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

“林大人,這是我們根據玄影衛那邊的地形圖以及我等兩家公司聯合實地考察之後制定的運河修築路線。”徐氏運河疏浚公司因爲是作爲運河河道施工的主體單位,所以在和長安建設公司商議之後,由汴州布政使徐寧之子徐安漠找此次運河開鑿的總指揮林遠圖彙報最後的方案。

“這最南端從蘇伊士灣往北修到那個大苦湖直線路程在五十里左右,距離倒不是太長,但是部長,此地特別缺水,我們的掘井隊在周邊找了快半個月了也只找到不到三口水井,而且出水量也不大,就算是加上蘇伊士城內原本就有的幾口水井,只怕支撐不住我們這麼多人在此地消耗的。”徐安漠的話讓林遠圖皺起了眉頭,在這個遍地沙漠每年降雨量還比不上中原幾天雨量的鬼地方真要修一條按照李玄清所言的寬度最起碼超過百米的大運河,真是讓他左右爲難,這引水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只怕連人都無法在多增加。

“這還不如從北端開始修呢,至少北端不僅僅靠近埃及的首府腓尼基城,最重要的還是這一片大湖啊,那可是淡水湖,更別說旁邊還有一條大河了。”長安建設公司是當年建設黃河大橋的那家公司,這些年依靠着自己一手卓絕的建築絕技已經成了國內一流的建築公司。此次能夠拿下原本交給國營建築總公司的活計更是讓全公司上下所有人興奮不已,但是如今現實的殘酷卻讓這些人逐漸認識到,地形地勢和環境對於他們這些工程的影響。

“我記得之前在國內西北大漠修築鐵路的時候不是用過管道輸水嗎?這一片地方不是有幾條大河嗎?可以從此地取水。不行的話我讓外事部協調大食帝國在這條大河建立一個取水點,然後穿過這一片區域直接在這五十里的路上設置五個取水點,不就可以了?”林遠圖看着地圖道:“這時候也顧不得距離遙遠了。你們馬上安排人測算距離,我去負責聯絡大食帝國和海軍,緊急派人回國運輸水泥管子前來,咱們先修水道然後再修河道。”林遠圖幾乎是不假思索馬上拍板,並且讓駐紮蘇伊士運河的海軍陸戰隊立即抽調一個旅的兵力立即護送幾名技術人員緊急趕往阿布裡姆幹河河源,探尋搭建水泥管輸水路線。按照圖上距離測算,距離絕對不會少於三四百里,而且還需要配備專門的抽水機。

林遠圖這邊的命令隨着暗衛的緊急傳送快船十天後也就是天啓十二年正月十一這天送到了宋令詢手中。宋令詢這邊雖然不明白林遠圖爲什麼需要那麼多水泥管子,而且還專門附帶了專門的尺寸圖,並且要求運河後勤處立即採購三臺大馬力抽水機裝船起運蘇伊士。而在這段時間內,所有從國內前往埃及的工程技術人員大部分都被海軍引導先行駐紮在臥龍港等待,與此同時大食帝國那邊阿也比也很快回復了林遠圖,還專門派來了一千多民夫聽後運河指揮部的調遣。而林遠圖也讓徐安漠調集了足夠的人手帶着這些前來聽用的民夫攜帶口糧在沿途開挖溝壑。而水泥管子在波斯省內的大型水泥廠已經投產的情況之下根本不是什麼難事,所以在宋令詢的協調之下,三天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那天,數以千計的水泥管子就直接在波斯都督府裝船起運朝着紅海而去。不過大馬力抽水機波斯省卻沒有,但是也已經安排人前往交河城讓那邊的製造廠採購。

林遠圖那邊見到運過來的水泥管子的時候幾乎叫上了蘇伊士城內的所有人開始將這一節一節的水泥管子拼接在一起然後在工程人員的指點之下朝着阿布裡姆幹河河源而去,那邊前往勘察的技術人員和隨行的海軍陸戰隊成員已經在着手在河源地開鑿了一個大型的蓄水點,直接挖斷阻斷了一半的河流河道,然後硬生生的依靠着炸藥炸開其中一處原始河堤,將河水引了東邊的一處低窪地,然後從後方調集民夫緊急前來挖寬挖深這個低窪地,修築堤壩攔截河水。甚至爲了能夠達到足夠的水量,這幫傢伙已經做好了在必要的時候直接將整個河流全部阻斷的打算。然後沿途不斷測算高度,來合理佈置二級蓄水點和抽水機。這樣整個工程涉及整整三百多里長,沿途安放了兩個抽水機來保證水流能夠流過這長長的三百多裡管道抵達用水點。而這麼浩大的工程爲了追求進度林遠圖甚至要求不顧惡劣的氣候日夜開工,數千人的前期人員加上海軍陸戰隊一起一天鋪設二十多裡的速度持續施工大半個月之後終於爲運河工程引來了一縷清泉。而在滾滾而來的清水從管道口噴射而出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歡呼雀躍,在沙漠當中有了水纔會有生命,也纔有了文明傳承。

有了水源之後林遠圖立即下令整個運河工程正式啓動。除了前期的人員之外,不論是大食帝國那邊還是得到訊息的臥龍港,都在大規模的向蘇伊士輸送人員。整整半個月的時間蘇伊士至大苦湖之間的這長約五十多裡的路線上就積累了近十萬人。在大唐那邊大型挖掘和運輸機械設備尚未運過來的時候,在大唐工程技術人員的帶領之下,這近十萬大食民夫依靠着肩挑手抗,用一榔頭一鐵鍬開始大規模挖掘河道。因爲是大唐承包了整個運河的開鑿攻城,大食那邊只負責提供民夫,所以這近十萬人的飲食甚至都要依靠着那日夜川流不息的船隊從波斯都督府運輸。這也是爲何張強和徐興夏在長安的時候會接到巧兮的命令,讓其二人調集兩個大型船隊前往波斯都督府協助張家和馬家運輸物資的原因所在了。張家和馬家爲了這項龐大而且長期的運輸任務甚至將自家能夠遠洋航行的船隻全部都抽調到了波斯都督府但是依然是運不完者越來越多的建材物資和各式各樣的機器設備。所以徐家和皇室船隊抵達波斯都督府之後,坐鎮波斯都督府的馬夢蝶喜出望外,第一時間安排船隊進港裝貨,然後出錢將波斯都督府城內的一整棟酒樓都包了下來給這及時雨一般的船隊船員加餐。有了他們的加入之後,整個運輸船隊在幾十艘最新式的貨輪的協助之下終於穩住了陣腳。而蘇伊士那邊在無數人力挖掘和隨後逐漸抵達的挖掘機、傳送機大型渣土車之後,速度頓時快了起來。所以雖然李玄清對於運河的深度要求不得低於五十米寬度不得少於一百米的嚴苛要求,但是不論是徐安漠還是林遠圖都對此沒有多大意見,甚至兩人還商議過,在長安建設公司保證他們能夠在此地建造跨度超過五百米的橋樑之後,將李玄清的不少於一百米直接改成了不少於兩百米,甚至在最後竣工驗收的時候大部分主要河段的實際寬度直接超過了二百五十米,部分地區甚至直接達到了三百米的驚人寬度。

伴隨着徐安漠的運河疏浚公司在開掘河道,不斷挖出來的沙土被運往其他地方堆積之後。長安建設公司也開始按照前期的規劃圖以及最近修改過的地方開始修建大橋,河上河下幾乎同時開工,雖然如此一來的話兩方不僅僅需要密切協調,但是速度卻加快了不少。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居然讓他們挖出了超過三裡多的河段。那種寬度和深度的河道甚至讓前來查看的阿也比等一衆大食帝國高層驚詫不已。而且那源源不斷運過來的大型機械也讓這些大食人看着眼熱不已。這種往往一輛就能夠超越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型工程機械甚至在隨後差點讓這些大食高層直接動了上手搶回去的念頭。

“阿也比閣下,我大唐挖掘運河的速度可趕得上你們的要求?”林遠圖這一個多月幾乎都是吃住在工地,整個人都曬黑了整整一圈,但是看起來精神頭卻非常好,見到阿也比衆人的眼神,他哪還不知道這幫人的心思,但是就算是他們動手來搶只怕也未必討得了好。海軍陸戰隊雖然在蘇伊士只駐紮了不到六千人,兩個都左右的兵力,但是卻武裝到了牙齒之上,其中專門負責保護工程隊人員安全和機械安全的一個都更是直接配備了近十挺機槍,各式各樣的火炮更是讓他這個沒上過戰場的文官看着都膽寒。所以林遠圖主動拉着這些人走到河道邊笑道:“諸位請看,我大唐會在那裡,距離蘇伊士城十餘里的地方建一座跨越運河的大橋,標準全部按照我大唐國內的橋樑來的,諸位以爲如何?”

林遠圖近乎炫耀般的話語一點一點介紹自己在這裡的建設藍圖。整個運河建設完畢之後兩岸將建立大大小小數十個居民點和城鎮,確保依靠這一片運河建立一個經濟走廊出來。所以林遠圖笑道:“各位,這等於是大唐送給你們一個永久繁華的國土啊,等到我們的運營期限一到包括這座大橋都會移交給你們的。”

“多謝上國和皇帝陛下對於我大食的無私幫助。我僅代表哈里發阿拔斯向您及來自上國無數幫助我國的工人表示敬意,並且我還帶來了哈里發給諸位的慰問品,表示我大食的一番心意。”阿也比沒有那麼多的心思,他是誠心誠意的來看這些運河和橋樑以及附屬設施的,所以直接將自己帶來的大批的慰問禮品以及大批採購的肉食等等送了上來。大食雖然按照條約規定只需要提供民夫就可以了,但是在哈里發看來全部都依靠大唐卻也顯得自己和大食帝國過於無能,那自己偉大的哈里發面子還往哪擱?雖說大食帝國在和大唐遞交國書的時候已經上表稱臣,但是大唐那邊也沒真的要求自己稱臣,至少一些往來貿易都是平起平坐的居多,所以哈里發聽到運河已經施工的消息之後開始想着如何挽回自己的面子,大食帝國雖然確實不如大唐強盛,但是別的沒有但是一些吃的喝的難道龐大的大食帝國還能拿不出來嗎?所以直接讓阿也比藉着前來考察的機會帶來了大量的糧食肉食甚至還有不少專門從大唐買來的特色食品。

林遠圖帶着部分海軍陸戰隊收下了那堆積如山的糧食之後又一頭扎到了工地上,而阿也比完成了任務之後也沒在多做逗留,他還要前往腓尼基城處理抽調民夫以及安排部分軍民撤退的事情,大秦那邊對於高盧人的戰爭已經快要結束,那麼在接下來必然要對大食動手,作爲連接大食東西領土的要隘和中樞,必然會是對方海軍打擊的要害所在,所以很多民政上的準備都要提前安排。而隨行而來的大部分大食將領卻開始啓程乘坐大唐的公務船隻前往波斯都督府接收已經接近完工的六艘新式戰艦。只是這些人在離開的時候卻見到往來於紅海之上絡繹不絕的大唐運輸船隊皺眉不已。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民用運輸船隻,這根本就是無敵的鐵甲艦纔是,而大唐卻用它們來當做民船用,可想而知那麼遙遠的東方帝國已經強盛到了何等地步?大食帝國的海軍將領沒有和大唐交過手,所以對於大唐天策軍的戰力基本上都是聽說而已,但是此時看到這些鐵殼貨輪卻感到一陣莫名的戰慄。而遠處的那條大運河一旦修通,那麼到底是爲大食修的還是爲他大唐修的呢?

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十七章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
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十七章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