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

李玄清點點頭有點如釋重負道:“我忽然想起一句詩,你還記得前世課本里有一句話說的是長江大橋通車的時候用的那句詩嗎?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咱們創造了一個奇蹟。這應該就是後世的隴海線鐵路了。”

“大哥哥的意思是打算將鐵路繼續往東修到連雲港嗎?”巧兮想了想笑道:“現在是不是有點早了?咱們現在沒有那麼材料了。而且前線都在打仗啊。”

李玄清拉着巧兮邊走笑道:“現在時間自然是不對。不過咱們將長安和洛陽連接成功其實也算是連同東西了,整個中原境內的運河現在都被重新修整過,這樣一來依靠鐵路加上水運,東西已經連通了。而且算上運河咱們的交通運輸網絡也基本成型了。下一步想辦法將各地港口和火車站修建好,這樣才能夠帶動物流的發展。”

“嗯,說的也是。不過這件事交通部應該會統籌規劃的,不用咱們操心了。看着這些堆積如山的物資通過火車運到洛陽然後通過船隻轉運到前線,我就很高興了。”巧兮倒是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此次的長洛鐵路是雙線同時鋪設的,運載能力比起之前的單線要強的多。而且長安就是工業集團的總部所在,巧兮準備了足足二十七個火車車頭,加起來上百個車廂和幾百個後世的貨運車廂,而且黃河邊也集中了十幾艘輪渡專門給鐵路服務。

“好了,咱們在河中待了這麼長時間現在任務也完成了,說說看你是想去洛陽看看還是回長安呢?”李玄清笑道。

巧兮聞言拍手笑道:“當然是去洛陽看看了,我早就想去洛陽了,聽說之前洛陽有好多文物建築的,也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了,不去看看真是可惜了。不過咱們的兒子怎麼辦啊?都兩個多月沒見了,我想他了。”

“那還不簡單,我讓環九他們回去將他接過來就是。讓如煙她們帶着他坐火車來洛陽就是。”李玄清笑道:“這次正好去洛陽處理一下洛陽的皇室財產,那邊後來的皇宮修的好像比長安要好。”

“那好吧,不過咱們沒有天啓那麼好了,還可以坐火車去,走吧,玉獅子在城外呢,咱們先去。”李玄清和巧兮走出火車站之後離開滑州,帶着巧兮兩人一騎朝洛陽而去。環九則帶着親衛隊迴轉長安去接人。

沒有親衛的跟隨兩人一路走走停停,瀏覽沿途的風光,看看民間疾苦,檢查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也算是難得的悠閒時光了。不過兩人信馬由繮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結果抵達洛陽的時候反倒是被環九他們走到了前面。

到了洛陽巧兮開始琢磨着洛陽皇宮應該怎麼處理,而李玄清則被前線陸續送來的情報給埋沒了。西線的薛洋基本上已經全部拿下了鍾傳的所有地盤。俘虜的軍隊也基本上押送過江交給了荊州的國民警衛隊以及新兵處進行整理,後續的建築總公司也派人來到鄂州,等待接收新的人員。而內閣的官員也從長安等地出發開始接收鍾傳的領地。

這些基本上總參和內閣那邊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發給李玄清的都是彙總。李玄清在離開長安的時候就已經將處理權力移交給總參和內閣,讓他們酌情處理然後發個彙總給自己就可以了。

事實上李玄清也在培養內閣和總參獨立處理大事的能力,儘量將權力下放給帝國的幾大部門。

李玄清瀏覽了一下這些之後拿起了總參發過來的關於前線的最新戰情軍報。薛洋在拿下鐘傳之後準備往西去攻打嶽州的杜洪,以此作爲基地打開楚地也就是長沙等地。

對於西線的部署李玄清沒什麼意見,傳訊給總參讓他們擇機讓囤積在四川南部的駐守軍隊劃歸西線集團軍指揮,作爲攻擊楚地的主力部隊使用。而且對於薛洋這樣不拘一格的將領來說只要不犯戰略性的錯誤就應該放權讓他自由發揮。

所以對於西線李玄清沒有過多的過問,反而是對於中線的金陵攻防戰有點好奇。按理說胡小四、陳宇這兩個膽大包天的傢伙主持中線,金陵城早就應該拿下的,但是此時的中線反而成了速度最慢的一支軍隊了。

“環九,去看一下總參有沒有轉來玄影衛關於金陵城的情報。”李玄清匆匆看完陳宇的攻城部署搖了搖頭,這傢伙顯然是對於胡小四不放心,將自己的看家本領都用上了,準備用蠻力炸開金陵城,然後進入城內。不過對於金陵這座大城而言這種方式李玄清不贊成。這座石頭古城可不能讓這傢伙就這麼毀了。

“皇上,這是剛剛從前線直接送過來的情報。”環九出去不久之後匆匆回來。

李玄清接過看了一眼點點頭笑道:“去看看巧兮在哪,讓她過來一下。”說完之後將情報簽字之後讓他找人轉發總參大本營。

“大哥哥,有什麼好事嗎?”李玄清和巧兮來到洛陽之後也沒去打擾徐寧,直接去了洛陽皇宮,由於之前皇宮是內閣代爲管理,登基之後李玄清也沒顧得上這一塊,所以巧兮來了之後就忙着讓環九派人從長安那邊帶人過來進行管理,並且開始籌劃組建大唐皇室資產管理機構。

“巧兮你還記得裴家嗎?”李玄清揮手讓環九去忙之後朝着巧兮問道。

“大哥哥說的不會是隋唐的門閥裴家吧?只是那都是唐初的事情了吧?此時天下大亂百年,這些門閥士族應該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不會裴家在江南開枝散葉重新發展了吧?”巧兮有點不確定道。

李玄清點點頭,苦笑道:“如你所言,這些千年世家大族有的是辦法避過這樣的亂世。之前的衛家、張家不就是這樣嗎。安史之亂都打了這麼久,中間還有黃巢起義,但是衛家不還是一樣?這個裴家也差不多。之前在豐州的時候其實我還記得見過裴家的一個公子,裴世勳。這個家族或許此時在中原或者說北方的影響力已經不大了,但是在江南應該還是餘威猶在。小四來消息說裴家想和咱們談判,以金陵城作爲籌碼獲取在政治上的地位。”

本來李玄清說的那麼多讓巧兮點頭不已。但是最後一句話卻讓她嚇了一大跳,急忙道:“獲取在政治上的地位?什麼意思?不會是想謀取咱們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權吧?”

“那道也不至於這麼誇張,但是估計還是想着自己的以前輝煌的事蹟吧。通過交易在新政權當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從而分享新政權的權力。”李玄清越說臉色也越不好,甚至於雙眼閃出一絲寒芒。

巧兮稍稍冷靜下來之後搖頭道:“大哥哥這件事不能這麼輕易妥協,否則的話必然帶來了一個壞頭,讓其他的大族對於政權產生覬覦,從而破壞咱們制定的政治規則,將來也必然有大患出現。搞不好他們想着幾世以後再度掌控政權呢。”

李玄清自然明白巧兮說的大患是什麼意思,輕輕將她摟在懷裡柔聲道:“放心吧,有我在必然不會讓他們得逞。金陵城雖然我也很想完整的拿到手,但是和帝國的千年基業相比卻也不算什麼。我已經讓人去召喚岑先生和天翔了,這件事要給他們提個醒。另外裴家既然這麼在乎權力那就絕對不能讓他們得逞。”

“大哥哥打算怎麼辦呢?”巧兮依偎在李玄清懷裡道:“我感覺胡大哥在前線應該也是感覺到了什麼所以纔會發回來這份情報的。而且越過長江之後世家大族的勢力其實比起中原來更加雄厚,那裡的經濟基礎沒有遭到破壞,他們有着天然的主場優勢。就算是咱們的工商業發展的如火如荼,我感覺如果我們不出手光是依靠五大豪商,恐怕未必是他們的對手。他們可是千年世家,有的都不止千年了。”

李玄清知道他的意思,微一沉吟道:“你的意思是咱們派過去的接收大員要慎重選擇對嗎?”

“要找一個能夠在關鍵時刻下得去狠手的人坐鎮金陵接收整個東南。”巧兮的話讓李玄清忽然很震驚,一項性子柔和溫婉的巧兮能夠說出這句話說明她心裡對於這股曾經左右中國政壇數百年時間甚至一直綿延到後世明代都一直沒有斷絕的力量有多忌憚。

“我知道有一個人合適。”巧兮的話也給了李玄清一個人選,點點頭道。依靠這個傢伙的狠勁倒是一個不錯的人手。想到這裡李玄清揮毫寫下一份命令讓門外的親衛火速送往江南前線之後笑道:“好了,不用擔心了,我已經安排好了,他們註定應該退出歷史舞臺。咱們的帝國需要的是新生的力量,需要的是普世的價值觀。若是還被幾個家族左右帝國命運,那咱們倆也算是白來了。”

“既然大哥哥有人選了,那巧兮也就放心了。我也是不想咱們撒手人寰之後將這些都扔給小天啓。他沒有咱們的先知先覺,要應付這些千年世家肯定是難度極大,與其這樣還不如咱們自己動手,徹底清除他們。”巧兮見到李玄清安排完這些也跟着笑起來。

兩人說說笑笑打算如何肢解江南的各個家族勢力的時候門外也傳來了親衛的稟報,布政使徐寧趕來了。兩人對視一眼也是一陣無奈,但是還是走了出去。

徐寧是之前主管宣武軍境內河運的大臣,也是天策軍拿下中原之後按照玄影衛的標註請出來的在職官位最高的一位了。

“臣河南布政使徐寧拜見皇上皇后。”徐寧朝李玄清和巧兮行禮之後笑道:“皇上和皇后來洛陽怎麼不提前說一聲,也好讓微臣稍微準備一下。是微臣失禮了。”

“好了,我又不是來吃你的大戶的,要你安排幹什麼。再說如果有正事的話我也會去布政使衙門去找你的。”李玄清擺擺手示意徐寧不要多禮,和巧兮帶着他走到含章殿外面的一處亭閣處坐了下來笑道:“徐卿也坐吧,正好我和巧兮也有事要問你。最近鐵路運輸和河運對接上了沒有?”

徐寧也知道李玄清對於禮節沒那麼多講究,所以告了罪之後坐下來回道:“啓稟皇上皇后,微臣最近這段時間已經派人疏通了道路,將火車站到運河碼頭之間搭了一條支線,這樣貨運車輛就可以直接開到碼頭上卸貨。算是基本上理順了,下一步微臣打算依靠運河發展沿線的幾個產業,多交流纔能有所發展。”

“當前鐵路運輸基本上還是爲軍隊後勤服務,民間的業務可能要等一等了。洛陽地理位置很好,徐愛卿之前是河運大臣,想必對於河運有自己的理解吧。有沒有想過發展運河運輸的事情?比如說客運?”李玄清對於洛陽的位置還是很看好的,所以點撥道:“等到今年冬天農閒之時,整個中原地區的運河還會按照幽州地區的標準進行重修,重新修過的運河其運載能力將會擴大幾倍不止。而洛陽是東都所在,宮殿樓臺衆多,而周邊各地都已經納入帝國統治範圍很長時間了,你們可以嘗試着發展旅遊業,稍後我會給你一份洛陽皇室資產開放名錄,開放皇宮給大家參觀旅遊。”

“開放皇家宮殿?旅遊?”徐寧有些不解,但是對於老百姓的心理還是很瞭解的,如果知道自己花錢就可以參觀皇上居住的宮殿,估計只要口袋裡有點錢的就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以旅遊業爲龍頭,帶動餐飲、輕工業、以及其他產業的發展。”李玄清繼續道:“客運這一塊是關鍵,你們可要利用好運河這個主力交通工具啊。天津造船廠已經開始擴建了,到時候我會讓人給你們留幾艘船,你們可以招商試驗一下。”想起了後世的旅遊李玄清也是暗暗好笑,自己居然在這時候跟一個沒有旅遊概念的人聊這個,也是醉了。

李玄清本來只是打算讓徐寧發展運河客運,但是一邊的巧兮卻忽然轉了個心思,盯着身邊層層疊疊的宮殿眼光也變了。

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
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