,侯君集等人都說沒問題,還爭相統領這支即將由胡人組成的軍隊,於是,兵部尚書杜如晦也表示沒問題,朝廷很快就通過了,至此,馬周的三策基本實行,七萬多突厥俘虜,直接就被分出去四五萬,那些挑剩下的人,其實還不還給突厥都無所謂了,因爲,突厥是不可能接受這麼多俘虜留在大唐這個事實的。

最後,李世民直接下旨驅趕阿史那思摩出京,讓他回去告訴頡利,剩下的人哥也不還了,你愛稱臣就稱臣,不愛稱臣就提兵來打,看誰厲害,於是,剩下的這些人,被孫享福又要了一萬人到農業司,牧業司和林業司,因爲他將自己的計劃跟李世民夫婦說了一遍。

“陛下,微臣打算將皇莊的農戶,從農耕中解放出來。”

“怎麼說?”李世民還是第一次聽到解放這個詞,有些意外的看向孫享福,農民,不耕田種地,能幹什麼?

“微臣計算了一下漁業司二十多個大魚場的養殖規模,得出一個結論,尾數可能突破億兆,可這麼多魚,每天消耗的飼料魚草,光靠野生和少部分田地的產出,不足以供給,所以,微臣想套用幸福村的模式,給漁場建設配套設施,豬場,和雞場。

豬和雞是所有牲畜和家禽裡面轉換率最高的,呃,這個轉換率,也就是吃多少食長多少肉,吃多少食下多少蛋的比例,而且,它們的糞便可以成爲魚食,只要將這些產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就能像幸福村一樣,形成產業循環,養雞和養豬需要人手,而且,突厥人不擅長這個,所以得由咱們自己的人來管理。

而突厥俘虜,則是負責替咱們農莊的百姓幹一些簡單耗時的重體力活,比如伐木,耕田。同樣可以套用幸福村管理僱工的模式,由一兩個熟手,就能指導幾百個僱工做他們以前從沒做過的事。然後,只要咱們不短了他們的吃穿,再給他們中間表現優越者一些獎賞,賜大唐民籍身份等,相信這些突厥人會很好管理。”

在關中,畢竟漢人多,光一個長安城,就一百多萬漢人,幾萬突厥人被打散分散之後,再想形成暴亂已經不可能,尤其是這些突厥人比漢人還蠢笨單純些,不會懂得用計謀搞串聯,或許治安上最初會有些問題,但只要讓他們吃的飽,穿的暖,幾年之後,他們就會忘記自己的出生,以成爲唐人爲榮。

“嗯,你說的有理,可以照辦。”李世民點了點頭道。

“另外,農業司,牧業司,和林業司今後也都將在東西兩市開設鋪面,出售所產,其中牧業司和林業司的產出,微臣想打造成品牌,這個名字嘛!想請陛下和娘娘定奪。”

“品牌?你有什麼建議?”李世民又聽到了一個新詞,好奇問道。

“就像咱大唐的龍旗一樣,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咱大唐的軍隊和城池,這品牌也是一樣,牧業司和林業司都是皇家產業,所以,質量和品質要保障,而且要起一個高大上的名字。”

“高大上?”

“呃,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意思。”

“朕就知道一個意思,你小子只怕會藉此機會,來擡高這些商品的價格。”

“呃,陛下真是慧眼如炬,微臣的這點心思,是瞞不過陛下的,不過,皇家多點錢不是更好麼?”

聞言,李世民卻是搖了搖頭道,“朕身爲一國之主,與民爭利,好在何處?”

孫享福別的可能知道的不多,後世電視一打開,國家領導人見的肯定是最多,那些人都在幹什麼呢?這裡捐物資,那裡救災,要不就打打貪官,反正全部是做好事,這樣纔能有民心,大家纔不會反對你,於是,建議道,“那些腐儒忽悠陛下的言辭,陛下可千萬別信,陛下有錢了,就能做很多事?收買人心這個可以吧!呃,臣用詞不當了。臣的意思是,陛下有錢了就可以做好事,接濟窮人,賑濟災難,最不濟,還能賞賜大臣,使天下百姓民心歸於皇家,這樣,陛下的江山豈不是更穩固?”

“你的意思是,你掙錢,朕來花?這個好,這個好啊!”

“呃,那看樣子陛下是不反對了,微臣想給牧業司打造的品牌名字叫至尊皮貨,給林業司打造的品牌是皇庭傢俬,陛下您看合適嗎?”

“至尊,皇庭,還真是高大上啊!”李世民聞言一愣道。

第454章 軍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210章 回朔州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21章 開工第734章 宣撫第579章 二進宮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12章 驚覺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十章 賞錢第703章 送葡萄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44章 偷跑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725章 嚇尿了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82章 滿月酒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113章 溪村第130章 計策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三十章 面聖第760章 治理難第420章 送別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
第454章 軍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210章 回朔州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21章 開工第734章 宣撫第579章 二進宮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12章 驚覺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十章 賞錢第703章 送葡萄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44章 偷跑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725章 嚇尿了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82章 滿月酒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113章 溪村第130章 計策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三十章 面聖第760章 治理難第420章 送別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