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點化李恪

被買一送一的李恪和李元景有些鬱悶,像李元景還好,治下不過就半個縣沒有完成築垸而已,咬咬牙也就過去了。

可李恪這邊,卻是還有好幾縣呢!如果任務全部交給他自己治下的百姓來完成,還真不知道要幾年。

要知道,由數十萬本地百姓家加上近兩百萬北方民工,一個冬天長達五個多月的工期,也只能完成三個縣的築垸工程,因爲挖土修堤只是垸田的第一步,垸內涉及到的田地平整,灌溉溝渠,道路修繕,植樹護坡,民房修建等等,工作量可是十分龐大的。

李恪雖然能調動十五萬戶本地百姓,大概二十幾萬青壯開工,但是一年,未必能夠完成一個縣的築垸工程,這是以往的經驗,九垸縣就是二十多萬民工弄了兩年多才完成了,這個縣在所有垸田縣裡面,還算是偏小的,因爲它是純開荒,田地相對緊湊,土地利用率較高,不像其它垸田縣需要築那麼長的大堤。

比如紀南縣,其整體面積就比九垸縣大一倍多,因爲有近一半的地方是長湖沿岸,雖然爲紀南縣帶來了很多漁業和養鴨業,蓮藕種植業方面的進項,但需要修築的大堤,比九垸縣長了一倍多。

“長孫總管,這個,只是今年的吧!如果,往後都是交給我們自己完成,只怕,得要好多年的功夫。”

“怎麼?覺得任務重了?跟你說,明年,在這裡學習的王爺們,又有許多會被派出去就藩上任,咱們山南道可是有三十多個州,有近一半的都是適合築垸的,你如果和他們一樣,藉助朝廷的撥款和組織力,才完成治下所有的築垸工程,能體現出來的你的才能嗎?”

聞言,李恪的臉色更加糾結了起來,確實,作爲大唐首批就藩任職的王爺,他很想做出一些成績,給所有將來需要就藩的王爺起一個表率作用,同時,也幫皇家長臉,體現自己對國家的重要性。

“可是,那可是五個縣······”

長孫無忌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自然是容不得李恪反駁了,在他心裡,李恪完不成任務纔好,太出挑了,反而可能會對李承乾的地位構成一定威脅,打斷他道,“是四個半縣,你明年春耕之前完成了潛江縣,就只剩四個縣了,每年一個縣以上,你還有希望在任期結束之前完成任務的。”

大唐州縣長官,任期一般是三年,李恪任職已經有半年了,長孫無忌說每年一個縣以上,上的可有點多,至少要上多一個縣才行,因爲,李恪在郢州的任職期,其實只有兩個冬天了,本土百姓要種植兩季水稻,從開春到秋收期間都會十分忙碌,可不敢調他們去搞什麼築垸工程,那樣就耽擱了生產。

一年,兩個縣,這幾乎就不可能的,以二十多萬人的勞動力,一年撐死也就半個縣左右,雖然李世民有可能在他任期滿了之後,繼續讓他留任,但是,沒有在一個任期之類,做出亮眼的成績,這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失敗。

看到李恪苦着臉,孫享福卻是一邊吃菜一邊道,“碰到難題就要想辦法解決,一位雄州都督,掌握地方軍政大權,有臨機處置所有事務,和設立臨時管制政策的權力,辦法可是有很多的。”

被孫享福一提議,李恪頓時開始這個方向想了起來。

之前,他可是小心翼翼的遵守朝廷規章制度,生怕自己犯了什麼錯,被大臣們彈劾,丟了面子,最出格的,也不過是模仿九垸縣的一些較新的模式,管理郢州諸縣。

而想想孫享福過往在善陽執政的時候,可是並沒有按照朝廷的規章制度發展治下,所有的政策,他幾乎是全部打碎了重新設定的,而且,效果很好。

現在,李恪很後悔自己在善陽的期間,沒有好好關心政務方面的事情,也理解了,爲什麼李承乾在長安執政,會得到大家的稱讚了。

他學習的善陽那套比較先進的執政理念,根本不會墨守成規的按照舊有制度,去得過且過,而是在想各種辦法,力求進步,這種思維模式,他如果不能轉變過來,那麼,就是勤奮小心到天上去,也只能算是個庸才,與李承乾會存在較大差距,根本對不了未來可能產生的各種新問題。

所以,李恪非常虛心的向孫享福行了一禮道,“老師還請教我。”

孫享福指了指桌上燒的滾湯的火鍋道,“先燙東西吃,一邊吃,我一邊說。”

李恪鬱悶道,“老師您不說,小王哪裡吃的下東西啊!”

“你有這樣的心,就比這兩個傢伙強的多了,吃東西,可不會影響你聽我說話,而且,吃東西的時候,腦子更活,理解能力會更強一些。”

見孫享福執意讓自己吃東西,李恪還以爲孫享福說的辦法會跟吃有關呢!連長孫無忌和已經吃的滿嘴油,被孫享福諷刺了一句的李元景和李元昌也豎起了耳朵,想聽孫享福要說些什麼。

只見孫享福將一塊煮的香氣四溢的香菇吃進嘴裡,吐着熱氣道,“這個世界上啊!要做事,就繞不開錢,但是呢!錢,他本來就是用來交換各種物質的,也就是說,未必是做所有事情,都需要直接用到錢,你可以先想想你有什麼,再想想九垸縣是怎麼建設起來的,再想想,你能不能模仿這個套路,把你治下幾個縣的地方建設起來,這個問題,就簡單了。”

“我有什麼?”李恪聽了孫享福的話,反問了自己一句。

然後,他很快就想到了,現在郢州下屬幾縣,那些多到常平倉就裝不下的糧食,他郢州治下,可是有三個已經築好垸田的大縣,光是高產水稻田,都有五百萬畝,一季,就是五千萬石的產量,就是那些沒有築好垸田的縣,今年也都是種植的新稻種,在風調雨順的年景下,畝產平均都達到了六七石以上,可謂是百姓家家有餘糧,多到吃不完。

可是,糧食現在能做什麼?碾好的大米才六十文一斤,稻穀才四十文一斤,用來做成各種向外賣的小食品,確實能賺一些錢,可是,這是本土百姓的發財大計,跟解決垸田的事情有什麼關係?

然之後,李恪順着孫享福說的,想到了九垸縣是怎麼建設起來,當初,這些人,可都是沒有飯吃的災民,孫享福代表朝廷,只是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給他們飯吃,就組織起了這些百姓開始修建垸田,以及垸田裡面的房屋等各項工程。

然後,再用百姓自己修建的垸田,房屋,分配和賣給他們,讓他們以一定的勞動力或者糧食,來抵償,然之後,貌似,糧食又回到了朝廷的手中,而且,九垸縣就這麼建起來了,朝廷,從頭到尾,貌似只出了一些糧食和築垸工具作爲初始成本,最後還收回來絕大多數,最終得了一個修建好了的九垸縣,安置下了三萬戶百姓,爲朝廷持續貢獻稅收。

現在,他手上有糧,以郢州積攢下來的財力,弄些修築垸田的工具,也不難,甚至,比當初孫享福組織修建九垸縣的時候,條件要好的多,因爲,他有十五萬戶百姓可以用,已經築好垸田的三個縣,可以爲他提供數以萬計的耕牛,板車等等,能夠加快修建速度,減輕勞動損耗的支援,築垸工程的各種技巧,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也已經比當初成熟,先進了好多。

而大唐現在有一個人口超過五百萬,卻因爲戰亂,沒有穩定耕種,而白白消耗糧食的耽摩道,此前,朝廷往中原遷勞動力,爲必不是想解決這個負擔,自己,是不是可以上書,主動爲朝廷分憂,效仿九垸縣最初的那個模式,把耽摩道的那些人口,當災民一樣,安置在郢州幾縣?畢竟,那幾縣,地盤雖然有,但人口就九千戶,根本滿足不了垸田修築好了之後,大面積的新增田地的種植。

這個事情太有搞頭了,此前被朝廷用來支付夠糧款的幾萬勞工,已經在這邊生活了三四個月了,他們已經適應了這邊的生活和勞作,並且,很多人,都有了一定漢語水平,能與本地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了,派他們回去,招募自願來這邊做工的人,像當初九垸縣初立的時候一樣,給他們一些承諾,他們一定會願意過來這邊的。

這可是富裕的大唐本土,這裡可是有一畝田能夠收十石大白米的高產田地,看到那些勞工們吃白米飯時享受的表情,李恪覺得,只要自己去做,百分之百能成功。

“老師之智,如汪洋大海,小王實在是佩服。”李恪放下筷子,恭敬的朝孫享福鞠了一躬道。

孫享福欣慰點了點頭道,“你的天資比他們都聰慧,只是,思想還沒有打開,不知道力氣該怎麼使,才最有效而已,以後,可是要多觀察,多學,多想,多研究,這些東西,其實並不難。行了,辦法是你自己想到的,先吃東西吧!吃完了,就回去下力氣好好組織。”

“恪遵命。”李恪面色一喜,便回位置坐下來吃飯,倒是聽的長孫無忌,李元景,李元昌三人一陣懵逼。

“是何辦法,你可得給我這個上官說說啊!”長孫無忌忍不住開口問道。

“長孫總管,小王想爲朝廷分憂,解決一部分耽摩道百姓的民生問題,這個事情太大,除了知會您一聲之外,還要上報給父皇批覆。”

“解決耽摩道百姓民生的問題?”

“是的,小王打算聘用耽摩道的百姓到治下做工,那個,就先聘用兩百萬人吧!”

“兩百萬人?”聽到這個數字,長孫無忌手上的筷子都不小心滑到了桌子上。

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277章 玩脫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165章 忽悠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41章 運作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246章 治國難第176章 風雪路第197章 獻策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549章 北上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457章 大買賣第340章 談條件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149章 歸來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583章 回程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84章 九垸縣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193章 殺心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717章 到遼東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576章 中計了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139章 見韋李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10章 回朔州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431章 難得休閒
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277章 玩脫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165章 忽悠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41章 運作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246章 治國難第176章 風雪路第197章 獻策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549章 北上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457章 大買賣第340章 談條件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149章 歸來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583章 回程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84章 九垸縣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193章 殺心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717章 到遼東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576章 中計了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139章 見韋李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10章 回朔州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431章 難得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