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

“啓稟主公,昨夜黃河發生凌汛,河水漫過冰層,有倒灌豐州城的跡象。【零↑九△小↓說△網】”胡小四匆匆找到準備去考察手工作坊的李玄清,彙報了這個緊急情況。

李玄清吃了一驚,簡單詢問了幾句之後,讓胡小四傳令調動軍隊來護堤之後,匆忙趕往豐州南城。

“主公,你來了?”李玄清趕到南城牆的時候岑天時已經在了,見到李玄清出現,連忙趕過來彙報。

“主公,最近春來溫度上升,黃河上游解凍泛漿,我後套地區河面平緩,冰層厚重,氣溫回升慢,所以河水漫過冰層,突破堰口,情況有點緊急。”岑天時見到李玄清盯着遠處黃河滾滾而來的大水,低聲解釋道。

李玄清擺擺手,凌汛的事情後世發生過太多,直到黃河的幾個大型水利樞紐建立之後纔得到緩解。不過自己來到豐州時日雖短,但是也是做了準備的。想到這裡急忙問道:“我們豐州內網河道疏通的情況怎麼樣?有沒有按照計劃往北延伸?東西有沒有連接屠申澤和烏樑素海?”

“東邊烏樑素海的通道已經全部疏浚過了,屠申澤那邊還沒有修好。永濟八渠倒是全部疏浚過了。今年的天氣很怪。那邊天氣回暖速度太快,黃河以北卻恰恰相反。”岑天時臉色有點難看道:“我翻看了豐州的州志,這個現象可不是什麼好情況啊。”

“走,我們去沿途看一看,邊走邊說。傳令兵,通知陳指揮使,調集新兵營兩營開始沿岸檢查烏加河以北所有河段,密切注意水情,讓玄影衛參與。”李玄清和岑天時下了城牆騎馬沿着黃河河段逐點查看。

“主公也不要擔心,河套地區每年都會出現凌汛,我們也做好了準備。河水倒灌帶來淤泥,也帶來河套的富足啊。”岑天時見到李玄清臉色鄭重,笑道:“我們只要保證不要被水淹了就行。等河水退下去,就可以春耕了,豐州此次春耕農田總計有一百五十萬畝。打算大部分種植水稻,再加上其他的高粱、小麥和大豆等等。”

李玄清點點頭,忽然發現自己好像緊張過頭了,這個時代可不是後世河套地區土地次生化嚴重的時代,暫時大水漫灌問題倒也不大,以後有時間有實力的時候大可以改善嘛。想到這裡忍不住笑道:“先生說的對,我也是緊張過頭了。春耕的事情全部拜託先生了,我讓新兵營就移駐無加河沿岸了,隨時待命,指揮權暫時也移交給你。這次春耕一定要搞好,不然我真要去搶了。”

解除了危險之後,兩人說說笑笑往回走,邊走邊討論春耕的具體情況,“之前給先生的那個倍石肥準備的怎麼樣了?”李玄清忽然想起來自己曾經把後世的土化肥的配方給了岑天時,笑道。

鮮牛糞50公斤,黃豆粉50克,熟石膏粉5公斤,密封在室溫中放置3天,對3倍水施用,肥效高於氨水。

人尿50公斤,熟石膏5公斤,水25公斤,混合攪勻,封閉10天后施用,肥效相當於硫酸銨。

在後世這兩種土化肥上網百度一下就知道大概的配方,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沒有總結出來。李玄清打算讓岑天時提前儲備一些,放到無加河以北土質稍差的地方使用。

“已經準備了不少,不過農事我也曾經操弄過,但是從來沒聽說過這個什麼倍石肥的東西。主公你確定這個有效果?”岑天時點了點頭,不過卻明顯對於李玄清說的辦法不太相信。不過李玄清也沒多解釋什麼,等以後有了效果就有說服力了,所以只是囑咐不要泄密之後就不再問了。

這場洪水來勢兇猛,漫過河堤之後迅速帶着混黃的濁水撲向豐州地面,洪水淹沒地面的同時也帶來了厚厚的淤泥。黃河自上游帶來的泥沙裡蘊含着各種各樣的礦物質,這些泥沙在漫過河套這片平坦的土地後迅速沉澱,將這些礦物質留了下來。這就是黃河九曲,唯富一套的由來。而後套,也是整個河套平原的精華。

是幾天以後,時間到了四月底,洪水過後,豐州一州三城所有的百姓幾乎是集體出動,在李玄清提前搞出來蜂窩煤之後,溫室基本上可以製作出來,數以萬計被提前培育出來的秧苗和籽種分發到百姓手中,開始趕着春季的步伐到來準備春耕。

李玄清把玄影衛送來的僖宗皇帝去世的情報隨手擺在一邊,笑道:“巧兮,走了,出去幹活了。”伴隨着他的話音,迎面走來一個十六七歲的花季少女,真是巧兮。這段時間小丫頭這段時間跟隨着李玄清,雖然唯唯諾諾的,但是卻越發明豔了,有時候李玄清都在恍惚,她到底是不是前世的那個人?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玄清也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結了,是與不是的,有什麼意義呢?至少自己這一世能在人海中找到她了,這就足夠了。

“大哥哥,你怎麼啦?”巧兮身着淺灰色勁裝,套着李玄清送給她的那件披風,見到李玄清在那發愣,忍不住搖了搖手,笑道。

李玄清緩過神來,看着眼前笑靨如花的巧兮,深吸一口氣,點點頭,笑道:“走吧,今天要出門幹活了。”兩人一騎來到南城,整個豐州開墾土地最多的地方。

“主公,你來了。”李玄清的時候衆人都已經在幹活了,所以見到兩人到來紛紛打招呼。不過他的到來也讓周圍和士兵一起幹活的百姓有點發愣,豐州巡察使居然親自下地幹活,這是什麼情況?

不過李玄清卻沒有絲毫做作,挽起袖子跳下農田,開始像模像樣的幹起了農活。只不過他周邊的所有人在看到李玄清在人羣中的身影之後,手上的活不自覺的快了不少,而且在一言一語的相傳之後,中午的時候巡察使親自下地幹農活的消息就傳遍了各處開墾點。

一時之間衆說紛紜,說好的和不好的都有,但是這種氣息卻讓大家幹活的腳步和速度加快不少,豐州的春耕開始正式進入進行時。十多萬多萬百姓在各地駐軍的幫助下,沿豐州刺史府規劃的開墾範圍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在五百多頭被穿了鼻子之後由牧牛改成的耕牛的幫助下全部整理完畢,五月中旬的河套終於迎來了溫暖的氣息,隨着岑天時的一聲令下,所有的農田開始種植秧苗,籽種,各色人羣川流不息。刺史府甚至僱傭了一批婦女和調派而來的廂兵一起做好耕作大軍的後勤工作。

而李玄清也帶着巧兮在親自下地幹活之餘,在豐州各個開墾點轉悠,隨時檢查出現的問題。一場春耕種植蔓延開來。

“主公,截止到今天,一百五十萬畝農田土地已經有八成種上了籽種和秧苗。”這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岑天時樂呵呵的端着飯碗坐在李玄清身邊,兩人共桌而食,絲毫不顧忌形象,在那大笑道。

李玄清點點頭,伸了個懶腰,笑道:“春耕順利,先生勞苦功高啊。這些天基本上都早起晚歸吧,等忙完了我這個做主公的親自下廚,做幾個好吃的,我們好好吃一頓如何?”

“主公這可是你說的,天時這段時間可是胃口很好,你到時候可要多做點。”岑天時哈哈大笑,見到巧兮從外面端着一碗湯站在門口,笑道:“巧兮姑娘這段時間也辛苦了,天天和我們這些大男人上山下河的,真是不容易。”

巧兮本來見到兩人在說話以爲是在說正事,所以就站在門口不知道該不該進去,這時候聽到岑天時的話頓時臉紅不已,走到李玄清身邊將談放在案几上,躲在李玄清身後不敢露頭。

“好了,岑先生是在誇你,這段時間真的難爲你了。快來一起吃飯吧。”李玄清拍了拍她的頭,笑道。

“沒事的,巧兮以前跟爹爹在豐州都是沿街乞討,比現在苦多了。現在跟着大哥哥,每天吃的好,住得好。巧兮覺得很幸福了。”巧兮乖乖的坐在李玄清身邊,端起碗,怯生生的聲音不經意間說出的話卻讓李玄清和岑天時臉色一黯。這丫頭早些年到底吃過多少苦?像她這樣的到底還有多少?

巧兮見到兩人不說話頓時意識到自己說什麼了,頓時臉色一急卻被李玄清打斷了,李玄清給她夾了一塊肉,笑道:“以後有大哥哥在,不會讓你吃苦了,來吃塊肉。”

岑天時也跟着笑道:“小丫頭,等過段時間閒下來,我打算收些弟子,怎麼樣,到時候給我幫幫忙找點人過來?”

“我?”巧兮一時沒反應過來,有點疑惑的看了看李玄清,不明白什麼意思。

不過李玄清卻是心裡一動,對於岑天時的心思倒也沒點破,只是拍了拍巧兮的頭,笑道:“丫頭,岑先生要收你做弟子,這是你的福氣,還不快謝過師父。”

“巧兮見過先生。”巧兮見到李玄清的笑容也明白了,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

岑天時哈哈大笑,打趣了自己這個弟子之後開始和李玄清繼續吃飯。

“春耕結束之後,刺史府要抓緊時間督促工業的發展,各個作坊要擴大產出,接下來可能不斷有大仗了。手工業中涉及到軍工的,要優先安排。”李玄清邊吃邊道。

“主公放心,工業那邊有專人在盯着,不會拖軍隊後腿的。而且陳指揮使也時常去蹲點。”岑天時點點頭,對於李玄清的軍事戰略意圖他是明白得很,所以一早就安排過了。

李玄清點點頭,笑道:“過幾天我去看看,順便看看其他幾個項目的進度。對了上次你說的那個晉陽和益州的朋友快到了吧。到時候有個大買賣送給他們。”

“按理說應該就在這幾天了。”岑天時算了算時間,笑道:“我可是誇下了海口的,主公到時候的買賣要是不大,我這張老臉可就丟光了。”

李玄清擺擺手,笑道:“放心,事關千萬百姓的大生意。不會小的。”頓了一下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問道:“春耕之後安排完百姓責任田之後要劃定區域開挖魚塘,然後種植桑樹,搞一點桑基魚塘,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個微型的農業手工業的微循環,到時候我給你詳細的計劃書,安排專人負責。”

岑天時被李玄清那句事關千萬百姓的大生意給嚇着了,連後面的事情都差點沒聽進去,知道李玄清說計劃書之後才反應過來,尷尬笑道:“主公怎麼什麼都懂?”

“你忘了?我也是孤兒出身,這些農活農業什麼的,這些國民生計的事情哪有我不知道的?”李玄清吹噓了幾句,也沒注意身邊巧兮聽到自己是孤兒之後眼光的變化,繼續道:“後方的工作太瑣碎繁重,先生有時間要多選點助手,不要勞累了身體。”

“主公的意思是儘快啓動稅法改革,試行新的商法典?會不會時間有點早了?”李玄清的話讓岑天時心裡一動,馬上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了。

李玄清搖了搖頭,笑道:“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手指指了指北方,道:“去年的冬天是南方氣溫比往年高,但是黃河以北卻是幾場大雪差點招了災,你想想現在草原的回鶻人,黠戛斯人會怎麼辦?”

岑天時的臉色一瞬間出現了難看的神色,嘴裡也一字一句的吐出了幾個字,“越過長城,扣關搶掠,彌補雪災帶來的損失。”

“別的地方我沒辦法,但是豐州我要負責。”李玄清放下飯碗,臉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嚴肅,“豐州發展需要金錢,需要投入,需要的革新和開放。”

“請主公放心,天時明白。”岑天時站起身來,一臉肅然。

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
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