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

或許這個時期大多數百姓的智力水平都不高,但其中肯定有聰明人,孫享福只需要給他們打個樣子,開個頭,相信,就會有各個行業有訴求的人找上長孫無忌。

然之後,長孫無忌就會發現,從一個不是很重要的音樂學院,會延伸出很多個學院,然後,這一方面的麻煩,會源源不斷,而肇事者孫享福,已經逃離了現場。

次日上午,孫享福在運動會的主會場看了一下場地之後,就裝着沒事人一樣,享受了長孫無忌的一頓送行大餐,揮一揮衣袖,走了。

長江的春水很足,他的船走的很快,所以,當長孫無忌的總管衙門,被一堆舉着請願書的百姓圍堵的時候,他已經在千里之外了,而在各方向行情向好的情況下,突然碰到這種事情,讓長孫無忌還有些懵逼。

可是,在看過爲首的那個老漢所持的請願陳情書之後,他卻覺得寫的好有道理。

首先從市場需求講起,江陵城那麼多間酒店娛樂場所,那麼多遊船,都需要樂師藝人,然而,文工團的專業藝人,有朝廷專業培訓,專門使用,很少到社會上長期從事這種服務行業,這導致了隨便一個人,會兩手野路子,都能靠這門手藝吃飯,因爲市場有巨大需求。

可這不是長久之計,會拉低了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不說,對於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是很不利的,你想想看,遊客們在遊船上聽不到好的樂曲,他們還願意經常去遊船上游玩麼?不去遊玩,那裡來哪麼多消費,朝廷的稅收,豈不是要減產,江陵城的繁華景象,豈不是要褪色。

遊客們愛追捧頂級歌舞大家,使得她們的身價越來越高,使得各個需要用到他們的經營場所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這樣好麼?

這個問題就讓長孫無忌想到了望江樓江陵城分店招樂師,歌舞藝人的問題,有水平的,都進了文工團,剩餘的,稍微還行的,都會被各個酒店娛樂場所高價相爭,從歌手到樂師,都是如此。

沒辦法,場所多,藝人少啊!人才供給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引發的問題,也就是望江樓有朝廷背景,時常能靠關係請到文工團的頂尖藝人出場,才把局面維持下來,其它酒店行業,現在可是爲這個事情像打仗一樣,爲了邀請一個歌舞大家,臉紅脖子粗的情況,天天都有,誰家的營生,都有這樣的服務需要。

而大唐現在掙錢的路子太多,百姓種田也好,務工也罷,都能賺取不低的收入,從事這一行的人本來就少,就讓整個供需結構更加的不協調,難以爲繼了。

總體算來,現在江陵城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可不少,每個大酒店和娛樂場所都有一個班子,每個遊船都有那麼幾個樂師,以江陵城的酒店娛樂場所和遊船數量來看,至少過萬人,每個月都會爲朝廷創造好幾百貫的稅收,這已經不能算是一個小行業了,關鍵是,這個行業,它是給江陵的酒店,旅遊產業增加助力的。

看着看着,長孫無忌就從這封請願陳情書裡面,看到了孫享福的味道。

“呵呵,開設一個音樂學院,請專業樂師,歌手,來培訓更多的民間曲藝人才,倒是個妙計。”

長孫無忌現在滿腦子想的就是,如果天下間,就我江陵城有一所專門教百姓音樂的學院,那麼,是不是天下想學樂曲的人,都會匯聚到我江陵城來?

對經濟發展的領悟已經較深的他,太知道人口聚集的重要性了,這就是財源啊!

於是,他將那老漢的陳情書收入懷中之後,朝大家高聲道,“你們的意願,本官已經知曉,對於你們這個行業的發展,本官也是十分重視的,稍後,本官會根據你們的需求,出臺一些應對方案,儘量滿足你們需要,你們及時關注府門前張貼出來的告示就行。”

“如此,我等就多謝長孫總管了······”

數千百姓,發自內心的行禮感謝自己的場景,讓長孫無忌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這可是老百姓對他的愛戴啊!所以,這事,他必須得辦成了。

“長孫淳,派人請虞太樂回城一趟,我有事情跟她商量,另外,讓那幾個建築任務快要做完的工程隊的管事之人,到總管府衙門來,我有新任務交待給他們。”

音樂學院,它並不在朝廷的教育體系以內,就跟孫享福最初弄出來的農學院,楊氏弄出來的工學院,淮南四家弄出來的商學院一樣,屬於民間自建的教育機構,只要不是教一些違法的東西,給朝廷奏報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經過朝會批准,以現在長孫無忌的名望和朝堂勢力,可沒人去找他的不愉快。

所以,江陵城的音樂學院,只需要他長孫無忌拍了板,就能立即投入建設,因爲,他長孫無忌有的是錢,而以江陵城內現在百萬人數的建築工程隊,只要修建的規模不太大,不弄什麼太高大上的樓房,幾個月,就能保證完工,他找虞秀兒,只是想借用她屬下文工團的一些專業人才,提前爲音樂學院的師資力量做準備而已。

而且,長孫無忌還存在一絲幻想,如果未來音樂學院的效果好,他也想將其推動成像農學院,工學院和商學院這樣,被納入朝廷教育體系的一支,這對他們長孫氏的聲望,可是有很大幫助的,畢竟,音樂學院出來的,都是搞文藝宣傳工作的,掌握着一定的社會輿論。

南下的水輪船上,孫享福並不知道自己靈機一動的計劃,這麼順利,當然,音樂學院不是最終目的,幫長孫無忌把音樂學院建起來的工人,要是能夠想到讓長孫無忌再建一座建築學院,那就完美了。

這些事情,交給有私心,有財力的長孫無忌去做,更加容易成功,因爲,名下沒有產業的孫享福,手裡也就是孫小妹交給她的三百萬多萬貫,長孫無忌代表地方政府引進農作物的費用,可以動用,這些錢,到了嶺南,還未必夠用。

然之後,他就看到了李泰慢悠悠的從袖子裡拿出來的一疊大額存票。

“你這是幹啥?”見到李泰將那疊存票遞給自己,孫享福有些意外道。

“我知道老師去嶺南,是要發展新作物產業的,所以,所以這些錢,就當是我的入股資金,不多,就二十萬貫,您到時候看着算股份吧!”李泰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長孫無忌將這些錢交給他的時候,可是提醒過他,要注意言辭,孫享福現在恢復官爵了,手上沒有賺錢的產業,肯定會想辦法開闢新的產業,因爲他這樣的人,不會習慣做窮人的,而且這次是他親自去,那肯定是大產業,未必願意別人去分他的利益,必須得講些情面關係。

孫享福聞言,開口問道,“這些錢,是長孫總管給你的?”

“是,也不全是,裡面有一半是這些年父皇給我的賞賜,還有我的俸祿。”

李泰此前可是很得李世民夫婦寵愛的,而且,按照現在的標準,親王每月享受一千二百貫的俸祿,李泰在山南道種稻這幾年,吃穿用,都靠自己動手,完全都沒有用過,應該說沒有機會用過,這些錢,可都是被攢了下來。

“那你可得想好了,這次我去嶺南做的產業,可未必是有多賺錢。”孫享福故意道。

“不賺錢,我也願意跟着您賠本,舅父說了,我想要在嶺南站穩腳跟,就必須在那邊有一些產業,與當地人多產生一些交集,就是貼錢幫他們搞發展,也在所不惜。”李泰見孫享福沒有收錢,有些緊張的解釋道。

聞言,孫享福卻是又擺出了一副教育他的架勢道,“你要是抱着這樣的心態去嶺南,可管不好事情,任何事情,它都需要一個在大家都獲利的情況下,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行了,這些錢,我就收下了,算在我這次帶過去的總股本中,你佔二十萬股,我代表農門,佔三百二十萬股,之後有其它資金進來,再算。”

見孫享福接了錢,李泰終於鬆了口氣,又開口道,“孫師,在嶺南,馮家就是最有錢的,你在那邊做產業,帶上他們,就肯定會有足夠的資金。”

孫享福聞言一愣道,“得,我這還成了你搭上馮家的敲門磚了,長孫總管該不會是教你巴結馮家吧!”

李泰搖了搖頭道,“當然沒有,只是我自己覺得,馮家在嶺南根深蒂固,民望頗高,我若不與他們打好關係,只怕不能夠順利接手嶺南的權利。”

孫享福笑着指了指李泰的大胖腦袋道,“你呀,如果看問題都只是這麼淺顯,做到州道總管,就算是到了頭了,往後的官,會越做越小的。”

李泰聞言不解的問道,“孫師這是何意?”

孫享福答道,“因爲啊!你總是看不到問題的根本,馮家爲什麼會在嶺南有民望?他們可不是所有獠人,夷人的祖宗,前些年,他們父子還提着刀,帶着兵,到處絞殺各種不服呢!

他們之所以有現在的民望,是因爲他們在嶺南做的事,他們在爲老百姓做事,讓老百姓們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好。”

李泰聞言,恍然大悟,道,“所以,我到了嶺南,也不是要巴結馮家,接收他們手上的權利,而是同樣要爲老百姓做事,發展自己的民望,從而,名正言順的擁有自己的權力?”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一副孺子可教的語氣道,“沒錯,老百姓的感受,其實挺直接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喜歡誰,你如果只是想要通過交好馮氏,而達到掌控嶺南的目的,就落了下乘。

身爲皇家嫡子,代表陛下統御地方,怎麼能巴結臣子,與地方勢力結成一氣呢!

你只需要給他們這些有功之臣,足夠多的尊重就行了。

相信長孫總管除了給你錢之外,還跟你說過一些別的吧!”

李泰點了點頭道,“說過,他說,從我在嶺南上任的一刻起,這片地方,才真正的開始民族融合,此前做的那些,不過是一些利益合作,打破了兩地百姓的隔閡而已,只有嶺南的百姓,打心裡接受我們漢人的統治,纔是父皇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長孫總管說的沒錯,而你先前,理解錯了,你還沒有搞清楚‘統治’的意義是什麼,那可不只是簡單的讓當官的聽你的調配,當地的士兵的聽你的指揮這麼簡單,而是要當地所有的百姓向你歸心,向大唐歸心,把自己當成大唐的一部分。

所以啊!到了嶺南之後,你應該放低自己親王的架子,像在九垸縣一樣,和百姓們玩到一塊,樂到一起,增加他們對你的認同感,對皇室,對這個國家的認同感,就像此前陛下和皇后娘娘南巡的時候一樣,他們與百姓們一起唱歌跳舞,爲他們過上美好生活,而做了很多努力。”

李泰聞言,深有所感,躬身下拜道,“泰,受教了。”

bq

</br>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219章 追擊戰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714章 航海人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533章 巡視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576章 中計了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288章 密室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734章 宣撫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420章 送別第618章 九垸行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182章 見李績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111章 起航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82章 談心第618章 九垸行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365章 戰報來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621章 公告欄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604章 擺鐘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147章 豐收樂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133章 種稻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21章 見馮盎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667章 動畫片第219章 追擊戰
第219章 追擊戰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714章 航海人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533章 巡視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576章 中計了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288章 密室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734章 宣撫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420章 送別第618章 九垸行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182章 見李績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111章 起航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82章 談心第618章 九垸行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365章 戰報來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621章 公告欄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604章 擺鐘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147章 豐收樂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133章 種稻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21章 見馮盎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667章 動畫片第219章 追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