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純陽心法

李玄清忍不住揚聲長嘯,自己莫非是要解開千年以來困擾所有中國人的一個謎題??

不過隨着這一聲長嘯,李玄清反倒是清醒過來了。就算自己揭開了謎題又能怎麼樣?自己終究是回不去了,既然回不去了,說不定百年之後自己也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那麼自己也就沒有了激動的意義了。

清醒過來的李玄清不再糾結其他,既然虯髯客言道後世之人誰能夠得到這個鐵盒子誰就是鬼谷門隔代弟子。那麼自己不是可以學這個《純陽心法》嗎?想到這裡,李玄清開始一字一句的開始閱讀《純陽心法》上的內容:

“天地二分,陰陽相隔,純陽者,陽之極也,純陰者,陰之虛也。故陽極陰生,陰虛陽餘。純陽之要,在於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其觀復。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虛,以至於達到至極,則萬物之氣質不實。地之道若不守靜,以至於至篤至實。天地有此虛靜,故日月星辰,成象於天;水火土石,成體於地。象動於上,故萬物生;體交於天,故萬物成。所以虛靜之妙,無物不稟,無物不受,無物不有。萬物都是出入於陰陽,才能升降造化。成就萬物,與萬物並作者,皆是此虛靜之妙。

“純陽要訣在氣,天地混沌,取其輕而上浮者爲陽氣。修者引氣吐納,自丹田經紫府過天地橋,走神庭行五臟,搬運五行,過氣海而返。

“純陽氣生,貫穿奇經八脈,成形於五臟,故此陽氣生者不在於不存,而在於純陽生生不息。萬物新生,三難齊至,雖催於暴雨烈陽,然我純陽故在如是。三難雖強,純陽不息。三難雖危,純陽故我。我身化純陽,任他風霜齊至,我自雲淡天開。

這怎麼跟後世小說家寫的差不多?李玄清記下其中內容之後,邊凝神沉思邊自言自語。這個純陽心法難道也跟後世人所假想的內功一樣?不過按照後世對於古代整個哲學體系的理解,天地萬物無一不道。在此框架之下,武學典籍也會在最終按照對於“道”的理解進行設計。如果這個理解是正確的,那麼純陽心法其實也是對道的一種闡釋。那麼,純陽心法的運行法門也肯定是按照道的軌跡爲摹本進行。道者,陰陽也。老子云:一陰一陽謂之道。純陽之氣其實也能理解爲在體內修煉出道的軌跡。純陽者,陽之極也。也就是說陽的極致就是純陽。

李玄清心裡默唸,開始按照經書所述進行運氣。他是藥館學徒,經脈穴位已經和坐堂師傅學的一清二楚。此刻將自己身體看着道,將丹田看着包含天地萬物的大宇宙。宇宙初生,混沌之中陰陽互分,念及與此,頓時立馬生出一股奇異的氣流,雖然微弱,但是一經丹田出現,頓時沿着心頭所想經脈迅速運行。而隨着這股微弱的氣息從丹田出發,順着經脈穿過紫府,打通天地橋,在百匯穴匯聚之後返回,一股難以言明的玄奧氣息開始從李玄清身上有內而外生出。

“這難道就是純陽心法當中所述的天地混沌初開時所存留的第一股純陽之氣嗎?純陽者,陽之極也。也就是說初學者的身體可以看着天地初開之時,能夠順利煉化出第一股純陽之氣纔是修習純陽心法的第一個條件,以此爲根基開始運轉心法,逐漸煉化萬物之氣爲自身真氣。”李玄清一邊按照心法開始運轉這股純陽之氣在周身奇經八脈運行,一邊開始推測自己心中所想。

話說虯髯客本身是武學天才,他畢生所學的內功心法自然是一流的,但是當年他留下心法經書的時候卻忽略了後世弟子如果沒有領悟出這一點可能根本不能無法修成純陽心法所載內功,不過就算他知道也許也只是當作是一種考驗吧。不過虯髯客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隔世弟子居然是個後世來客,能夠輕而易舉“理解”出純陽心法的精要。

而此刻李玄清想清楚這一點之後也就不再理會,開始全心全意引導純陽真氣在自身經脈飛速運行。按照《純陽心法》所載,純陽真氣產生之後需要引導運行奇經八脈九九八十一大周天,來伐毛洗髓、易筋鍛骨。而伴隨着真氣的運行,李玄清的皮膚開始冒出一股股莫名其妙的黑黃色液體,腥臭難聞。

不過他現在已經沒有心思關注這些了。此刻的李玄清心神全部沉寂於體,被體內一個部位的異狀說吸引。那就是自己受傷的左腿。每次純陽真氣行走在左腿經脈之時,足三裡、太溪和照海登封幾處穴位開始跟隨震盪,帶動左腿血氣加速流轉。而伴隨着這一切的發生,自己左腿的傷勢也在緩慢的好轉。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左腿的疼痛感在這股暖洋洋的感覺中慢慢減輕,而之前自己塗抹在左腿上的草藥也在真氣的激盪之下加速滲入皮膚。

知道這一切之後李玄清徹底放下心思,開始按照《純陽心法》所述,努力盤膝坐下,擺出修煉姿勢,全力運轉純陽真氣流轉全身,功行八十一週天。

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
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