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

公元889年九月底十月初,原本在幽並地區發展的如火如荼的起義軍放佛一夜之間有了默契一般,開始將發展方向和根據地瞄準了山東半島北部的滄州等地,幾十萬人北至蔚州幽州等地,西到沁州東邊,開始一邊遷徙一邊攻城掠地,烏泱泱的朝着滄州而去。

消息傳到太原府,正在爲籌集兵力剿滅這些起義軍而發愁的李克用欣喜若狂,直接給這些沿途駐守的軍將發出指令,命令各軍不得擅自騷擾這些起義軍,除重大城池外均可暫時放棄,甚至那些倉庫糧草什麼的都顧不得了,將不必要的兵力全部集中到幾個重點城池,並再次從沙陀各部落當中徵集人手重新組建晉軍。

這種徵兵的方式其實已經嚴重影響到沙陀部落的生存,大量青壯年被抽調出去,有些小型部落甚至連十三四歲的孩子都被帶走了。李克用也首次面對了自己部落長老給自己施加的壓力。但是此時不管他內心願意不願意都沒有辦法,河中一戰晉軍主力被一戰殲滅,甚至自己手下的十三太保當中的李嗣勳被殺,李嗣源被俘,周德威重傷,符存審到現在爲止還下落不明。這一下子讓這個縱橫幽並數十年的老人喪失了自己最引以爲傲的實力。

不過相對於李克用欣喜若狂,朱全忠和已經在和王師範打的難解難分的朱珍而已,卻差點爆出了粗口,因爲在朱全忠制定的東線戰略佈局中,滄州是必須拿下的,作爲未來和天策軍對抗的最前沿。所以諸多的後手甚至都已經浮出水面,宣武軍的後勤部門甚至在前一段時間推波助瀾,明裡暗裡支持自己轄區內的商人輸送糧食等物資前往滄州,如果滄州被起義軍佔領,得到這些補給的起義軍實力將在一瞬間翻一倍不止。所以得到消息之後朱全忠甚至把精力從沁州方向移開,責令朱珍務必在短期之內拿下王師範,兵進滄州。

但是一直對於朱全忠北進戰略冷眼旁觀的謝瞳和鄭璠兩人卻從中聞到了濃濃的陰謀氣息。兩人自從那一日在府中交換過對於朱全忠北進戰略的看法之後關係倒是好了不少,不時的還會走動走動。就在朱全忠準備增兵東線的時候,兩人也在鄭璠的府中討論這件事。

“鄭大人,你是搞情報哨探的,不覺得李克用地盤上的那些亂黨的舉動有些奇怪嗎?這才短短十幾天時間,他們幾乎一窩蜂的朝着滄州方向而去,離得近的贏州等地的亂兵已經進入滄州了。剩下的也都在途中,這些亂兵分屬十幾部,爲什麼沿途相遇卻是秋毫無犯?而且已經進入滄州的亂兵爲什麼滄州守軍沒有絲毫的抵抗?”謝瞳和鄭璠對着滿牆的地圖不斷遊動的起義軍行軍路線趕到迷惑不解,對着身邊掌控宣武軍情報組織的鄭璠問道。

“我也是不得要領,大人是不是想到什麼了?”鄭璠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驚愕道:“大人的意思是這些亂黨是天策軍的佈置?”

“你自己想想你那位老對手的能耐,有沒有這種可能。還有就是如果是天策軍的佈置,那麼他們集中滄州到底是爲什麼?區區一個滄州彈丸之地沒有絲毫的價值,而且倚靠這些烏合之衆面對咱們,晉軍甚至是北部李匡威和劉仁恭等人的夾擊也不可能守得住,他這麼做用意何在?”謝瞳連珠炮的將自己心中的疑問都問了出來。

這些問題卻讓鄭璠腦門上冒出一陣陣冷汗,如果是天策軍佈置的後手,那麼難以想象對方圖謀的到底有多大?而且對方讓這些人集中到滄州到底是爲什麼?

如果這些只是讓鄭璠腦門冒冷汗的話那麼接下來的疑問卻讓他差點夜不能寐,也成功的將宣武軍這位情報頭子的注意力從幽並地區轉移出去,爲天策軍下一步的行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還有,如果對手能夠在李克用的地盤下這麼大一盤棋,那麼我們宣武軍地盤呢?老鄭啊,掌管情報需要踏踏實實去做好每一件事。”謝瞳拍了拍臉色慘白的鄭璠,臉色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如果對方在將來和我們對抗之時也來這麼一招,那你我如何應對?”

“多謝大人指點。”鄭璠抹了抹臉上的汗水,朝着眼前的這位同僚深深一禮,“以後還望大人能夠時時提點在下,鄭璠感激不盡,自當以師禮待之。”

“多事之秋你我就不要在意這些虛禮了。”謝瞳將鄭璠扶了起來嘆息道:“原本以爲主公在中原一枝獨秀,但是沒想到是李玄清在西北異軍突起,將來和主公爭奪天下的必然是他,只可惜我華夏百姓,已經經歷了百年戰火,現在又要開始伴隨這爭霸天下流血犧牲了。”

不管鄭璠有沒有把謝瞳的這些話聽進去,但是不妨礙他對於眼前這位天下頂尖的智者的判斷,朱全忠的對手從來都在西邊。

不過就在宣武軍這邊對於幽並地區的異動進行緊急佈置的時候,天策軍這邊也抽調了一批基礎軍官在王厚純的帶領下和飛鷹旅一起從北線出發沿着安休休留下的秘密通道前往滄州地區。與此同時,工商廳組織的旗下各大商人也通過各種渠道穿過封鎖將所需物資送到滄州。

而此時安休休也正式在滄州亮明旗號,宣告消失了近二十天的這股沙陀力量在滄州出現,並且遵照李玄清臨行前的安排將已經進入滄州地區的起義軍以詔安的名義編組起來,並讓隨行的玄影衛通知各起義軍頭領,安休休的身份。這樣在各方勢力逼近滄州之前,開始了整合內部,調整戰力的準備。

公元889年十月初五,朱珍在後援兵團丁會的協助下攻克萊州和青州,將王師範的勢力從山東半島東部徹底逼了出去。這樣一來,王師範徹底陷入了各大勢力的包圍當中。

而此時從北線回到河中地區的胡小四開始調集山東半島的玄影衛分部,發動王師範手下的官軍叛變投靠李克用,以期轉移朱全忠的注意力。在玄影衛編織的重重謊言之下,王師範的手下大將帶領前線五萬人倒戈一擊佔領淄州,切斷了王師範北上的道路。到了這個時候這個山東半島的霸主真正體會到當日玄影衛勸說他投誠天策軍說的那樣,山東半島是戰略死地,外無救援之兵,內有蕭牆之禍。在萬般無奈之餘王師範做了一個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決定,帶着剩餘的軍隊投奔安休休,並且將累年積累的財貨、糧草全部帶到了滄州。

這一決定讓圍繞着滄州的各方勢力不知所措,就連遠在河中準備協助徐天翔出兵河東的胡小四都哭笑不得。

“我好不容易讓王師範的手下大將投奔李克用,想借此調動朱珍追擊和李克用打起來,這下好了王師範這一手將我的計劃全打亂了。”胡小四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徐天翔訂了定神,拉着楊天成放下手中的筆,三人連夜琢磨這一變故之後山東的應對策略。

“天翔,不能再等了,西線兵團必須馬上出兵,這樣才能吸引李克用兵力西調,減輕滄州晉軍的壓力,而且幷州內部兵力空虛之後,葛存周的沁州攻勢也會輕鬆不少,朱全忠也會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幷州方向,這樣等於無形當中給厚純他們爭取了時間。”楊天成道:“我們西線的攻勢不妨將聲勢造大一點,這樣才能吸引雙方的注意力。”

“對,我贊成天成的意見,其實如果我們的動作夠快,完全可以在朱全忠拿下沁州和潞州之前佔領汾州,這樣前鋒逼近太原府,南線可以直接和朱全忠的勢力接上線,到時候就可以在戰場上直接牽制朱全忠。”胡小四接過話茬道。

“那我們該如何和北線陳凡配合?”徐天翔點點頭,但是接着頭疼道。天策軍的戰略講究的是多點配合,只要一邊出現了異常必然牽制整個戰略佈局的變化。

“北線你就放心吧,主公在北線,不可能被任何人牽制住的。”胡小四笑道:“主公的戰略思維可是天馬行空,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他會想辦法配合你的。”

楊天成點頭道:“小四說的不錯,主公在北線說不定早就已經採取行動,北線集中了那麼多騎兵,足夠應付一切變故。”

“也罷,通知下去,明日開始出兵幷州,天成,還是你負責統兵,我和小四負責後方和其他事宜。”徐天翔笑道:“也不知道厚純去滄州之後能不能搞的定那一團亂麻一樣的事情。”

“哈哈,這你放心,老九的鬼點子可一點也不差,而且我已經讓玄影衛最得力的手下去滄州現場配合他的。怎麼說起義軍也有十幾萬人,加上安休休和高思繼這兩員大將,堅持到年前不會有問題的。”胡小四拍着胸脯笑道。

徐天翔這邊商議完畢西線戰略的時候李玄清在北線也已經做出了決定,在直屬營被調到北線之後,親衛營再次被緊急集合。

“主公,你確定要再次長途奔襲嗎?這萬一要是出現變故該如何是好?”陳凡被李玄清的計劃驚呆了,急忙上前勸阻道:“上次是鑽了晉軍的空子,這次可是各方勢力齊聚滄州,光憑親衛營三萬人馬怎麼可能應付得了對方近十萬人馬?”

“陳凡你就放心吧,我心裡有數,不用擔心。”李玄清拍了拍陳凡的肩膀道:“你們北線需要立即行動,屯兵代州,讓步兵大隊就勢佔領代州周邊地區。小四的草原佈局也已經開始了,但是你們還是要防止契丹人突然南下爭奪幽州等地,騎兵營需要擔負着和契丹人爭雄的重任。”

“請主公放心,陳凡知道怎麼辦。”見到勸說不動李玄清,陳凡也只好暗自想着怎麼去分擔李玄清和東線的重任。

“飛雪,命令親衛營立即拔營啓程,咱們南下。”李玄清翻身上了玉獅子的背上,給李飛雪下令。

親衛營龐大的軍陣開始在夜間迅速南下,走的卻不是安休休留下的通道,而是一路狂飆突進,翻越太行山和燕山山脈,挺進鎮州一代,真正進入到中原地區。

誰也不知道這支偏軍南下到底能夠起到什麼作用,除了李玄清,甚至就連北線的陳凡等人都已經忘記了,在滄州地區還有安休休的五萬沙陀騎兵,整合之後就是八萬多人,如此龐大的一股騎兵力量如果出現在戰場上,足夠讓朱珍絕望。

不過此時除了陳凡誰也不知道李玄清已經離開北線。而陳凡也忠實的執行了李玄清的策略,於十月初八這一天將所有軍隊集中在代州,分三路大舉出擊,北線直取雲州等地,西線配合從渡黃河北上的友軍攻佔麟州,南線直抵忻州城下,各軍約定期限攻佔城池,然後分而複合。

而不約而同的,在休整了近一個月之後,西線楊天成兵團也大規模進入幷州,甚至爲了集中兵力,李天一在攻佔陝州之後都不再繼續前進,直接從陝州出發,越過虢州等地,和楊天成合力進入隰州地界,騎兵軍團也開始遊弋在汾州南部,驅趕晉軍和朱全忠的少部分騎兵哨探。

不過就在前線戰火重燃的時候,河中府的總參前進指揮部裡,胡小四卻接到了來自汴梁等地的一份情報。也是這一份情報讓他聞到一股難以言明的陰謀氣息,在和徐天翔緊急商量之後,再次帶領玄影衛人手進入東都。而伴隨着他的到來,汴梁等地再次面臨一場不一樣的腥風血雨的戰爭。

中原戰局到目前爲止已經脫離了任何一方的戰前預想,各方不約而同的開始加大對前線物資的輸送速度,保證軍隊再接再厲,應對不可預測的變局。而中原的變局開始,就是從糧草開始的。

在這場對峙中,最先開始短兵相接的不是西線,也不是北線,反而是滄州。而此時李玄清也剛剛抵達滄州,一場戰役馬上開始。天策軍的大旗第一次在山東大地飄揚。

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
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