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

“謝大人,下官是來請罪的。”汴州謝瞳的府邸,鄭璠對着謝瞳深施一禮,滿臉羞愧。

謝瞳卻是深深地嘆了口氣,自己帶着一種將領押送此來俘虜的幾萬人戰俘歷時三個多月將境內一千多裡接近兩千裡的運河疏浚完畢,本想着依靠運河水網整合內部的實力到時候就可以和北方一較長短,但是真正等到他帶着一路的僕僕風塵趕到汴州的時候卻發現這才三個月沒見,自家的主公彷彿變了一個人,往昔的英雄氣概不知道哪去了。

朱全忠的那些事情雖然隱蔽但是怎麼可能瞞得住鄭璠和謝瞳兩人,只是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了原委。鄭璠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沒有及時注意到這一點纔有了剛纔請罪的那一幕。

“算了,鄭兄,這不是你能左右的。”謝瞳將鄭璠扶了起來,搖了搖頭,有點意興蕭索道:“你我也算是自負資質超羣的人了,可惜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一出啊。”

“大人,現在我們該如何行事?”謝瞳心頭的痛苦鄭璠是感同身受,他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人,所以纔會在接掌宣武軍情報組織之後屢次和胡小四對陣,雖多敗績但是卻屢敗屢戰,始終不曾鬆懈一刻。

“忽然覺得很羨慕岑天時。”謝瞳沒有回答鄭璠的話,而是莫名其妙回憶起了往事,“當年在長安一別至今以及十年了。那時候我和他都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現在各自爲主也算是人生幸事。但是咱們卻沒有他的好運氣,遇到一個明主。”

謝瞳的話讓鄭璠也是一陣沉默,李玄清爲人如何,掌握情報組織的鄭璠可能比謝瞳瞭解的更多,雖然年輕,但是卻做事情有張有弛,行事極具章法,最重要的是始終心性如一,在他看來這纔是一個合格的人主。

“要不明天我們集體進諫主公如何?”半晌鄭璠忽然道。但是剛剛說完就搖了搖頭苦笑道:“這是不打自招,唉。”

“算了,盡人事安天命吧。身爲人臣對於此不齒人倫之事如何公之於衆?如果這些事情一旦公佈出去,百姓該如何看待我們宣武軍?咱們的基業也會在一夜之間毀於一旦。”謝瞳知道鄭璠的想法,卻沒有辦法去執行。而且朱全忠此事進行的很隱秘,如果貿然進諫豈不是說明身爲臣子的監視自家主公?這也是鄭璠否決自己的理由。

“算了,大人,咱們還是想想如何破解天策軍給我們的壓力吧。如果主公在大業上沒有喪失志向,那麼私德有問題也不算大事。”鄭璠看着謝瞳慘白的臉色趕緊轉換了一個話題。

鄭璠的話讓謝瞳暗自搖頭不已,對於他而言此時的朱全忠以及不再是那個和他志同道合的主公了,他沒有鄭璠那樣可以輕易忽略這個問題。但是此時卻也不得不這樣安慰自己。所以在聽到鄭璠的話之後定了定神問道:“之前讓你越過楊守亮和楊復恭去聯繫川中的王健和李茂貞有沒有什麼消息?”

“有,王建和李茂貞對於聯合對付天策軍很有興趣,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實力不行,所以不願意帶頭和天策軍作對。而且我手下的人也彙報說天策軍在漢中秘密集結了一個十萬人編制的軍隊,目前尚未查明下一步動向如何。”鄭璠簡要的介紹了這段時間的情報動向之後繼續道:“按照目前的狀況來說,情況應該還是不錯的,只要天策軍一動,必然會激起李茂貞和王建聯合對方天策軍,如此一來就可以牽制住西部天策軍的注意力了。”

謝瞳點了點頭道:“主公在南線也沒有繼續動作,算是給了楊行密一個喘息的機會,那麼之前他拉攏的那些小節度使也會因爲壓力大減而失去了抱團的興趣,轉而內部爭鬥,你要想辦法南線挑起高駢和楊行密爭鬥,還有貝翊禮和楊行密的爭鬥,還有就是孫儒和錢鏐的爭鬥。總而言之要讓南方陷入自相殘殺的境地,給我們和李玄清分出勝負提供一個安全的南部環境,即使北線爭鬥陷入失利,南部式微也會給我們留下南下的出路。”一說到情勢謝瞳也彷彿壓下心頭的失望,變得侃侃而談,“到時候我們可以從中原突破,讓楊復恭在山南道出擊,聯繫鄂州的路審中和嶽州杜洪想辦法幾家聯合出兵,讓李玄清的整個南線全部陷入戰火之中。”

“楊守亮和路審中他們畢竟都是苔蘚之疾,李玄清到時候主力肯定還是集中在我們宣武軍身上。先生可有什麼對策?”鄭璠稍微一思索就發現了謝瞳的這個戰略當中出現的問題。

謝瞳看了一眼鄭璠,點了點頭,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繼續道:“我已經安排過,到時候讓葛存周率一支精銳部隊從潞州附近出擊,如東線形勢佔優,就順勢佔領太原府,如東線不如意就轉道陝州附近,奔襲長安,調動天策軍主力馳援,咱們就可以殲敵於救援之中。”

謝瞳的話讓鄭璠一陣頷首,這個大戰略如果要實施起來需要做的戰術佯動和軍隊調動太大,需要系統的考慮。不過和李玄清的大戰基本上代表了北方中國的最終角逐之戰,所以宣武軍全軍出動也是值得考慮的。想到這裡鄭璠對於謝瞳在徐州被攻下的時候就勸說朱全忠停止南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而且此次修整運河我也無意當中得到一個機密。”謝瞳想了想忽然走到鄭璠身邊低聲道:“上次天策軍在戰場上使用的秘密武器就是道士們煉丹的一個配方,我已經帶回來,你馬上安排最機密的人手去試驗,務必在大戰之前將具體的使用辦法拿出來。”謝瞳從懷中掏出一張薄薄的紙張遞給鄭璠肅然道:“鄭兄,這是事關我們宣武軍生死的大事,在沒有開始使用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說,就算是主公也不能提,你明白嗎?”

“請大人放心,鄭璠拿項上人頭擔保。”鄭璠的話讓謝瞳點了點頭繼續道:“聽說這個東西威力巨大,不適合在城中實驗,你去找一個隱秘的地方。”

謝瞳嘆息一聲道:“能做的我們都做了,剩下的就看這天意究竟屬意唐室天下最終落入誰人手中了。”

謝瞳今天的情緒很不好,時不時的嘆氣也讓一邊的鄭璠趕到一絲黯然,接過這個重大使命之後出了謝瞳的府邸往回走,此時以及八月中旬了,汴州城因爲前一階段運河貿易平添了幾分繁華,來自北方的各色商品在汴州大街小巷中不斷的被叫賣。原本這些鄭璠根本就無心過問,但是看着眼前不時出現的商品卻猛然間一驚,意識到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了,轉過頭再次匆匆回到謝瞳府邸。

“鄭兄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此時已經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了。”鄭璠將這段時間貿易的情況大致說了說,只是這件事本身就是朱友書在主管,所以他也只是知道個大概。不過謝瞳只是稍微一反應就明白了李玄清此舉的用意所在,所以苦笑道:“李玄清給他轄區內的商人找了個好時機啊,此時我們根本就抽不出時間和精力去應對這些商人,而且既然是四公子主管這件事,你我該如何插手?我聽說這段時間四公子已經讓府庫的稅收增長了一大截,主公對此很高興,咱們如何打斷這種興致?”

謝瞳的話讓鄭璠一愣,隨即明白過來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是也只能苦笑着點了點頭道:“按照先生所說這件事我也插手不了,算了,既然如此我也不插手,說不定還能夠給李玄清一個錯覺,咱們沒有識破他的舉動,爲支援川中提供點突然性。”

鄭璠的話也只是一廂情願,甚至這一點他自己都清楚,自己的對手可是不自己實力還要強悍的人,怎麼會不清楚自己的舉動呢。想到這裡鄭璠覺得自己有點力不從心了。

“也不能一點都不管,你的人手要秘密監視這些商人,如果只是單純的商事就不要管他。另外安排部分咱們自己的商人蔘與進去,不僅能多一個情報渠道,而且也能夠掙點家底。”謝瞳難得的出言安慰了一下鄭璠。

“既然如此,在下馬上回去安排。”鄭璠點頭告辭而去。而謝瞳看着鄭璠離去的背影沉默半晌,消瘦的身形換了換,彷彿隨時都要倒下去的樣子。

謝瞳和鄭璠在商議宣武軍下一步動向和天策軍的戰略考量的時候遠在長安的天策軍總參大樓內,秘密從前線返回的楊天成和徐天翔正在聯手策劃四川攻略,在玄影衛流水般送來李茂貞和王建的具體信息之後,兩人佈置的戰略地圖和沙盤也接近完成。但是和之前考慮的情況一樣,四川攻略對於兩人當中的任何人來說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困擾的難題卻沒辦法解決。

“薛洋,你在漢中也快一年了吧,說說看,對於行軍道路有什麼見解?”楊天成一邊在地圖上仔細的探尋着是不是有合適的道路一邊詢問從漢中趕回來的集團軍代理總制將軍薛洋。

“末將以爲,川中戰事在目前的態勢下必須輕裝激進,在對手來不及反應之前越過秦嶺,最起碼抵達祁山古大營,從而佔據這個利於守不利於攻的戰略要地,這樣我們才能夠遏制住李茂貞的出川咽喉。”薛洋這段時間磨合集團軍的各分支部隊,變得成熟了不少,聽到楊天成詢問上前答道。

徐天翔在一邊點了點頭,不過卻沒說什麼,只是看了一眼從來就沒說話的楊易一眼,也不知道在考慮什麼。

“末將還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想請參謀長和處長審覈。”薛洋咬了咬牙忽然上前一步道。

“哦,你有什麼想法?”楊天成好奇的看了一眼薛洋笑道:“我又不吃人,有什麼話就說。”

“我想模仿歷史上的鄧艾,陰平度險,從成州南下,沿西線率軍突進,繞過文州和龍州,率軍從綿州出現。與此同時大軍主力沿子午谷正面吸引敵人至劍州和閬州以北興元府以南區域,這樣偏軍出現在四川腹地必然會讓李茂貞驚慌失措,極速從前線抽調部隊回援,我們可以殲敵於路途之中。”薛洋想了想開始在沙盤上一點一點說明自己的計劃。

其實這個計策說穿了也不值什麼,鄧艾在歷史上陰平度險之後一舉將成都保衛,三天內逼迫劉禪投降。他現在也想複製這個場景。

徐天翔和楊天成對視一眼,忽然笑了笑道:“看樣子這段時間在漢中的日子沒有白待,考慮事情不再一味的依靠武力了,而且對於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和動態都瞭解的不錯。”見到薛洋被說的有點尷尬笑道:“好了不逗你了。你的計劃雖好,但是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

見到薛洋聽到自己停頓眼睛直直的看着自己,索性不再吊着他的胃口道:“你的楊大處長準備近期和你一起去一趟漢中,至於你的想法會不會被同意還要看主公的意思和玄影衛那邊後續的情報證實。”

“我同意。”徐天翔剛剛說完大廳外面傳來李玄清清朗的聲音,緊接着李玄清帶着胡小四走了進來。

“薛洋看樣子不錯啊。”李玄清制止了大家行禮,朝着薛洋笑道:“這段時間功課做得不錯,我同意你的計劃,但是具體的還需要你和總參溝通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作戰計劃出來。”

“請主公放心,薛洋誓死拿下四川,爲主公鞍前馬後,萬死不辭。”薛洋見到李玄清一口同意自己的想法也是激動異常,急忙站起身來躬身接令。

“好了,我今天來不是和你們說這個的。”李玄清將薛洋扶了起來之後朝小四使了個眼色,後者走上前來笑道:“兄弟們,我要說的是宣武軍那邊也有了異動,鄭璠和謝瞳回到汴州之後也開始了在四川的佈置,所以大家要抓緊了,可不能輸給宣武軍了。”

“行了小四,宣武軍的動向這麼快就被你發現了,你就沒有辦法轉移他們的視線?”胡小四還未說完楊天成撇了撇嘴笑道:“我可是聽說你們玄影衛將眼線都佈置到了朱全忠的臥室裡去了,這點事還能難倒咱們的胡大將軍?”

“我是來提醒你們做好準備的,誰說我搞不定他們了?”胡小四頓時惱道。

“你真有辦法?”這句話讓徐天翔也來了興趣,湊過來笑道。

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六章 劫後重逢
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六章 劫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